抗日之铁血兵王-第6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希特勒的“巴巴罗萨”计划与日本偷袭珍珠港直接导致世界形势发生巨大转变,希特勒的“巴巴罗刹”计划使得苏联被卷入到战争中,而日本的战略决策则是使的美国卷入战争。
这样,未来的两大超级强国之一的苏联开始在德国的侵略下显示出了其超强的战争潜力,而希特勒的大陆优势逐渐为苏联所消磨掉。
同时,日本的“南下”战略固然可以夺取盛产战略物质和作为重要战略交通要道的东南亚地区,打击欧洲列强在亚洲的权势,实现日本独霸东亚太平洋地区。
但是,“南下”必然导致日本与另一个超级大国美国发生激烈的冲突,因为美国在东亚太平洋地区有着极为重要的利益。
而先前日本对于中国的侵略,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严重侵犯了美国在中国的利益,但是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情绪太严重了,以至于积极主战的罗斯福总统也无力将美国带入战争。
但日本的南下,尤其是1941年末对于珍珠港的偷袭,为罗斯福总统参与战争,提供了最好的口实。
这样,最强的海洋侧翼大国,美国,在这一年也参与了战争,东亚太平洋地区的战略格局也因此而改变。
到了1941年末,决定战争进程和塑造未来世界的两大洲际大国苏联和美国最终被拖入到战争中,世界战略格局发生了极为重大的变化。
1941年对于中国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一年,这是一个平年,是农辛巳年(蛇年),同时也是民国三十年。1941年中国进入抗日战争中期,而在该年一月发生的皖南事变是国共合作史上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事件。
这一年既有飞虎队来华作战的喜事,也有重庆隧道大惨案的发生。但是最让马铮关注的还是苏联参战以及美国参战这两件大事,尤其是美国参战。
美国参战对于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因为美国的参战,日本人的火力有了另外的目标,经了四年战争的中国终于可以喘口气了。
尽管在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头几个月,日本的战略推行的的确是极为顺利,拿下了香港、马来亚、荷属东印度群岛、缅甸和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法属印度支那和泰国也屈从于日本的统治之下。到1942年底,日本奴役了3。5亿人。
但是,日本也仅仅是走到这一步了。随着美国的正式参战和苏德战场的形势的变化,轴心国的优势一去不复返了。
美国的参战,使的美国政府终于可以动用其所有的人力、物力来进行战争了。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日本的行动,使得世界史的进程大为加速,美国的参战时间大为提前。
而美国的参战标志着盟国的力量最终压倒三国轴心的力量,从此战争进程发生了巨大的转折,盟国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逐渐开始战略反攻。
这一点马铮必须要感谢日本人,要不是他们“聪明”的行动,美国人也许还在美洲大陆上欺负他们口中的黑鬼呢。
事实上,在日本南下东南亚,偷袭珍珠港之前,罗斯福虽然千方百计地想将美国带入战争,但是无奈国内孤立主义势力太大,罗斯福取得的成效不是太大,仅仅使美国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而日本的行动,立即激起了美国人的愤怒。借此,美国国会在1942年初分别对于德、意、日宣战。
而日本南下东南亚也表明了三国同盟内部并不是那么协调,轴心国战略上的不协调导致树敌过多。
在日本南下之前,希特勒已经开始了对苏联的战争。而按照《三国同盟条约》,日本应该配合纳粹战略,在中国东北出兵,进攻苏联远东地区。
但是日本并没有配合德国纳粹,甚至连对苏联宣战这一表面文章都没有做,而是南下东南亚。日本南下东南亚战略计划的事实,迅速将美国直接推倒了与日本对抗的最前线。
日本的南下战略将日本与未来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放在了面对面对抗的地步。实际上,日本低估了美国的战争潜力。因而,日本也即将为其胆大妄为的赌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事实证明,日本在战争中死亡人数近300万,丢掉了整个海外殖民地,国内物质损失不计其数,也给好几代人留下了身体和心灵上的创伤。
另外,日本也低估了中国抵抗的潜力。日本对于东南亚的入侵使得其不得不减缓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战场出现了战略相持的局面。
中国庞大的人力物力资源这时显示出了强大的作用,整个民族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在不断增强力量的同时不断地蚕食着日本的权势,使得日本不得不将其大部分力量放在中国,以对付中国的抵抗。
这样,一方面日本南下东南亚以及与美国对抗需要大量军队,另一方面中国事态的发展又拖住了日军大量部队,日本窘境已现,日本南下东南亚这一事态成为了战争双方力量对比转变的一个极为重要转折点。
自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真正的将全球主要国家卷入,轴心国与同盟国之间的战略事态也因轴心各国多方树敌,导致力量分散。
而同盟国则因着两个侧翼大国加入,力量开始超过了轴心国集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形势因而在1941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朝着有利于盟国的方面发展了。
当然了,1941年,对于绥察军区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日本将会从中国战场以及关东军抽调兵力南下同美国人顶牛,那么马铮收复华北的战略就可以实施了。
随着日本入侵东南亚,中国在亚洲以及整个世界上的地位就凸显了出来,作为中国除了老蒋之外最有实力的兵团指挥官,马铮也必将受到美英等国的重视,再加上战争的扩大必然会使得青霉素成为各国争抢的战略物资,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华夏公司生意的火爆程度,因此这一年必然是绥察军区腾飞的一年。(未完待续。。)
第九百五十三章:过年(求订阅!)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九百五十三章:过年(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尽管时间已经进入了期待的1941年,但是华北的局势依然不温不火,双方的战斗依然保持和控制在营连以下的规模,团以上的战斗单位都两个半月没有调动了。
不过不管是马铮还是冈村宁次都清楚对方打得什么主意,这都是养精蓄锐积蓄力量的鬼把戏而已,到时候一方恢复了实力,那么绝对不会向对方手下留情的。
尽管明白,但是两人都没有戳破,这么好的休整机会大家都很珍惜。马铮和冈村宁次都清楚,下一次大战爆发之后,其结果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绝对不会有第二种可能,因此都抓住这难得的时间休整。
这段时间马铮这边过的倒是很充实,经过两个多月的休整和训练,山东军区的五大军分区终于有了个样子。
经中央同意,马铮对山东军区的人事任命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山东军区具体任命如下:司令员马铮、政治委员云鉴、参谋长黎玉、军情部长王德传、政治部主任许卫国、后勤部主任王汉森、军工部部长刘咏恩。
鲁西军分区司令员谢文生,所部下辖山东教导师,总兵力两万余人。
鲁中军分区司令员黄炳炎,下辖山东独立一师一旅、警卫团、工兵团、骑兵团,炮团二营、三营,总兵力一万四千余人。
鲁南军分区司令员梁尚仁,下辖山东独立师二旅、警卫团、炮团一营,总兵力一万两千余人。
胶东军分区司令员鹿鸣,下辖山东独立二师一旅以及师部警卫团、工兵团,总兵力一万一千人。
渤海军分区司令员江浩,下辖山东独立二师二旅以及师部骑兵团、炮兵团,总兵力八千六百余人。
此外,军区总部还组建了警卫旅、骑兵团、炮兵团、工兵团、运输团、补充兵团等直属部队,现在整个军区所有部队加起来超过了七万人。
最重要的是,几乎所有的新兵部队都已经完成了长达三个月的新兵集训,部队的纪律和战斗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虽说战事还没有和日军进行大规模的战斗,但是发展势头喜人。
而边区政府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359旅和绥察军区独立11旅、12旅在延安进行的生产大会战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尽管天寒地冻的没有进行垦荒作业,但是三个旅却在延安周边划定了垦荒区域,并且利用绥察军区提供的物资打造了大量的生产器具,包括铁锹、锄头、镰刀等,此外大批驽马和耕牛被送到了延安,只等来年开春便会打响这次生产战役。
最让马铮高兴的是军区派往东北的部队传来消息,黄海涛已经和东北抗联的许多部队取得了联系,并且同其中几支联军进行了实质性接触,部队也扩大了不少。现在他们那个步兵旅已经有将近八干人了,在东北那边的威名不小。
另外黄海涛向马铮提出申请,要他调一些政治素质过硬的干部到东北来主持工作,他一个人在这边实在太累,军政工作一肩挑确实是难为他了。
马铮知道黄海涛是一个实战型人才,打仗是一把好手,但是管理部队的思想工作就不是他所擅长的事情了。
所以,经马铮和军区的其他领导协商之后决定成立绥东军分区,调察北军分区的司令员马铮的担任绥东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而察北军分区司令员一职由政治委员周海接任。
绥东军分区下辖三个骑兵旅外加黄海涛所部,防区在通辽、赤峰、双辽之间广大区域,同时辐射整个东北地区。
在马铮小范围内调整部队积极备战的同时,日军也没有闲着。日本大本营不断地从中国派遣军总部以及下辖的各个方面军进行调军,同时下达了日本政府下达了第二次战争总动员令,号召全国青壮年积极参加到这场”圣战”中来。
此外,日本的情报机关不断地向东南亚地区渗透,海军也几乎全部调动起来了,其矛头直指东南亚的美英等国。
日军的异动并没有引起美英等国的注意,更没有下达对日本的防备命令,一切都按照着日本方面的设想在运转,这让日本高层大为兴奋。
1941年1月26,农腊月二十八,除夕!
今天是中国龙年最后一天,这一年对于苦难的中国人来说值得高兴的事情很多,国民政府方面不但在长沙会战中重创日军,同时还争取到了美国人的支持,不但拿到了2500美元的桐油借款,此外还敲定了大约2亿美元的战争借款,这对于国民政府来说不亚于雪中送炭。
最重要的是,罗斯福总统已经决定让陈纳德组织援华飞行队,而且此事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大约500名美国飞行员已经登上了前往中国的旅程,预计很快就会抵达中国。
而八路军更是连战连捷,开年之初便将日军华北方面军打的丢盔弃甲,数十万大军节节败退,甚至于连北平也差一点被攻克,以至于迫使大本营方面逼迫上任还不到一年的多田骏自尽,为战败负责。
不久前绥察军区协同一战区、二战区以及八路军其它部队,在华北地区再一次重创日军,虽说丢了张家口,但是却攻克了日军重兵驻守的保定和石门,更是一举将驻山西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