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猎头-第1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信的要求最后秦浩和李豫还是答应了,这怎么算都是一笔合适的买卖,大唐如果不被安史之乱打躺下的话,似乎天下唯一敢跟大唐呲牙的只剩吐蕃了,之所以没灭了他也无非是因为他那边地势太高,战士们有高原反应罢了,如果最后给韩信五万人马就能把这一心腹大患解决的话倒也不失为一场两全其美的交易。
哥舒翰十分高兴的就交出了手里的兵权,毕竟这理由十分妥帖,正好杨国忠挂了造成中央的权力真空,又这么巧哥舒翰有半身不遂的这么个毛病,对一个征战一生又在最后的大战中证明自己忠诚的突厥老病号来说,去中枢当个宰相养老实在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结局。
至少,这个时候大唐尚书左仆射的位置还是远比手里的那点兵权值钱的。这份境遇不知羡煞多少旁人,让其他统兵大将更是像打了鸡血一样嗷嗷叫着就加入了这场大战,更重要的是这哥舒翰突厥人的身份,政治意义之大甚至超过了宰相本身,这清楚的告诉了大唐九边的所有异族将领,我大唐对你们依然是一视同仁,绝不因安禄山是胡人就有什么其他的想法,跟着哥混,比跟着安禄山强上百倍。
也因此,所有人都理所当然的认为哥舒翰这是高升而不是夺其兵权,对韩信这位空降而来的新领导少了许多的抵触之意,哥舒翰更是各种配合,直接将自己的三万子弟兵全部交给韩信,自己连个护卫都没带就去长安上任去了。
一切都在按照计划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但即使是再乐观的人也免不了要在心里蒙上一层阴郁,毕竟,军事上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潼关现在有守军十余万,关中大地上紧急训练的新军差不多也有七八万,看上去和安禄山的主攻兵力差不多,但说真的,除了哥舒翰带来的三万突厥铁骑,剩下的那些李隆基禁军和中原退下来的溃兵跟安禄山相比实在差的不是一点儿两点,至于那些新兵,战场上别崩溃乱跑拖后腿就已经是对他们最高的要求了。
如果不是有潼关天险,恐怕唐军根本连一战之力也没有。
所以不管是秦浩还是李泌,给韩信的命令都很明确,知道你丫牛逼,主动出击不是没有赢面,但两个要求:第一,不许弄险,这位置太重要了,能不能改变历史扭转因果最关键的就是这潼关,经不起哪怕一丝一毫的不稳。
第二,打仗不是目的,练兵才是第一要务,哪怕让安禄山多嚣张一段时日也不要紧,但这兵一定得练出来,自古以来以战练兵都是最快的练兵方式,何况是到了战神韩信的手里,最基本的要求,两个月之内一定要将手里十几万的新兵蛋子练成合格的战士,重现关中雄风。
韩信很好的领略了这一战略目的,轮着番的让手下那些大兵见血,也不知他是怎么做到的,居然不过十来天的时间,潼关上这些守军居然就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调遣起来如臂使指了。
而秦浩这次跟李豫签的合同跟以往时候都不同,一来他现在暂时并不怎么缺金币,二来这特娘的继承了李隆基开元遗产的李豫实在是太有钱了!几乎达到了封建帝王所能拥有龙气的顶峰,如果像崇祯一样签分成制的话自己就赔大了,于是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买断制。
简单的说,这场安史之乱就当一个项目外包给秦浩,秦浩把活干好之后收四十万龙气,钱货两清,大家都开心。
因此,秦浩这一次更是趁着李扶摇不在,大玩儿作弊战术,用呼风唤雨在潼关外下了七八天的瓢泼大雨,恨不得直接把安禄山他们给淹死,将安禄山的粮道泡了个泥泞不堪,反正光韩信一个人他就入账十万,现在豪气的很。
整个战场大概分了四块,颜真卿的游击战,现在有了赵匡胤帮忙问题肯定是不大了,潼关战场,现在没了傻…逼皇帝瞎比划又有了韩信这个战神亲自坐镇,已经固若金汤。
郭子仪李光弼两个人联手大战史思明于邺城,这一块更不用担心,历史上这俩人随便拎出来一个恨不得就能将史思明吊打,可以说史思明覆灭几乎是早晚的事儿。
唯一可能比较麻烦的,也就是江淮战场了。
江淮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大唐的财税重镇,有扬一益二的说法,大军征战全靠来自江淮地区的输血,这里一旦失守,则其余三个战场打的再热闹也是枉然,总不能让士兵饿着肚子打仗不是。
而自古以来守江淮必守江北,江北陷则江南必亡。可惜,江北兵将久疏于战阵,朝廷一直以来对他们的重视程度又远远不如九边,如今那边小猫三两只就好似小鱼小虾一样,而且江淮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咱们华夏民族的财神爷,但打仗似乎总是稍微差那么一点,不比关中汉子悍勇,毕竟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么。
本来这也没什么,但犹如晴天霹雳一般,战马就送来了一个将满朝文武震出鼻涕泡的消息:令狐潮,投降了。
令狐潮,江北雍丘县令,而雍丘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雍丘既是江北第一重镇,内有数万可战之兵,更兼这令狐家世代权贵在江淮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他这一投降,整个江淮战局一下子就变得扑朔迷离了起来。
而安禄山更是大方,听说令狐潮投降的消息喜不自禁,这还是自开战以来第一个主动投降他的重量级人物,更是天下第一个投降他的大世家,不管是政治意义还是军事意义都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一高兴,也是为了树立个榜样,给令狐潮封了个将军,更是派了亲信大将尹子奇率十万大军南下,想要借着令狐潮叛变的大好局面在江淮地区打开个突破口。
虽然这尹子奇率领的十万人马只有大概两三万人是真正的九边精锐,其余七八万人马都是占领中原以后新招的新兵,但即使是新兵,这兵员素质也比江淮兵强多了啊!
而此时,整个江北地区的兵力已经不足五万,而且东一块西一块十分松散,内有令狐潮,外有尹子奇,大唐的财税重镇已经危如累卵了。
第二八五十五章 张巡
江淮出了大变,李豫已经急的有些疯了。
安禄山似乎已经知道,想要短期之内攻陷潼关并不现实,带着大军回洛阳去了,手下十几万大军除了有两三万交给尹子奇带去江淮以外又分出一万多去全面绞杀中原地区的起义军,两万多去邺城支援史思明,潼关下留的那五万大军也是除了安营扎寨以外屁事儿不干,已经七八天没有攻过潼关哪怕一次了。
与其说这是在攻城,倒不如说这是守着不让关中的兵马出来,看来这安禄山的策略也改了,不再期望速战速决而是做好持久战的准备了。
韩信写了足有三封信过来,询问他现在是继续练兵还是想办法打出去救援江淮,用他的话说,他最少有七成的把握把潼关的那五万大军给灭了。
李豫倒是对韩信的这个提议很动心,但却被秦浩给否了,他倒是不觉得韩信是在吹牛,一代战神既然说了七成那就一定是七成,但哪怕是九成秦浩也不会让他动弹,一句话,潼关这位置太重要,潼关一丢长安就再也守不住了,他们赌不起。
至于江淮,秦浩并不担心,他对江淮地区有着十足的信心,他知道,那个如太阳般耀眼照耀整个唐朝,甚至五千年华夏的男人该出场了。
张巡!
整个安史之乱,称得上绝顶人才的一共就三个人,李泌,已经被自己收进囊中;郭子仪,岁数未免太大了些,而且此人日后必须让李豫重用给各地节度使树立一个榜样,因此秦浩并没有打过他的主意,而第三个人,就是张巡了。
这是秦浩一定要挖来自己用的人。
果然,不过几天的功夫,江淮地区的第二封急报就送来了。
“启禀圣上,真源令张巡已经智取雍丘,死战令狐潮,三天内大小七十余战,皆大胜之。”
李豫一脸懵逼地问道:“真源。。。。众爱卿谁知道这真源是在哪?”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竟然谁也没答出来。
李豫等了等,又问:“那你们谁知道,这张巡是谁?”这不是大朝会,有资格在政事堂议事的都是四品以上大员,众人面面相觑,别说认识了,这里面竟然没有一个听说过这个名字的。
见问半天也没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李豫只好继续问报信的:“这。。。张巡手里有多少人?”
只见这小兵满脸崇拜的目光灼灼发亮地道:“张大人手里只有一千人,汇合了单父县尉贾贲的一千人,现在总共有军民两千人。”
“才两千人?还都是。。。县城里的衙役兵?那。。。令狐潮有多少人?”
“四万!”
“。。。。。”
“两千对四万,你刚才说大小七十余战,皆胜之?”
“是。”
“你。。。看清楚,这是哪,这可不是随便就能说假话的地方啊。”
“小的对天发誓,如有半句假话,天打雷劈。”
李豫则惊呆了良久,好半天才反应过来,呢喃道:“野有遗才,朝廷之大昏聩也。”
秦浩撇嘴,这算什么,这哥们牛逼吊炸天的才能才刚刚发挥一个小角呢,两千对四万有什么好吹嘘的,哥会告诉你原本历史上他最后用四百人生生拖死二十万大军么?
一直在边上闭目养神的秦浩终于站了起来,对李豫道:“陛下,封张巡当个节度使,总览江淮战事吧。”
“这。。。。在场诸位谁也不认识他啊,亦不知其才能和忠诚,虽然他现在表现的很耀眼,但谁知是不是昙花一现?”
“江淮事,你就不用管了,封张巡这么个官,我随后就亲自坐镇雍丘去辅佐于他,你看好其余几处战场别出什么意外和变故就是了。”
“啊!有上仙帮衬,自然是再好不过了,朕无忧矣,朕现在就拟写诏书。”
“对了,诏书上加一条,战后张巡跟我走,你用皇帝的名义把他卖给我。”
“啊咧?卖。。。。卖给你?”什么情况?
。。。。。。
看着手里有李豫写下的诏书,秦浩甚至忍不住仰天大笑,张巡太忠了,几乎已经到了有些死心眼的地步,如果没有这么一封天子的命令让他从此跟着自己,想要让他跟自己走几乎是没有任何可能。
但如今,既然圣旨下了,相信以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自己麾下很快就能又多一员大将了。
张巡,华夏战争史上很少有的耀眼明星,如同太阳一样的照耀了整个华夏战争史,一声所做,所为,如果不是因为后期吃人惹的非议太大,毫无疑问这是要被民间捧上神坛的人物。
令狐潮反叛之后抓了许多反对投降燕军的兵吏,打算杀了之后献给燕军,结果这些俘虏趁令狐潮出城迎接燕朝大军的时候跑了出来并将雍丘占领,请了张巡带两千兵马进城,从此,张巡两个字就在历史上留下了璀璨而又耀眼的两年。
历史上先是在雍丘城跟令狐潮死磕了大半年,几乎把令狐潮打哭,后来因为雍丘粮尽战略转移,先后打了宁陵之战和传为奇迹一般的睢阳之战。
睢阳之战中,张巡以区区数千兵马,对抗尹子奇的二十万大军,像一颗钉子一样死死地将他拖在了睢阳,最狠的一次一天之内打了二十余仗,全是大胜,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