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明1644-第6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大明火器技术,多尔衮认为主要在于子弹壳的底火部分,撞针撞击子弹壳底部的底火便能够将子弹发射出去,只要弄懂了这个技术,不仅能够用在枪上,甚至也能够用在大炮上。
经过大明军队火炮的厉害,多尔衮知道大炮的炮弹若是也用上这样的技术,大炮的威力将呈几倍增加。
从那个时候起,多尔衮便疯狂的下令大清位于伊斯法罕的火气制造局仿造这样的技术。
原以为有成品的子弹和步枪参照,技术应该并不难,有个两三年肯定能够研制出来,可惜底火技术或许不难,只是一层窗户纸,找到方法的话,一戳就破。但是满清毕竟只有那很小的一批西迁的时候从大明裹挟而来的汉人工匠,想靠着这么点人来弄懂先进了世界两百年的技术,却很不容易。
这一研发仿制,便是整整十五年的时间。
而且之所以研发成功,还是因为多尔衮的血腥威逼,以及很大的运气成分在里面。
多尔衮从第五年开始,便杀了不少研发工匠的家人,直至一年多前,一名家人被杀了过半的老工匠才在一次意外当中戳破了那层研发了十五年的窗户纸,终于让满清也开始拥有了‘底火’技术。
多尔衮大喜之下,赏赐给了那名工匠千两黄金以及子爵之位。
这看上去似乎颇为丰厚的奖励,能够引得许多人羡慕,不过那名工匠过半家人都已经被杀了,拿着那些所谓的赏赐,他又能高兴得起来吗?
不管那名工匠是什么想法,总而言之,多尔衮很高兴。
多尔衮当立下令运用这种底火技术,模仿大明的步枪和子弹的构造,仿制新的步枪和大炮。
仿制没有多少技术,总是比真正的研发时间短得多,很快满清火器局便仿制了出来,并且开始大规模秘密投入生产,同时大规模生产的还有子弹和炮弹。
然而,多尔衮的高兴却并没有能够持续多久,因为用上底火技术仿制大明的子弹和炮弹,使用的是铜!
铜对于大明高超的开采和锻造技术而言,或许价值没有那么大,但是对于技术比较原始的满清而言,确是要命的存在,哪怕满清吞并了富庶的印度,取得了印度的资源,可是一场战役下来的消耗,依旧能够让满清流血。
虽然代价昂贵,但是曾经见识过大明枪炮厉害的多尔衮还是咬了咬牙,下令继续大规模生产。
而今,满清火器局已经生产了大半年,第一批枪炮已经就快要达到数量。
枪是仿制大明第一代单发式后膛击发枪,而大炮是在仿制大明神武野战大炮的技术上改进而来的,类似于大明第一代击发式大炮神威大炮,不过技术上却比大明神威大炮差远了。
另外,满清确实拥有了底火的技术,但是大明的新式烈性火药他们却依旧没有能够研发出来,子弹和炮弹内的火药还是威力较小的黑火药。
所以,满清的仿制步枪,哪怕增加了重量,粗糙的技术加上黑火药,有效射程也不过刚刚突破一百五十米,只比燧发枪远上一些,并且上弹速度比燧发枪快一些罢了。
大炮方面,满清的仿制神威大炮,同样只是增加了一些射速,并且大炮重量也增加一些后,射程刚刚超过两千六百米,大约一门的威力相当于三门仿制神武大炮吧。
新式枪炮的作用和代价其实已经远远超出了多尔衮原先的预想,可以说这种新式枪炮或许能够提升很多满清火枪队的实力,可是每一场大战所花费的代价也是呈几倍增加的,多尔衮想大规模运用是不可能的,只能做为一种秘密武器。
这第一批仿制的新式步枪大约有一万五千支,大炮一百门。
多尔衮打算通过这批作为秘密武器的新式枪炮的突然打击,一下子撕开大马士革的防御,很快将防守大马士革的奥斯曼军团击败。
…
多尔衮随即沉默了好一会,并且眉头一直皱着,似乎依旧有什么困扰。
原因还是多尔衮觉得仅仅是这一批秘密武器的投入,并不一定就能让清军攻入大马士革,取得大马士革之战的胜利,最多只能将清军原先的胜算提高一直两成罢了。
多尔衮希望拥有更多的胜算,甚至于百分之一百的胜算,所以他还需要另外的谋划。
多尔衮足足有两个时辰没有说话,号称雄才大略的他最终还是想到了一些貌似可行的办法。
多尔衮想到了中原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想到了廉颇,想到了赵括,也想到了袁崇焕,他要将这些事情,这几个人串联起来。
当前的奥斯曼军团统帅登尼塞里毫无疑问就是相当于长平之战时的廉颇,正因为有登尼塞里这个‘廉颇’在,奥斯曼大军坚守不出,多尔衮迟迟无法捕捉到机会,哪怕准备花大代价投入那批威力强大的新式枪炮武器,也没有能够让他一战击败奥斯曼大军的胜算多多少。
而如果登尼塞里这个‘廉颇’换成‘赵括’的话,那么清军不仅能够胜利,而且能够以更小得多的代价胜利。
“可能性很大,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一定能够成功!”多尔衮突然紧紧的握了握右拳,双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已经慢慢构思出了一条‘毒计’!
(未完待续。。)
第九百七十六章 奥斯曼帝国的赵括?
奥斯曼帝国帝都,伊斯坦布尔。
从大明中兴十七年六月,奥斯曼皇帝下令奥斯曼大军进攻两河流域的巴格达城至今,奥斯曼帝国和满清已经交战了整整九年多的时间。
倾尽国力而进行的这场漫长时间的交战,已经让奥斯曼帝国不堪重负,昔日强盛而庞大帝国,而今已经国库空虚,后继乏力,快要支撑不住了,特别是在这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大战的情况下。
奥斯曼皇帝的脸色一天比一天阴霾,愤怒的他想砸碎一切此刻看到的东西。
“九年多了,除了败还是败!真神!难道我奥斯曼帝国就要这样葬送了吗!”奥斯曼皇帝仰天咆哮:“该死的登尼塞里!我要的是胜利!而不是现在这样懦弱不战,仍旧失败!”
从巴格达撤退,阿拉伯半岛的丢失,在到拉卡城的丢失,以及此刻退守大马士革坚守!奥斯曼皇帝看到的只有退和退!这不是他强大奥斯曼帝**队该有的表现,他强大奥斯曼帝**队的表现应该是推倒一切敌人,胜利和胜利!
可以说,九年多时间的不断败守,已经让奥斯曼帝国皇帝对当前奥斯曼大军的统帅登尼塞里非常不满了。
他不得不开始怀疑一直启用登尼塞里这个家伙统帅大军的正确性。
不说奥斯曼帝国皇帝,奥斯曼帝国很多领主,大臣等等,也都已经对登尼塞里极度不满意了,认为正是登尼塞里这样防守多过进攻的方式,才让战争持续了这么长的时间,才一直无法得到战争的胜利。
奥斯曼帝国君臣这样的心态,正合多尔衮谋算的需要。
也正是算到长时间的对峙消耗,会引发奥斯曼帝国皇帝和大臣们这样的心态,多尔衮才策划了这样一个阴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伊斯坦布尔城内开始流传这样一个说法,登尼塞里正在和清军谈判,要带着数十万帝国精锐士兵叛投清军!
这不得了了,难不成登尼塞里迟迟不能打败清军,现在又在大马士革坚守不出,是因为怕了清军,所以准备要叛投清军吗!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又有一个说法,清军并不惧怕登尼塞里,其实登尼塞里很容易打败,清军惧怕的是帝国新兴的‘名将’埃尔科尼。
刚开始还只是一些传言,城内的点点议论罢了,可是突然有一天,有皇帝的侍卫截获了一封信,信里的内容一下子就让整个伊斯坦布尔上下炸锅了。
这是一封正在大马士革带领帝**队和清军交战的登尼塞里元帅写给他的家人的一封信,信里要他的家人立刻离开伊斯坦布尔城,前往帝国与大清国交界的边境,那里已经有清国的人等在那里进行接应。
这一瞬间,谣言立刻变成了恐惧。
登尼塞里此刻统帅的六十多万帝**队,大部分都是帝国往下最精锐的军队,是集合了整个帝国国力在维持的一支军队,如果登尼塞里真的带着这支军队投靠了大清国,那么帝国瞬间便会失去反抗的能力,清军将在很快兵临伊斯坦布尔城下。
“嘭,登尼塞里,该死的登尼塞里!”奥斯曼帝国皇帝愤怒的摔碎了东西。
看到这封信,奥斯曼帝国皇帝的心里是恐惧的。
所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句话不止是在大明中原地区适用,在整个世界都适用。
奥斯曼帝国皇帝原本就对登尼塞里不满,现在又看到了这样一封信,不抓狂才怪。
“快!立刻将登尼塞里的家人抓起来!”奥斯曼帝国皇帝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的下达了这道命令,他都不去查证信件的真实性,而是先要将登尼塞里的家人控制住。
事实上,奥斯曼皇帝哪怕不去查证信件的真实性,他也已经完全相信了信件里面的话,并且他早就想换掉坚守不出,迟迟无法取得战争胜利的登尼塞里了,去用别的将领。
登尼塞里的家人很快被抓捕,关进了大牢。
这一下子,伊斯坦布尔城内的奥斯曼帝国百姓更加议论纷纷了起来,原本还有些怀疑的他们,看到帝国皇帝这样的动作,立刻也信以为真,群情激奋的要将登尼塞里抓捕回来绞死!
帝国绝不能允许背叛者,更不能失去这场事关帝国存亡的战争的胜利,所以必须换掉登尼塞里这个懦夫。
不仅普通的奥斯曼百姓,许多奥斯曼官员领主也这样唿喊,就是奥斯曼皇帝自己也是这样想的。
在这上下一致的想法之下,已经没有人去关心那封登尼塞里写给他家人的信件内容是不是真的的,他们关心的是该派谁去接任登尼塞里的统帅之位,来统帅帝国大军击败清军!
在这样的需求下,另一个传言越发火热,清军惧怕的不是登尼塞里,而是帝国新兴的‘名将’埃尔科尼!
埃尔科尼的父亲是奥斯曼帝国上一代最有名的名将之一,曾带领奥斯曼帝**队攻占北非大片领土,是帝国有名的长胜统帅。
而埃尔科尼似乎继承了他父亲的统帅才能,十五岁便带领自家领地的卫兵剿灭了一伙山匪,最后似乎便从此迷上了带兵‘打仗’,屡屡剿灭其他山匪,而后在伊斯坦布尔帝**学院学习期间,同样表现出色,甚至因为上一代的功劳,加上他自己弄出来的‘名声’,还曾经让他接受过奥斯曼皇帝的亲自召见,他的许多关于战争的理论,说得奥斯曼帝国皇帝心服口服,多次称赞他一定又是一名帝国的名将。
不仅奥斯曼帝国皇帝,许多奥斯曼领主,大臣也都很看好埃尔科尼。
而埃尔科尼似乎也没有辜负奥斯曼帝国皇帝和一些大臣的期望,在他二十八岁的时候,终于又带着一支军队剿灭了一起因为部族死伤过多而引发的叛乱,杀死叛乱者首领。
今天,埃尔科尼刚刚三十岁,但他的名声早已经传遍整个伊斯坦布尔城。
…(未完待续。。)
第九百七十七章 奥斯曼帝国的赵括(二)
埃尔科尼因为参与过几次剿匪和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