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逆明1644 >

第350章

逆明1644-第350章

小说: 逆明164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自宋朝成吉思汗带着蒙古铁骑入侵中原以来,大明第一次完完全全彻底的击败了蒙古人,将蒙古人打得几乎没有任何翻身的余地。

    战果是丰厚的,各部联军近二十万铁骑全军覆灭,十几万蒙古精锐青壮被俘,上百万蒙古男女老幼被俘,缴获了各部七十余万匹战马,数百万头牛羊。

    朱慈踉下旨,将除了一部分幼崽继续留在草原外,余下所有马匹的牛羊全部运进关内,将牛无偿发给没有牛耕种土地的农户,将羊圈养起来,慢慢在市面上屠宰贩卖,除了为朝廷赚取一部分军费外,也为了不过分打压生肉的价格,毕竟若是一下子过份打压生肉的价格,则许多原本以养牲为生的民户破产,最终导致这批羊宰完之后,市面上的生肉可能会因为供应不足而暴涨,得不偿失。

    乌兰察布一战之后,蒙古各部算是彻底失去了反抗的能力,朱慈踉接下来该考虑如何改造蒙古草原,将之同化成为大明真正的疆域。

    (未完待续。。)

第五百五十一章 改造蒙古(二)

    要同化蒙古,首先是要将所有要在蒙古草原上建设的城池和城堡建成。

    大明中兴七年二月底,朱慈踉下旨,调集南京城水泥厂近一年多以来所有生产的水泥库存,全部运往蒙古草原。

    从一年多以前科技院刚刚研发水泥成功,并且大规模生产的时候,朱慈踉便想到了这一天的到来,有意识的将所有生产出来的水泥库存下来。

    蒙古人除了察哈尔部还有些微弱的抵抗力外,其他各部已经全部失去了所有反抗的能力,蒙古草原上再也没有什么能够阻止大明在草原各个水草丰美的地方大规模营建城池的势力了。

    建立城池需要的苦力大部分将由被俘的蒙古各部族人承担。

    三月,大规模营建开始。

    先期营建的是三十个大城池,接下来才是数百个城堡,而三十个大城池有分为三批次建设,第一批次建设包括乌兰察布城,科尔沁城,察哈尔城,********城等最临近大明的十个城池,而后才是接下去的另外二十个城池。

    二十万大明民夫,十五万余被俘的蒙古各部骑兵,还有蒙古各部男女老幼,除了十岁以下的孩子和六十岁以上的老者,各部男女全部必须参与,总共一百多余万人,分到每个城池都有十万余人。

    这样庞大规模的营造大军,营造的速度是极快的。

    “快将石头送上去!”跟随进入蒙古草原的两万守备军这个时候用上了,他们便是用来监督和看管蒙古男女营建工作的,谁敢怠慢,他们便会毫不犹豫的一鞭子下去。

    草原女子比较豪爽,其实他们并没有什么罪孽,可惜她们的父亲,哥哥和丈夫对大明有罪孽。

    这些年,蒙古各部跟随满人入关,多少汉人无辜百姓惨死在他们手中。

    不说跟随满人的这些年,就算是满人之前,由于是游牧民族,蒙古人也几乎年年叩关,连长城都无法阻拦他们抢夺汉人粮食和财物的举动,在这过程中,又有多少汉人无辜百姓惨死。

    汉人本不想对草原怎么样,也从不肖想草原,从汉朝起,若不是匈奴人太狠,也没有汉武帝征伐大漠,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均属草原游牧各族,要不是冉闵天王,他们可能会将淮河以北的所有汉人百姓全部屠杀,虽然后来五胡消亡了,但这并不能掩盖他们的罪孽,唐朝的时候,草原突厥崛起,也是和当年匈奴一样,趁着中原王朝更替,年年叩关,也因此才有了唐太宗对突厥的战争,如今的蒙古同样,而且他们所做下的罪孽比当年的匈奴人和突厥人更多。

    所谓一报还一报,今天,朱慈踉就是要用他们自己的手,让他们自己在草原上建立起一座座将来束缚他们自己手脚的城池和城堡。

    “当当当”锣鼓敲响。

    “吃饭了吃饭了!”中午开饭的时间到了,一个个馒头甘薯被发到蒙古人手中做为充饥之用。

    做为常年生活在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各部族人来说,他们是喝羊奶,吃牛羊肉长大的,馒头和甘薯或许也能吃,但真让他们****都吃馒头和甘薯也会有人觉得受不了。

    突然,一个脾气火爆的蒙古男子狠狠将手中的馒头和甘薯摔在地上,就要大声抗议。

    “你们就天天给我们吃这些东西,老子不……啪!”

    “啪!啪!啪”

    然而,这个蒙古男子还没有抗议完,迎接他的是一顿鞭子。

    一名监督他们的守备军士兵手持的鞭子看着被自己抽得不断在地上打滚的蒙古男子,冷笑道:“哼,有这些给你们吃就算你们幸运了,照老子觉得,就该吃粗糠,掺沙子的霉米!吗的,真当自己是大爷啊?”

    大明百姓对蒙古人的仇恨可不小,敢有半点反抗的蒙古人都没有好下场,他们只有一条路,吃饱了默默的参与营建城池!

    不远处,有汉人民夫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幕,眼中尽是讥讽的笑容。

    “这群巴子,你们也有今天,吃饱了就好好干活吧,不然我们大明士兵的刀剑不介意多染点你们的鲜血。”讥讽的同时,这名汉人民夫美美的喝了一口手中的肉汤,吃几块碗里的香肉,未了还饮了一口酒,这三月的草原,天气还很是还有些寒冷的,酒可以暖身。

    对比于蒙古人只有吃饱了继续干活一条路,汉人民夫的生活可谓好过太多太多了,不仅有酒有肉,中午还有一个时辰休息睡午觉的时间,每天最多工作四个半时辰,每隔十天还有一天时间休息,一个月还有五两银子的工钱,而且工作的时候还没有人打骂。

    由于乌兰察布城最先开始营建,当其他各城才刚刚开工的时候,乌兰察布城的四面城墙就已经建好了,不过营建乌兰察布城的民夫并没有去下一个城点继续施工,而是仍然留在了乌兰察布城内,继续建设城内房屋。

    乌兰察布城内的房屋大多按照汉人的一些习惯和规格建造的。

    为了建造这些房屋,朝廷从关内运来了大量木材和其他房屋材料。

    朱慈踉的目的很明确,那便是准备移民一部分汉人进入草原安家。要同化蒙古人,除了强大的军事镇压,文化方面的改造,必然还需要一些汉人百姓参与其中,乌兰察布便是第一个准备移民一部分汉人的地方。

    又是一个多月后,城内的房屋大多建成。

    消息传到朱慈踉耳中,朱慈踉毫不犹豫的下旨移民准备汉人百姓进入蒙古草原。

    对于汉人百姓,朱慈踉不想有任何强迫,这就需要想一个可行的办法,有足够的诱惑让一些汉人百姓主动,自愿移民去蒙古草原安家。

    经过朱慈踉与李岩大半日的商议,最终出台三项政策。

    第一,凡愿意移民蒙古草原安家者,每户免费发放房屋,牛马羊幼崽,朝廷承诺,将来会以每头成年羔羊一两银子,每头成年牛六两银子,每匹成年马八两银子的价格收购。

    第二,单身男子愿意移民者,朝廷义务介绍一名蒙古女子与之婚嫁。

    第三,移民者,七年后可选择留在草原亦或回过中原,朝廷免费提供来回路费。

    三项政策,均以引诱和利好为主,朱慈踉希望每一名移民的百姓都是自愿的。他要准备将整个蒙古草原当成大明牛羊马匹来源的牧场,每年为大明提供大量的战马,牛羊肉等等。

    …(未完待续。。)

第五百五十二章 改造蒙古(三)

    为了鼓励更多的汉人百姓报名移民,朱慈踉还下令广报司通过大明日报大力宣传朝廷政策和移民蒙古的好处。

    大明日报尽量往好的地方宣传,几乎将蒙古草原宣扬成了人人向往的乐土。

    当然,朱慈踉并非是要欺骗百姓,事实上,都会是有的东西大明日报才会宣传出来。

    比如朝廷承诺购买牛羊马匹的事情,当然是真实的,只不过在宣传的时候,成了每年养四十只羊,十头牛,十匹马,按照朝廷的收购价便是一万八千银元一年,相当于耕种一百亩地的价值,而且投资小,回报大等等,总之八年之后若是回来,每人都可带回十四万四千银元以上。

    又比如介绍蒙古女子给未成婚男子成婚一事,重点介绍蒙古女子狂野,身段好,该凹的凹,该凸的凸,屁股大能生孩子,具备中原女子许多都不具备的特点等等。

    最后,还隆重介绍了一望无际的草原风光,各处水草丰美,如何如何适合牧养牛羊马匹,天天骑着马,赶着一群牛羊在草原上转悠一圈又回来了,比风吹日晒,汗流浃背的耕种土地舒服多了。

    大明日报上的解说实在是太诱人了,全国百姓一时之间议论纷纷。

    “听说了吗,朝廷准备移民一批百姓去蒙古草原安居,不仅免费发放房子,赠送牛马羊幼崽,将来还会高价收购成牛牛马羊崽,并且最令人遐思的,还给未成亲的单身男子介绍漂亮的蒙古女子成亲生孩子,!这么大的利好,搞得我都经受不住了,要不是已经有了老婆孩子,我一定去报名!”一名三十岁上下的男子说道。

    “而且,八年后还能选择回来,到时候带着十几万银元回来,这么多钱,还不得羡慕死其他人啊!”另一名二十几岁的男子说道。

    “说是朝廷给介绍蒙古女子成亲,可是朝廷才刚刚灭了大量蒙古部落,那些蒙古女人会愿意吗?”一名单身的十九岁男子提出疑问道。

    此话一出,他周围的许多人立刻一脸白痴的看向此人。

    “你傻啊,不都说了朝廷大军刚刚灭了大量蒙古部落吗,整个蒙古都在朝廷的掌控之下,不愿意也得愿意啊,况且大明日报上不是说了吗,蒙古人许多都还遵循这女人兄终弟及之类的传统,不仅没有伦理,而且蒙古男子大多将蒙古女子当成财产而不是自己的妻子,蒙古女子对他们都没有多少感情,而我汉人男子,对自己的妻子大多是极好的,至少嫁给我汉人男子后,她们便也都算是大明的一员了,跟随着享受大明对百姓的各项利好,哪能不愿意啊!”有百姓解说道。

    当然,是不是真的是这样还有待考量,不过大明日报上是这么说的,想必也差不到哪去。

    听到这么说,那名十九岁的男子立刻心动了,他如今可还没有成亲呢,虽然现在的生活好过了,可是成亲娶媳妇不比以前容易多少,至少聘礼也涨了,他家里有四个兄弟,只有老大成家了,他是老四,等家里攒够了钱,也还得等老二老三先成家才轮到他,那至少也是三四年后,到时候他都快从蒙古草原回来了,不仅能带回蒙古妻子,还能带回十几万银元,比一大家子年年辛苦耕种不知道好多少倍。

    与这十九岁男子年龄相仿,同样还未成家的人有这样的想法,不在少数。

    “你个兔崽子,你跟老子开什么玩笑,家里大把的田地都耕种不完,你竟然还想着去草原放牛牧养,你脑袋大门给夹了,你想气死你老子我啊………”一通破口大骂从一户农户当中传了出来。

    这户农户位于江南,家里有九口人,百亩土地。

    “爹,儿子不是开玩笑,儿子说的是真话,儿子真的要去草原发展,爹您就同意了吧!”这正是那个在街上与人谈论的十九岁汉子,他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经过深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