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浮世经 >

第239章

浮世经-第239章

小说: 浮世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并肩而立,欣赏着夕阳余晖,晚霞鸿雁,并不说话。

    云霞褪色,天空中失去了最后一缕光辉,暗淡了下来。

    徐玫突然觉得,这种感觉,无可名状的,淡淡的感觉,似乎也很不错……

    “师妹,我要走了。你多珍重。”莫仁转向徐玫,正色道:“嗯,我希望早日得到你的答复。”

    “会的。”徐玫垂下眼睑,道:“师兄珍重。”

    莫仁定定地看着徐玫,看了好一会儿,仿佛是要将徐玫的模样记在心中一般。片刻,他打了一个口哨,只见一只半人高的大鸟从头而降,落在二人面前。

    徐玫愣了愣:“金雕?你哪里弄来的?”

    “机缘巧合。”莫仁摸了摸金雕的脑袋,飞身坐在金雕背上,轻轻拍了一下。金雕闪动翅膀,带动一片风声,飞向了天空!

    有这样的大鸟代步,他来渤海国,哪里需要半月一月的。估摸着,最多也就三五天!难怪他能腾出空!

    可恨!

    他竟然没有同自己说明!

    徐玫咬了咬牙,目送莫仁飞远的方向,嘀咕几句之后,低低笑了起来。

    想要尽快得到她答复?

    且等着吧!

    ……

    渤海国内战本就一触即发,赵王后逃出王宫之后,就爆发了出来!她直接调令自己的人手控制了王宫,宣告王上病重不能理事,立自己的儿子为王储,由自己垂帘听政!眼看她手上有王上有王子就要完全控制住局面,前王叔终于露面,发文称赵氏妖女乱政,要“清君侧”!

    两派人马,就在王城厮杀起来!

    一时间,血流成河!

    底层的老百姓无不紧闭房门,祈祷着乱子早点过去,早点儿决出胜负!但却没想到,三天过去了,十天过去了,家里的存粮已经吃光,过冬的物资也没有备下,两派人马依旧没能决出胜负!

    足足一个月,赵王后才勉强将王叔一系赶出了王城!

    战场也由王城内转向王城外!

    老百姓忍耐不住,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干活煳口!更加可怕的是,因为仗打的激烈,上面要开始强行征兵了!

    这种时候,谁会愿意去当兵,将大好的性命丢在这样看不到未来的内乱里去!

    人心惶惶!

    而就在这个时候,关于徐家商会招收人口前往南洋开荒,不仅报酬优厚,且壮年人可以携带老弱女人一同前往的消息,悄悄地在百姓们之间口口相传。因为时间敏感,希望在前,朝廷官府竟然没有听到任何风声!

    有一家大门落了锁,空了。

    又有一家大门落了锁,空了。

    那些往日杂乱的拥挤的小巷子,渐渐变得安静了。

    而在港口,一艘又一艘海船,中下层的船舱内,数百上千人聚在一起,扶老携幼,一只手拿着白面馒头,一只手拿着橘子,闻着那香甜,眼中都生出了希冀。(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354 大雪

    远方之地,或是净土。

    “玫儿果然不凡。”徐立前视察人员安排,忙的焦头烂额,却又亢奋不已。他喜欢看到人们麻木死寂的眼中生出光亮的样子!

    “三艘海船,九千多,将近有万人之数了。”徐夫人淡淡地道:“后续若是顺利,应该能有十万人。眼下我们这片地方,再接收三万人就能饱和……该准备的,要准备起来了。”

    “是,母亲,大家早就等不急了。有些人还跟我反应,说咱们徐元的步子迈的太谨慎了呢。”徐立前道。

    大夏的流民一直在断断续续地过来,这片土地一天比一天热闹。有了人,看到了希望,征兵工作也非常顺利,训练半年已经差不多了,需要的是实战。

    多少人正渴望着建功立业!

    更何况有渤海国这批人前来,眼下的土地就显得太少了!

    “步子迈的慢,才能走的稳,走的远。”徐夫人道:“立行,你记住,我们的新兴势力,切忌不能锋芒太过,盲目扩展。而我们年轻,有的是未来。”

    “你没见宣仁帝,宁可放弃原属于大夏的土地,也要将拳头握起来,宁于一块吗?若是摊子铺的太大,难免顾此失彼,得不偿失。”徐夫人道:“你如今身份不同,凡事一定要冷静,切不可被人鼓动,一时脑热,失去理智。”

    “是。儿子记住了。”徐立前肃然道。

    “你两个妹妹,惠儿有实干,能帮助你处理具体事宜;而玫儿却能给你意外之喜,比如与洪光道长的交易,比如那注音之法,比如这一次的偷渡人口。我想要说的是,玫儿心性自由天马行空,若她做出了什么决定,你最好都要支持。她不会做蠢事。”徐夫人道。

    “我明白的,母亲。”徐立前笑着道:“玫儿聪慧,总能让人侧目。她想要做什么,我当然都会支持她。”

    徐玫想要做什么呢?

    她其实也并不清楚。

    莫仁离开之后,她在渤海国夏园里停留了一阵子,直到深秋杀至,天空开始飘雪,也没有想要离开的意思。

    她有一两年没有看过大雪了,有些想念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景致。夏园是属于徐元的产业,无论是王后一派,还是王叔一派,交战的时候都避开了这里,让这所精致的江南园子尤为安静,宛若是一方净土。

    徐玫偶尔会出门,站在不为人知之处,观察一条条平民百姓居住的巷子,替徐家赛选会愿意前往南洋避难的人家。她关照的,都是忠厚良善的人家,但凡有奸猾罪恶之辈,她一概掠过不要。她筛选了通知了徐家,徐家就会派专门的人过来游说接触。

    她的感知能力十分强大,特意施展之下,方圆三里的动静,她只需心念一动,便能全部知晓。

    比莫仁靠着鸟雀做眼睛,要厉害多了。

    徐玫相信,此时这世间,或许有武功内力比她厉害的前辈高人,但论感知能力,绝不会有人超过她!

    她开始稍微能理解一些洪光道长的能力了。哪怕仅仅是皮毛。

    徐玫有时候忍不住想,此时此刻,若是洪光道长再次出现问她愿不愿意同他离开前往另外一个世界……每每想到此处,徐玫都忍不住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打住,不要再想。

    她会自己继续想,会陷入悔恨的情绪之中,出不来!

    当然了,由她筛选出来的,只是少数。徐家所送走的更多的人,也并非来自王城之中,而是王城之外,那些饱受战乱之苦的小镇和村庄。徐玫会出门做这份工作,完全是她自己给自己揽下来的差事。

    除了这桩差事,其他的时间里,她开始研读史书。

    神魂更进一层之后,她明显感觉自己的脑子更加聪明了些。过目不忘,许多晦涩难懂的内容,她总能很快就得到明悟。

    或许,结束战乱,让盛世再临,会是一件十分有意义且值得忙碌地的事。

    徐玫想。

    这一场雪,铺天盖地,下的极大。

    渤海国两方的仗也不得不停下来。人冻马疲,大雪及膝,道路难行,怎么打仗。

    “小姐,咱们要留在这里过年吗?”大麦问道。

    “恩。”徐玫眺望着天地之间一片素白,道:“这么大的雪,已然成灾。不知道外面会有多少百姓活不下去了。我想,这个冬天,会有很多不愿意离开故土的良善百姓,为了儿孙子女活下去,会愿意背井离乡。”

    “可婢子听说,咱们徐元的土地,没法子养更多的人了。”大麦低声道:“昨日婢子还听到商会有人在讨论说,是不是不要再继续了呢。土地上要长出粮食,总需要三四个月的时间。而这三四个月,那些才过去的人口,老老幼幼,都是要徐家供养的。消耗很重。”

    “徐家是做生意起家的,怎么会白白供养他们,做亏本生意?”徐玫有些惊讶,嗔道:“你听谁在说些乱七八糟根本不通的话。这些人上了船,这一路上的开销的确是徐元所出,一日也不过是三五个馒头,一个橘子罢了,这种开销,徐家承担的起。而他们到了地方之后,若有积蓄之人,完全可以购买房屋和开垦之后的熟地,仍然做个小地主;若实在一穷二白的,能出力做活的,则完全能够在其他地主那里找到活做,养活一家人;又或者从官府之中接受借贷,借到开垦土地的工具和种子和煳口的粮食,按照官府规定,凭着双手开垦出自己的土地来!有了收成,当然就能还账了!”

    “又或者,一家人若有一个青壮肯当兵,立即就能获得一笔不少的安家费,足够安置一家人半年的生活了。”

    “怎么能是白白养着他们?”徐玫摇头道:“他们给徐元创造出来的利益多了去了!”

    “啊,是这样啊。”大麦有些不好意思,道:“婢子也就是听人说了,原来是胡乱说的。”

    “徐元要立足南洋长期发展,只靠着经商所得吃老本怎么能行。”徐玫摇头道:“再说,徐家商行是徐家私有财产,徐元却是为公。这公私之间,总有需要分清楚的那一天。官府要有收入有支出,方才能长长久久,怎么能一直指望着徐家贴补。”

    她看了不少书,也从经书之中明白了许多,所以才明悟了这些道理,看的分明。此时,左右无事,她还愿意耐心地给大麦解释一番。

    “婢子有些明白了。”大麦吐了吐舌头,道:“就像大夏朝廷的国库不能找皇上要银子花,反而要供给皇上一些开销一样。”

    “你说的对。”徐玫赞了一句。

    大麦有些脸红,低下了头。

    大雪不停,淹没了膝盖,几乎到了成年人的大腿根了。已然成灾。

    雪后初晴,太阳有气无力,风冷刺骨,将一切都冻的死死的,完全没有一丝消融的迹象。只怕非要到开春之后,方才能有所改善。

    城里许多人家已经断了粮食,惨淡一片。

    似乎每时每刻,都有人死去。

    徐玫踏在雪上,放开感知,俏脸一片冰冷。她走出城,走过几个尚有人迹的村庄,脸色越发不好看了。

    天灾的结果,总是太相似。

    回城的路上,徐玫脚步一顿,停下来,飞快地踢开积雪,从雪地里抱出了一个孩子,掌心贴在其后辈,立即开始运功,想让孩子暖和一些。

    小孩子不过五六岁的样子,衣衫有些单薄,却用料考究十分齐整,不像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也不知道怎么会被埋在了雪地里,仅剩一口气。

    徐玫运功之后,见小孩子面容又青白转而滚烫,不敢怠慢,立即带着人去了徐家会馆。会馆之中有大夫,接过孩子之后,几针下去,摇了摇头,道:“小姐,恐是救不活了。”

    这么小的孩子。

    眉目精致的不像真的。此时面颊潮红,更显可怜可爱。

    徐玫挥手让大夫下去,从戒指之中取出一粒药丸,塞到了小孩口中。药液划开,小孩子的脸色立即开始好转,红潮渐渐消退,唿吸也平稳了许多,只是体温仍然没有完全降下来。

    徐玫没有再给他用药。

    会馆的主事过来问候,徐玫让他将小男孩检查一番,问道:“看出他是哪家孩子了吗?”

    这般长相的孩子,一看就绝非寻常人家能够养出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