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穿越时代-第3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用【竹蜻蜓】慢腾腾地飞过去,就更不可取了——因为【竹蜻蜓】的速度并不快,从广州飞到海参崴至少需要好几天,比现代的轮船也快不到哪里去……可广州的郭逸这边却瞒不了这么长时间啊!而理论上可以瞬间抵达目的地的【随意门】,因为没输入十七世纪的资料,地形数据不匹配,暂时还无法使用。
想来想去,无奈的王秋只得硬着头皮脑洞大开了一回,决定从此不走寻常路,来个公费太空半日游:
“……妈,实在想不出别的办法了,你还是把【宇宙救生艇】搬出来吧!咱们走卫星轨道去海参崴!”
348。第348章 、海参崴的新年
第三十九章、海参崴的新年
崇祯五年正月初一,广东的珠江口水域,突然传出了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根据当时寥寥几个在远处目击的渔民和水手声称,伴随着那声骇人听闻的巨响,有一个什么东西喷出火焰和浓烟,直冲云霄……所以,当地曾有好事之人,在不久后驾船前往事发水域搜索。可惜尽管徘徊多时,依然一无所获。
于是,随着时间推移,这一“世界未解之谜”很快就被当地百姓渐渐淡忘,视为明末乱世当中多如牛毛的各种神鬼奇闻和荒诞谣言之一,譬如王恭厂大爆炸和徐鸿儒的白莲妖法之类……
与此同时,位于中华大地另一端的海参崴,如今正是一片白雪皑皑、千里冰封的北国肃杀景象。
公元1632年春天,崇祯五年大年初一上午的海参崴,依然沉浸在节日的慵懒氛围之中。
尽管早已是日上三竿,被厚厚积雪覆盖的海参崴街头还是一片宁静。无论是来自未来的穿越者,还是远东公司在本时空招募的雇员,多半不是在昨夜的除夕宴会上喝多了玉米烧酒,就是兴致来了跟自家婆娘玩得太疯,此时还在温暖的屋子里,搂着光溜溜的女人呼呼大睡——虽然外面的气温是滴水成冰的零下二十度,但烧了火坑的屋里依然很暖和,让这里的人们都睡得很香甜。街面上行人稀少,寂静无声。
金角湾畔的穿越者聚居区,某间红砖砌成的小宅院里,前特工周比利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身边,发现居然是空的——那个分配给自己的日本姑娘和子,此时已经从炕上起来了。
之前的两个多月里,他奉命去新占领的朝鲜济州岛出了一趟差,跟岛上的朝鲜人和迁移来的辽民周旋,直到前天才跟着移民船回来,可能是憋得狠了,所以在酒精和乡愁的刺激之下,昨夜他们玩得很疯狂,到现在他还感觉后腰隐隐有些酸痛,而那个怎么看都只有十四五岁的日本姑娘,却已经起来做家务了……
由此可见,古代日本这些“大和抚子”的吃苦耐劳精神,真是跟二十一世纪东京涩谷那些画着烟熏妆,只知道整天翘家逃学、酗酒抽烟甚至嗑药的“新新人类”援♀交少女没法比啊!
唉,果然是“只有累死的牛,没有犁坏的地”吗?还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的体力已经开始退化了?
在原时空曾经私生活十分糜烂的周比利自嘲地笑了一下,然后麻利的起来穿好衣服,跳下暖融融的火炕,一边呼吸着寒冷的空气,一边走出卧室,来到外屋,发现松木地板被拖得锃亮,墙壁上累积的蜘蛛网和污渍也被清除的一干二净,还有桌子、茶几、柜橱和装饰架,统统都被擦得反光。
虽然简陋朴素,但一切都是如此的干净,整洁,舒爽和明亮,让人感觉分外舒坦。
餐厅的桌上已经摆好了两副碗筷,还有一个热气腾腾的大汤锅,里面的羊肉饺子散发出浓浓的香味儿,还有几碟简单精致的家常冷菜,旁边的厨房里正传来锅碗瓢碰碰撞的声音,以及一句带着关西口音的日语招呼:“……阿娜答!你起来了吗?早饭已经在桌上了!饿了的话就先吃吧!我再煎两条咸鱼就好!”
霎时间,一种充满了温暖的奇妙氛围,突然涌上了前驻日特工周比利的心头。
这就是……所谓家的感觉吗?
——被人关心的感觉,真好啊!
环顾四周,刷了白色石灰的砖墙,松木铺成的地板,造型简朴的玻璃窗,半旧的蓝色棉布门帘,直接悬挂在房梁上的电灯泡,屋檐下挂着的鱼干腊肉,停在门口的自行车,堆在石砌围栏里的取暖煤炭……
一切看起来都宛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东北乡下的农家小院,让生来就习惯于大都市的喧嚣嘈杂,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之中浸淫多年的周比利,一时间竟然有些恍然如梦。
但是,这并非什么疲惫浪子在惯例的醉生梦死之后,对田园生活的美好臆想,而是铁板钉钉的事实。
不知不觉之间,距离自己和潜艇的解放军官兵莫名其妙地穿越到明末时空的海参崴,然后在走投无路之下被远东公司强行集体收编,从此跟着这群雄心勃勃的穿越者混饭吃,已经有将近一年的时光了啊!
曾经常年潜伏于现代日本的前特工周比利,惆怅地叹了一口气,也说不清楚心中究竟是怎样的思绪。
从餐厅的桌边望去,一只体型娇小如玩偶的日本妹子,正在灶台旁忙碌,手里拿着一把长柄勺,一头漆黑的长发,为了方便做饭被随意的扎成一束由脑后垂下。因为如今是零下二十多度的冬天,即使在室内也冷得很,所以在和子的围裙下面还套着厚厚的和服,显得有些臃肿,看不出日本人妻传说中“裸♀体围裙”的风韵……但在少了几分色气之余,却又多了几分居家妇女的温馨,让周比利这个浪荡男儿百感交集。
——总的来说,十七世纪江户时代初期的日本妹子,无论在容貌还是在体型上,都跟二十一世纪的日本妹子没法相比:由于没经过二战后“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营养补充计划(可能还有美国大兵们勤劳播种“优化基因”的功劳),这个时代的日本人普遍营养不良,发育极差。就算是男子的平均身高也只有一百五十五厘米。而绝大多数日本女人的身高能有一米四几就不错了,至于胸部更是普遍平得能够溜冰。
再说,这些海参崴远东公司通过人贩子或偷袭劫掠弄来的日本妹子,大多数都只是出自贫穷农家。尽管提供给穿越者的妹子,已经是其中筛选的“精品”,但充其量也不过是长相周正,能看得入眼而已。即使在这个时代的日本,恐怕也算不上什么美女——至少跟江户城吉原花街的极品美人是没法相比的。
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这些出自普通农家的日本姑娘,却也有着一股淳朴自然的独特气息。再配上精心修饰的日本传统发型,插上精致绚丽的现代工艺发饰,穿上色调淡雅的和服,套上雪白色的布袜……然后低着头、踩着木屐、迈着碎步,面对男人的灼热目光一个个面色潮红……那种在羞涩中带着一股小清新的模样,充满了返璞归真的素雅气质,以及一种在现代社会几乎找不到的别样风韵。
而且,得益于这个时代遍及全球的早婚习俗,这些日本妹子的年龄都不大,普遍只有十三四岁,连十五岁以上的都算大龄姑娘。比如配给周比利的和子姑娘,就才刚满十四岁而已……那一张只有初中生年纪,看着更像小学生的稚嫩小脸,满是惊恐无助的表情,给周比利这个现代光棍的感觉真是太萌了——在现代社会推这么嫩的妹子,绝对是丧心病狂的萝莉控罪犯。但在这个时空么,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萝莉是美好的,是圣洁的,是应该被以如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一样优美的语言赞颂的,一只好的萝莉可以洗涤人的心灵,可以净化人的罪孽,可以点亮人的梦想!总之——能合法推倒一只萝莉真是太棒了!
所以,在最初的失落过后,周比利也就对自己的这个萝莉妹子越来越满意起来——个子矮怕什么啊?那叫娇小。不漂亮怕什么啊?那叫纯天然原生态。再说了,就算是现代社会的妹子,卸了妆之后又有几个能看得过眼的?哪怕好不容易遇到一个相貌惊艳的,往往还是通过美容手术做出来的:只要一想起对方的鼻子是假的,下巴是假的,胸部是假的……甚至连处♀女膜都是假的!那真是多么的让人幻想破灭啊!
更何况,在女权主义和性解放思想盛行,笑贫不笑娼的现代日本社会,那种典雅贤淑的传统“大和抚子”早已基本绝迹,寻常男人想要泡个如意的妹子可不容易,恋爱过程中各种买礼物陪吃陪玩的庞大开销且不说,中途稍微遇到点儿莫名其妙的波折说分手就分手也不提了,哪怕最终成功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很多成为人妻的妹子也缺乏母性和娴熟,不改喜好挥霍玩乐的浪荡本性,或者整天不停地花大钱买各种奇奇怪怪的保健美容品。而且上班族丈夫整天为赚钱而奔波劳碌,寂寞太太在家里找情人出轨的状况,在现代日本也是常事,都已经泛滥得让人无力吐槽了……哪里像江户时代的日本女人,明明还是十几岁的天真萝莉,一旦有了男人和家庭,就马上变得百依百顺、毕恭毕敬,一切都以丈夫为中心,把男人像主子一样伺候,从早到晚整天忙着做家务都不嫌累。稍微送给她们几样小首饰之类,马上就高兴得跟什么似的……
——不但是“大和抚子”而且还是萝莉,这种稀有属性的日本妹子在现代社会上哪里找去?
即使真的有地方可以找,恐怕也不是他这个身份特殊的驻日特工可以企及的……周比利幽幽地如此想道——莫非,自己穿越到明末时空,跟过去的一切说再见,居然还是一桩值得庆贺的事?!
嗯嗯,能够推倒小学女生什么的真是太棒了!更棒的是,即使推倒了小学女生,也不会有人报警并指着自己说道:警察叔叔,就是这个人……这个时代可真是萝莉控怪蜀黍们的天堂啊!
不过,小周同志,推倒小学生也就罢了,居然还要小学生给你做饭和操持家务,你的脸皮到哪儿去啦?
※※※※※※※※※※※※※※※※※※※※※※※
另一边,正在厨房里掌勺做饭的和子姑娘,倒是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花花心思。
距离她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配给身边这个男人,已经有一年了,原本惶惶不安的心情也安定了下来。
总的来说,今年十四岁的和子对目前的生活非常满意——当然,如果能够有个孩子就更好了。
没办法,这位出身普通日本农家的人妻萝莉,在日本乡下老家过的日子实在是太悲惨了。
要知道,和子从小到大吃到的第一顿饱饭,居然是在她被人贩子弄到一艘大铁船上以后,那些水手给她的一块干粮。虽然咬上去很硬,可是那味道是她有生以来感觉最棒的。吃下那块干粮之后,肚子那种胀胀的感觉,至今只要一想起,她的眼泪都会情不自禁的流下来——能够吃饱肚子的滋味真是太美妙了!
在十七世纪江户时代初期的时候,日本列岛上已经有了将近两千万人口,让日本人很早就尝到了生存资源紧张的窘境。这个山峦起伏的岛国,处处人多地少、土壤贫瘠,加上幕府和大名们极其严苛的剥削:六公四民是常态,五公五民就是仁政了——使得日本农民的日子极其艰难,一年到头难得吃上自己种出来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