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当皇帝-第4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赵风故意提到这个话题。
如果鲁肃了解,那就有很大的概率,会直接跟赵风走。
如果鲁肃不了解,那接下来,赵风就会自己介绍一番了。
鲁肃对赵风行了一长揖:“赵州牧的做法,早就传了过来。”
“我对此,也是十分的敬佩!”
赵风听后,点了点头,也不知道鲁肃到底是知道自己早年的做法。
还是只是知道自己的进阶之路。
这里面,还是有区别的。
一个是,让鲁肃认为赵风是同道中人。
至少都是仁者。
一个只是,简单的佩服。
毕竟赵风从早期的九门令,到现在的并州牧,一共也没花几年时间。
而当初赵风的年龄,比鲁肃还小。
所以当的起鲁肃的敬佩!
其实赵风看到鲁肃的做法,心里有种怀疑。
那就是,如果不是时机不对,鲁肃或许也会发展成一方诸侯。
只不过,东城地处下邳国最南端。
随时会面临袁术的进攻。
另外,现在徐州也在被曹操攻打。
这就导致鲁肃,根本没机会去发展壮大。
毕竟鲁肃的做法,跟赵风早年的做法,确实比较像。
要知道,鲁肃现在可是,组织了五百人的部曲。
只要时机成熟,攻下东城,绝对不在话下。
当然,这也只是赵风,根据鲁肃的做法,来判断的。
想到这里。
赵风开口道:“如今东城可不怎么太平。”
“北面,有曹操率领大军,在攻打徐州。”
“若曹操胜,则东城难免要再临战火的摧残。”
“即便曹操败退,以袁术的野心,也迟早会趁徐州虚弱,然后进攻徐州。”
“到了那时,东城便会首当其冲!”
然后话锋一转:“届时,即便袁术无法成大事。”
“以袁术对先生的关注情况,也必然要请先生去助他。”
“否则……”
后面的话,赵风就没有明说了。
但显然是威胁之语。
而且这个威胁,不单单来自袁术,也可能会来赵风。
毕竟赵风亲自跑来请人,那就是认可鲁肃的才能的。
作为一个上位者,对于自己认可的人,但又不能为自己所用,显然也不会留着他来帮自己的敌人。
当然,这些话,赵风没有明说。
所以就算鲁肃猜到了,也不会说出来。
毕竟只是猜测!
何况,这么隐晦的威胁,鲁肃也不一定能猜到。
不过,鲁肃肯定能猜到,袁术会对他形成威胁。
鲁肃沉吟良久:“赵州牧说的对。”
“东城确实不是久待之地。”
“而为了早日结束战乱,还百姓于安泰,我也确实应该为大汉出一份力!”
然后站起身来,走到赵风身前,双膝跪地,行了一个跪拜大礼:“肃见过主公!”
赵风听到后大喜。
没想到鲁肃居然直接拜主了!
要知道,目前郭嘉、崔琰、太史慈、王烈、邴原、邓玄等,超一流的大才,都只是在赵风手下做事。
但实际上,他们依然是在为天子做事,至少他们自己是那么认为的。
因为他们还没有拜赵风为主,也就还不是赵风的属官。
另外,王烈、邴原、邓玄等人,连出谋划策都不愿意,只是负责在书院教书而已。
赵风立马站起身来,走到鲁肃身前,双手扶起鲁肃:“先生快快请起!”
第八百零八章 徐州之事(十)
鲁肃被赵风扶起来后。
对赵风行了一长揖:“先生之名,真的当不起。”
“主公以后还是叫我子敬吧!”
赵风点了点头:“那就依子敬!”
然后伸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我们坐下继续聊!”
鲁肃对赵风行了一揖:“喏!”
然后伸手对着主位,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还请主公坐在主位上!”
赵风罢了罢手:“无需在意这些。”
“我们继续聊聊天下大事!”
然后赵风直接在刚刚的位置跪坐了下来。
赵风都已经跪坐了下来,鲁肃自然也没什么好说的。
然后在先前的位置,也跪坐了下来。
在鲁肃跪坐下来的这点时间。
赵风临时想到。
或许鲁肃拜自己为主,也是唯一的选择。
抛开其他不谈。
鲁肃现在已经认为,袁术不足以成‘大事’。
而曹操之前,又大肆屠杀了几十万徐州百姓。
别的不谈,单凭这一点,就跟鲁肃完全不是一类人。
所以鲁肃肯定不会去投靠曹操。
因为这完全是两个对立的性格,根本谈不到一起去。
而目前鲁肃又不认识孙策,那就更不可能认识周瑜了。
所以相对来说,鲁肃能选择的人,已经不多了。
要知道。
袁术被认为不能成事。
曹操与鲁肃的处事方面不符。
袁绍连根据地都不一定能保住。
陶谦跟袁绍差不多,也不一定能保住徐州。
张燕乃是黄巾贼出身,在这个看出身的年代,根本不会考虑。
公孙瓒又刚刚杀害了刘虞,刘虞好歹也是汉室宗亲,光凭这个汉室宗亲的名义,公孙瓒以后就会麻烦不断。
益州刘焉,因为交通更加不便,根本得不到刘焉的相关消息。
至于马腾、韩遂,现在只能算半个诸侯。
而李、郭汜等人,同样不会考虑。
所以,鲁肃能选择的,也就是赵风和刘表了。
然后在算上能力、年龄、性格等,各方面,赵风自然比刘表要出众太多。
其实,光凭年龄这一点,选择赵风的意向,就会大上很多。
何况赵风能在短短几年,就当上并州牧,现在还打下了冀州,能力方面,自然是没得说。
目前的赵风,可以说是,大汉最强的诸侯,没有之一。
当然,这是把并州和冀州,算在一起,才能算是最强。
不过,冀州刺史毕竟是赵云。
所以,不一样的人,也会有不一样的看法。
就像袁绍和袁术,乃是兄弟,但却没人把他们占据的地方,看成是一起的。
等两人都跪坐好后。
开始聊起了大汉的局势。
鲁肃给赵风的建议是,以黄河为界,先占据整个河北地区,然后在徐徐图之。
这点跟袁绍麾下谋士的战略规划,是一样的。
当然,这也是地理位置决定的。
同理,如果是在南方发展的话,这些人的想法,肯定也都是要以长江为界,然后占据整个长江以南,接着再以长江为屏障,最后徐徐图之。
曹操所在的兖州,乃是四战之地,所以只能随机应变。
所以本质上,这些战略规划,都是对的,因为这都是地理位置决定的。
当然,最后还是要以成王败寇,来做最后的定论。
谁成了,谁就会得到歌颂,败的那些人,自然就处于二流了。
两人相谈甚欢,在大厅里简单吃过饭食后,又继续详谈。
赵风本就知道鲁肃有大才,经过一番详谈后,赵风对鲁肃的了解,就更加深入了。
而赵风因为有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对于战略方面的事,那是信手拈来。
另外,对于人文、商业、农业,也都有独特的见解。
这些知识,也是让鲁肃佩服不已。
比如,以拼音教学,来统一汉人的口音,让汉人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能拉近各地之间的关系。
要知道,别说汉代了,就连后世在普及普通话的年代,各地都是方言四起。
另外,也可以以此,来对付外族之人,进行文化入侵。
至于商业方面,对于提高商人地位,大肆通商的观点,鲁肃也非常认同。
毕竟鲁肃的商业技能是七级,那绝对算是经商高手。
农业方面,鲁肃不太懂,赵风也同样不太懂。
但赵风提出了杂交理念。
其实这个理念,现在就有人在实验,只是没有得出结果,也没有详细的记载。
但赵风知道,这是可行的,只要能成功,就能对粮食起到极大的增产作用。
绝对是天大的好事。
当然,短时间内,肯定是不会有结果的。
虽然杂交理念,在农业方面使用的不多,但对于动物方面,还是有成功的案例的。
比如骡子!
这玩意,在目前来说,还是珍惜品种!
两人不但谈了一下午,在入夜后,依然在秉烛夜谈。
第二天,午时。
赵风与鲁肃,又详谈了一上午。
赵风对鲁肃开口道:“子敬是准备跟我一同离开东城,还是有其他安排?”
鲁肃沉吟了一下:“东城迟早要面临战乱。”
“孟子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肃的能力有限,无法保全东城的一方太平,但却可以带走鲁家庄所有的人。”
“这样至少可以让鲁家庄的人,免受战乱之苦。”
“所以肃想带走鲁家庄所有人!”
然后对赵风行了一长揖:“还请主公准许!”
赵风大笑道:“我当初也一直认为。”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
“另外,我当初也是这么做的。”
“所以,子敬的想法,我准许了。”
“不过,想要从东城,迁移几千人前往冀州,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接着话锋一转:“这样吧,我就再待几天,趁这几天,你让所有人,都打点一下。”
“愿意走的,就跟我们一起走,不愿意走的,强求也没必要,自然就让他们留下来好了。”
“最多子敬多分一些田地给他们,让他们也能安稳的过下去。”
“而从东城这里,转移到东郡郯县一带,也不算太远。”
“到了那里,有我的大军接应,一路上也能免去不少的麻烦!”
鲁肃听后,对赵风行了一长揖:“多谢主公成全!”
第八百零九章 徐州之事(十一)
五日后。
赵风与鲁肃,带着鲁家庄七成的人,正式离开了鲁家庄。
剩下三成之人,大部分都是年岁比较偏大,因为比较念旧,所以不愿意继续迁移了。
另一点就是,鲁肃没有表明赵风的身份,所以他们认为迁移去并州或者冀州,也不一定会有好日子过,所以不愿前往。
毕竟赵风的身份,那是不能随便说出去的,否则会惹来大麻烦。
而因为鲁肃说了,不愿意走的人,会把鲁家庄周围的田地,赏赐下去。
这对普通人来说,也是不小的诱惑。
离开这里不一定会过的更好,而留下却能得到大片田地。
对于没有忠心、没有感恩之心的人来说,自然知道如何选择,对自己更有利。
赵风对此,倒是十分乐意见到。
因为,这表示这些人,没有一颗感恩之心。
现在对鲁肃如此,以后对赵风依然会如此。
毕竟到了并州或冀州,就是要赵风来安置他们了。
大队人马出发后,队伍便直径往北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