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东厂 >

第70章

东厂-第70章

小说: 东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该不会是冲我来的吧?

    想到此处,袁大海一惊,要是这些奏疏是东林攻击自己杀叶志选的,那可就大事不妙了,因为自己还没和魏忠贤说廷杖的事,也没和他打过招呼,要是魏先看到这些奏疏,自己就断不会有好果子吃。焦急之下,拿过侍卫递回的腰牌便忙撵了上去。

    “二位大人,何事这么匆匆?”撵上去后,袁大海叫得很亲热,脸上满是笑容。

    那两个通政司的官员是专门负责往司礼监送奏疏的知事,官不过从七品,见是个东厂的百户在和自己说话,都知趣的停了一下,后面那个年长的知事说道:“外朝又上了几十道奏疏,这不,正要往司礼监送呢。”

    ******,东林党手脚这么快的!袁大海又是一惊,却故作无事人般随口问道:“噢,不知都是些什么奏疏?莫不又是弹劾我督公的?”

    那个年长的知事往手中奏疏看了眼,摇头道:“百户放心,这些奏疏可不是弹劾你们厂臣的。”

    这两个知事官小职卑,连结党的资格也没有,故而谈不上偏向哪边,只是按时当差,领俸禄那种。袁大海对他们客气,他们自然也不会拒人千里之外,再说对方是东厂百户,弄个脸熟也不是什么坏事。

    年纪轻的知事见袁大海一脸疑惑,便笑着告诉他:“这些是外朝弹劾汪文言和**星的奏疏。”

    弹劾汪文言和**星的奏疏?袁大海听了一呆,首先想到的是阮大铖,但很快就觉得不对,阮大铖那奏疏早就上了,这会如何还会再上?

    “敢问二位,这些奏疏是何人所上?”好奇使得袁大海要一探究竟。

    一听袁大海问这个,那年轻的知事晃了晃脑袋,神秘兮兮道:“不瞒百户,上这些奏疏的都是东林党的人。”

    东林党的人?!

    听了这个答案,袁大海大跌眼界:怎么可能!这还没垮台呢,他们就窝里讧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一百一十章 独善其身

    预感杨涟必败的黄尊素决定走了,他已经尽到自己最大的能力,在发出最后一道弹劾魏忠贤的奏疏后,他便悄悄写了辞呈放在了左光斗的值房里,尔后便带着妻子与年仅十三岁的儿子黄宗羲踏上了返回江南余姚老家的道路。但在此之前,他还是决定见一个人,此人便是他的老乡,也是好友的北镇抚司使刘侨。

    “白安,你真的要走吗?难道事情当真无可挽回吗?”

    知道好友要回乡后,刘侨十分痛苦,他竭力想劝黄尊素留下来,尤其此刻朝中局势对东林十分不利,若黄尊素一走了之,对东林党的打击是致命的。一直以来,东林党人公认的智囊便是黄尊素和汪文言,尔今一个在东厂大狱里,一个却要甩手离开,世道变幻,当真是叫人所料未及。

    黄尊素叹了口气,缓缓的摇了摇头,轻声说道:“刘兄,不是我黄尊素怕事,在此刻舍我同袍只求明哲保身,实是那杨涟行事不密,处处受制,让我东林尽失先机,要想翻盘,已不可能…”侧脸痛苦的看了一眼刘侨:“不瞒刘兄,在我看来,杨涟此番怕是再难成功了,我东林的覆没也许就在这几日间。”

    听黄尊素说得如此肯定,刘侨心中吃惊万分,但很快,他就告诉自己,黄尊素说得是对的,因为从认识他以来,他还从没有料错过一件事。他沉默了,他不知道说什么好,要是真如黄尊素所言,杨涟这次一定会失败,那自己的下场怕就是注定了。

    唉!

    长长的叹了口气后,刘侨苦笑一声,望着前方的绿荫,悠悠说道:“我不及你,你说走便能走,我却是想脱身也不得,骆都督卧床多年,北镇抚司一直由我打理,若我也与你一样,弃官走人,许显纯、田尔耕他们必然趁势而上,届时,只怕骆都督再难终老天年了。唉,为了骆都督,明知前方有险,我也只能继续走下去了。”说到这里,突然返身看了一眼黄尊素,轻声一笑:“白安为人我一向知道,此番恐怕也不是临时起意,莫要瞒我,你是何时起有了这归隐之念的?”

    “其实我早就不想跟他们一道趟这混水了。对于党争,我是看透了,争来争去,为的却不是大明的江山社稷,而是为一己之利,混迹其中,看多嘴脸,若说早有归隐之意,却也是实。”说到这,黄尊素脸上突然指着远处的景致,脸上露出一丝向往的神情:“你知道,我也向来不喜欢这京城的气候,还是咱们老家江南好啊!青山隐隐、绿水环绕,连空中的气息都是湿润的。唉,说来也有十多年没有回过家乡了,这次回去便再也不离乡了。每日耕读,乐于田野之中,却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黄尊素的话让刘侨深有同感,自万历三十二年他从南镇抚司调进京后,二十年来早已厌烦了那黄沙蔽天的大风,梦里萦绕心头的总是那江南景色。每当回想起西湖十景、钱塘大潮时,他就不由自主地动了思乡之情。

    “白安有所不知,好几次我都对骆都督说,想回调到南京,京城这天实在不好,呆得久了,人也老得多,我每骑马时,总是灰头土脸,呵呵……”

    说着说着,刘侨突然停了下来,与黄尊素交目相对,二人俱是会意一笑。

    既然黄尊素的离开不可阻止,刘侨也不打算再强人所难了,也不打算再说些京里的烦心事,换了一个话题,问道:“对了,白安近来可有诗文新作?”

    黄尊素明白他的意思,轻笑一声,说道:“前不久写了篇《荆轲论》,我最得意的一句便是那“惟取其气节,足以笼盖一世”。

    刘侨听后,却是笑着摇头道:“我还是最喜欢你写得《浙江观潮赋》,至今我还记得其中几句呢。”说着就缓缓吟诵起来:“俄而一线横江天,瞻言百里之外,已觉隐隐阗阗,岂鼙鼓之动也,或殷雷之在天……”

    刚吟到这里,与母亲站在一旁的小宗羲却突然挣脱母亲的手,朝前迈了一步,接着高声背诵开,“方潮之初发也,浩渺之区,浮天无岸…”

    见状,刘侨与黄尊素对视一笑,刘侨上前摸了摸小宗羲的脑袋,轻声问道:“近来你忙些什么,还常去隆福寺书摊吗?”

    小宗羲歪着脑袋说道:“父亲不让我随便跑,我便在家,近来看了《虬髯客传》,是写唐朝李靖、红拂女行侠的事,嗯,我还读了《老学庵笔记》,是写岳飞抗金遭秦桧陷害的事。”

    这时,黄尊素在一旁插话说:“刘兄,我倒主张学子们多注重一些经世的学问,那八股文无非是个敲门砖,我年幼时就对此反感,无奈舍此无进取之门,只得勉强为之。不过他母亲…”指了指正看着儿子的妻子,苦笑一声道:“内人告了几次状,说这孩子尽看杂书,我倒认为杂书能开启智慧,年轻人就应有独立见解,不应人云亦云。”

    听了父亲的话,小宗羲拍手道:“父亲说得没错,读书就是要明理,若是读的连自己的见解也没有了,这书读了还有何意?”

    见这父子二人如此合拍,刘侨不由笑了。黄妻却是嗔了眼丈夫,但见儿子如此懂事,心下却也是欢喜的。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见时辰差不多了,黄尊素便向刘侨道别,许是心里有些放心不下刘侨,他还是提醒道:“此番魏忠贤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是一场滔天大狱,你在镇抚司中多有违他意之处,我看,他是不会轻易放过你的。若是有机会,你还是尽快离开这是非之地吧。。。这个年头,若是不能大有作为,莫不如独善其身。”

    “白安莫要为我担心,我心中已有计较。”刘侨点了点头,吩咐手下将为黄尊素准备的程仪取来,黄尊素推辞一番,还是受了。与刘侨相对一躬,便带着妻儿坐上马车,踏上了回乡之路。

    黄尊素走后,刘侨却突然失神瘫坐在地,久久没有动静。

    。。。。。。。。。。。。。

    各位看官,千万莫要因为上架而不投推荐票了撒,那些去看盗版的朋友,我想投下推荐票支持骨头,你们还是能够做到的吧!(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一百一十一章 不杀此辈,不足以明纲纪

    从通政司官员的口中得知傅和江西籍的东林官员反水弹劾**星和汪文言后,袁大海不禁乐了,傅是阮大铖的好朋友,他带头闹出这么一幕来,不用说,定是阮大铖的主意。不过眼下他顾不了这事,与通政司那两个知事告辞之后,便急忙赶到司礼监,想向魏忠贤或王体乾禀报鸡鸣市的事情,先把自己的危机解决掉再说。

    原以后魏忠贤这会应该在宫里陪着天启,不想巧得很,魏忠贤这会却在司礼监,除了他外,王体乾、李永贞、刘若愚、梁栋、孟忠等人也在。另外还有几个随堂太监在各自的案桌上正拟着上午通政司送上来的奏疏,袁大海路过他们桌子时,偷眼瞄了下,发现这些随堂太监在奏疏上的批红大都为“知道了”三字,一句多余的话也没有。

    袁大海进来的时候,魏忠贤他们正在谈论着什么,见到袁进来,众人都停了下来,均是抬眼看着他。袁大海被这么多太监望得有些头皮发麻,暗暗提了提精神,抬脚走到距魏忠贤还有两丈的距离上,便“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叫了一句:“禀千岁,东林确是要害千岁!”

    等了片刻,却没有等到意料中的征询,耳畔一点动静也没有,就连呼吸声都好像停止了,袁大海心下一沉,知道不好。

    “袁大海,是谁让你擅杀叶志选的?要驱散监生和那些百姓,办法多的是,你大可以来向千岁禀报,尔后多调些人马去拦便是,你怎能就擅做主张,把个朝廷命官直接杀了?咱家问你,你是持了东厂的驾贴还是得了千岁的手谕?”

    冷冷的话从孟忠的口中传到袁大海的耳里,使得袁大海心一又是一沉,暗道看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有人在盯着,否则何以孟忠在宫中会先一步知道消息的。

    不敢有片刻犹豫,忙道:“大档头,属下也是事非得已,当时情形,若不出此下策,那帮监生和百姓就会闹到午门,他们打着的旗号是为杨涟鸣冤,向皇上请诛千岁,若由得他们闯至宫门,声势之大必然惊动皇上,为防万一,属下只能命令杀人。”

    说完一脸忠心的向魏忠贤重磕一头,请罪道:“千岁,属下知此事做得鲁莽,外朝定不会善罢甘休,故属下愿意承担罪责,绝不叫千岁为难!”

    听了袁大海的话,魏忠贤微微一点头,这事方才孟忠来报的时候,他就问过王体乾了,知道是王让袁大海出宫弹压京中舆论的,以免外面的人都被东林党给煽动起来,至于死了一个翰林编修,他还真没放在心上。不过孟忠的话也是有道理的,袁大海擅做主张可不是头一次,上回自己替他压下闯诏狱的事,不想没过几日,他就闹出擅杀朝廷命官的事。

    此子做事,却是叫人心惊,虽说人才难得,但玉不琢不成器,是不是得敲打敲打于他呢?不过又想到此子这几日的功劳,魏忠贤一时也有些为难,他是爱惜人才的,尤其是对忠心于自己的人才,他向来是不惜功名金钱加以笼拢的,现此子为自己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