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厂-第1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扑腾扑腾翅膀都是不敢想的。如果有机会,还是想出宫看看、转转的,这宫外再不好,也总比呆在这皇宫里看着他们斗来斗去好的多…”
“纪公公,属下不是太明白您的意思。”袁大海听得一脸糊涂,直觉告诉他,纪用身上肯定发生什么事了。
纪用长叹一声,悠悠转过身来,正视袁大海道:“前日司礼监的李公公来找我,问咱家愿不愿意出宫,咱家已经答应了,明日便要赴任,所以今后怕是再难与袁千户见面了。”
“恭喜公公,贺喜公公!”
纪用刚说完,便见袁大海兴奋的抱拳向自己道起喜来了,瞧他高兴的劲,就好像自己又升官发财般,看得纪用是晒然一笑:“咱家有什么值得好贺的?”
袁大海满脸笑容道:“公公能够外放,多半就是一地镇守,如此美差,当然值得贺喜了!”
纪用听后,却是苦笑一声:“你道咱家这回是捞了个美缺吗?非也,非也…”
袁大海一愣:“怎么?…”
纪用两手一摊,自嘲似的道:“咱家这回是摊上的可是个棘手的差事,凶险得很,一个不小心,怕这颗脑袋就丢那了。也怪咱家心急,一直都想出宫离京寻个外放,所以李公公一说,便满口答应,事后才知是去关外做监军,这后悔也都来不及了,唉…”
“李公公到底要公公去哪?”
袁大海隐约猜出纪用怕是要去宁远监军了,不然他不会这么说,但不敢确定。
果然,纪用说道:“李公公让咱家去关外监军。”
“关外!”
是了,是了,纪用要去宁远监袁崇焕的军了,袁大海想都没想,脱口便叫了起来:“公公可是去宁远监军?”
“咦?”纪用吃了一惊,失声道:“你怎么知道咱家要去宁远监军?”
“我…”
袁大海一时语寒,脑子飞速转动,忙道:“不瞒公公,属下也是猜的,尔今关外只有宁远、前屯等地尚在我大明手中,而公公要去关外,想必不是宁远就是前屯了,除了这两地,属下倒真想不出这关外还有什么地方值得公公去的。”
听了袁大海的解释,纪用点了点头,没有多想,道:“你猜的不错,李公公这回派给咱家的差事便是到宁远监军,唉,咱家这回可真是走到刀尖上了,原以为能够外放一地镇守,不想到了,却是让咱家去关外监军,这算什么事。”言语间满是自嘲,也满是不平。
听纪用的语气,显然对去关外监军这个差事十分不满,一点也没有那个身披甲胄,毅然站在城头指挥督战,宁死不退纪监军的风范,这让袁大海有点怪怪的感觉。但想人总不会天生就是英雄,想必纪用到了关外后才有所改变的吧。
眼下关外局势不容乐观,山海关外大片土地已落后金之手,孙承宗虽竭力维持,并积极拓展,终不过往关外拓了百里,辽阳等重镇仍在后金之手,山海关随时都要承受后金军的大举攻击。宁远、前屯、中左所等地虽已筑城,但百废待兴,尚未见规模,纪用于此时前往宁远监军,无疑真是把脑袋提在裤裆上了。袁大海知他日后有扬名之威,但纪用却是不知,所以此行宁远监军确是谈不上有什么可贺之喜的。言念于此,袁大海只好改了说辞,道:“关外虽乱,但我大明仍占主动,女真鞑子再强,不过区区数万之众,只要我大明防守得方,任用能臣干将,想必局势会慢慢变好,届时,公公在军中,总是能立些功劳的,他日回京,司礼监中说不得会有公公的一席之位。”
听了袁大海的话,纪用莞尔一笑:“袁千户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会说话了?”
“属下但说真话而已!”袁大海陪笑道。
纪用摆了摆手,不以为然道:“其实咱家倒也不是怕了女真鞑子,害怕丢了性命,咱家只是自感无甚才干,怕到了关外后,和将帅有所冲突,反而误了国家大事。你也知这自古以来,内监监军者,多半是没有好下场的,做得好,那是本份,无人会提你功劳,做得不好,那更是背负骂名,更有甚者,这战败失地的罪责便是要尽数推了过来的。”
袁大海闻言,点了点头,他知道所谓监军由来以久,自古以来,皇帝要控制出征在外的军队,就需要在军队里有自己的耳目,这就是历代的监军制度。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便是做皇帝的最大忌讳,而设了监军之后,皇帝这担心便大大的减弱。
而监军有文臣,也有太监。秦汉时,便有“监军御史”之职,以后各代都有派遣文臣监军的制度,但与文臣监军相比,太监监军之制要出名得多。据史载,最早用太监监军是始于唐朝的,当年唐玄宗依靠宦官帮助发动政变才得以为皇帝,上台后便任命宦官为将军,从此太监监军成为惯例。然而大多数宦官既无军事常识,又因身处深宫,对社会缺乏正常的判断能力,所以往往会误事。最有名的便要数唐代的监军大太监边令诚了。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派遣宦官边令诚为监军,监督封常清、高仙芝率领的平叛军队。边令诚无军事之能,一心贪功,逼迫封高二人出潼关而战,结果一战而败,事后边令诚则向玄宗报告说封高二人无故弃守,结果玄宗立即派人将这二人处死。二人死后,唐军焕散,潼关天险失守,玄宗只能西逃蜀地,终成“太上皇”,大唐也由盛转衰。
到了宋代,监军太监也有很多,有宋一代,宦官具有杰出军事才能者也是层出不穷,如王继恩、李神福、邓永迁、张景宗、李宪、童贯等人。而到了大明永乐朝以后,因成祖起兵时太监助力甚多,故成祖登基之后便开始委派太监监军。太监监军和文臣监军并列,可以直接向皇帝密奏,但不同的是,文臣监军不能监察自己的朝臣上级,而太监监军正可以监视这些朝臣。所以,这派太监监军实际上是皇帝对边将的不放心之举。
当然,也正是因为太监是皇帝身边的奴才下人,也因为他们中有很多人并无军事才能,只知道瞎指挥,打小报告,故而很是不得边将之喜,由此闹出的事情也很多。此番纪用前往宁远监军,便是代表皇帝,更是代表魏忠贤,因此,他的担忧不无道理。若后金不来犯还好,一旦来犯,怕他这监军和宁远的那些文官武将们就要有大矛盾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一百六十三章 血腥的内廷(十三)
娘的,左眼肿得与牛眼般,当真是泪如雨下,昨日蒙头睡了一天,今日稍好,变成黄豆大小,虽仍不可出门见人,但对着屏幕尚可,这便赶紧更新。
欲当厂公,挥刀自宫?
…………
“厂臣魏忠贤功在社稷,海内之共见共闻,业已铭刻金石,无容职赘,至其身任辽事,誓言恢复,枭灭逆虏,任用纪用、刘应坤、陶文等,而关内外御敌之伏甲军器马匹悬帘等项,俱以家资置办,日逐解来,又助军需。臣方一意巡缉,严警诸营将吏,不敢贪懦营私,不敢馈遗隐串,改虚为实,化贾为真,易怯为勇,以有今日。浞古内臣谁有出其右者。”辽东巡抚袁崇焕奏称。
………。
宁远之战后,总兵赵率教与纪用又固守锦州,史载纪用身披甲胄,亲冒矢石,力督官兵拼力抵抗,挫后金军于坚城之下。后金军攻锦州不克,挥师又攻打宁远,也被袁崇焕及监军太监刘应坤督军击退。后金军再回攻锦州,仍不奏效,劝降信亦被监军纪用拒绝,无功而退。是次战役,毙伤后金军数千人,史称“宁锦大捷”,是继宁远之战后明军取得的又一次重大胜利。而不管是宁远之战还是宁锦之战,纪用在其中的表现都是让人刮目相看的,算得上对得起大明,对得起天地良心了。由此自然可以得出,纪用没有和袁崇焕发生过任何矛盾,否则依袁崇焕的性格,怕早就闹得不可开交了,更不可能在之后的奏报上为他单独请功。这与阿谀奉承没有关系,而是实打实的功劳,由不得任何人抹灭。其实对袁崇焕的种种表现,说他是阉党是一点也不为过的,虽然提拔他的人是东林党,但重用他的却是魏忠贤,也正是魏忠贤给了这位广东“南蛮”一个无比广阔的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袁崇焕尽情的挥洒着,演绎着一幕幕悲喜剧。
当然,历史的真相是什么,在没有见到当事人,在没有完完全全弄明白之前,袁大海是无法下定论的。伟人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同样,对袁崇焕,袁大海自认现在无法给他一个评价,一切都要等见到真人之后才能定论。他不可能凭借着教科书或是后世网络历史发明家的种种言论来判定一个人是不是就那样。
耳听都不见得为真,只有亲眼所见怕才能为实。又也许,亲眼所见的都不一定是真的。
纪用此去,有惊无险,他所担心的问题也并没有发生,袁崇焕对他很客气,相当的客气。当然,这些同样是袁大海知道,纪用不知,所以他不能说得太多,言多必失。
“公公但只要问心无愧,心中所虑自然不复有之。”袁大海安慰道,尽量让纪用不要有那么大的心理负担。
“问心无愧…问心无愧…”纪用小声念叨两声,突然眉头一舒,笑道:“袁千户当真是说到咱家的心眼上。”又饶有深意的看了袁大海一眼,道:“刘公公让咱家交待你的,咱家都交待完毕,你还有要事要办,咱家也不与你多说,但望你好自为之。”
一听纪用要走,袁大海也不留,忙道:“属下送公公出去。”说着便躬身要送纪用出门。
纪用摆了摆手:“就不劳袁千户了。”朝门外走了几步,又扭头有些不放心的对袁大海叮嘱道:“袁千户莫怪咱家多嘴,其实宫里的事情,有时候你看着简单,但真要一头趟上去,就不那么简单了。”
什么意思?袁大海怔了怔,问道:“公公是不是还有什么话要交待属下?”
纪用哈哈一笑:“没有,该说的咱家都说了,你也不要多想,但只问心无愧便好,问心无愧便好,呵呵。”说着头也不回便出了御用监。
待纪用的身影消失在眼前后,袁大海还沉浸在他刚才那句话中,摸不透纪用那话倒底是什么意思,是在提醒自己什么?以纪用为人,不会莫名奇妙说这些的,他定是想对自己说什么,但却碍于什么,不肯明言,他到底是想对自己说什么呢?一时间,袁大海陷入沉思,想弄明白这个纪公公到底有什么不能明言的事不肯与自己实说。
想来想去,还是没有想到什么,袁大海不由有些头疼,瞅见太阳快要下山,不由一个激灵,脸迅速冷了下来,挥手叫来张德喜,吩咐道:“齐焕友的下落已经查清,你马上带人随我去抓人!”
张德喜一喜:“姓齐的在哪?属下这就去把他抓来!”
袁大海鼻子一抽:“在孟公公那。”
“啊?”张德喜一惊,反应跟刚才的袁大海一样,呆在了那里。
“愣着干什么?还不快走!”
袁大海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人已经率先往外走去。见状,张德喜不敢多想,忙招了一队黑旗番子随他快步跟了上去,余下的番子们继续控制内三监,在没有得到命令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