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锦华-第5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初赵氏他们几个是给华锦准备了一些人的,为了避免华锦会觉得不舒服,当时她们并没有沾手,但是京城毕竟不如苏州,就算这样买过来的人,华锦查探之下也有些不能用的,那些不得用的都打发了。
就算如此,华锦那边的下人也是不够的,有些看门的小厮什么的,外院干活的都是赵氏从家里拨了些人过去暂时帮忙,等华锦这边得用的人到了,都是要回来的。
赵氏也不觉得如何,听到华锦这么说,干脆的道“既然小六那边的人都来了,明日就让他们回来吧!”
“多谢嫂子了!”华锦笑眯眯的应了。
这事儿解决了之后,秦尚任看了一眼秦安煦,这次秦安煦的科举成绩还算不错,排在三十几名,算不得多好,也算不得多差“小六来的正好,我想着你侄儿殿试之后便打发他到地方为官,正好永平府有了个同知的缺,正六品的官衔,我看着原本通兆县那个县令做得不错,之前你不是也过来说过这个事情么,通兆县县令这样就从缺了,我想着让你侄儿过去历练一下!”
说完之后又看着秦安煦“你要是有空,便跟他讲讲通兆县的风貌,到底也省的他到时候一头雾水,做不好事情!”
华锦原本还不知道秦尚任说什么,后来听到他说要让秦安煦去通兆县做县令就有些傻眼,这人好不好这么截胡,通兆县的县令他都安排好了啊!
周生的成绩比秦安煦好多了,他不适合在京城频繁露面,他需要的是积攒力量,周家在京城影响很大,他就算留在京城也会很麻烦,郁郁不得志都算是好的了,所以华锦才说安排周生到地方去。
通兆县真的是好地方,税收也好,很容易出成绩,而且能帮华锦压着华家那帮缺货,谁知道秦尚任会突然横插一杠啊!
“师兄怎么想让煦儿到那么偏远的地方去,通兆县靠北,条件和气候都不算好,虽说有李家村肥皂十分闻名,但比起江南的税收大户,这点也并不算什么吧!”华锦看着秦安煦都头疼。
周生多听话啊,华家的人她想怎么弹压怎么弹压,关键是周生能理解华锦,但秦安煦这样温室的花朵,真到了通兆县,可未必能像周生那样给华锦如臂使指。她这边头挺大的了,好不好不要给她找更多麻烦?
秦尚任见华锦这么说,却笑着说道“本就该让他到苦点的日子去,江南虽然税收大户,但势力太过复杂,他若是去了,怕是才麻烦呢!”
但凡利益多的地方人就多,人多的地方事情就多,算计的人多了是很麻烦的,秦尚任很清楚的明白自己的两个儿子,大儿子才能也不过做到二品尚书就算到头了,至于这个二儿子,怕是连他大哥的成就也不成。
幸亏几个师叔都是厉害人,总是有依靠,一点点历练的能成为一方能吏,安静做到老也便罢了!
第九一七章 的确没毛病
秦安煦听得父亲如此说,还有些不服气,但也不敢反驳,只能低头站在一边,他是比不上父亲和几个人精的师叔了,但是也不想想父亲和师叔们都是多么厉害的人中龙凤,比不过是正常的好吧,倒是忘记了自己这个年纪了,别说比不上同年龄的宁,比不上妖孽级别的华锦,就连华锘也比他更有远见,更有政治目光了!
华锦听到秦尚任这么说,有种不知道怎么说的感觉,要不是这事儿是截胡她的,她真心觉得这个安排十分靠谱,但非常关键的是,她现在要被截胡啊!
宁也知道华锦有自己的安排,所以也说道“既然煦儿年龄小,况且也不了解官场上的事情,过早到地方去怕是不见得学到什么,殿试之后没几日就考庶吉士了,我倒是觉得他在京城跟着师兄多学着点,以后就算到地方也更能上手!”他这理由找的也算是理所应当。
“虽则他还有许多要学,但我看着在京城也少于成事,过去两年的时间每天见他听着,理论倒是不少了,却少有应用,小六不是说过,光说不练假把式么,到了地方,虽然只是一方县令,但管辖的事情并不少,很适合他去历练!”秦尚任有些不理解为什么宁和华锘为什么反对,要知道这件事怎么看他的安排都很合适。
华锦无语,对秦安煦是很合理,但是对她自己不合理好吗,通兆县的县令不是个小事啊,秦安煦他虽然是秦尚任的儿子,但是他本事不行啊,周生要强多了,最关键的是,周生不行后面有华锦还有一群帮忙的人,搞定华家人也容易,但秦安煦这小子去了,谁知道会怎么发展。
这种明显要超出华锦控制的事情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华锦努力头脑风暴,想办法劝说,她不能被截胡!
“我倒是觉得煦儿多在御前行走些日子不错,他是首辅的儿子,以后总要继承师兄衣钵的,虽说有师兄在,他自己在皇上面前多露脸,也省的之后回来皇上一点印象都没有,到底影响晋升!”华锦说道。
秦安煦听到自己父亲这样说自己是很颓丧的,他从小在外面读书也是被人吹捧到大的,也曾经眠花宿柳,称一生才子,结果到了家里,每个师叔都堪称妖孽,还被自己的父亲如此评价。
不过华锦的话倒是让秦安煦有些惊奇,要知道他这位六师叔可是非常热衷于吐槽和坑他的,从前也不知道多少次训斥和教育他,原本秦安煦以为这个师叔定然也是看不上自己的,谁知道今天华锦居然说自己能继承秦尚任的衣钵,这真是最高评价了。
谁不知道秦尚任乃是燕国最年轻的阁臣,也是最年轻的首辅啊,继承衣钵就是六师叔觉得他也能入阁吗?
华锦要是知道自己这样随便找的借口被这孩子如此信任,大概也只能感叹一声这孩子太过单蠢了吧!
秦尚任听到华锦如此说,怀疑的看着她“他能继承我的衣钵,小六这是说笑吗?”
自家这两个小子,老大还比较沉稳,也算聪慧,但是官道一途,仅仅聪慧是不够的,要有大智慧,更要有远见,两个孩子出生的时候正是他往上爬最艰难的日子,他常年忙于公务,两个儿子虽然也多久教导,但毕竟成长与妇人只手,条件好了,反而孩子差点意思了。
华锦说这话大概秦安煦听着会很开心,但是秦尚任却是知道的,自己这两个儿子以后怕也只能成为能吏,做不得名垂青史的名臣。
能成为名臣的,是宁这样的,有人会觉得为什么秦尚任就这么笃定宁可以做到,正是因为秦尚任是自己走过这条路的,才会明白要走到他这个位置,一路上需要什么样子的品质,冷静理智不能感性,某种程度上甚至要足够无情。
从前的宁心中憋着一股火,那火让他动力和耀眼,但同时也会一不小心燃烧自己,跟华锦在一起之后,华锦把宁那股他自己无法控制的火困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加上华锦本身的远见和目光,可以说,宁一个人也许会很辛苦,但两人在一起,宁绝对会成为下一任首辅!
这件事是王明和熟悉华锦和宁的人都认可的,只是他们到底看人少了几分准头,他们都没有想到华锦会因为目前面对的那些压力,干脆打算自己做个无冕之王,而宁这个看起来就很正常端方的人居然会同意华锦的做法,两人加上华锘三人一起谋算着一个更大的计划。
他们不要简单的成为首辅,他们要成为相国,即使不是这个职位,但也要有这样的权势,用华锦的话来说,凭啥每次这帮人争夺,他们就只能躲着,只能应对,攻击是最好的防守,既然这群人仗着自己的身份这样,她就干脆创造一个没人能委屈自己的时代!
宁担忧的看着华锦,却见到华锦冲着他轻轻的摇了摇头,他便没有再说什么,然后就听到华锦说道“好吧好吧,我就是这么一说,而且莫欺少年穷么,煦儿虽然现在还需要多历练,但是未来的事情也说不定呢!”
秦安煦本来还因为华锦的夸赞觉得心情好了一点呢,谁知道之后还是这样一刀扎过来了,要不是这些人都是长辈,他真的很想反驳一下的,华锦也看着秦安煦“而且,煦儿应该不同意我们这样瞧不起他,他都没有做过,怎么知道就不行?”
“除非小四辞官,否则就没有他什么事儿!”秦尚任对自己的儿子虽然期待,但也知道不行就是不行,就华锦和宁这双剑合璧走天下的节奏,谁拼的过他们?
秦尚任他们几个人私下都说过,幸亏他们是一边的,否则要是跟华锦还有宁作对,只要想想都觉得可怕。
几人说话对秦安煦也是完全不避讳,只惹得少年人脸红耳赤,恨不得挖个洞躲进去,顺便也很想说一声,他哪有那么差劲!
第九一扒章 截胡就截胡吧
“师兄若是不嫌弃倒也没什么,只是有件事小六也必须跟师兄和煦儿说明白,通兆县因为李家村制作的肥皂闻名燕国,引得不少人觊觎,同样的,也的确贡献了很多税收,李家村是我老家,我当年和小七离开的时候是跟华家断亲的。”华锦将自己之前的事情告知秦尚任他们。
“当年我和小七离开的时候,他们是把我们手里的银钱都敲走了的,之前他们应该以为我和小六都已经死了,之后我们一直在苏州,并无什么牵扯,便也没什么,但是不到半个月前的时候华钰,就是以前我们的堂姐曾经见过我本人,当时嫂子也在,想来很快他们就会知道我和小七并没有死,虽然这话说着不好,但怕是那家人会弄些麻烦出来!”华锦笑得有些无奈。
对于华锦姐弟在老家的时候遇到的事情,秦尚任也的确有点概念,但是具体的他们并不知道,张璞可以确定的是在衙门上的档案上说的十分清楚,华锦姐弟父母双亡,只有他们姐弟两个一起生活。
断亲这种事情一般都是在当地的衙门有记档,剩下一份是留在本人手里的,之前华锦姐弟很少说起过去的事情,不过偶然透出一点而已,今日他们才算知道当年华锦姐弟是这样离开的。
“师兄要明白,华家这些人是有点阳光就会灿烂的,从前她们自以为是平民,自然不敢做什么,但未来他们知道我是郡主,少不得借故弄些事情出来,所以原本小六就想着到时候不管是谁到了通兆县,总也要提前说一声,已经断亲便没有任何关系,这家人跟一般的百姓没有区别!”华锦说道。
“这家人太过分了,这样为了赚钱辛苦丢了命,偏得了好处却不优待两个孩子,最后明知道孩子们病着还要走那些银子,虽说父母到底总会有些偏心,但也没有偏心到这程度的!”赵氏听了十分气愤。
若是不说,谁能想到华锦姐弟当年遇到这样的事情,秦安煦听到华锦这么说了,有些疑惑“既然只需要当做一般人对待就可以了,难道还会有什么事情?”
华锦笑他单纯“你很少接触这些人,不知道有时候无知的人有时候是无敌的!”
秦尚任听了以后也微微皱眉,他是从底层走上来的,也不是没接触这样的人,光是看华家之前对华锦的态度就会知道,这家人是贪婪不足的,若是真的闹事,的确会比较麻烦。
最关键的是,知道当初的事情的也就罢了,毕竟知道当初不是华锦有错,但是就怕有些人拿着这件事做文章,说句不好听的,断亲只是文书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