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号档案-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前后后咂摸一遍,秋山弘一的脸色渐渐恢复正常:“不必担心,只是虚张声势而已。”言罢,亲自动手开启银棺,美惠子和天佑也上前帮忙,安全起见,我示意其他人退到一旁。
可大家都不愿后退,毕竟所有人跟我一样,都希望一睹天颜,看看这位涤平四夷、叱咤欧亚的一代天骄到底长什么样?尸身是否完整?银棺打开了,天佑和美惠子大叫一声,秋山弘一则一屁股跌在地上,我和其余人跟着倒退几步。
“里面什么状况?”尸体沉得比较低,我刚才根本没看清楚。秋山弘一脸色苍白虚汗淋漓,天佑像被尸体吸走了灵魂,呆呆地看着我。美惠子一声苦笑:“你自己去看看吧。”我壮大胆子上前两步,往银棺里猫了一眼:天啊,竟然是个女人,而且是个年轻美貌的女人,看模样顶多二十来岁!
“我们搞错了吧?棺材里是个女人啊?”我盯着秋山弘一,语气中带着质问。听我这话,萧一笑也上前两步朝棺内探视,继而俯下身去。过了一会儿,萧一笑转过头对我们说:“她还活着。”“活着?”我和秋山弘一还有艾迪逊异口同声。美惠子却摇摇头:“不可能还活着。湿尸在棺椁中长期封闭,阳气一激,肌肉会自动收缩,睁睁眼睛动动嘴巴,甚至坐起来都是很正常的。”
“可她有脉搏。”萧一笑态度十分坚定。众人再度一惊。我弯下腰,捉住那女子的手腕摸了摸,没有感觉到脉搏。正要站起,竟看到她微微侧了下脸,就像睡久的人打算翻身一样,整个躯体跟着趔了趔。就在这一瞬间,我骇然发现,她她居然还有一颗脑袋!(未完待续,)
第九十七章(汗陵地宫)
不是幻觉,那女人真长了两颗脑袋。在我们惊恐万状的目光里,她的嘴角似乎往上翘了翘,露出神秘的微笑。
我放下女尸的手腕,脑海中冒出一连串疑问:这个女人到底是什么人?成吉思汗的皇后或某位妃子吗(历史并无记载,说成吉思汗他老人家属于重口味型)?若系心爱之人,为何单有女眷尸身,却不见成吉思汗的遗骨呢?可若不是皇后嫔妃,堂堂帝国至尊,怎会容忍一个双头怪物葬在此处?
见我呆着不动,艾迪逊也趴了上来,伸手摸摸女尸的脸,好像在怀疑到底是个活人,还是一具真的死去数百年的尸体。大概看到女尸还有一颗脑袋,他吓得把手猛缩了回去,但很快恢复镇定,问道:“这个女人是谁?成吉思汗的尸体呢?”
“要想找到成吉思汗的遗体,就必须先弄清女尸的身份,而要弄清女尸的身份,就不得不提到成吉思汗的死因。”萧一笑根据所掌握的历史知识,结合个人想象进行了一番推测分析,“有关成吉思汗的死因,史学界大致存在四种说法。其一是‘坠马说’, 蒙古人撰编的《元朝史》记载,成吉思汗于1226年秋天,带着夫人也遂征讨西夏国,在一个叫阿儿不合的地方坠落受伤。当时,部下建议回去养伤却被爱面子的成吉思汗拒绝,因此伤病一直未好,至1227年农历七月十二病死。”
“其二是‘雷击说’,据出使蒙古的罗马教廷使节约翰?普兰诺?加宾尼在其所著的文章透露,成吉思汗是被雷电击中身亡。约翰?普兰诺?加宾尼为葡萄牙人,出使中国的确切时间是公元1245至1247年,由教皇诺森四世派遣而来,回去后他向教皇提交了题为《被我们称为鞑靼的蒙古人的历史》出使报告。约翰?普兰诺?加宾尼来时距成吉思汗死亡只有18年,该记叙应当具有一定程度的可信性。”
“其三是‘中毒说’, 该说法来源于《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是十三世纪意大利商人,于1275年到达中国。其时正是元世祖忽必烈当政时间,与元朝有过长达17年的交往。按照马可波罗的说法,成吉思汗是在进攻西夏太津时,中了西夏兵士射来的毒箭而死。但民间另有传闻,虽也称成吉思汗是‘中毒’而死,却不是中了西夏兵士的毒箭,而是让被俘虏的西夏王妃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在酒壶内下了毒。”
“其四是‘被刺说’, 这种说法与上面所说的被俘西夏王妃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有关,据说,成吉思汗军队进攻西夏的过程中,俘虏到了美丽的西夏王妃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进献给成吉思汗。就在陪首夜,西夏王妃刺杀了放松警惕的成吉思汗。这种说法,源于清朝康熙元年的《蒙古源流》。此书很珍贵,100年后,蒙古喀尔喀部亲王成衮扎布作为礼物,将此书手抄本进献乾隆皇帝。乾隆令人将其译为满、汉两种文本,并题书名《饮定蒙古源流》,收入《四库全书》。”
“你的意思是,她是西夏王妃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我讲出了萧一笑的潜台词,后者认同地点点头,但又补充一句:“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是不可能有两颗脑袋的,出现这种情况没,很可能是后来发生了什么意外状况。”
“说到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倒有一个比较狗血的说法,说成吉思汗是被西夏王妃咬去生殖器而死。”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这种说法,即未见于正史,野史也没有记述,但在外蒙古人中间流传甚广。据说,西夏王妃被献给成吉思汗后,在陪的当天夜里将他的生殖器给咬掉了。一个长年在外征战、且已67岁的老头儿哪经得起如此折腾,羞恨交加遂致病重。因为这是一件发生在帝王身上难以启齿的丑事,遂被瞒了下来,对外只称大汗坠马受伤致病。”
“此说听起来有些荒诞不经,但分析一下还是很有道理的。如果成吉思汗真是死于西夏王妃之手,那么行刺和下毒都是不具体条件的。大家想想,陪时乃**,何处藏带凶器和毒药?即使带有凶器和毒药,作为一个被俘之人也是要经过严格搜身的。这种情况下,两手空空的王妃最致命的暴力行为自然是‘咬’了咬男人的要害。呵呵,这个传说可够得上是中国古代帝王风流韵事中的极品了!”
美惠子看看我,又瞅瞅萧一笑:“你俩都认为她是西夏王妃?”“当然没有。”我收住脸上的笑,“依我看,她是一名萨满巫师。”萧一笑的目光唰地射过来,眼睛里满是惊诧。
此话并非凭空臆断,而是有根据的,我再度抓起女尸的手腕:“看看她的装束吧,一无锦缎绫罗,二无金银翡翠,全身上下只缠着一条妖艳如血的赤绫;再看看随葬物品,头枕竹篾雕纹经卷,脚蹬碎花羊皮鼓,棺底有几样金银物什,可造型奇异,不似贵族女子的配饰,倒像祭祀用的法器。瞧那只银器手柄上刻的几个符号,是不是有点眼熟?那是萨满巫咒,我们之前在日军基地见过一个三目男婴,男婴的耳根下就有几个深红色的符号,跟这个非常接近。所以,我认为这具女尸是陵墓建造者布置的机关和陷阱。”
在关键问题上,萧一笑向来是不肯服输的:“你的意思是,成吉思汗将一名萨满巫师葬在了自己的地宫?”
我点点头:“虽然一些帝王很喜欢将自己仇恨的人拿来殉葬,但西夏王妃则不同,她是成吉思汗的耻辱,也是所有蒙古人的耻辱,从这种意义上,她连殉葬的资格都没有。更重要的是,这根本就不是地宫。地宫是安放死者棺椁的地方,但这儿未见墓主。”
萧一笑紧追不舍:“不是地宫?那你说是什么?”我迎着她的锋芒:“用茅山术语讲,是阵眼。”天佑恍然拍了下脑袋,美惠子和秋山弘一则投以赞许的目光。萧一笑扫了一眼站在我身侧的美惠子,此时的样子已经不是较真,而是带着淡淡的醋意:“地宫又在哪儿?”
我没有回答,因为我从女尸的腕上感觉到了脉搏!这种搏动跟正常人不一样,它节奏单一传感却十分强烈,相比心脏跳动引起的扩张和回缩,它更像血液流动过程中发生了机械性梗阻,猜得再大胆一点,就是血管里有东西在游动。(未完待续,)
第九十八章(金甲鞘翅)
我的手往后退了退,只见女尸的皮肤上鼓出一个小包,游动的痕迹清晰可见。
“头儿,你让一让。”小宁拔出匕首,对准小包的位置用力刺下去,皮肤破了个一厘米左右的口子,流出暗红色的血汁,血液粘稠且流速非常缓慢,这充分证明,死尸早已不再具备正常的生命特征,“脉搏”只是一种人为的假象罢了。
须臾,破口钻出一只外壳又滑又亮的虫子,通体金黄,约豇豆大小,生着两条短短的触角,六条腿粗壮有力,它生了一双可一百八十度旋转的复眼,脑袋很小,但生了一对巨大而锋利的獠牙。它并不惧怕比自己强大千万倍的人类,一边顺着匕首爬上小宁的大拇指,一边“磨刀霍霍”冲我们示威。
“这是个啥玩意儿,怎么啊!”小宁的话还未说完,就猛然发出一声惨叫。我看见,虫子乘其不备,用獠牙撕开小宁拇指外侧的皮肉钻了进去。小宁连连甩手,匕首也扔到了一边,虫子当然不可能被抖不出来。于是,天佑上前帮忙,和小宁一起照鼓起的囊包拼命拍打,其他人干着急却也一时没有良策。
一番折腾仍无济于事,虫子继续在小宁的皮肤里蜿蜒,当下情景令人自然而然想到,电影《木乃伊》里尸虫钻入人体横冲直撞,最后从面部钻出的可怕场面。随着虫子长驱直入,小宁的惨叫越发恐怖刺耳,眼看将要窜过大臂朝胸膛钻去,美惠子挥刀斩下了他的胳膊,顿时血水四溅。
断臂落在地上,小宁两眼一翻晕厥过去,幸好天佑及时扶住,萧一笑和艾迪逊立即上前处理伤口。我把目光从断臂移向美惠子,众人亦为刚才那幕错愕不已。美惠子甩了一下耷在肩前的长发,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收起短柄砍刀,那种日本人所特有的冷酷与果断,使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川岛芳子。因此,我的质问除了私人感情之外,不可避免地夹杂了一些民族情绪:“美惠子小姐的刀好毒辣啊,一招一式颇具皇军遗风,你令我想到了60多年前的东洋之花。”
“我在救他。”美惠子为自己辩解道:“如果出手再晚一点的话,他会死的。”“这虫子是否致命尚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我看得很清楚,如果你的刀锋略微偏一偏,他就可以保全一只手臂,只刮掉一层皮肉也能救人,而你没有选择这样做。”我有意将话题做了附会和延伸,以敲山震虎威慑对方(包括秋山弘一和艾迪逊),“不管你是什么身份,加入这次行动带有什么目的,都不要心存侥幸,我绝不会再给你任何机会。”
美惠子淡然一笑:“你们中国有句老话,叫身正不怕影子斜,随便你怎么看我。”我横眉冷对:“我们中国还有句老话,叫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心术不正者终将自食恶果。”“卓警官,作为合作伙伴,我为你这番话感到非常遗憾。”秋山弘一叹了口气,然后以他擅有的老成持重努力展示着清白,“此次行动,并不是我们主动要求参加的,而是你们局领导再三争取,更重要的是,这是萧哲院士的遗愿。”
说到这儿,秋山弘一把目光转向看萧一笑:“我跟萧院士是多年的好朋友,曾在日中联合考察项目中合作过多次,彼此欣赏互相信任。他跟我讲过关于那枚芯片的事情,并邀我参与研究,可惜我当时忙于其他项目未能到中国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