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红楼之林家庶女 >

第69章

红楼之林家庶女-第69章

小说: 红楼之林家庶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耍炱ぷ永洌故悄馨镒糯啊!�

林黛玉一一应了,王夫人脸色难堪,当着贾母却不敢说什么。

贾宝玉对于去莲花胡同帮忙不仅没有异议,反而十分热情,道:“林家就你和宛如两个女儿,如今宛如出嫁,可不得咱们姐姐姐夫多多的帮衬着?”

贾母听了十分满意,道:“以后宝玉和陈瑞文就是连襟了,如今多走动也好。”

陈瑞文的外祖父是沈悦明。有皇上护着,太子也不敢怎么样,保家那边已经指望不上了,如今只希望不得罪陈家就好。

宝玉和黛玉搬去莲花胡同,沈姨娘又叫人收拾了黛玉原先住的院子,好一通忙乱,等安置好,林黛玉便打发晴雯去给林宛如帮忙:“你的针线好,去帮着绣点东西。”

晴雯应了,当下便去给林宛如请安。

晴雯长得好。嘴也伶俐,针线活也是着实出众,把笼烟和琐玉几个都比下去了。林宛如打趣她:“你要是我的丫头该多好啊。”

晴雯笑道:“二姑娘别打趣我了,我就是个奴婢,可不敢当二姑娘的夸奖。”

沈氏听说黛玉回莲花胡同小住的时候,也是有些吃惊,等听沈姨娘说了事情头尾时。便十分理解,很是赞同,又道:“我一提瑞文的婚事,二弟妹那边也开始张罗瑞雪的婚事了,陈家这两年只怕少不了热闹。”

沈姨娘笑道:“谁说不是,儿女渐渐大了。我们也都老了,等宛如出嫁,我是彻底的没有心思了。”

黛玉和宝玉在莲花胡同住了大半个月。便被贾母接走了,沈姨娘也没阻拦,她想要表达的意思已经表达了,帮忙倒是其次,给黛玉撑腰了才是目的。

进了六月。天气渐渐热了起来,京城里的宴请也少了许多。林黛玉也只是打发人来送了两回东西,沈姨娘见差不多的事情都妥当了,也就松了口气,安安心心的开始消夏。

林宛如却倒霉的很,东西一天没绣完,她就一天不能出门,前阵子天气不冷不热的倒还好,如今天热了,坐着一动不动也是一身的汗,又怕汗渍弄脏了嫁衣,绣不了一会就要洗手洗脸。

嫁衣挂在窗前的绣架上,已经绣了大半,还剩两只袖子上少些花纹,林宛如只能耐着性子一针一线的磨。

石爱珠和柳萱倒是下了两次帖子给她,知道她不能出门后也没法子,分别写信来表示了惋惜,今日一早又送信来,说今年皇上依旧出宫避暑,她们照例随行,只怕又有两个月不在京城。

陈瑞文也是要跟着去的,临走前悄悄来了一次莲花胡同,送了点东西,倒没见着林宛如。

进了夏日,日子便漫长起来,丫头们都是懒懒的,就连廊下挂着的鹦哥也焉头焉脑的,不如以往欢快。

林宛如歇了中觉,睡醒时身上出了一层薄汗,湘妃竹的帘子垂在窗前,遮去了外头的炎热日头,桌子上的水晶缸里用井水湃着荔枝,桃子等果子。

林宛如见屋里一个人也没有,自己起身换了衣裳,吃了两个荔枝,刚要喊人,就听到外头传来人窃窃私语的声音。

林宛如皱眉道:“谁在外头?”

很快,绿霓打了帘子进来,脸色不大好看:“姑娘醒了,前头姨娘有客,不知道哪家的人,关起门来和姨娘说了半天的话,只听见姨娘的哭声,大家都不敢进去。”

林宛如道:“谁来了?姓什么叫什么?”

绿霓摇头:“不知道,听彤霞说,姨娘喊那人叫表弟。”

林宛如赶忙叫人打了水洗了脸,赶去了沈姨娘的院子。

正厅的门敞着,外头站着四五个丫头,见了林宛如来赶忙让开,林宛如进去一瞧,上首坐了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穿着靛蓝色的外袍,衣着朴素,神情威严,他的下首,赫然便是端午节时见到的状元江道。

林宛如的第一个念头是,江道果然和姨娘有亲,又去看沈姨娘,沈姨娘眼睛一看便是哭的红肿,此时倒是平静下来,见林宛如进来,忙对江文明道:“这就是宛如。”

江文明打量着林宛如,清清秀秀的姑娘亭亭玉立的站在那儿,穿着月白色的衫子,眉目间和故去的姑母由几分相似,语气便温和了许多:“宛如长得可真标致。”

沈姨娘又去拉林宛如:“还不快给舅舅磕头?”

林宛如虽然心里疑惑,可还是乖乖地跪下磕了头。

江文明不住地点头,指着江道道:“这是你表哥,比你大一岁。”

林宛如又朝江道施了礼,江道还了礼,这才彼此坐下说话。

沈姨娘对林宛如解释:“你外祖母姓江,这是你外祖母的侄儿,也就是我的表弟了。”

林宛如笑道:“原来如此,怎么从没听姨娘提起过?”

江文明不满的看向了沈姨娘,沈姨娘讪讪的:“你舅舅很早就去江西念书,离得远,不通音讯。”

江文明声音有些严厉:“表姐,你竟然从没跟宛如提起过这事,你为什么不说?你难道还护着沈家的人么?”

沈姨娘急急道:“我没有,我只是不想宛如卷入两家的恩怨里去,宛如姓林,我不想叫她为难。”

江文明严肃道:“她虽然姓林,却也流着江家人的血,是我们江家的一份子,你怎么能不告诉她,让她嫁给仇人的儿子?”

林宛如陡然一惊,望向了沈姨娘,仇人,是说沈元娘么?怎么可能?

沈姨娘又是摇头又是解释,眼泪都流了下来:“元娘不是我的仇人,表弟,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咱们不要再提了。”

江文明十分生气的样子,拍着桌子站起来:“不提?那爹和姑母不是白白枉死?我和你不是白白的姐弟分离?你一句不提,竟把沈家人的罪孽都抹杀了,你对得起我爹么?”

沈姨娘已经泣不成声,林宛如赶忙走到跟前安慰,对江文明有些不满,江道也站起来道:“爹,这事不能急,您先让姑母把事情告诉表妹,您不也是在我十五岁的时候才把事情告诉我么?表妹毕竟还小,姑母不说也是有顾虑的。”

江文明闻言缓和了语气,道:“既如此,我先回去了,左右住得近,改日我再过来。”

江文明走的急,倒是江道,彬彬有礼的告辞了,这才离开,沈姨娘倒在林宛如怀里,嚎啕大哭起来。

有些事情,沈姨娘已经不愿意去回想了,可是心里明白的很,江文明指的便是当初她被逼为妾的事情。

她和元娘关系好,当初林如海和元娘青梅竹马,关系亲近,林夫人身子不好,想替儿子把婚事早早的定好,想着一个是林家的嫡长子,一个是沈家的嫡长女,正好结亲,可沈家却觉得林家子嗣单薄,不怎么情愿这门亲事。

林夫人知道后便有些怨沈家,偷偷设计想逼着元娘嫁过去,那时候,后花园一个人也没有,四处黑漆漆的,元娘和林如海在不远处说话,她只是坐在旁边揪花玩。

后来林夫人带着丫头气势汹汹的过来,她有些不知所措,刚想叫元娘,谁知元娘却被一个丫头死拉着拽走了,她不禁愕然,还没反应过来,林夫人的灯笼已经到了跟前……

那时候面对嫡母的诘问,她百口莫辩,说当时元娘也在,可元娘身边伺候的丫头却赌咒发誓的说元娘一晚上都没出门,她知道后如同晴天霹雳,怎么也想不通,明明当时和林如海说话的是元娘,怎么最后行为不检的却成了自己。

她被父亲打了一顿,说她丢了沈家的脸,然后便是管氏和林夫人的扯皮,林夫人想娶的是元娘,而不是五娘,可管氏摆明了想把事情闹大,为了保住林如海的名声,林夫人只得答应让她进门,却是做妾。

她被锁在屋子里,一直到出嫁那天才见到元娘,元娘当着一屋子人跪在她面前说对不起她,害得她不得不做妾,当时有很多人在,有人七手八脚拉走了哭的凄惨的元娘,有人上前围住了她扶着她上轿,她如今回想起来只觉得恍惚,记得不甚清楚了。

正文 第九十三章 恩恩怨怨(四)

后来,元娘几次去林家要见她,她都没见,当时的她沉浸在舅舅去世的悲伤里,对沈家只有无限的恨,直到元娘出嫁。

元娘的婚事她是知道的,大伯母早就议定了,对方是杭州城有名的世家大族,元娘嫁过去就是嫡长媳,是宗妇。

可不知为何,元娘却死活不愿意这门婚事,恰巧,那时沈悦明的故旧之子陈永明奉父命前来拜访沈悦明,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陈永明见到了元娘,又主动求娶,元娘坚持嫁到了千里之外的京城……

沈姨娘知道后大哭了一场,对元娘的怨也烟消云散了,元娘和她说过,她最讨厌北方,离家远不说,气候又干又冷,若是嫁去京城,一辈子呆在那儿,简直和流放没什么区别。

如今,元娘嫁去京城,她知道,元娘是觉得愧疚,对不起她,所以把自己流放去了京城,甚至十几年都没回娘家一次……

随着时间过去,沈姨娘也渐渐想明白了整个事情,林夫人想算计元娘,大伯父大伯母自然不依,当初自己又是现成的替罪羔羊,因为如此,管氏才那么嚣张,威逼着自己去做妾,也因为如此,大伯父大伯母保持了沉默,没有伸出援手。

舅舅的死和沈家脱不了关系,却不是大伯父大伯母害死的,而是管氏气的,还有她的生母江姨娘,因为产后失调,身子一直不好,后来因为没有药材医治,这才去世。

可沈家是什么人家,怎么可能找不到好药材,无非是管氏从中作梗罢了。

与其说江家的仇人是沈家,不如说江家的仇人是管氏,可是。无论是大伯父还是沈家,都不可能把管氏推出来叫江家报仇,那样无疑让沈家颜面扫地。

想来表弟也是知晓如此,才会说江家的仇人是沈家,他甚至不许自己把女儿嫁给元娘的儿子,她虽然成了元娘的替罪羔羊,可是,表弟也不明白,元娘也曾是她的恩人,管氏苛刻。她时常缺少这个缺少那个,都是元娘接济她。

有时候二娘三娘欺负她,也是元娘伸出援手。因为元娘时常和她往来的缘故,管氏并不待见元娘,还时常在背后嚼舌头,元娘又是图了什么?

如果没有舅舅的死,她会心甘情愿的替元娘挡灾。可是舅舅死了,怨成了恨,矛盾成了仇,让她和元娘都没法子回头。

在京城与元娘重逢,是她始料未及的,她更没想到的是。元娘一如既往的对她,她也是有女儿的人,她能理解当时大伯父大伯母的心情。她只想好好地,看着宛如出嫁……

沈姨娘哭着,断断续续把藏了二十多年的往事告诉了林宛如:“……你舅舅恨沈家,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我真的没有法子了,我夹在中间。真是左右为难。”

林宛如愕然,她没想到沈家和江家竟有这么深的恩怨,她想起端午节那日陈瑞文莫名的焦躁,难道他早就知道了这件事,所以担心江文明会棒打鸳鸯?

跳出江文明的外甥女和沈家的外孙女这个身份,冷静来看整件事,当初沈悦明和庄氏把事情推到五娘身上,无疑是爱女心切,看五娘的口气,她是能理解的。

若没有江亭的死,想来五娘不会和沈家断绝关系,元娘也不会因为愧疚嫁到京城,要说当初有错的人,几乎人人都有错,无论是沈悦明还是庄氏,甚至这件事的策划者林夫人,都应对这件事负有责任,可要说始作俑者,那就只有一个管氏。

若不是管氏心狠手辣,导致江姨娘早早去世,江亭也不会为了外甥女放弃仕途,若不是管氏苛待五娘,江亭也不会为了五娘的终身替江文明求娶,若不是管氏不顾青红皂白,执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