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珠玉在前 >

第364章

珠玉在前-第364章

小说: 珠玉在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太太本来还挺喜欢女婿的,可现在一看,闺女立马就要被这小子拐走,还一嫁就是那么远的地方,梁太太也不乐意了:“早知道就不该找个跟衡臣一样天远地远的,太远了就不是嫁女儿,是卖女儿,卖出去后连个好赖都山长水远关照不上。”

    孟量:这……山长水远我也没办法,大不了以后结婚了,我和阿婵常回来,这样不就可以了嘛!

    孟量也没胆说“一开始你们就知道我家住得远”这样的话,万一惹恼岳母,他还能不能娶到阿婵就真要成问题了。

    孟量只敢一个劲保证会对梁婵好,会一辈子一心一意,每年带梁婵回娘家住至少三个月。用各种话哄得岳母开心,还得默默的,悄然无声地攻略岳父和大舅子,真不是他满肚子黑水,而是他但凡动静大点,目的明显一点,岳父和大舅子都会当场炸掉。

    为娶梁婵,孟量真是感受到了什么叫“与人斗其乐无穷”,刚开始是真有点烦,天天得费磨。不过,越到后来他越发现,比起生意上遇到的那些难缠的家伙,他岳父和大舅子简直是已经拿他当自家人看待,至少岳父和大舅子为难完他,饭不会少他的,门还让他进。

    有时候设身处地想想,他要有个闺女,细心爱宠到十几岁,猛来个混蛋小子,要把她闺女拐到千八百里外去,他也会心如刀绞,恨不得弄死准女婿。想到这,之前有想过将来要生个软软闺女的想法忽然就没有了,完全没有了,还是生个儿子,随便嫁出去还是娶进来都省心。

    儿子嘛,摔摔打打长大了,扔出门去让他自己闯天下就行,又不是闺女,哪儿来那么多宠爱,那么多温柔以待!

    经过长时间攻略,孟量和梁婵终于定下婚期,开始过聘礼备嫁妆。

    梁婵:哎呀妈呀,总算不用再当夹心饼干啦。

    待到出嫁时,梁婵看着哭得跟祖传宝贝被人明抢走一样的父母兄长,差点就想说不嫁了。但孟量一脸担心也挺让她难受的,这是她给的安全感不够,让孟量心里不踏实啊!

    事实上,梁婵是想太多,孟量是觉得目前在梁婵心里,自己还比不过处了十几年的岳家人而已。对这,孟量信心不知道多足,只要娶回家,一天一天下水磨工夫,就不信没有自己在梁婵心里强过任何人的一天。

    婚后,梁婵不可避免地问及孟量“你想要儿子还是想要女儿”,孟量一点也不迟疑,立马就答“要儿子”,梁婵:……

    “阿婵,你是不知道,看你出嫁时,岳父多伤心我就知道,将来我要有女儿,估计只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不想嫁女儿,所以我们还是生儿子吧,儿子只要不在外边浪得忘了回家的路就行。”

    梁婵:好吧,这个理由也可以的。

    然而,一经怀胎生下来的就是个闺女呀!

    孟量抱着软软的小包袱,一边欣喜若狂,一边忧心忡忡,小小一团的小家伙,把他给生生弄得快要灵魂分裂。说不要女儿的人,大概是设想过,小小一团的闺女有多招人爱,爱到他现在想到将来会有个少年郎把他女儿领走,他就……也想原地炸掉。

    这或许也可以叫……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梁婵:这也可以叫抢人闺女者,人恒抢之。

    生下闺女后,看孟量对小家伙宠爱非常,恨不能倾尽所有,梁婵都有点犯嘀咕:孟衡诚以后该不会只爱闺女,看不着我了吧?

    事实上,并不是,孟量眼里,梁婵依然最重要,绝对排在闺女面前。直到小家伙满百日,孟量才给小家伙娶好名字,大名孟约,小名嘛……因为出生在大年三十这天,小名便作年年。

    年年是个普通的小婴儿,该哭哭,该睡睡,不会格外乖巧,也并没有特别闹腾。有时候吃得好,有时候给什么都拒绝,偶尔会有点小毛病,一犯小毛病就特别娇,会“嘤嘤”地没眼泪哭,不理她过会儿她会停,理她她气顺了也会停。

    仆妇说年年已经算是好带的,梁婵也觉得她的小家伙很好很可爱,尤其是吐泡泡的时候,她觉得她趴小床边能看一辈子。年年说话有点迟,到一岁半才会喊人,其他的倒都还好。

    年年的声音特别软,像嫩嫩的花朵一样,娇娇软软喊“爹”的时候,孟量是真想把所有的东西都捧到她面前来。天天抱着年年不是问“闺女你想要什么”,就是“年年,这个你喜不喜欢”,对傻爹来说,闺女想要的他就必需递到闺女面前,闺女喜欢的就要立马奉上。

    梁婵:我家老孟心里装着谁时,表达好感的方法真是没新意啊……不行,这得好好调|教,表达好感嘛,就得花样百出啊。

    一件东西,得到一次是欢喜,得到两次也会喜欢,三次四次五次……百八十次时,就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怎么又来”。这玩意儿就得花样翻新,一万次也不重样,才能回回都叫人喜笑开颜。

    孟量:忽然一下子就发现,婚姻生活稍微有点不大友好了。

    “上次阿婵不是还很喜欢映锦楼的首饰吗,难道这回他们工不好,或者料下得不足?”

    梁婵:其实喜欢还是很喜欢的,就是……如果能不和上回送的东西重样就更喜欢啦。

    “我首饰匣都满了,没地儿装,下回给我买别的什么吧。”

    孟量:哦,首饰匣装不下的话,咱直接弄间屋子装啊,绝对装得下。

    半拉月后,收到一间修缮一新的,专门用来放首饰的屋子的梁婵:我是不是不该对他要求这么高?其实首饰我也很喜欢啊!

    “阿婵,以后买首饰就有地方装了……这样的话,还得再弄间屋子装衣服,装零零碎碎的东西。”

    梁婵:好吧好吧,你很棒,我们还是来鼓励教育吧。

3。有余粮、有闲钱

    梁婵发现,对孟量来说,不管是鼓励教育还是其他什么教育方式都不管用,其实还是得直接跟他讲,让他自己领悟到,倒也不是不可能,只是时间缓慢得让人能急得跳脚。光就送礼物这事儿,孟量就整整领悟两年才悟出来,然后可劲儿花样翻新地送各种各样礼物,把他能想到的送个遍后,悄然从里边挑出来她最喜欢的种类,各式各样倒腾着不重样地送。

    这还是孟量收礼物从来没收过重样的前提条件下,才发现的事件,梁婵真的有点心累。决定以后不要搞什么教育了,直接明明白白地摆到他面前来,跟他说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再告诉他,如果不知道别人喜欢什么,就直接开口问。

    弯弯绕绕的使不来,直来直去也一样能成,很有些人就爱直爽利落不做作的清流嘛!

    但等到她想往直了教,孟量又往弯弯绕绕城钻,通过送礼物这件事,孟量玩起了举一反三。

    梁婵:我还能怎么办呢,只好任他自由生长啦,不知道别人教起郎君来,是不是也有这么闹心。

    “阿婵,不瞒你说,自打十几岁出书院,从爹妈手里接过家业,接过家计,我也没仔细想过,生意到底该怎么做。这么些年,也都是依样画葫芦,照着我爹的路子去做,我爹是从我祖父那里学来的,也没问过是不是一代一代都这么传。经阿婵教导,我忽发现,生意或许并不需要照着父辈祖辈的路子走,得琢磨自己的路子。甭管这路子是走歪,还是真正走到阳关大道上,都值得尝试一下,不走一走自己的路,怎么知道走不通呢,是吧?”

    梁婵:是的。

    “我郎君真是好聪明哦。”先夸一句,然后再来说走什么路,走什么风格的事。

    孟量:果然,我认真仔细考虑问题,阿婵会开心,还会声音软软地夸我……

    “我也不知道怎么做生意,但是有些事应该是共通的,我们一起琢磨一起参详。”找几个经典的成功案例,孟量不是脑子不好使,把经典安全一说,孟量肯定自己能分析出来,诚然梁婵也不会做生意,但是穿越后家里是做生意的,穿越前家里父母也是做生意的,耳濡目染……咳,总看过几本成功人士传记嘛。

    孟量:谨受教。

    孟量原本就是个读书胚子,只是他自己不爱读书科举而已,分析经典成功案例这种事,他不要太拿手。也不用梁婵举太多例子,他就自己去观察身边那些生意做得大的人,都怎么做人,怎么做事的,观察完回来,他还作笔记。梁婵说要一起琢磨一起参详,他也不落下梁婵,作完笔记和梁婵说一遍,看笔记,交流心得。

    梁婵:“我现在知道为什么郎君上学时成绩好,招师长喜爱啦。”

    孟量:又夸我,总夸我,我女神太太大概是太爱我啦!

    “用郎君这份心,做什么事不能成呢。”

    孟量:开心!满足!

    梁婵总算总结出经验来,比起鼓励式教育,孟量更适合赞美式教育,还得是带着爱的赞美。赞美完,她怎么赞美的,他就怎么发展,简直像是她赞美过后,他才知道他哪哪都很棒,而且总会有新的更棒的地方被挖掘出来。

    待年年长到两岁,梁婵才第一次去乡下田庄,刚成亲时天天在家腻歪都不够,哪有工作上外边玩耍去,后来生年年,又把所有精力都放到了小家伙身上。对田庄,梁婵也并没有太多期待,因为梁家也有,乡下田庄常是一望无际的稻田间一畦畦菜蔬,还会有种着荷叶的渔塘。

    乡下的菜蔬也并不会格外好吃,因为这时节,就是大片大片种菜,也没有农药化肥呀。当然,乡下的菜蔬还是会更新鲜一些,毕竟要卖的菜,拿到市上来,不可能是当天鲜采的,多半是头天先采摘好,放盆里也好,桶里也好,盆里桶里留半指水,上边还得浇点水,这样菜才能保持原样到第二天。这样吸饱了水的菜固然好看新鲜,但其实口感会不如现摘现吃的,不过孟家的菜素是庄子上送来,因而也没什么太大区别。

    孟家的田庄,较之梁家的要显得更具北方特色一些,春天才刚开始,这会儿农人们正往地里种玉米,种土豆还有许我按说明朝不该有的食材。梁婵对此已经非常淡定,呃,准确地说,她并不是很了解这些农作物到底是本国产土著品种,还是其他大陆引进来的品种。

    梁婵也很快发现,田庄上的农人,虽然日子过得下去,但还是紧巴巴的,很难有所积蓄,遇上什么事怕只有听天由命的份。要搁以前,梁婵肯定轻轻敲边鼓,现在么……

    “衡诚,咱们田庄的佃户要上缴多少收成?”

    “五成。”

    说到租子,孟家田庄其实不能说高,时下盛行的就是五成租,出产较丰的得交六成,贫瘠一点的减到四成,这不是绝对的,还得看主家怎么理事待人。以前梁家的田庄了也是五成,但田庄上的佃户日子都过得挺富余宽敞,江南地到底是鱼米之乡,收成可能比孟家这里的田庄要好一些。

    “阿婵是觉得高了吗?”

    “并不高,但是衡诚,你说人一生辛劳到底是为什么?”

    孟量:我还没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啊!

    “过好日子吧。”

    “如果只有你过好日子,身边跟着你办事的人,日子都过得不怎么样,你觉得这样的好日子能长久吗?”

    孟量:细想想,不能。

    “我琢磨琢磨。”孟量做为东家,已经算个不错的,遇灾年荒年,还会依他爹留下的旧例减租,实在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