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镇魂调 >

第115章

镇魂调-第115章

小说: 镇魂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菡玉点点头:“也好。不过我现在不是京兆少尹了,仍为太常少卿,就是你刚认识我时的官职。还有去年太子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尊陛下为太上皇,也都该改口了。”

明珠道:“原来发生了这许多事,我一直一个人住,都不曾听说。只长安刚陷落的几天听人传闻贵妃……”她停住了没有说下去。

菡玉勉强一笑,暗暗去捏手中的玉佩。连摸了几下也没碰到,举手一看,手心里只剩一条朽断的丝线。她连忙回头去找,明珠掌灯追上她,两人在池塘和厨房之间来来回回找了好多趟,就是不见玉佩的踪影。明珠问:“是很重要的东西么?”

菡玉失魂落魄地点点头,又摇摇头。他留给她的东西很少,每一样都是重要的;但没了他,哪一样也都不重要了。

〇九·月莹

广平王攻下西京后,仅在长安驻守镇抚三日,以虢王李巨为西京留守,广平王则继续率大军东进,十月初自长安出发,乘胜进攻东都洛阳。

洛阳与长安之间仅潼关险峻,而潼关又是座西向东,难以坚守。逃出西京的叛将张通儒等在潼关收罗散兵,退守陕郡。安庆绪又派严庄调集洛阳的全部兵力,与张通儒合兵共步骑十万余,号十五万,于陕郡阻挡官军。

十月十五,两军相遇于新店。叛军先到,抢先占据了有利地势,依山布阵,郭子仪初战不利,被赶到山下,此时本是沿南山搜索叛军伏兵的回纥兵突起袭击。经西京一役,叛军对回纥无不闻之丧胆,当即阵脚大乱。官军与回纥左右夹击,再一次将叛军打得大败,攻克陕郡,安庆绪的主要兵力也在此一战中消耗殆尽。

严庄率先弃陕郡而逃至洛阳,告知安庆绪败状。安庆绪乘夜帅其部众逃往河北,临行前竟将先前俘虏的哥舒翰、程千里等三十多名唐将全都处死。

“想哥舒翰也算一代名将,立功无数,可惜晚节不保,最后落得如此下场,还不如当初一死殉难的好,还能留个忠烈之名。”

李泌重新封好东京送来的捷报,亲自送到宫门,让内侍立即呈给皇帝。回来时元帅府内众人仍在议论纷纷,就菡玉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角落里,手里拿的捷报复本歪在腿上,不知在想什么。他走过去唤她:“菡玉。”

菡玉回神,把复本拿好,站起来应道:“大哥。”

李泌把她拉到一旁,小声道:“玉儿,哥舒翰死了,你心里好受些么?”

菡玉吃惊地抬头看他:“大哥!我怎么……”

她想说,我怎么会这样想,但话到嘴边却说不出口。她也知道,哥舒翰、陈玄礼、李辅国,于公于理,他们是忠君为国,是捍卫皇室正统,他们没错。如果换作十年前,她也会毫不犹豫地站在他们一边。然而于情于私,她又如何能不怨。

李泌又道:“自从长安回来你就一直闷闷不乐,是不是……”

菡玉扯出笑容道:“哪里,我只不过见长安人生凋敝,与战前升平繁盛之状迥异,有所感怀罢了。对了,这回广平王入东京,有没有如回纥之约?”

李泌道:“这个你不用担心,我早与广平王商量好,但以安氏父子搜罗的金银珠玉赂回纥,可保洛阳百姓免遭掳掠。”

菡玉疑道:“安氏父子所得财物尽输范阳,少留东京,回纥焉能满足?”

李泌道:“另有洛阳父老自出罗锦万匹以献,目前回纥军已撤出东京,城内安然。”

菡玉点点头:“那就好,至少暂时无忧了。”

李泌手扶她肩道:“这些事你就不用再操心了,等我过几日回长安探过宗亲,咱们就一道回衡山去吧。”

菡玉讶道:“这么快就走?不是说等天下平定之后再回去的么?”

李泌道:“如今两京平复,安禄山已死,安庆绪败走,叛军主力全灭,天下虽未大定,但也翻不起什么大浪,以后就是两边慢慢地磨罢了。你也知道我闲散惯了,不会做官,只是见陛下有难前来相助。现在劫难已过,陛下又有广平王、郭大夫等辅助,我自然可以回去过我的逍遥日子了。”

菡玉道:“可是还有半壁江山陷于战乱,安庆绪尚未伏诛,史思明野心勃勃,回纥吐蕃不服天朝威严,以后更有……”说了一半停住。她所知的事已经做不了准,安禄山都死了,也许……真的不会有事了罢。

李泌道:“照你这样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天下永远不会有真正太平的一日。我且问你,我走了之后,你一个人还能尽心尽力辅佐陛下么?又能尽多少力呢?”

杨昭始终是横在她和皇帝心间的一根刺,她对合谋杀死杨昭的人难以释怀,皇帝也不愿重用杨昭亲党。同为奉宝册传位的宰相,房琯受到皇帝重用,韦见素就因攀附杨昭,到顺化后不久便被罢相,迁左仆射,后又迁太子少师。

菡玉讪讪笑道:“也是,小弟能力低微,非经天纬地之才,做做大哥的帮手还行,一个人确难独当一面。”

李泌知道她是故意顾左右而言他,只是叹气。

菡玉又道:“不过,如果日后又有异动,希望大哥还能重出山林。”

李泌道:“这自不必说,以陛下对我的恩情,于国于私,我都会来助力。”

正说着,门外突然传来鼎沸人声,竟是皇帝听闻攻下洛阳,喜不自胜,亲自赶到元帅府来。一进门,不等众臣行礼,皇帝便急冲冲握住李泌的手,连声问:“先生,广平真的克复东京、尽歼逆党十万大军?可有斩获安庆绪首级?”

李泌回道:“安庆绪逃窜至河北,部属仅有千百,如令广平王乘机追伐,相信不日便可斩其首献于阙下。”

皇帝道:“穷寇莫追,如今他也是丧家之犬了,何足为惧!洛阳易攻难守,还是让广平率大军镇守,以免再生枝节。”拉着李泌坐下,遣退众人,笑道:“吾家得归,皆卿之力也。我已上表请求上皇回京,我当归还帝位,回东宫重修臣子之职。”

李泌站起身:“表书可还来得及追回?”

皇帝道:“刚刚派人送出的,应未远。怎么?”

李泌道:“请陛下立即下旨追回此表,不然,上皇将不会回来了。”

皇帝问:“表书有何不妥?我若不说让位,上皇怎么能回来?”

李泌道:“正是因为陛下要让位,上皇才不肯回来。”

皇帝想了一想,即令内侍遣人快马追回表书,又问:“那以先生之见,该怎么办好呢?”

李泌道:“陛下可以重新写一封群臣贺表,就说自从马嵬请留、灵武即位,到今日克复两京,陛下时刻思念上皇,请上皇速返京城,使陛下尽孝养之心即可。”

皇帝思忖片刻,叹道:“初时我的确是想还政于上皇,今闻先生之言,始悟其失。那便按先生说的,改上群臣表吧。”当即命李泌草拟群臣表。李泌口述,菡玉执笔,片刻挥就。皇帝看后,又略作修改,重新誊写一份,立即命随驾在旁的中使李辅国奉表书入蜀。

李辅国接过表书,瞄一眼李泌道:“陛下,臣掌管宫禁符契和宫门钥匙,此去西蜀少说也要十天半月,符钥岂可无人掌管。除长史之外,不管交予何人臣都难以放心。”

皇帝道:“那就先由先生摄管几日吧。”

李泌上前谢道:“宫禁符钥关系陛下安危,一向由大官管理,仓促交付他人,恐生疏漏。况且臣已准备和师弟一起回归乡里,难以尽责了。”

皇帝吃了一惊:“怎么先生你要走?!还有吉卿?”

菡玉也上前对皇帝一拜:“臣与兄长志同。师兄已助陛下收回两京,报德足矣,愿复为山水闲人。”

皇帝拉住李泌急道:“我与先生经年共患难,现在终于到了可以同享太平之时,先生怎么反而要离我而去?”

李泌跪下拜道:“臣有五不可留,请陛下容臣归隐,免臣一死!”

皇帝连忙扶他起来:“先生何出此言?何为五不可留?”

李泌回道:“臣幼年即与陛下相识,是遇陛下太早;陛下全心以待,不分君臣,是宠臣太深;臣以布衣入朝,陛下委以军国,是任臣太重;臣无旧勋、无族党而遽挽狂澜,是功太高;山人隐士得居中流,是迹太奇。此臣所以不可留也。”

皇帝听后少顷沉默,转而对李辅国道:“卿身负宫禁重任,不可遽离吾左右。蜀道艰难,另遣青壮者前去吧。此事就交由你安排。”

李辅国拜道:“多谢陛下爱护。”奉表而去。

皇帝这才问李泌:“先生是因为我没有听从你北伐范阳之计,所以才要走的吗?”

李泌也直言道:“不瞒陛下,臣是贪生怕死,只求急流勇退,明哲保身而已。”

皇帝道:“先生这么说,是把我当那越王勾践,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么?”

李泌道:“臣知陛下待臣以诚,方敢求归。杀臣者非陛下,乃‘五不可’也。危难之际陛下如此对臣,臣犹有不敢言者,何况太平时日。”

皇帝道:“先生有何不敢对我直言的?”

李泌道:“陛下答应臣离朝归山之后,臣自当直言;否则,臣仍以保命为先。”

皇帝思虑良久,方道:“也罢,先前我就和先生约定好了,平乱之后,任凭先生自行高志。我答应你就是,但请先生明言,我有何过失?”

李泌道:“是建宁王。”

皇帝转过身去叹道:“建宁是不可多得之才,艰难时有功,我也都知道。但他图谋加害兄长,欲乱宗嗣,我为社稷大计,不得已而除之。此事我的确有不是之处,但既往不咎,希望先生不要因此对我生隙。”

李泌道:“臣并非纠缠于陛下以前的过失,而是希望陛下将来慎行。昔日则天皇后鸩杀太子弘,雍王贤作《黄瓜台辞》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为可,四摘抱蔓归。现在陛下已经一摘了,希望不会再摘。”

皇帝望着窗外半晌不语,回身正色道:“广平身为嫡长,仁礼悌孝,又立下战功,军民心之所向。先生放心,将来他一定会继承大统。”

李泌复拜道:“如此臣便可心安了。”

皇帝既答应让李泌归隐衡山,旋即敕令衡阳太守在山中为李泌建造屋舍,并给三品官的俸料,使李泌能一心向道,不必为衣食所累,也可说是体察入微、关怀备至了。

二十三日,皇帝乘舆回到西京。此时距离当日上皇离京出走已有一年零四个月,西京百姓更是历经劫难,闻讯出城迎接,人群绵延二十里不绝,一路拜舞山呼万岁,喜极而泣,入城后更是人山人海。皇帝车驾被百姓簇拥,从金光门到朱雀门的数里路足足走了三个时辰,一直到午后才得以进入宫城。

李泌回京后,皇帝便不再累以政事,菡玉自然也卸了官职,与明珠收拾准备行装,只待李泌探视完京畿的亲友,便可一同回衡山了。

“少卿,你真的要跟那位山人一起回山里去修行,再不过问世事了?你还能习惯么?”

菡玉正埋头整理书箱,闻言也站起身来,拍了拍手上灰尘,对明珠笑道:“我本来就是山野之人,有什么不习惯的。倒是你,自小长于闹市,如果过不惯山里清苦的日子……”

明珠忙道:“明珠又不是娇生惯养的闺秀,再清苦也不会比这一年来的日子更苦罢?少卿到哪里,我就到哪里。我只是担心少卿你……真能放下这里的一切吗?”

菡玉别过脸道:“我为官十余载,毫无积累,所得不过一个虚名罢了,有什么放不下的?对了,等陛下准了我的辞表,你就不能叫我少卿了,要改口啦。”

明珠低头不语,转身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