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寡妇丫鬟-第2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卫极感到她望过来,收起严肃的面容,快步走到她身前,慎重说道:“这套是内家拳法,注重的是呼吸吐纳与身体的配合。虽慢,却也很有力道,很适合你来练。蓝怡,这套拳也可教与我么?”
蓝怡知道中国武术自古便讲究什么宗门流派,死守着自己的那点东西生怕别人学了去,这个弊病生生迫得很多武术失传。她当然是不介意教的,要知道在二十一世纪,各套拳法就做成了视频放在网上,想学的人皆可看可学。而且,太极在她看来本就是用来强身健体最适合不过的,周卫极打的都是硬拳,配合太极来用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也是她今天秀出太极拳的原因,虽然她只接触了太极拳的门道,却也能帮周卫极入门的。
周卫极见蓝怡点头,甚是兴奋,马上就想学,蓝怡赶紧说道:“天色不早了,我先去做饭,你先自己体会感觉,咱们明日再说。”
周卫极颇为遗憾的点点头,让宇儿也梳洗准备吃饭,自己在院子里又回味了片刻,试着扎马步,身随意动,神意内敛,和平日打拳有很大区别,他心中震撼,觉得这套内家拳必有大用处,只是现在还说不上来具体是怎么回事。周卫极不由得想到了无名先生身边的于伯,他若是在这里,定能发现更大妙处才是。(未完待续。。)
第三一八章 四丫花絮
早饭之后,蓝怡便开始和贾氏准备傍晚的饭食,她先是让周卫极去山坡上寻了三只公鸭回来杀了。
周卫极回来时,蓝怡好奇地询问他是怎么看出鸭子的公母的,周卫极憋红了脸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蓝怡便知自己问了不该问的问题,也羞红了脸,好半天不好意思同他说话。
因周卫极去周二发和周四发家叫了几个兄弟过来吃酒,周家老三周卫鲲的妻子赵氏、老四周卫鹏的妻子杨氏和老五周卫海的妻子胡氏申时便到了蓝怡家里帮着她和贾氏收拾饭菜。赵氏带着自己的病弱的小女儿花絮并未带九岁的能帮上忙的大女儿花雪,让蓝怡稍稍有些奇怪;杨氏因怕三岁的女儿花枝跟来了自己只能看孩子帮不上忙做饭,将她放在家里让婆婆王氏照料,自己赶了过来,还未怀孕生子的胡氏又换了身粉紫色衣裙,如穿梭花间的蝴蝶一般很是漂亮。
赵氏有几分木讷,是个闷葫芦性子,连带的花絮也不爱叫人,蓝怡见她们四人进来,便招呼道:“三位弟妹过来了,快请进来坐。花絮,你今天穿的小褂子真是漂亮。”
几人随着蓝怡进到堂屋坐下,贾氏端了茶水出来,蓝怡介绍道:“几位弟妹,这便是我家瑶姨,你们称呼贾婶子便可。瑶姨,这是我的三弟妹和五弟妹,四弟妹经常过来,你们是早就认识的。这个漂亮的小丫头便是三弟妹家的花絮。”
贾氏的盛名在外,不止赵氏。就连一向看不起蓝怡的胡氏也赶紧站起来给贾氏认真见礼。
胡氏行完不伦不类的福礼,紧走两步拉着贾氏的胳膊说道:“贾婶子,我可是早就想过来找您坐坐的。就是寻不到机会,今儿个见到您,一看便知道您不是一般人,我二嫂也真是,怎么能让您端茶呢,您快坐快坐。”
蓝怡和杨氏对眼神翻个白眼,蓝怡觉得这胡氏也是个脑子不灵光的。懒得和她计较。贾氏又不是今天才来的,她在村里遇到那么多次都没打过招呼,这一次怎么就这么热情了。这前后的反差大成这样。水看不出她是假客气?!更别提贾氏还是这样大宅门里混出来了两眼精光的人精啊。
贾氏果然没有搭理胡氏,既然她不跟蓝怡面子,贾氏自然没必要看她的面子。她抽出胳膊,微微点头。
胡氏脸色难看退到一边。狠狠地瞪着蓝怡。
赵氏见贾氏这样不好接触。犹豫了片刻,还是凑上去,“贾婶子,花絮的事儿二嫂同您讲起过了吧?您帮她看看可好。”
机会难得,赵氏最关心女儿的身体。
贾氏点头,昨日蓝怡便提起了花絮的情况,“果真是个漂亮孩子,来。给奶奶看看你的小手,可好?”
赵氏松一口气。赶紧拉着花絮的小手给贾氏把脉。可是胆小的花絮害怕,竟不肯放开母亲,胡氏在那边吧唧嘴啧啧出声,刚要说话蓝怡便抢先说道:“花絮这是害羞了,瑶姨、三弟妹,你们先坐坐说会儿子话,她熟悉些便好了。四弟妹、五弟妹,灶上还有不少活计,可麻烦你们过来搭把手?”
赵氏冲着蓝怡感激地地笑笑,杨氏则拉着一脸不高兴地胡氏跟着蓝怡出屋,胡氏虽不情愿但也没办法,只得嘴里叨咕着被拖着走。
贾氏转身去屋里拿出一盘瓜果,“卫鲲家的,花絮,你们莫拘束,来,尝尝这糜子酥,是我试着做的,味道还能入口的。”
赵氏和花絮望着竹盘里焦黄的糜子酥,那神情真个是一模一样,让贾氏忍不住笑出声来:“这孩子真是仿你,性子柔和,讨人喜欢。”
说罢,贾氏将糜子酥递到两个人手里。
赵氏起身谢道:“贾婶子,今日里真是给您添麻烦了。咱这也不知该怎么说才好,花絮她身子弱,城里的郎中开的药都贵得要命,咱哪里买得起啊。”说着,她眼泪便掉了下来,真个有几分梨花带雨的凄婉。
贾氏看了含笑,却暗暗皱眉。这赵氏肤白丰满,虽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娘,却也只二十四岁,正当芳华,论模样也是今日来的三个里最好的一个。只是这样的柔弱的性子,怎么撑起一个家来?周卫鲲又是个不善言谈的朴实汉子,这夫妻两个比起老四周卫鹏两口子,心气上可真是差出不少来。
赵氏因前头生了两个女儿,在家里抬不起头来,周卫鲲却没在意,照顾她们母女三人很是用心,花絮小时几番病重,王氏曾几次要将她丢在山林里。若不是周卫鲲坚持,这孩子早就活不成了。
这样的夫妻、父女之恩下,赵氏自然待周卫鲲如天,两人虽都不是有能耐和心计的性子,但是也夫唱妇随,小日子还算美满。在三年前他们夫妻终于有了长子周飞南,也算在老周家有了底气,只病弱的花絮一直让他们揪着心。
贾氏仔细观察花絮,见她偏瘦弱,肤色白里不见血红,头发卷黄,耳多骨多肉少,眼睛也不明亮,便觉得她有些不足之症。且花絮吃东西也是小口小口的慢慢吞咽,拿着糜子酥的小手手指尖细,指腹扁平。
贾氏认真看她慢慢吃完,便又递给她一串葡萄,花絮望着赵氏,见娘亲点头才怯怯地伸手接过,贾氏摸她,发觉她小手冰凉,脉象偏沉无力,略一闭目沉默。
赵氏见贾氏这样,惶惶地望着她。贾氏斟酌着道:“这孩子是打娘胎里带出来的血气不足,才体弱多病的。郎中开药定多是补血补气的,这些药都不便宜。”
赵氏见贾氏也这么说,刚刚提起的希望又沉了下来,含泪将花絮搂在怀里问道:“贾婶子,依您看这孩子。。。。。。”
花絮六岁了,路都走不大利索,虽说周家人都不大待见她,但是他们夫妻却将她看得如珠如宝,不舍得她受一点苦,比待飞男不差半分。难不成,这孩子,真的不能活下去么?
赵氏的眼泪,啪嗒啪嗒地落了下来,花絮似乎已经明白娘亲在说什么,两眼茫然地望着桌子上的糜子酥,一语不发,眼神里露出超乎年龄的沉默。(未完待续。。)
第三一九章 人心不足
周家老三周卫鲲的妻子赵氏听了贾氏的话,眼泪刷刷地落下来,抱着女儿两眼发直。
贾氏又忍不住摇摇头,劝道:“卫鲲家的,你别这样子,孩子还看着呢。法子还是有的,前朝盛唐时期宫里有个贵妃娘娘那里传出个补血调气的方子,只是其中一味药少见些,恰好我这里还有点能给花絮配上几副,你取回去给孩子每日晚饭后熬了吃,慢慢会见好的。”
贾氏说的这位贵妃正是大名鼎鼎的杨玉环,这方子便是用阿胶、红枣、黑芝麻、核桃仁、桂圆、冰糖和黄酒制成的固元膏。其他东西还好说,大周的阿胶很是贵重,贾氏手里并没有多少,这仅有的一点还是她从梅县王家出来时周老夫人赐下的,一直没舍得用,本想着蓝怡怀孩子后给她补血的。
若不是看着花絮这样小小年纪就得了这个样子的弱病很是可怜,贾氏是舍不得拿出来的。
郑氏听了两眼闪闪放光,赶紧拉着花絮跪下给贾氏跪下磕头,连连道谢,贾氏拉都拉不起来,只得让她们磕了三个响头才起来。
贾氏看着郑氏白润的额头上红肿的一大块,心中感慨父母对孩子的这份血缘爱意。贾氏成亲没多久就死了丈夫,没怀过孩子,可这份为娘的心思她还是能体会的。花絮这孩子能活到现在定时多亏了赵氏夫妻平日的精心照料,这孩子能托生到他们膝下,也算是福泽深厚了。一般的农户人家哪里肯为一个病弱丫头花这份心思。
赵氏起来后,眼巴巴地看着贾氏,等着她配药。贾氏见了不知该做何表情,这也太心急了些。但是作为郎中,她还是利索地去准备东西。
将药包好,递给小心翼翼的赵氏,贾氏叮嘱了熬制和饮用的方法,郑氏一一重复了三遍,生怕自己忘记。
花絮看着母亲手里的药包。漂亮的眼睛里也有了几分希望在闪烁。
贾氏想了想又说道:“卫鲲家的,花絮的身子不能着急,得慢慢调。平日的饭食讲究清淡,再给她添些鸡蛋黄和猪肝,喝的水烧后可加上两片老姜,暖暖身子的效果还是有的。”
赵氏连连点头。面色却有些发苦。
周二发家还没有分家。一大家子人在一起锅里吃饭,她能作主的不多。鸡蛋和猪肝都是好东西,婆婆王氏就算买了也是先紧着老爷子和孙子们,哪里舍得让花絮吃一口。
看来这事,还得回去跟花絮的爹商量才成。
再说蓝怡这边,周卫极将鸡鸭宰杀好后她便将鸭子架起来烤上,请五弟妹胡氏看火,让四弟妹杨氏将鸡肉剁成块。自己则忙活着收拾炖肉。今天后晌来的都是都是壮汉,肉食自然不能少了。
胡氏见二嫂准备这么多饭菜。肚子里的馋虫早就开始活动了,偏巧都是肉菜,生吃不得,她只得拿着洗过的大红果啃着,“二嫂,要说咱们这五个妯娌,大嫂在城里过得什么日子咱没见过,村里咱们妯娌四个就要数你的日子过得滋润——上边没公婆压着,二哥待你也好,家里又不缺银钱,啧啧,真是怎么都过得。”
蓝怡见她打量厨房的摆设,上下看自己的穿戴,眼神中满是贪婪,心中不舒服,“五弟妹,家里哪里还有银钱,你二哥盖房子将家底花空,窟窿都还没补上呢。今儿若不是待客,哪舍得杀鸡宰鸭子再买肉吃。”
胡氏撇撇嘴:“二嫂,你说这些我可不信。十几亩的牡丹园子可是在那摆着呢,就你那山上的鸭子每日里捡回来的鸭蛋也够你们吃花了吧!我昨日看到贾婶子和宇儿三个用背篓往家里偷着背鸭蛋呢,看着就老沉老沉的。”
蓝怡脸色沉下来,“什么叫‘偷着’?我们养鸭子又没背着人,有必要偷着么!再说了,有多少鸭蛋也是我家鸭子生的,我们一点点米糠草叶子喂大的,别人眼馋手懒的,我也没办法。”
胡氏被蓝怡抢白地瞠目结舌,结巴说到:“二嫂,你这是干啥,我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