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顾盼成欢 >

第38章

顾盼成欢-第38章

小说: 顾盼成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亦宁是顾氏宗子,那将来他接掌顾家之后,长房的顾亦安、顾亦齐同样会面临这样的情况。

    所以说,陈氏因为担心将来顾亦琅分不到多少家产,而不惜毁了顾青澜的一辈子来拿到魏太姨娘手里那笔不菲的银子,对陈氏来说真的没有什么不对之处。

    顾亦安和顾亦齐将来总会分出祖宅的,就算顾亦宁与他们兄弟情深时常照应着,但他们总不可能一辈子靠着兄长的照应。

    那么,让顾亦安和顾亦齐有自己的出路,才是最好的办法。

    如果顾亦安真的走上科举这条路……

    顾青未垂下眼,心里有了定计。

    在顾青未思索的时候,顾锦源和秦朗已经讨论完了,秦朗也不是那不懂事的孩子,知道顾锦源事忙,便有些意犹未尽的带着秦明与表弟们离开了。

    唯有顾青未,却并未与秦朗等人一起离开。

    顾锦源见顾青未没有离开的打算,有些惊讶地道:“欢姐儿,你可是有事要与父亲说?”

    说着话,顾锦源便带着微笑抚了抚顾青未的头。

    自从他去了一次常家回来,明显能感觉到女儿与他亲近了许多,对这唯一的女儿,顾锦源的疼爱其实并不比秦氏少。

    顾青未斟酌了一下,才道:“父亲,您有没有想过,让三哥也去参加科举?”

    顾锦源面上笑容微顿,显然是没想到顾青未会问出这样的问题。

    大周朝掌天下,首先就废除了中正制和荫田制两项世族最大的特权,如今的世族虽然余威尚存,但再想如从前那般随意出入朝堂,却是不行了。

    科举制度的推行,让天下寒门子弟看到了出人头地的希望,当然得到了众多寒门士子的一致拥护。

    可对于世族子弟来说,大周朝以前,只要有好的出身,他们甚至不需要付出多余的努力,就能自然而然的登上高位,手握重权,现在让他们为了入朝为官而必须得寒窗苦读十数载甚至是数十载,着实有些让人难以接受。

    世族子弟生来起点就比寒门高出许多,如今却要与寒门子弟一起为了那入朝为官的机会挤破头,这让素来高傲的世族子弟如何能甘心?

    所以,科举制度推行了二十来年,除了秦家出了一个秦朗,五姓七望这等世族之首,仍没有其他人走上科举这条路。

    但现在,顾青未提到了安哥儿。

    顾锦源素来也知道顾亦安喜欢读书,而且还像他幼时那般在读书上极有天赋,甚至还不声不响的瞒着家里人去考了个秀才,可在此之前,他也从来没有想过,要让顾亦安去参加科举。

    见顾锦源面上并无反对,只是惊讶,顾青未继续道:“父亲,如今毕竟是世族不盛的大周朝,大周朝皇室既然已经决心限制世族的发展,咱们自然应该另寻出路。就拿咱们顾家来说,仅前朝就出了不下二十位宰相,若仍固步自封着,父亲以为在大周朝,顾氏子弟还有这样走上朝堂的机会吗?”

    顾锦源沉默。

    他经历过前朝,知道在前朝时顾家有着怎样的辉煌,所以其实他也对顾家如今不再那般辉煌而不甘心。

    大周朝推行科举制,世族的利益受到极大侵害,所以世族子弟对科举制可谓是深恶痛绝,在他们看来,若是让族中子弟参加科举,无疑便是在向大周皇室低头妥协。

    “父亲,时间能让沧海变桑田,能让朝代变迁,当然也能让声名赫赫的世族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之中,大周朝掌了天下,这天下本就已经变了,咱们顾家自然也该有相应的变化,秦家已经走出了这变化的第一步,咱们顾家,要落后于秦家吗?”(未完待续。)

第70章 说服(5更来了~)

    顾青未还记得前世的情况。

    秦家由秦朗踏出了第一步,秦朗还中了探花,后来人们提起秦家,都道是出了个探花郎的秦家。

    有了秦朗作为开始,之后的四十年,秦家先后涌出许多优秀子弟通过科举进入朝堂,家族势力不仅没有因为改朝找代而渐弱,反而更显几分昌盛。

    反观顾家和五姓七望的其余几家,固守着世族的骄傲,将族人圈在自己画出来的往昔辉煌里,虽然靠着祖辈存下来的底蕴不至于现出颓势,但与有兴盛之象的秦家相比,却是差了不少。

    后来其他几家也醒悟过来,不再死守着无用的骄傲,可到底已经落后了这么多年,想要追赶上秦家,又岂是一时之间就能办到的。

    顾青未也是到那个时候才明白过来,既然大环境已经变了,顾家坚持不改变自身又有何用,只有更好的融入新朝,才能给顾家带来发展的力量。

    那时候,有颇受皇室重用的定国公府这门姻亲,顾家本可以先行一步的,只不过……

    暗暗摇头,将那些不愉快的回忆甩开,顾青未又道:“父亲,秦朗表哥明年也不过十八岁,若明年表哥真的中了进士,便可入朝为官,十八岁就入仕,便是从前世族大兴之时,又有几人能越过他去?”

    “而且,三哥自幼就喜欢读书,没有名师教导都能中了秀才,若是父亲您愿意给他这个机会,说不定,三哥就能像秦朗表哥这样,走出另一条路呢?”

    “将来大哥掌家,三哥六哥总是要分出去的,几代之后,顾家仍在,但哥哥们除了有个顾氏旁枝的身份,还能剩下什么,他们的子孙后代又能有什么?既然如此,为何不让哥哥们有走另一条路的可能?这条路若是可行,以咱们顾氏的底蕴,族中子弟自然不用为读书的花费犯愁,只要顾氏子弟自己肯努力,何愁此路不通?到时候百花齐放,顾氏一族何愁不兴?”

    ……

    顾青未说了许多。

    顾锦源的面色凝重中带着些复杂。

    他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竟然被不到十岁的女儿说得有些动摇。

    世族已经走完了最好的时代,虽然过程缓慢,但若无其他变化,顾家也真的只能一点点走向衰亡。

    顾锦源自接掌顾家起,就一直在思索着要如何重振家族的声威,但现在,他的小女儿,将这法子送到了他手上。

    他从前不是没有想过科举这条路,只是他是顾家掌舵者,世族子弟的骄傲早已镌刻进他的骨血里,想让他低下昂起了近四十年的头颅,确实无比艰难。

    “父亲,所谓的世族的骄傲,前提是世族真的强大到让人心折,若咱们最终只能走向末路,就算守着那骄傲,又能得到什么结果?走科举这条路并不意味着向任何人低头,毕竟,规则已经改变,适应规则,并利用规则替家族求得不灭的生机,才是最重要的。”顾青未说得不疾不缓。

    她前世做了几十年的国公夫人,往来的俱是大周朝的顶级权贵,即使是这样,她也是花了四十余年的时间才悟出了这些。

    所以,她是真的想说服父亲,让她的家族比前世提前几十年迈开这关键的一步。

    顾锦源低下头,看着女儿面上的坚定之色,“欢姐儿……”

    虽然早在前段时间从常家回来之后就知晓自己的女儿并非不知世事的闺阁千金,可一直到现在,他才真正明白,在他不知道的时候,在他印象中娇软懵懂的女儿,已经成长到了让他都觉惊叹的程度。

    能接掌这偌大的顾家,顾锦源并不是一个能被轻易说服之人,但说出这话的是顾青未,这让他觉得,连一个小女孩儿都能看出这其中的关键点来,他这个做父亲的,难道真的只能做一个顽固守旧之人?

    “欢姐儿,你如何会突然提出让你三哥参加科举的?”他问。

    只听顾锦源这话,顾青未便知道父亲已经有些意动了,她笑着抱住顾锦源的手臂,“父亲,方才秦朗表哥向您讨教时,女儿就看着三哥很是羡慕的样子,再加上三哥自幼就喜欢读书,想必十分希望能通过读书来走出自己的路。”

    顾锦源见顾青未流露出这等小女儿情态,轻轻点了点她的鼻头,一时间却有些感慨:“你三哥素来聪慧,就是这性子太过沉闷了些,连你都知晓有事与父亲直说,他明明有这样的想法,却只暗自闷在心里。”

    顾青未抿唇一笑。

    三哥哪里是沉闷,他只是有些畏惧父亲罢了。

    也许父亲自己不曾察觉,父亲每日里忙着族里的事,就算是在三个哥哥面前,也总是板着一张严肃的脸,长久下来,别说是几位哥哥了,就是前世最受宠爱的自己,不也一样有些不敢与父亲亲近吗?

    冲顾锦源灿烂一笑,顾青未道:“那这样说,父亲是同意了?女儿这就去把这个消息告诉三哥,父亲放心,这次女儿不再从中传话,一定让三哥自己来与父亲说。”

    然后也不等顾锦源反应,匆匆施了礼就赶去追几位兄长了。

    看着女儿的背影,顾锦源笑着轻轻摇了摇头,然后暗暗下定了决心。

    连九岁的女儿都能想得这般透彻,他身为人父,又决定着顾家的未来,又怎么能让家族耽于自己那无谓甚至有些可笑的自尊与骄傲?

    大舅兄既然能让秦朗走出这一步,那他,自然也能让安哥儿跨出这一步。

    就如欢姐儿所说,只要安哥儿在科举上有了建树,自然多的是想要效仿的顾氏子弟,待朝廷之中重新有了顾氏子弟的声音,顾氏又何愁不能兴盛?

    想到这些,顾锦源完全没有了以往对科举制度的抗拒,只觉心中一阵轻松。

    他是顾家的掌舵者,他所做的任何一个决定,自然要先考虑家族的利益,只要家族能兴盛,他个人的这点子喜恶又何足挂齿?

    就这样罢。

    顾锦源想到。(未完待续。)

第71章 兄妹

    秦朗一行人并未走远,所以顾青未一路小跑,没多久就追上了他们。

    见顾青未跑得气喘吁吁的,顾亦宁颇有些不赞同地皱了皱眉,“欢姐儿,女子当以贞静为美,你这样跑跑跳跳的,若是让廖嬷嬷瞧了,只怕你又得重新回荣庆堂学规矩。”

    廖嬷嬷的规矩之严,连顾亦宁等人也都听说过了。

    顾青未冲顾亦宁吐了吐舌头。

    前世在京城做了那么多年的定国公夫人,满京城也找不出一个规矩比她还好的人,如今只不过是因为回到了最熟悉的地方放轻松了才会如此随意。

    当然了,她也知道顾亦宁并非真心责备她,所以冲顾亦宁讨好的一笑之后,就把顾亦安单独拉到了一边。

    顾亦安有些莫名,“欢姐儿,这是为何?”

    顾青未转过头,正好看到顾亦安的侧脸。

    已是四月中旬,正是春天的尾巴上,暖融融的阳光落在顾亦安的脸上,将他原本显得有些文弱的面容映得多了一层如玉般的光辉。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大抵便是如此了。

    前世的顾青未这时正是懵懂的时候,成天里只是为得了件喜欢的首饰而欢喜,为今天下雨不能出门踏青而失落,哪里会留意到顾亦安的心事。

    现在想想,前世没有顾青未的劝说,顾锦源并没能提前踏出这一步,顾亦安从瞒着家人考了个秀才之后,虽然仍喜欢读书甚至手不释卷,却再也没有机会真正参加科举。

    到后来年纪渐长,便慢慢接手了一些族中事务,专心作为长兄顾亦宁的左右手,一起为成为顾家的支柱而准备。

    也不知道,前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