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求生记-第2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二是如何做到这一步的,志文并不太关心,张晓与于达能这么快传回有效讯息,除了有些误打误撞之外,其实与他们不是晋人,又受过相关训练有莫大干系。
“你小子,还有些什么秘密,还不从实招来。”周承允笑骂,但却并没有深究的想法,他们是合作,又不是从属,双方有点自己的秘密,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遂接着问道:
“代王之事,咱们一会儿再说,先说说范家罢,你们有何看法?”
“嘿嘿,周大哥,更多的其实也没有了,就这两条。”志文回道,“我等刨析过,这范家十有八九已经知道涿鹿商社是你在主导了,是以才一再针对涿鹿商社,而范永斗之死,恐怕也被算在了你的头上,不然也不会鼓动山匪,在半路上袭杀于你了。”
“对了,保安州同知,前不久也曾为了范家的许诺,为难过我们,不过已经被我们摆平了。”志文又接着说道。
周承允相信志文等人的手段,对所谓同知的为难并不放在心上,他怕的是志文小觑范家,“小志,范家主事之人叫范轩,乃是范永斗之父,此人权谋机变,实是劲敌,现下因为范永斗之死,行事更无忌惮,绝不可小瞧。”
“我等不是在山中,就是在塞外,他能耐我何。”志文是第一次听到范轩之名,虽然不曾小视,但也没有高看此人,“倒是你,周大哥,这范轩红了眼,恐怕无时无刻都想要取你性命,不得不防啊。”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啊。”周承允感概,“还是要找到这老家伙的命门,主动出击方为上策,被动防守总有疏漏。”
想到自己被范轩这老家伙给盯上了,周承允还是有些不寒而栗,只是怎么反击,一时却也没有上好之策,“管他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再多找几个护卫,出入多加注意便是。”
“我们有何消息,也会及时告知你的,周大哥。”志文宽慰道。
周承允笑道,“倒也是,马二这厮本事不小啊,看来以后我还得让他多多关照了。”
“范家之事,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总之你我多多留意就是,好在贺大人执掌保安州,现又已到任,通过红薯土豆,算是与咱们同气连枝,官面上暂时没什么好担心的了。”说到这里,周承允面色严肃起来,“倒是这代王,的确是个大麻烦啊。”
第444章 计成矣()
“正因为是个大麻烦,所以我才盼星星盼月亮一样地盼望周大哥快些到来,你不知道我等得有多心急,周大哥,你有办法的,对不对?”志文玩笑道。
盼星星盼月亮之类的言辞颇有些新颖,周承允未曾听闻,不由笑骂,“臭小子,我又不是神仙,哪能事事尽在掌握。”说完叹气道,“代王这事儿,我一时也想不到什么办法应对。”
“此事说到底,我也有责任,”周承允有些自责,“当初你说要种地,我也动过打听此地东主,向他买地的念头,只是。。。唉,总之是我之过。”
周承允当初的确有这个想法,但一来年前年后那段时间太忙,有些顾此失彼,最重要的是,他根本没想到,志文会有如此本事,能种出亩产如此之高的粮食,若是一亩地不过百十来斤的收获,即便代王知晓有人在他的这片山地上开荒,也多半没有心思大老远地让人来收租子。
“那现在还能不能找个中间人,想办法把涿鹿山这片地给买下来?”志文问道,只有地是自己的,才是一劳永逸之策。
“买地?不成的,以前这种荒地卖不了多少银钱,代王家产丰厚,他根本看不上这三瓜两枣。”周承允摇头道。
他之前之所以动了念头,却没有付诸行动,原因就在于此,按市价买,的确花不了多少银钱,可问题是,正因为钱少,此地东主未必乐意卖,而若以远超市价的银钱购买,说不得又让人起疑,更不愿意卖了。
“至于现如今,那就更不可能了,”周承允接着说道,“被你一弄,涿鹿山产粮这么多,成了会下金蛋的鸡,代王若知此事,怎么可能卖地给我们呢?”
“你怎么不把这难题给贺大人说说?”周承允问道。
“让州府给百姓作保,贺大人就已经很需要些胆魄了,我怕这事儿再跟他一说,他反而会吓破胆,不敢在与我们来往了。”志文答道。
“不然,”周承允摇摇头,“我看着贺大人,对你这粮食很感兴趣,他恐怕是想藉此青史留名,代王若成了他的绊脚石,估计他也不会留情的。”
“不过,暂且不说也好,免得让他小觑了,等我们实在拿代王没辙的时候,再去求助吧。”周承允又道。
“这代王。。。难道就没有什么弱点可资利用么?”志文不甘心,他可不愿意束手就擒。
“弱点?嘿嘿,身为藩王,只要不想着造反登基,他所做之事,就是再天怒人怨,今上最多斥责一番,罚些俸禄了事,最严重也不过降爵罢了,过几年再升回来,你觉得这些惩罚,对代王有用么,小志?”
“难道大明藩王就能罔顾礼法,为所欲为?这岂不成了大明毒瘤,满朝大臣,就没有一个正直之士有除害之心么?”在志文印象中,除了靖难之役,似乎也就唐伯虎时期的那个宁王,如同跳梁小丑似的蹦哒了几下,其余时刻,藩王们似乎都挺乖的。
终归对历史不熟,志文不知道大明藩王在中后期,不但已经成了明廷的沉重负担,还仗着身份特殊,祸害了不少百姓,令明廷大失民心,在原本的历史上,李自成张献忠每陷一地,必定屠尽当地皇族。
张献忠做得更绝,在打下朱元璋的老家凤阳后,还掘了朱家的祖坟,由此可见,普罗大众对藩王的痛恨。
“礼法?礼法还真管不到他们,今上倒有处置他们的权力,只是国朝以孝道为重,今上初登大宝,出手惩治,难免落人口实,希望不大。”更详细的周承允没有说,其实历任有远见的皇帝和内阁大学士,都想对宗室下手,但终因阻力太大,牵连甚广,最终都不了了之,这其中,包括一代名相张居正。
“等会儿,”志文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似乎他漏了什么,“周大哥,你刚才说过什么?就是我问代王有什么弱点之后。”
周承允疑惑地看着志文,尽管不知这小子葫芦里卖什么药,但还是竭力配合,脑子回顾着刚才自己所说的话,“嗯,我记得是这样说的,身为藩王,只要不想着造反登基。。。”
“着啊!”志文一拍手,“就是它了,周大哥的意思是,藩王只要想着造反,那就罪无可赦了?”
“那有什么可说的。”周承允肯定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谋逆本就是大罪,藩王若有不臣之心,更是罪不容赦,任何一个皇帝在位,都不会容忍的,只要有了真凭实据,平凡如一个普通农夫,都能轻易将其扳倒。”
“哦,若有了谋反的实证,那这些藩王的下场会是怎样?”志文饶有兴趣地问道。
“身死族灭!”周承允斩钉截铁地答道,当然,这里的族,就只限于谋反藩王的这一脉,不可能是所谓的九族,因为当今皇帝也在九族范围内。
“哈哈哈。。。”志文忽地爆出一阵大笑,这下好办了,这代王即便没有造反的想法,以自己的身手,弄些违禁之物藏在他家中,还不是轻而易举之事。
周承允莫名奇妙地看着志文,“怎么了?小志。”
“计成矣,周大哥,”志文笑着回答,“说起来还得多亏你,这代王么,嘿嘿。。。总之,咱们危机已除。”
“哦?臭小子,说来听听?”
“不可说,不可说。”志文摇着头说道。
“臭小子!”周承允笑着骂道,“既然你这么说,那我就不管了,只是不论怎么做,切记不要太过,也不可引火烧身。”
“周大哥,不是我故意隐瞒于你,目前只有个大概的想法,具体怎么实施,恐怕还得好好合计一下,少不了有你帮忙的时候,只是今天就先算了罢,反正代王还没有派人来,咱们先说其他事儿?”
“那倒也是。”周承允喝了口茶,“你刚才不是说,好事儿不少么,那咱们现在来说说好事儿?”
“嘿,没问题,除了代王这事儿,其他的,都算是好事了。”志文颇有些自豪。
“别得意忘形,小子,有些好事儿,未必便真的好了,难说最后反而是坏事儿,给我一一老实交待,让我给你把把关,看看到底是好是坏。”周承允一壁警告着,一壁又喝了口茶水,正襟危坐,一副好奇宝宝的样子,显然是要听志文这一趟塞外的传奇之旅了。
见此情形,志文心中暗乐,多少有些自豪,却也不点破口是心非的周承允,重重地咳了一声,清清嗓子,开始说将起来,除了差一块惊堂木,简直就与茶馆中的说书先生一般无二了。
第445章 好事儿?()
“你是说,你鼓动蒙人的小部落,劫了以范家为首的八家粮商运去辽东的物资?”
“没错,周大哥。”志文坦然承认,毕竟系统空间太过玄幻,只能推到蒙人头上,再说达林台部现如今还有不少粮食,不这么说的话,也解释不清楚。
“金人为此大肆清洗东部蒙人各部,达林台部还换了个汉人首领?”
“什么?盛京那场大火是你放的?”周承允震惊了,他与皮岛各将有些联系,盛京那场大火也有些耳闻,没想到是志文做的,这得多大的胆子和能耐啊,只不过让他震惊的事儿还在后面。
同样的,志文也没有把他掳走后金粮食的事儿说出来,而是接着往下说。
“苏尼特左旗的可汗被你让人架空了?”周承允更加意外,如果说盛京之行靠的是胆量和身手,那么苏尼特部的变动,需要的就是智慧了。
虽然因为范家的缘故,晋南盐商被隔绝在边贸之外,周承允对塞外的局势还是有所了解的,苏尼特左旗的势力范围囊括了张家口外的草原,算得上一个大部落,要不是被后金收服,范家想往辽东走私,还真没那么容易。
若是加上苏尼特右旗的势力,甚至可以威胁紧临他们西部的林丹汗的势力…西迁后的插汉部,成为草原上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一旦实际控制住了苏尼特部,可以说边贸的大门就已经向他们敞开了,即便不卖禁品出塞,仅凭粮食、布匹、茶叶等寻常物品,也能赚个盆满钵溢,当然了,前提是长城沿线各关口的边军得打好关系。
“厉害啊,小志。”周承允由衷地赞叹道,短短半年不到的时间,志文就能做成这么多的事儿,这是他事前万万没有想到的,“这些就是你说的好事儿?”
“因缘际会,因缘际会。”志文故作谦逊地说道,“不止不止,还有更大的好事儿,周大哥你可坐好了,千万别从椅子上摔下来。”
“切,你周大哥我也是见过大场面的,没你想的那么不堪,找打不是?快快说来。”周承允有些好笑,这小子,居然在苏尼特不伦不类地搞了个什么丞相,真是三国听多了。
“听好了,周大哥,在苏尼特左旗与右旗之间,发现了一个大型盐湖,我估摸着,怎么都要比解州的那个要大,我已经吩咐苏鲁特了,让他尽快掌控右旗,以便将整个盐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