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他改变了大明 >

第4章

他改变了大明-第4章

小说: 他改变了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下场还能好么?而杨链那几个人都被皇帝打上结党营私的标签了,他再去和他们勾结在一起那就是作大死了。

    回忆了下,贫苦出身的他,在挣扎了一番了后,算是勉强认同了朱皇帝的看法。王公公很清楚,这大明朝的官确实没有几个好东西,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被逼得要自宫进宫。去岁内廷原本计划新招募三千阉人入宫,却被朱皇帝大笔砍掉了三分之二,然而报名的居然有两万人之多,听说皇宫大幅缩减了招募的名额,居然在京中聚众鼓噪,还是调动兵马司的军队才弹压了下去才没闹出乱子。日子过得去的话,谁愿意割了进宫或者把自己家的子侄割了送进皇宫呢,可见这大明的民生是有多艰难了,这份艰难显然主要是吏治不靖造成的。

    看着依旧跪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出,想说什么,却始终没说出口的王安,朱皇帝语气冷冽地说道:“大伴,你莫会错了意。朕暂时还不想动李三才。压着没给熊廷弼辽东经略的职位,也不是朕在犹豫。”说着他摆了摆手,“好了。你也跪得够了,再有下次,可莫要怪朕不念旧情!”

    王安退下,处理完了伤口之后,就匆匆地去和提督东厂太监沈荫打了个招呼,要了一批番子,并下令让家人去唤汪文言来他府上。

    按照惯例,提督东厂太监一般都兼着个司礼监秉笔的职位,他的地位自然是要高于普通的秉笔太监,一般情况下,地位也是仅次于有着内相之称的司礼监掌印太监。不过,内廷里的地位并不是完全看官职,与皇帝的关系才是硬道理,王公公是内廷东宫旧人里头的第一人,是看着皇帝长大的老资格,与皇帝的关系不是他沈荫可以比的,王安又是下一任司礼监掌印太监的最有力的竞争人选,权重如东厂厂公也是要卖他面子的,而且这事背后是皇帝默许的,东厂也不敢不卖王公公面子。

    王安借沈荫之手对东厂的人下达的命令非常明确,今日就要看到汪文言的尸首。汪文言这个胥吏出身却能成为东林智囊搅动朝局,已经不再是昔日的小角色的家伙,他的下场已经不用多说。

    东厂的番子们办事效率很高,回到自己在紫禁城外的府邸,王安就看到了汪文言的尸体。

    “丢到城外乱葬岗里,埋了吧。”

    东厂的番子们得令,很快就退下办事去了。

    事情办完了,王安的心绪却是久久不能平静,对汪文言这个他落魄的时候刻意巴结上来,又为他出了不少主意的人,王公公其实是觉得有些可惜的,只是要杀此人的是皇帝,他可不敢在这事上有所隐瞒,皇帝对他的信任已经大打折扣,汪文言也好,李三才的事也好,都是皇帝对他的考验,虽说,朱皇帝只是说了汪文言该死,没有真下命令一定要这人去死,但王安如果狠不下心杀了汪文言,或者走漏了风声让李三才有所准备,下场是可以预见的。

    汪文言的事,还有昨日廷议上的消息,让王公公很清楚,朱皇帝手上还有一套就连他都不知道的情报系统,一想到自己平日里的一举一动皇帝都是一清二楚的,他就感到有些毛骨悚然,再一次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伴君如伴虎。上一次让他有这种感觉,还是在去年办完了先帝的丧事,朱皇帝干脆利落地把李康妃赶出乾清宫之后,便喊齐了内廷二十四衙门的大小头目,让他们这些内廷大佬参观军士们把兵杖局的上上下下的管事杖毙了大半的时候。

    皇爷虽还是弱冠,不过天资之高,手段之酷烈,我朝帝王之中,大抵也就太祖与成祖可与之相比。皇爷对朝廷弊政知之甚深,对百姓疾苦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君如此,大明中兴有望,实在是百姓之福啊。

    只是,这样不好糊弄的皇帝,对我等阉人和满朝文武,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有些大逆不道的想法冒出来后,王安却是自嘲地笑了笑。

    我这样的阉人,富贵也是皇爷父子赐下的,大明的江山乱了,我也不会有好下场,此时惟有为皇爷尽忠才是正理。若是皇爷中兴大明,我说不定也能青史留名哩!

    再说了,真背叛朱皇帝,王安也不敢,他可是意识到了朱皇帝安插了人在他身边,他非常清楚,自己要是有什么异动,下一刻脑袋就会搬家。

第6章 6。科学思想() 
搞定银子的分配问题之后,把奢安问题摆到台面上讨论之后,朱由校同学总算是松了口气。

    最近研究了一阵子的资料,通过外星大佬给的技术帮助下,初步了解了下基层,他发现自己以前很多有关大明的想法都是错误的。比如商税和税收货币化等问题,网上的言论就显得并不靠谱。

    这让朱由校同学发现,自己对大明的问题在哪里,都不够深入细致,他深知这样做出的决策难免会有问题。为了避免自己搞出一堆想当然的政策,决定要先对大明的各种问题搞进一步的摸底调查。

    在调查的同时,朱由校也没闲着,作为一个工业党,相对于权谋,他更喜欢用工业实力碾压对手,很自然地就决定首先要为发展科技打下基础。

    他登基以来一直在学着处理政务,除开下令金尼阁等传教士带着他们从欧洲搬来的7000多本书籍进京,并下令差人学习拉丁语与传教士们一同翻译那些宝贵的书籍之外,朱皇帝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把计划中在大明传播科学知识这事落到实处。

    为了向大明传教,天主教也是下了血本,他们早就发现了,大明的士大夫明显和其他国家的那些妖艳贱货不一样,他们以前那套忽悠人的套路在大明不大管用,天主教还发现,大明的上层人士很多都喜欢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天主教也只得投其所好,派来学者型的传教士并不断地带来西方知识。

    欧洲并无工业时代前最廉价的纸张竹纸制造技术,他们的纸还是有点昂贵的,西元1618年金尼阁从欧洲启程带来的这7000多本书籍可以说已经相当于一个规模不小的图书馆,他带来的书籍和仪器本身的市价金尼阁自己估计超过1万金币,另一时空1938年,北平天主教堂整理藏书楼时发现了这“七千部”中残余的数百部,其中就有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和开普勒的哥白尼天文学概要等重要的科学典籍。

    朱由校以前读过一些明史类的文章,对另一时空明末这场翻译运动由于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又被战争和满清高压统治打断感到尤为可惜,登基后就立即知会徐光启联系传教士们带着书籍进京,并安排在京的传教士们充当教师,教授他筛选选出的语言天赋不错又肯努力上进的孤儿学生们,让他们学习拉丁语和其他欧洲语言。

    现在有了外星大佬的资料,朱皇帝倒是不再太看重传教士带来神学书籍居多的这一堆玩意,以外星大佬的能力,搜集到语音文字资料库后翻译也不存在难度,自然不再需要大量的翻译人才,后续的投入也就没有了,他现在只需要不多的懂得欧洲语言的人才,维持交流需要就够。

    对于被自己召集到京师来的这些西学爱好者,朱皇帝虽说没有之前那么看重,但也不至于放弃。

    进入四月,这帮人齐聚京师之后,朱皇帝很快召见了他们中名望最高的徐光启。

    徐光启是晚明西学东渐的代表人物,除开儒生身份,还是个水平不低的科学家和农学家。前年徐光启自请练兵于通州,不过一直都没有得到朝堂上真正的支持,粮饷和器械都不足,只练兵了几千人,从去年年底开始就一直因为觉得才能无法施展而请求退休。

    朱皇帝自然是不会把这么一个大才给丢回松江府去的,也不会把练兵这种事交给他一个军事爱好者去办,在朱皇帝眼里,大明的文人中包括后世某些人吹出来所谓长于兵事的孙承宗在内,都是书生不知兵事水平的,他没有同意徐光启的辞呈,直接调拨了更多的资源,让他去搞育种研究,外带培养一些农学人才。

    例行公事的问候过后,朱皇帝开门见三的说出了自己的意图。

    “徐先生,朕今日召见,所为者,西学。”

    “微臣愚钝,还请皇上明示。”

    “朕以为,西学之精要,无非物理。说文曰:‘物者,万物也。’,物理即万物之理。物理之学非泰西独有,先秦诸子所著中亦有所涉。自先秦以降,我华夏之学言及物理则脱不开性命,而泰西亦是如此,只是双方性命之学存在差异。”

    中国古代物理这个词出现得比较早,大致上和西方的古代物理一词含义差不多,即研究万事万物之理几乎包含了所有自然科学门类的广义大物理。中西双方研究广义的大物理,华夏方面是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念模糊了神学,将重点导向了哲学、伦理、政治学和宗教学有机结合而形成的整体思想体系,在华夏的学术语境下“物理性命”从来都是一个整体,也一早就出现了更偏重于“性命”的倾向,独尊儒术之后更是把所谓“性命”之学抬高到了极高的地位。

    欧洲由于历史和地理方面的原因,则是从一开始就未形成什么整体的思想体系,在基督教的强行捏合下形成了一种神学居于权威地位的思想体系,为了神学的需要强制地阉割了大物理也就是自然科学。

    可以说在起点和中古时代思想体系的大一统方面,中西双方大致进程其实都差不多,只是思维模式和神权强弱差异造成了双方的发展道路的不同。

    “物理?皇上所言极是。”

    “朕观近百年泰西之学,只论物理不言性命之势已显。朕以为,性理之学,非圣贤及大儒不能言之。物理则不然,泰西之学胜过华夏之处,即为物理。而泰西性理之学,虽有可取之处,然不如华夏远甚。由此观之,物理之学,德行不彰者亦可研习。由泰西可知,物理之学,不同于性理之学,乃是后人胜过前人,后圣远胜先圣,多可以经世致用。比如天文之学,非旦可知天命,亦可用之修历指导农时,于远航则可用于航海定位。几十载之前,泰西发明以象限仪测算纬度定位之法,远航便无须观星之术,由此海运大兴,泰西列国皆获利良多,甚至在经历一载有余的远航后还有余力侵占我大明藩属。”

    朱皇帝知道,在当下的环境里头要撼动儒家十分困难,于是他准备先反其道而行之,准备再次名义上拔高一下所谓的性理之学,把门槛弄到一般的儒生都无法触及门径的地步,等到自己的实力够强,就恢复宋制取消举人功名同时打压秀才,抽削弱儒家的基层,在普通人中推广自然科学,等到生产力水平上来了,近现代自然科学的受教育人口数量上来了,到时候要干掉士绅地主这个反动落后的阶级就不会再有大的阻碍。

    徐光启闻言不由心神大震,朱皇帝的话,似乎为他开启了一道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只是作为一个儒生,他不知道把“物理”和“性命”割裂开之后会带来什么,面对未知他感觉十分惶恐,一时间愣在原地,不知该说些什么。

    “徐先生,朕知你在想什么。先生可是忘了少正卯么?”

    朱皇帝要让自然科学的归自然科学,也可以说是对这批人的保护,更重要的目的是进一步地降低儒生们对科学的警惕心理。

    孔子诛少正卯这事徐光启自然是知道的,稍微想了想他就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