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他改变了大明 >

第31章

他改变了大明-第31章

小说: 他改变了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潘季驯离职之后,大明的黄河治理就逐步废弛了,而且之后的河督也少有人久任的,做几个月就调任的一大堆,几个月时间,要走访数省巡视这么长的黄河河堤,连下面的情形都难以摸清楚,能把事情做好了才怪。

    据朱皇帝调查,陈道亨其实不是个贪官,甚至在当下还可以说算是少有的清官,只是他能力比较一般,应付不了当下的局面,其实就是潘季驯复生,在当下这个环境里也没多少办法,朝廷也没钱给他让他去做事,再加上下面的贪腐问题难以解决,就连维护各地堤防的钱都不够,他上任后不久接连要钱的上疏都是石沉大海。

    当时辽沈战事紧急,大明实在拿不出钱来,朱皇帝虽说知道河堤的情形不大好,但总有些侥幸心理,所以一直都没理会。

    后来朝廷有了钱,抠门的朱皇帝算了算账后发现练兵是个烧钱的活,他得精打细算省着点用,也没给河道衙门多少银子。

    说起来,这个事,大明上上下下都有责任,朱皇帝也懒得去追究陈道亨的责任,这位河督在当下来说其实已经算是不错了,他也不能指望个个河督都是潘季驯。

    经过短暂的通气之后,三位大臣只得抱着有些沉重的心思,飞速南下,准备去直面问题。

    东厂的人在徐州城里呆了三天之后,再次有大批官兵出现在徐州,这一次来的还是两位钦差和河道总督。

    在路上,三位就听说,徐淮副使高捷等几位官员畏罪自杀。

    由于和陈道亨通过了气,王德完和李邦华都没有太过生气,只是例行公事地上疏弹劾了陈实一番,声称不杀此人大明难安。

    只是看着来迎接的满城文武,地方文官里就剩下小猫小狗两只,只有设在此处的户部分司官员幸免于难,他们本来就十分沉重的心情,再一次变得不好起来。

    这东厂做事,也忒过分了点!

    同是天使,东厂的理刑千户陈实可没有钦差头衔,见了两位钦差还是十分老实地表示服从钦差指挥,把人犯、人证物证和卷宗,以及查抄的财物一并移交。

    两位钦差和河道总督清点后他欣喜地发现,东厂经手查封并留下的钱财还出乎意料的多,这一州一府大大小小的官加起来,光抄出来的金银加起来都有四十多万两。

第46章 46。河难治(2)() 
等到两位钦差翻完卷宗,搞清楚东厂都干了些什么之后,已经是第二天了。

    李邦华早就听说,这位陈千户画风和以往的东厂完全不一样,看到卷宗后,再听闻东厂还十分老实地表示,愿意服从皇命听从两位钦使调遣,还是不由大吃了一惊,“东厂这是准备做什么?”

    这一段时间,他们也调查过,东厂南下的人是一个都没少,这表现完全不像是要搞个大新闻的样子。

    王德完到底还是身经百战,比李邦华这个愣头青见得多些,沉吟了一会开口道:“东厂这是不准备兴大狱了,他们也怕啊。不想这几个赃官是如此贪婪,竟敛聚了如此多的家财,就不知被这些番子顺走了多少。”或者说,当今其实也清楚,这问题不好处理啊。

    李邦华闻言只能无力地摇头,东厂的人要来抄家,他们哪管得了。只能例行公事地上疏把陈实批判一番,再次请求诛杀此人。

    翻完卷宗,两位钦差就和河督一起,去查看黄河大堤。

    第一站,自然是最近最重要的铜山县境内的魁山堤。

    待到了河堤,众人登坡到了堤顶,但见迎河那面,黄河还有点远,却依旧能听到黄河发出的低沉的声音,像在嘶吼,又像是在倾诉。

    三位大臣回身望去,发现自己都能俯视身后徐州城那并不算矮的城墙。

    再看向面前这条高出地面近三丈的悬河时,三人都有些沉默。

    他们三人都是南方人,都见过或听说过北方的水患,每次看到黄河这条悬河,他们的心情总是很难好起来。常年生活在黄河两岸边上的人或许已经习惯,或者说麻木,这三位每次看到却都不免觉得有些心惊。他们都清楚,这条大河养育了中原大地的人民,同时却也是一把悬在两岸人民头上的利刃。

    河工们很快开始检查河堤,十几名老河工在堤上看了看,用锄头在各处挖了挖,很快就大致判断出这堤坝的成色。

    “回河台大人,这堤上一回大修,当还是潘公在的时候。十载前,当还有小修小补过。近几年,官吏们都敢把草往里头填。”说着为首的老河工就指了指锄头。

    上面的泥土里,有着大量烂草,一看便知明显是有人填充进去的。

    潘季驯不做河督都有四十多年了,这河堤这么些年没有大修过,现在河堤是个什么鬼样子当然是可想而知的。

    三位从东厂的人那拿到的卷宗判断,已经大致清楚徐州的河堤问题很严重,但是老河工们的实地检查结果,还是让三位大臣都感到有些惊恐。这堤要是决口了,徐州城就完了。

    三人中当然是陈道亨最着急,“老夫要上奏天子,请天子速派得力人选治河,这河堤再不修,今年的秋伏大汛怕是也难挺过去。”

    王德完看着面前的黄河,神色黯然地说道:“就是不知,这样的河堤还有多少处。看来,是我等错了,老夫有愧于天子,有愧于徐淮的百姓啊。”

    这话一出,三位都不由有些羞愧,朝堂上迟迟不处置这样严重的问题,逼得天子派出了东厂的人,满朝文官的脸面,在这一次的事件中,无疑是被丢光了。

    之后的查访,让三位大臣都深深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在灵璧县黄河段,看着那粗制滥造连维护都不用心的河堤,李邦华终于忍不住说道:“不能再等了,下官要上奏朝廷,奏请由下官负责治河。还请河台和副宪能与下官联名。”

    王德完闻言,不由诧异地看了看李邦华一眼,语气颇有些羡慕地赞叹道:“邹南皋倒是教出了个好学生。这徐淮河工的事,还是老夫来负责吧。”

    “副宪!”

    多少年在官场上没看到抢着背锅的事了,陈道亨在一旁看着脸上不由浮现了一丝欣慰的表情,拍了拍李邦华的肩膀,“孟暗,你还年轻,我们这些老家伙,半截身子都要入土了,仕途受点挫折无妨。”

    李邦华还想说些什么,两位老者却是已经头也不回地向县城的方向走去。

    三人的上疏还没到,吏部就很快宣布了一系列的任命,皇帝都把徐淮的官员都抓了,他们还能怎么办,只能任命新的官员了,连人选都是皇帝决定的,都是州一级的官员,皇帝亲自开口了,吏部也不愿意和皇帝对着干。

    工部郎中曾樱,署淮安知府。刑部主事刘铎,调任徐州知州。庐州府推官林日瑞,署徐州管河同知

    这些人都是朱皇帝翻找资料,考察了半天才找出来的,翻遍了整个大明朝的官员档案资料,他都没找出几个不贪还愿意用心做事,也有能力做事的。

    至于最肥的差事,徐淮道副使,由于位置比较重要,吏部还没给出人选来,不过朱皇帝的意思,那当然是李邦华来做,这个事从他派出李邦华开始,其实就已经钦定了。

    这会三位都没什么心思查案子,对东厂一言不合就杀了好几个朝廷命官的事,也懒得多去追究。相比挺过秋汛,那些现在都成了小事。

    很快,三位就发现,东厂的番子给了他们一大堆的惊喜。

    河工物料的市场价,以及哪些小吏在河工事物中偷奸耍滑等,这些事情,统统被东厂的人陆续查了出来,经过核实之后,李邦华他们惊讶地发现,东厂查出来的东西,还真是惊人的准确。

    对于黄河治理问题,朱皇帝暂时也不准备投入太多。

    派出厂卫干了这么一票,朝堂上就炸了,不管是东林还是其他的什么党,都开始喷他,还摆出了一副不杀陈实誓不罢休的架势。他要是再派出厂卫去到别处地方,这朝堂上就要彻底乱了。

    不整顿地方官员,清理下胥吏队伍,投入到治河上的钱只会打水漂,何况他现在暂时也没有那么多钱来治河。

    他整肃徐淮地方,更多的目的是发泄情绪,对徐淮地方的河堤,他也只准备加固一番,把这几年应付过去就是了,再过些年,搞完大清洗,整肃了吏治,大修河堤的事才会排上日程表。反正小冰河期干旱也不是假的,黄河来水减少之后,水患并不会太严重,另一时空崇祯朝,大明更没有钱和精力去修黄河大堤,黄河也没决口几次不是么。

第47章 47。河难治(3)() 
对于河道的管理体制之类的内容,朱皇帝琢磨了下就放弃了改革的想法,在他看来,在基层彻底失控,根本没有执行力的当下,改革的结果只会更坏,还不如暂时不折腾。

    当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是黄河,后金才是头号问题。

    要彻底根治黄河水患,古人是没办法,在朱皇帝看来,根本就不是个问题,只要工业发展起来了,就只是大肆抽取河水用于灌溉,黄河都只有断流的风险,遇到凌汛一堆高爆弹砸过去就可以搞定,对于工业国来说,黄河洪水什么的,根本不存在的。

    很快,李邦华等人的上疏就被送到了京师。

    经过一番讨论,朱皇帝决定由李邦华负责徐淮的河道事务,让他依旧挂着钦差副使的身份,兼任鲁省按察使司徐淮道副使,案子其实皇帝和文官们都没心思去细查,但出了这么大的事朝堂上总得有个交代,最终查案的事情还是丢给了王德完。

    为了河工,朱皇帝早就紧急调拨了大量人手去加大水泥烧制产量,供应徐淮。

    水泥这个东西,碎石和煅烧这两个工艺,都需要强大的工业基础,现有的技术,以非常原始的方式用近乎全人工劳作的方式碎石,煅烧只能上马粗糙的土立窑,成本非常高,作为基础填充材料修河堤的话,就是有钱如他都会破产,不过这东西比糯米灰浆等土法黏合剂有很大的综合优势,可以当黏合剂使用。

    随着水泥顺着运河运抵,新的任命也下来了,由李邦华任徐淮道副使,钦差身份到秋汛结束后自动解除,不需要回京汇报。

    由钦差王德完和河督出面,做好周围地方官的工作之后,很快调集了大量人手。在李邦华的协调下,先后上任的多位官员的都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治河工作中。

    短短十几天里,就抽调了几百老河工,并紧急招募了几千闲置的运河纤夫,数几千淮北的流民,强制征发了徐淮多个州县的青壮年劳动力,准备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紧急加固工作。

    王德完在六月中旬的时候,就会回京师复命,徐淮两府的案子,他准备飞快地审理结束。他很清楚,其实也没啥好审的,东厂的人把该杀的都杀了,留下了一堆的证据,他还能查什么,再说这位王副宪其实也不准备详查。皇帝的意思很清楚,朝堂上刚折腾过一次了,不能再折腾了。

    这位副都御史只能上疏要求严惩陈实,尽管他内心并不觉得陈实该杀,但文官队伍的政治正确他不敢碰,反正最近皇帝也和他说了,让他随便弹劾陈实。

    水泥这东西,朱皇帝很早就搞出来了,李邦华和王德完都不陌生,不过用在河堤上还是第一次,当然还得做一次实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