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他改变了大明 >

第29章

他改变了大明-第29章

小说: 他改变了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饶命,皇上饶命。臣一时失察”

    “一时失察?你有几时是没失察的!?”

    这会张懋忠才醒悟过来,在这位面前推卸责任是没有用的,开始老实的磕头认错,“臣有罪,臣应万死。”

    等他磕了有一会头后,朱皇帝才叫停,“起来吧,朕姑且饶过你这一回。下去好好反省下,好好配合东厂的人办差。”

    张懋忠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本来他以为这一次自己和刘桥一样,不死这差事也丢了,没想到居然逃过了一劫。不由喜极而泣,不停地磕头,叩谢皇帝的恩典。

    朱皇帝懒得换掉张懋忠,是因为找了半天,资历合适的人里也没有几个勘用的,除非他起复前指挥使骆思恭,然而他极为不喜欢骆家。

    作为锦衣卫里的老资格,骆家已经出过两代锦衣卫指挥使,算是十分显赫的望族,这个家族发迹时间是在嘉靖朝,原本是朱皇帝便宜祖宗嘉靖潜邸兴王府上的旧人,算是和朱皇帝有点关系,另一时空最后一任的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也正是骆思恭的儿子。

    朱皇帝对骆家的不良印象,骆养性最后降了满清是主因。另一方面,这种家族聪明人太多。

    另一时空崇祯朝时,崇祯看两个文官不爽,把人抓进了诏狱还不够,还想叫指挥使骆养性去把人偷偷做掉。骆养性这个聪明人就死活不肯,他直接对崇祯挑明了——要么皇帝你下明旨,要么你就另请高明。想他让当刀子,然后被丢出去背锅,这辈子都是不可能的。

    相比于骆家的人,张懋忠这个人有个优点,他胆子小,面对皇帝的要求,基本不敢搞非暴力不合作。这一位虽说是尚书的孙子,不过矿税那事之后,老早就被文官们视为幸进的奸邪,和文官也走得不近。

    在文官们麻木的眼神中,一场针对锦衣卫和京中的地痞无赖的大抓捕行动再次展开。

    这一次抓捕的人,都是些小虾米,级别都够不上进诏狱,全部都被丢进了锦衣卫的另一处监狱西司房。

    这一次,文官们这一次倒是除了叫好,也没有多大的反应,很多文官都希望裁减锦衣卫冒滥人员,对皇帝顺手抓了一大批的地痞无赖,他们也不关心,只有巡城御史、顺天府和兵马司倒霉,挨了喷,毕竟这次抓捕暴露了不少京师治安问题。

    对于司礼监的大太监王安同时给顺天府递了条子,要把这些地痞无赖统统判个去煤矿做苦役这回事,文官们也当没看见,反正也和他们没多大关系,谁都不喜欢那些浪荡子,现在有个地方管着他们也好。

    至于这年头开矿总是要死不少人这么一回事,大部分文官们都当他们不知道。为几个无赖去得罪位高权重的王公公,那是在发疯。

    刘涌、张执文、张执武和胡宾四人,很快就交待完了自己的问题,家财也大部分补偿给了苦主,剩下那点朱皇帝直接赏给了他们。

    这四人此时却是兴高采烈的,不止保住了锦衣卫的这身皮,家财也留了一点,起码家人的日子能过下去,对于要到北直各处去负责做监工这事,他们此时也是充满了期待。

    司礼监的曹公公交待的差事,办好了就能成为曹公公的狗,有了这么强大的靠山,未必就比以前在北镇抚司呆着差。

    这一次内廷被皇帝清洗了一遍,靠山都倒了,锦衣卫里那些犯事宦官家的关系户自然也都丢了职位。锦衣卫剩下那些吃闲饭的关系户,朱皇帝也懒得去动。

    这些人其实也不是什么大问题,都是中上层家庭出身的闲人,多少受过一些教育,只要守规矩用心去学用心做事,终归是能历练出来的,之后庞大的国有产业里有的是职位安排他们。朱皇帝最近派去做事的,就有很多这样的人。

    到此,朱皇帝也清楚自己该收手了,再搞事就显得有点过。

第43章 43。三方布置() 
即便是东林被敲打和内廷遭遇大清洗这两件事,也没法压制当下最重要的大事辽事的热度,熊廷弼和内阁兵部几位重臣交换了意见之后,平辽方略很快成为朝堂上的头号议题。

    在皇帝的要求下,熊廷弼很快拿出了他的新三方布置方略。这一次他拿出来的复辽计划,完全是以广宁为核心,登莱和三韩方向负责牵制。他很清楚皇帝需要他把战略重心变成死守广宁,却又不能明说是要死守不出,因为皇帝明显不喜欢让当下这帮人负责募兵练兵。

    按皇帝的意思,出了锦州后广大的广宁地区算上原有的一共给12万兵额,处于后方的锦州及以南地区用原来的辽兵驻守,登莱不增加兵额,朝鲜方面只是奇兵,五千人就够了,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只是配合三韩人行动给他们壮胆的。

    可无奈的是,朝堂上的文官们一听到这安排就炸了,放着党争的大戏都不管了,开始集火躺着也中枪的熊廷弼。

    一大堆的文官都开始上疏弹劾熊廷弼误国,他们纷纷表示:“这么点兵根本不够,萨尔浒就是因为要省钱不肯多调兵,也不肯等刘铤部下到齐,催促进兵所以才战败的,这一次大明一定要吸取教训,不能再省钱了!谁谈省钱,谁就是大明的罪人!谁提省钱不肯多募兵,就是要阴谋倾覆大明的社稷!”

    他们现在这样上蹿下跳,却是把早前催促进兵严重影响了前线指挥,导致萨尔浒战败,这烂事到底是谁做下的,统统都给忘了个一干二净。

    文官们的态度很明显,大伙们都盯着银钱满仓的太仓,谁都想上来分一杯羹,皇帝你给这么点兵额,大伙上哪漂没钱粮去,你是在打发叫花子呢?

    正式的廷议开始后,朱皇帝很快看到了文官们给出的方案。

    文官们完全是在狮子大开口,光广宁一带就要十八万兵,登莱增加五万,往三韩方面派去个两万兵。

    对此,朱皇帝也不惊讶,他知道这帮人都是什么德行,早做好了心理准备,别人漫天要价,他也可以落地还钱嘛。

    他早看穿了,大明朝满朝的官员,其实大多都是生意人。

    “前年辽阳兵十五万费银八百万两有奇,若按众卿所议又要增兵近十五万,那么一年花费当有两千余万,即便是桑孔刘晏复出也是无可奈何的。众卿你们都以奴酋为患,却不知有兵无饷,兵即为患。朕着急没有军饷甚于忧虑东虏,绝对不能招募那么多的兵!”

    从萨尔浒备战到天启元年初,两年多的时间,光辽东的军费开支就高达两千万两白银。照文官们要求的募兵扩军方案,这一年光辽东的军费支出怕是都要超过两千万两,朱皇帝手上是有的是钱没错,但他总不能完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问题。

    皇帝丢出这么一句危言耸听的话,也没有让文官们改变主意。

    在钱面前,道理算个屁。

    兵部尚书崔景荣上前说道:“皇上,若是花费两千万便能一年解决东虏,又有何不可?”

    “崔尚书说得有理。那么,朕给你两千万两,你就可以一年平了东虏么?可愿立下军令状?”

    崔景荣马上不说话了。

    当然,也有敢当着这么多大臣的面,要兵部立下军令状的。

    朱皇帝和崔景荣就直接把这种人当了空气,他们都不想和智障说话。

    见兵额谈不拢,一些御史就开始曲线救国,希望加军饷。

    朱皇帝当然是不同意的,军饷能发到士兵手上还好说,他当然不会反对。问题是就大明现在这个鸟样,加了军饷钱能到士兵手上?

    经过皇帝和文官以及文官之间的反复的讨价还价,总算是把兵额的事情谈拢了,广宁地区维持不变,登莱增加两万兵额,三韩方向增兵一万。朱皇帝最终还是退了一步,稍微增加了一点兵额,这帮文官根本就是死要钱,不出点血,他们根本就不会善罢甘休。

    兵额的军饷的事情谈好了,战略自然也好谈多了,不涉及太多直接的现实利益之事情,争吵得是热闹,也很难闹大,何况党争的大戏余波还没了,朝堂上一部分注意力都放在怎么处理房可壮和刘廷宣等人。

    在熊廷弼的力主下,考虑到三方布置的需要,新设登莱巡抚,以登莱防海道按察使陶朗先任登莱巡抚,给统领鲁省水师的鲁省副总兵沈有容铸登莱防海总兵官关防。

    在熊廷弼出发前,朱皇帝再次召见了他。

    例行的见礼之后,近侍很快交给熊廷弼一张纸。

    熊廷弼看完了之后,按照要求把那张纸给烧掉,有些迟疑地问道:“皇上,此事可行?”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过一着闲棋而已,不成功也不会有多大的损失,成功了无疑可以提振士气。”

    “皇上英明。”

    “得了,少拍朕马屁。这示弱该选派的人选,朕也已有了计较。有人向朕推荐叆阳守备毛文龙,该员熟悉东山矿徒,又是自海道逃回,早年亦参加过援三韩之役,熟悉三韩地方情形。朕以为此人可用。”

    既然王化贞被他按下去了,那就让熊廷弼去下令给毛文龙招揽辽南明军残部和难民的权力。

    皇帝开口点名一个小小的守备,熊廷弼当然不会在这种小事上驳了皇帝的面子。

    熊廷弼很快表示,自己知晓了,上任就去把毛文龙提拔起来。

    “职位不可给高了,给一游击即可,此人品行能力如何尚未可知。”

    他倒不准备用毛文龙,有关这个人的历史资料很复杂,褒贬不一。东江新军属于他最看重的核心军事力量,当然不可能给毛文龙这种完全算不上亲信的去统领。

    依旧如另一时空一样,派出了毛文龙,是因为他最近准备挖的一个坑,如果成功的话,可以付出微小的代价,就消灭一个八旗旗主加两千鞑子。

    五月初九日,朱皇帝下达了任命,熊廷弼升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经略辽东,赐尚方宝剑。

    第二天,熊廷弼便带着宣大方面新近赶到京师的三千边军出发了。

    在皇帝亲自督促下,宣大总督董汉儒选出来的这只边军还算是挑选的精锐,没有像萨尔浒之后各边镇那样为了不抽空自身防御,派一些老弱去援辽,数量虽少,但里面有着两个将领带着的一千家丁,成色比另一时空熊廷弼带着的五千京营稍微要好一些。

第44章 44。徐州() 
徐州,州治铜山县城。

    自从京师那边传来消息,说有御史弹劾徐淮这一州一府河堤没修好,官员贪赃枉法等事,已经过去了十天。

    徐州城就暗潮涌动,道台、知州和知县等官都向京师等处派去了人,各走门路去了。不过让满城的官员都感到心惊的是,这么多天,京师里却是一封回信都没有,派出第二批人也没有回来,京师那边现在却是传来了更可怕的消息——皇帝把东厂的人派下来了。

    这些日子,徐州的官员也和临近的淮安府沟通过,这么一大批官员,背后的关系网足以让任何人都不敢轻视他们,原本他们都认为自己稳得很,最多要出点血,推个背锅的出来。

    现在,他们却惊恐地发现,皇帝完全不讲规矩,直接把东厂的人放了出来。这下好了,本来就大出血了一把,东厂的人来了,不死他们也得脱层皮了,这官简直没法当了。

    其实,他们派到京城的人,直接都被东厂的人给拿了,一个不剩地被送进了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