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他改变了大明 >

第28章

他改变了大明-第28章

小说: 他改变了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位洋洋洒洒一大篇雄文,先自我批评了一番,又把朝中大臣都批判了一番,还把皇帝也批判了一番,然后肯定了这一番的公审公判大会,认为这是极好的,以后就应该多来这样的审判,并痛心疾首地直言天下风气都坏了,要求皇帝从自己做起,讲道德,亲近儒臣,顺带又推销了下他那个慎独的学问。

    对于刘宗周这人,朱皇帝是十分无奈。这一位从不用士大夫拥有的权力谋取私利兼并土地,也从不让家人朋友做点生意之类的事,更不结党营私,在晚明这个环境里他的道德水平高得可以让绝大部分人仰望。

    这位是个真正的道德学问家,然而看起来却是没多大的用。比之同样道德水平很高的海瑞,能力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讲的学问在朱皇帝眼里也是一点卵用都没有。

    大明这帮儒生们大多都认为刘宗周先生道德水平很高,堪称完人,都表示要学习他。然而你真让他们去学这位刘先生,他们中绝大部分都会用行动告诉你——学他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学他的。

第41章 41。锦衣卫(1)() 
对内廷下完刀之后,朱皇帝很自然地盯上了天子亲军锦衣卫。

    经过这阵子的摸底,朱皇帝也算是把锦衣卫的情况大致摸清楚。

    他从前对锦衣卫的印象,就一直是特务机构。不过随着了解加深,他却发现,锦衣卫与其说是什么情报机关,倒不如说是主要是个仪仗队。

    锦衣卫的前身,原本就是老朱的仪仗队。到现在,锦衣卫依旧主要负责朝廷典礼、宴会的宿卫等事务,主要职责还是当仪仗队。

    锦衣卫也属于级别最高的上直亲卫之一,本来也是有宿卫这种军事职能的,这部分锦衣卫军士也没有一般人认为的那么威风。

    随着卫所制度几乎完全崩溃,锦衣卫亦不免如此。基层卫士多被太监和上官驱使做苦工,有的干脆花钱请人代为服役,其弊端几乎与京营差不多。虽定下了离职者夺月俸的规矩,也不能革除。现在,锦衣卫的军事职能事实上早就被基本掏空。

    到现在,只有那些经常要与皇帝见面,负责皇帝仪仗和侍卫职能的卫所还没有彻底废掉。这部分的人,也是锦衣卫里最多的一部分。

    那些名为大汉将军的御前侍卫,也就是长得高大威猛,其实身手大部分都很差,也就是起到了文官们认为的以壮朝威仪的作用。

    对锦衣卫的仪仗队职能部分,朱皇帝暂时也懒得整改。

    作为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皇帝,他当然不可能坐视御前侍卫都是些样子货,早开始有意识地挑选烈士遗孤,从小培养忠君思想和身手,以求培养出合格的保镖高手来保护自己。

    除开仪仗队和不怎么称职的御前侍卫职能,锦衣卫现在的另外一个主要职能,就是用来养各种二代和关系户的。

    最初要捧上锦衣卫这个饭碗的要求还比较高,一般只赐予有军功的武将子弟。后来门槛逐渐放开,变成对与皇帝关系密切文武官僚、外戚、宦官等二代和关系户的一种赏赐。

    有些不讲究的皇帝,连有一些靠各种娱乐技艺取悦自己的、甚至是游牧民族归附的老弱者都能安置到锦衣卫。

    这些人进了锦衣卫,往往“带俸不任事”,就是挂名领薪水而已。

    比如现任锦衣卫指挥使张懋忠,他是隆万时期户部尚书张学颜的孙子,靠着祖父的关系成了这种挂职领薪水吃闲饭的,后来他家里再没出过进士,家道中落,就一门心思在锦衣卫里做事了,这一位在万历折腾的矿税事件中虽说有些摇摆不定,还有些偏向文官,但终归是没敢忤逆万历,才被万历提拔了起来。

    而锦衣卫里真正的特务,却是不多,大多不是归属东厂领导和就是归直接受皇帝领导的北镇抚司管。

    锦衣卫最让朱皇帝觉得郁闷的地方是,它有着极为臃肿的编制,却没有几个做事的人。

    以前他没钱,现在有了钱之后,也一直都在用锦衣卫的编制,在培训真正的情报人员。派去徐州办事的陈实,就是这一批人中的佼佼者。

    把内廷整肃了一番之后,朱皇帝很快敲定了第一批抓捕目标,北镇抚司的头头刘桥和那些混进去的都中豪强。

    作为情报部门时,锦衣卫也是要做事的,于是管着锦衣卫的官员们和一些能把手伸到锦衣卫的东厂太监,就天然地选择了都中的豪强和一些地痞无赖。

    这些都中大豪,善把持长短,在京中多有耳目。锦衣卫作为一个带有情报机构性质的组织,自然天然地对这些人拥有的资源有着不小的需求。而这些豪强们,也渴望着北镇抚司的权力。所谓豪强当然基本上是没有几个善茬的,加入锦衣卫后,更加肆无忌惮地违法乱纪,甚至动用北镇抚司的权力杀人的事他们都没少干。

    这个叫刘桥的,就拉拢了不少这样的豪强,此人还和文官一向交好,文官们进了诏狱,他都是好生地招待着,从不下手虐待。

    大明也有不少正直的官员弹劾锦衣卫里的这些豪强,不过皇帝需要耳目,大多对这些人的作为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无论是齐楚浙党还是东林党那些人,嘴上满是仁义道德,大部分都对刘桥态度很友好。他们没有一个会愿意为了几个小民的死活,去得罪不与他们为难的官员。

    大明的这些官员们,大多数眼里都只有自己的权势利益,对小民的死活是从来都不肯多关注哪怕一眼。

    朱皇帝自认自己不是什么好人,但也不喜欢这样的现状,他也不差那点各有心思,喜欢选择性报告,甚至虚报消息的耳目,这一次他不会留手。

    随着再次传召沈荫,东厂的人再一次出动。

    刘桥在诏狱见到东厂的人的时候,都完全没反应过来,还在笑嘻嘻地问好。

    东厂带队的大档头直接无视了他,把这位大佬给抓了起来,当场剥夺了官服。随即顺势把抓捕名单上此时正在诏狱值班的,也一并拿下。

    这些北镇抚司的人被抓之后,一些甚至连地方都不用挪了,被直接被关进他们原本工作的地点诏狱。

    与此同时,京中多处私宅,都被东厂的人包围。

    朱皇帝这一回是准备把锦衣卫里的一些有人命官司的豪强和地痞无赖们都一锅端,罪行大的,自然是要拿出来平息民愤。

    抓捕行动持续了三天,在此期间也没有一个文官站出来为刘桥说话,他们虽说和刘桥关系好,但北镇抚司这种敏感部门的事,文官不好插手,也大多没胆子插手。

    抓捕行动第四天,司礼监奉御曹化淳奉了皇命来到了诏狱。

    “把刘涌、张执文、张执武和胡宾四人带上来。”

    曹化淳无视了前来讨好的锦衣卫人员,直接下达了命令。

    很快,四个人犯都被带了上来,十分老实地跪在了曹公公面前。他们几人是被关在一起的,这两天他们也聊过,他们犯的事也不是太严重,就是敲诈勒索,最严重的一次也只是把人打伤,手上都没人命官司和强抢民女之类的事。

    “你们犯的事,本来最轻也是个流放,不过皇爷仁慈,准备给你等一个机会。”

    四人闻言立刻就连连磕头叩谢皇恩,并表示自己原始誓死效忠。

    “听好了,这次你们敲诈到的钱财,通通要还给那些苦主。一个个地想,想好了告诉锦衣卫的人,让他们记下来。过几日,会有人带你们去赔礼道歉,赔偿损失。事情办好了,让皇爷满意了,这流放的罪就免了,你们这身锦衣卫的皮也可以重新披上。”

    对锦衣卫里的豪强和地痞无赖们,朱皇帝也没有准备一个都不放过,全杀了流放了也实在不和谐。

    这类渣滓,也不是全无用处。

    就比如曹化淳今日来见的这四个,人够狠,有威慑力。朱皇帝觉得,把他们放到正在开发的煤矿里去当监工就挺合适。

第42章 42。锦衣卫(2)() 
对能接手北镇抚司这个重要部门的人选,朱皇帝也没有找到完全满意的,最后只得点名了自家的便宜亲戚,驸马都尉许从诚之孙,另一时空作为阉党成员掌管北镇抚司的许显纯。

    朱皇帝清点过名单,这几个月的抓捕行动中,另一时空魏公公手下那帮内廷和厂卫系统的人之中,也仅仅一个许显纯硕果仅存,原因不过是他混得并不如意,还没多少机会干坏事。

    点名许显纯之后,朱皇帝也随即就召见了他。

    许显纯此时看着还算是年轻,长得也算是一表人才,看着完全不像是什么另一时空东林党人描述的大奸大恶的样子。不过,朱皇帝也清楚,在北镇抚司那个动辄大刑伺候,时不时就死几个人的地方,要说有好人也是在讲笑话。

    例行的见礼之后,许显纯当然是千恩万谢,表示要誓死效忠。

    “朕点了你的名,自然是因为你与皇家有亲。不过你可不要仗着有点关系,就目无法纪肆意妄为。好生做事,把朕定下的规矩好好看上几遍,上任后要把过去的规矩都丢到一边!做不到的话,刘桥就是你的前车之鉴!”

    朱皇帝的语气十分严厉,许显纯听了之后自然是大气都不敢多出,在朱皇帝手把手地吩咐了下针对北镇抚司的改制之后,才唯唯诺诺地退下。

    对北镇抚司的整顿,第一项目标就是把诏狱居住环境搞好一点,免得关了人进去病死。

    同时将其中的酷刑全都废除。朱皇帝觉得,对付不听话的文官,这种方法并不是什么好选择,从精神上彻底毁灭他们才是正解。

    再有就是针对整个锦衣卫部门的,剥夺他们胡乱抓人的权力,也剥夺锦衣卫的情报机关职能,将缇骑全部收归东厂管理。锦衣卫里头盘根错节的关系不好整顿,能一言而决的内廷下属机关,才能让朱皇帝放心。到了这会,锦衣卫早不是能把手伸进各个文官家中的强力组织,情报都是都中豪强和一些地痞无赖给的,对他说,这种情报没有任何意义。

    这个许显纯和刘桥那个老滑头明显不一样,另一时空里他敢掺和皇权和文臣之间的权力斗争这事,就说明了这一位智商有点拙计。大明朝的历史也不短了,被皇帝当刀用的厂卫人员,最后可没有一个有好下场,这样的现实摆着在,这人只看到了眼前的权势地位,却看不到几乎必死的结局,实在是有点蠢。

    此时依旧在皇宫里蹉跎人生的那位魏公公,其实也和这位许姓的武举出身的皇家远亲差不多,都是不够聪明的人。

    这种有想法,有野心,却不聪明的愣头青,朱皇帝觉得,自己也是可以用一用的。起码,用完了之后丢出来背锅是很合适的。只不过他暂时懒得派太监上阵去和文官争权,暂时没打算大用魏公公。

    把北镇抚司整肃完了之后,朱皇帝随即传召了锦衣卫指挥使张懋忠。

    例行的见礼之后,朱皇帝没准张懋忠起身,直接就厉声问道:“朕听闻,京中有无赖子,出二十两银子便可以,成为锦衣卫的校尉。此辈就仗着锦衣卫身份,横行不法,敲诈百姓。此事可属实?”

    张懋忠闻言顿时吓傻了,最近皇帝整天都在抓人,北镇抚司的刘桥刚栽了,现在难道要轮到他!?

    “皇上饶命,皇上饶命。臣一时失察”

    “一时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