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改变了大明-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了,起来吧。朕知道你心里不服,朕也不喜欢把话说得弯弯绕绕的。告诉你,朕觉得你确实比那些蠢货聪明点,可惜只是有点小聪明。”
熊廷弼此时已经是有些胆寒了,朱皇帝这评价,还真是不客气极了,他愤恨,有怨言,但是却不敢表现出来。而且,他也清楚,自己说过的那些话不是假的,皇帝这个评价严格来说不算错。
“臣有罪,还请陛下降罪。”
“得了,你愿意跪就跪着吧。这辽东的差事,朕准备交给熊卿你。放心,让你做事却不放权那种蠢事朕是不会干的。朕不光会放权,还会帮你敲打一下你那张嘴会得罪的蠢货们。要是还干不好,就等着传首九边吧。”
“陛下既不信任罪臣,为何还要委以重任?”
“得了吧,你哪有罪,朕这点容人的肚量还是有的。朕的大明朝,满朝文武,要么贪鄙庸碌,要么志大才疏,就你还有点本事,也没蠢到无可救药。不过,你也不要得意,你要是敢暗地里干出让朕觉得不舒坦的事,朕会让你和家人一辈子都过得不舒坦!”
熊廷弼无奈了。这少年皇帝完全就不按套路出牌啊,说好的礼贤下士呢?怎么用人都是先直接恐吓一番的。更可怕的是,这位居然全天候地派厂卫的番子盯着他。
“熊卿,朕今日见你,还有一件事要谈。你那个三方布置之策,不必再提。大明各处的情形,比之辽镇能好到哪里去?大举练兵,不过是虚耗钱粮而已。卿只需守好广宁,练兵之事,朕来做。至于如何平辽,朕也自有计较。”
熊廷弼闻言后皱了皱眉,“皇上练兵可是准备都像勇卫营一般。”
对于皇帝的宝贝疙瘩勇卫营,这位进京后是有所耳闻的,也抽空去安定门外的操场那边瞧了瞧勇卫营是怎么练兵的,他不得不承认,照那个法子练出来的兵,就算成不了精锐,也是不会差到哪里去的,这少年天子从泰西番僧那学到的兵法嘛,看着也是有可取之处的。
“此事熊卿且先不管,朕自有计较。这固守广宁之策,卿也得有个计较。广宁并无地利,论守则远不如山海关。只是若弃了广宁,辽西势必暴露于东虏兵锋之下,届时百万辽民退入关内,生计无着,必然滋生大祸。于朝廷的威望也是大有损伤。朝堂上想着短时间内能解决东虏的蠢货不少。卿也得想出法子应付过去。”
“臣以为,要守广宁。首重选将,再督之以严法,详查奸细,方能言守。援辽兵力不足,辽兵早已丧胆,广宁周边各堡不可守。只能收缩兵力,坚壁清野,以求东虏粮草不济而自退。”
“好。认为哪些地方不可守,等会下去后写个条陈交兵部议定。”
“臣领命。”
“先在兵部干一阵子,把调兵援辽的事情处置好了,与朝堂上诸位臣工把平辽战略议定,卿便去广宁上任。”说着便示意他退下。
熊廷弼显然有点不想去广宁,不过最终也没敢反对。
朱皇帝这么不客气的敲打熊廷弼,主要原因当然是他现在看着大明朝的官僚们就生气,迁怒了熊廷弼,有了大把的资源之后,他也有些得意忘形,做起事来也难免有些肆意妄为。
第32章 32。鸡肋的铁模铸炮法()
恐吓了熊廷弼一番之后,朱皇帝也没再给他施压,很快就带着熊廷弼去参观了一番暂时由内廷接手控制的火炮制造作坊,让他陪同自己观看这几个月来折腾出的新火炮的试射。
先前,朱皇帝就有折腾过另一时空满清在鸦片战争时期发明的快速铸炮工艺铁模铸炮法,经过好几个月的实验,已经成功地摸索出了完整的工艺,在实验过程中,看着和另一时空他在资料里见过的,由满清造出来那一大坨粗制滥造的玩意一样的火炮,他就差不多明白了,为何另一时空西方到了19世纪也没在这种工艺上下太多功夫。
这东西这么笨重,能当野战炮才是见鬼了,人家大概是老早就知道这种造炮方法就是个坑,完全看不上。
拿到外星大佬给的资料后,他连原因都弄清楚了——铁模铸炮冷却速度更快导致铸铁白口化程度加深,会使得铸铁变得更脆,更容易炸膛,用这种方法铸炮必须要把火炮铸造得更厚更笨重,寿命也不高,用来制造野战火炮或者舰炮都不合适。
铁模铸炮法这东西虽说很鸡肋,不过在当下这个时节,对于大明来说还是有点用的。反正铁模铸的炮也不是用来造对重量有要求的野战攻击性武器的,用来防守城池,撑过不久之后后金对广宁的进攻,这种速成的低质量火炮却是可以解燃眉之急。
眼下要练兵加强广宁的防守也多半来不及,大明官场风气他都没办法,他也不认为熊廷弼能把广宁军整顿得有多好,多搞些火炮反倒是更靠谱一点。
而原本的泥范铸造法,模具制造阴干时间要好几个月无比不说,成品率还低得发指,根本无法应对当下的局势。至于更先进的砂范铸炮法,工人们还没把工艺吃透,朱皇帝暂时还没有搞出来。
熊廷弼对火炮并不陌生,像现任刑部尚书黄克缵就制造过的所谓吕宋火炮,他就见识过,他只知道那东西的威力不够。对于皇帝带他看所谓新式火炮,他本来没有什么期待。虽说不敢表现出不满和不以为然,但是多少有些心不在焉。
火炮试射是在城外不远处的一块靠近一个荒山的地盘上,周围早就被划为了军事禁区。
试射的时候,皇帝、兵部的几位大佬和熊廷弼理所当然地要离这危险品得远远的,尽管基本上没有什么炸膛的风险。
试射的是一门12磅炮,光是炮身就比野战用的青铜12磅炮炮身加炮架轻多少了,也不是镗床以钻孔的方式制作出来的,内部用肉眼就能看出炮管内壁十分粗糙,也只比起明军现在用的其它的那些火炮强一些。
炮手们并不熟练,不过突击训练了一阵,算是能磕磕碰碰地把装药和装弹工作完成,对这一批炮手,朱皇帝没太用心地培训,里面也是文盲居多,还在学习比着炮身上的简单测距设备测距。
好容易点燃了引线之后,炮手也没有被吓得躲得远远的,这些火炮,有问题的早被朱皇帝用无人机上的探伤设备检查出来了,都拿去重铸了,留下的都是按照指定装药量就至少能打一百发的良品。
好吧,对于定位是一次性消耗品的这种火炮来说,有这么高的使用寿命已经是很不错了。
随着一声惊天动地巨响,爆燃的黑火药迅速地将实心铁球推出老远,只留下炮口处升腾的黑烟。
隔得有两公里远的大明皇帝和几位重臣,都被这火炮的威力惊到了。
兵部尚书崔景荣最为激动,在火炮射程还没统计出来的时候,就兴奋无比地大喊:“天佑大明,天佑大明。”
对于文官们的表现,朱皇帝并不在意,看了看熊廷弼,把这里的其他几门火炮都试射了一遍,就宣布回城去了,他来看看这种鸡肋无比的火炮,不过是给管事的太监以及干活的工匠一点点鼓励。
在见识了新的火炮的威力之后,熊廷弼彻底改变了对火炮看法。这批火炮的威力显然比那些吕宋火炮强了很多倍,最大的一炮可以打出将近四里,笨重是笨重了点,但是用来守城却是非常合适的。
回到京城里之后,朱皇帝再次召见熊廷弼议事。
“此火炮采用了新式的铸炮秘法,用铁铸造而成,铸造一门仅需几日。广宁城要多少,朕都可以给你。铸炮的事朕会亲自盯着,不会有人敢偷工减料。”
熊廷弼闻言先是一愣,再次意识到这少年天子的可怕之处——大明朝的诸般弊政他怕是都一清二楚。大明出了一个这样不好糊弄的皇帝,对国家或许是好事,但对于臣子们来说就多半不是什么好事了,熊廷弼也越发坚定了干完了这个差事就回家养老的念头。
对于偷工减料这个事,熊廷弼就懒得发表意见了,大明朝的弊政要是细说起来,说上几天几夜都说不完,他这种官场老油条是见得多了,身经百战了,得罪人的事他是经常办,但他也不是彻头彻尾的傻子,很清楚作大死把有些事往细里说就一定会死,他是不会去作死的,何况眼前这位少年天子看样子,怕是比他个只在言官和辽东任上干过的更清楚,于是干脆就闭口不言,开始琢磨眼前这个火炮。
熊廷弼知道以前铸炮是需要好几个月,而且造出来的还未必能用的,现在几天就可以造一门,看材料就知道是铸铁,也不贵,有了这些火炮,守住广宁倒是不难了。
对于这一次的经略辽东,熊廷弼倒是已经放心了不少,已经没有干一阵子看情况不对就辞职的想法。这几日的接触下来,熊廷弼发现,这位少年天子对辽东和大明军队的真实情况了解程度不下于自己,定下的目标也很实际,有皇帝的支持,守三年而已,这并没有太大的难度。
只是,熊经略却是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位看起来对大明的弊政知晓得一清二楚的少年天子,怎么就打算自己练兵平辽。
靠御马监旗下那只勇卫营?那只军队就算不断地在扩编,操练也是大明军中绝无仅有的几乎一日一操,操练手法传说还是传自擅使火器的泰西,经过好几个月的打熬,军容也确实是严整无比,看着是有了点强军的架子。不过勇卫营总共就那么万把来人,靠那么点精兵能复辽?这位喜欢用番子盯着臣下的少年天子,难道准备把勇卫营扩编个数万?
在内廷名下的军队,由皇帝亲自动手整顿的话,是没有太多掣肘。但是大臣们又不傻,现在这勇卫营人数少还好说,等到人马多了,哪个还会同意继续扩编?都是读过史书的,有几个不知道大名鼎鼎的大唐神策军的?
还是说,这少年天子不知道中唐那些太监的事?不过,看这位最近果决地干掉了李三才那个嘴皮子很利索的老东西,狠狠地敲打了东林那群人一番,也不是对帝王权术一点都不知道的啊。
发现自己怎么想也想不通之后,熊廷弼也只有果断地放弃了思考,反正这也和他没关系,他觉得这少年皇帝也不怎么喜欢自己,三年后他也该告老还乡去了。
第33章 33。李卑贺虎臣()
熊廷弼眼里有了点强军架子的勇卫营,在朱皇帝眼里当然也算是有了点强军架子。老兵经过这几个月的队列和军姿操练效果还是有的,起码一般情况下的令行禁止,这只军队是能够很好的做到。
朱皇帝现在是完全在按18世纪的欧洲步兵操典训练军队,勇卫营中的老部队基础的队列训练已经完成,五公里负重越野这种体能训练也进行了有一阵子了,阵型变换在朱皇帝整出了带点东方文化色彩的军乐队等完整的指挥信号体系之后,也已经算是有点模样。
此前已经有队列训练基础的一些队伍,经过一个多月的熟悉,各级指挥官们已经勉强熟悉了朱皇帝搞出来的一些新东西,比如这套由朱皇帝直接从另一时空的步兵操典里抄过来的指挥信号体系,虽说在朱皇帝看来军官们的指挥还有点磕磕碰碰的,但比起大多数明军来说,这只军队在没有受到战场情绪干扰时,列阵的速度已经算是良好水平。
经过一个多月时间的训练,武将们对朱皇帝强制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