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逐流-第5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这些人齐心协力渡过时艰。
所以你有时候把自己看得重一点不是坏事。”
这话不止是谢道韫说过,就连王孟姜等人也说过。看来确实是这样,女人都不愿意跟其他人分享自己的男人,但聪明的女人也会审时度势,判断当前什么事情是主要矛盾,什么事情是次要矛盾。
从这个角度看,赵川是幸运的。
“我明白了,这两年接连有几个孩子出世,我这个当爹的又怎么会轻易赴险呢。”
赵川告别了郗道茂,出了厢房,发现天空已经下起了小雪。
“谢家,应该已经出兵了吧,打算分进合击,来年春天再聚兵荥阳吗?”
脑子里出现临走前跟谢玄会面的场景,赵川有所顿悟,看来是谢玄及时把自己的信息传递给了谢安,谢家推后了攻打鲜卑慕容的时机,采用的方法也更加稳健。
扫除藩篱,逐次推进,集中兵力,决战枋头。略一思索,赵川就明白了谢安为什么要这么做。
说来说去,谢安既是想利用冬季的农闲时节打下一块地盘,巩固淮南淮北的统治力度,又想趁机把鲜卑慕容渗透过来的大小势力趁机料理了,保证日后补给线的安全。
这样一来虽然是安全系数大增,但也失去了毕其功于一役的战役突然性。而且这样一来,却是过早的暴露自身实力,对付一般人没问题,但如果对手是慕容恪慕容垂兄弟的话,情况可能就不那么乐观了。
一边想一边走,老远就听到城北校场训练的喊声。
齐步走,正步走,线性队列……来到校场,赵川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似乎又回到了当年大学军训的光景。
在对方出现火炮武器之前,他所训练的队列,是超越这个时代制度,因为能打出霰弹的“火铳”,图纸已经拿到了,制造办法也知道了,只需要一样样把所需的东西配齐就行。
到时候洛阳可能地方不够大,需要大力开发洛水以南的地方,然而那个地方防卫不算很严密,则需要赵川夺得淮北之地,可以说这些事情都是一环套一环的。
摆在眼前的现实是,灰尘不扫,不会自己跑掉。不跟各方势力的大军正面较量并且获胜,是不会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的。
正当赵川看着操练的队列发呆的时候,他看到孟昶和石越两人正在分别指挥两百人(百人一个方阵)的队伍在对打。
不出意外,石越很容易就完成队列变幻,分割包围,一盏茶的功夫,地上到处都是被打得嗷嗷叫的士卒,多半是孟昶这边的,他还亲自上阵了,可惜完全不是石越的对手。
学习过的,和没学习过的,就是不一样啊。
赵川在心中感慨,让士卒们都散了回去喝点姜茶,把鼻青脸肿的孟昶和脸上带着淡然笑容的石越拉到一边问话。
“怎么样,孟昶,输得还算心服么?”
当然不心服,只是也没办法说啊,输了就是输了,孟昶虽然年轻气盛,倒也不是输不起的人。
“石越,孟昶是个死脑筋,你别欺负他,跟他说说你是怎么赢的。”
“是,主公,那天我回来想了一下,觉得主公的军令有些繁琐,所以简化了一下,但精髓还在,是这样的……”
石越从地上捡起一根树枝,开始比划起来。比起以前赵川说的,这位麾下首屈一指的聪明人,简化得非常妥当。
斜阵蚕食法!从边缘开始,就像是虫子肯树叶一样,在极小的区域内形成极大的优势,接着侧面配合正面,滚雪球一样撕开对方阵型的缺口,然后这个方阵就被击溃。
败军反向冲击自己人,造成混乱之后,石越手下的方阵又靠上来了,敌人的这个方阵溃败的速度会比之前更快,然后就是一路击穿敌军阵型。
连孟昶这个呆头呆脑的家伙都看明白了,只觉得简单精妙。而赵川和石越两人对视一眼,石越眼中却看不到得意,因为这个方阵有一个最大的问题,赵川还没有给出解决方案。
ps:书友们,我是嘉宝儿,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十二章 风波起 下()
当着郗道茂的面,赵川不肯装怂,脸上面无表情,但心里还是被谢家一波骚操作吓了一跳。历史已经跟前世完全不同,但该发生的事情,还是按照原来的轨迹在运行着。
矛盾依旧是矛盾,石头也不会变成鸡蛋。赵川不禁感慨,桓温虽然是猛虎,然而淝水之战大放异彩的陈郡谢氏也不是吃素的。
难怪近期谢道韫那里一点消息都没有,难怪桓温近期如此消停,原来是他麻烦缠身,不得不回荆州避开流言旋涡了。
郗昙在信中告诉了赵川这样一件事情。
此次晋国太史令上书说观测到“客星犯帝星”的天文现象之后,根据天人感应的学说,对皇帝司马聃上书说晋国国内要变天!至于是怎么变天,这个“客星”又是指的谁,则是只字未提。
此后这位太史令大人闭门谢客,直到死都没有再提起这次上奏。
阳光下没有新鲜事,此消息一出,无论是朝堂,还是民间,都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不是信息畅通的现代,而是消息闭塞,天人感应学说占据主流的古代(外国亦是如此)。
此说法若为真,要么是胡人扣边,将要攻陷建康(这目前看似乎是无稽之谈,事实上东晋和它的历任继承政权,一直撑到隋朝,堪称是老而不死的典型),要改朝换代,将司马家由皇族变为阶下囚。
这种说法主要是在民间,因为胡人的凶狠残暴,从北方南迁而来的移民深有体会,而长江天险并非完美无缺,只要失去两淮防线(此时已经残了一半),长江被突破只是迟早的事。
隋灭陈,宋灭南唐,蒙古灭宋,解放战争渡江战役无不说明了仅仅靠长江是守不住南面半壁江山的。
而朝堂之上,则是另外一种说法,因为他们得到的信息更多,对事态了解也更多些。朝堂之上,官宦之间,所流传的消息只有一个,那便是,上天示警司马氏,桓温要篡位了!
然而随着年轻的皇帝司马聃不表态,此流言是愈演愈烈,简直是让桓温如坐针毡!
他是要篡位不假,但这个时候篡位,不明摆着他就是那“客星”么?连人家王莽当年都知道拼命刷声望,刷到极致才做改朝换代的事情,这流言一出,让他桓温如何自处?
这就好比一个人去小区内偷电动车,但一进去就有通告说近期有小区外的陌生人偷车猖獗,各位业主请小心防范云云,这个人此时还敢下手么?只怕最需要担心的是会不会被保安盘查吧?
桓温也是这样,他是希望改朝换代,但不希望把自己搞臭!目前而言,桓温的角色是“东晋保护者”,如果坐实了“客星犯帝星”说的是他,那么,史书可不会管他这么个权臣开心不开心,肯定往死了去黑。
一如丹青史书对司马懿司马昭的评价一样。
周公恐惧留言日!
熟读典故的桓温,这时候也不得不退避三舍。谢家的阳谋,不得不说很有效,也很是时候,明知道是个大坑,桓温也得捏着鼻子去跳。
没办法,人家周公旦堪称是开创周朝八百年的最大功臣,顶多后面加个之一,这功绩他桓温可比不了,而且人家还是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
退一万步讲,就算两人地位一样,可周公旦那是真被诬告,自身是没有谋反自立之心的。
而桓温自己则是有贼心有贼胆,也确实在布局,只是时机还未成熟,谢家虽然借题发挥,给他挖坑,却当真没冤枉他。
周公,姓姬,名旦,乃是周文王少子。从小就有人说他贤明(根正苗红),一直辅佐其兄武王伐商,奠定了周家八百年天下。
等武王病重,安排身后事,在遗嘱里面交代让周公旦“取而代之”,但册子被藏在金匮中,无人知道。(史书认为是周公旦“佯作不知”)
后来武王病死,太子成王年幼,周公旦顺理成章成为辅政大臣,管理诸候及朝政。
再成王的两个叔叔管叔、蔡叔图谋不轨,但是忌惮周公旦这个定海神针;所以反而散步流言,说周公旦图谋不轨,不久以后就会篡位。
年幼的成王将信将疑,于是周公旦为了避嫌辞了相位,避居在东国,整天忧心忡忡,惶惶不可终日。
直到有一天,狂风大作,雷鸣闪电,雷击中了金匮,让成王见了册文,这才知周公旦忠心耿耿,于是将其迎归相位,同时诛杀了管叔、蔡叔,这才让周室转危为安。
当然,这是古人的说法,其中疑点甚多,成王是不是那么“生性多疑”,周公旦是不是那么“公忠体国”,他是不是有“以退为进”这种念头,都不太好讲。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在篡位这种流言的压力下,连周公旦这种“圣人”都要退位让贤以避嫌,这种庞大直戳脊梁骨的舆论压力,也不是桓温能抗衡的。
于是桓温辞去大司马和丞相的职务,暂时由皇叔司马昱接替。他则是带着亲信离开建康,前往老巢襄阳,以避开舆论的指责。离开中枢,那些指责他篡位的谣言,自然就不攻自破。
不过桓温仍然担任着十几年都没换过的荆州刺史,顺便带着部队移防襄阳、樊城一线,编练新军。
桓温一离开,对他的指责和谣言立刻就消失了,那么客星犯帝星,总要有个人出来背锅吧?谢安上星乃是从北方出现,又不见东井(在古代星象中代指关中),应该是鲜卑慕容有南侵之意。
这一点倒是很符合朝廷上下与百姓们的心理预期,毕竟谁也不愿意看到桓温的荆州镇(西府),与王谢等世家的扬州镇(北府)闹起来。
于是建议北伐鲜卑慕容的奏书如同潮水般涌来,司马聃清一色的留中不发,那些都是些口水文,愣是没有提到最关键的部分:谁领兵?哪一部出兵?打哪里?怎么打?
声势造得差不多了以后,又是谢安出来上了一道平戎策。
其一,派干员入洛阳,让赵川支持北伐的粮草,如果对方不乐意,那至少也要稳住,让他不要出兵袭击晋军的补给线。
其二,让桓温出兵襄阳为一路佯攻,吸引关中苻家的注意力,让苻家无法调兵与鲜卑慕容合流。
其三,建议徐州刺史谢石(也就是他的五弟),担任北伐军统帅,从徐州和寿春两处出兵,横扫淮北那些依附于鲜卑慕容的势力,顺着运河到荥阳,与荥阳守军汇合后,合兵一处攻打枋头。
谢石很嚣张,似乎谢家有了力量就要为所欲为,但谢安的作风很稳健,把朝堂内外的事情都安排好了,使得谢家出师有名,这就是文臣的力量,这就是占据朝堂中枢的好处。
郗昙在信中言辞恳切,让郗道茂转告赵川(其实就是直接劝说赵川),不要直接跟谢家撕破脸,但也不要言听计从,俯首听命被对方掌控,更不要跟鲜卑慕容合作,以免留下晋国未来讨伐的口实。
赵川放下信纸,看着郗道茂如花的俊俏脸蛋和妖异的银色头发,感慨的说道:“可怜天下父母心,我这次真是沾你的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