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钢铁狂潮-第5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图非小。真正的杀手锏,还么出现!
中央空军紧急购进战机的钱都是他们自己搞的。或者私底下达成的贷款,朱斌一手策划的战争国债弄来的钱那是一分也不会给他们浪费的,全都用来搞自己的东西了。
不管怎么样,美国人答应在半个月内就把第一批战机运过来,肯定能跟上战争消耗,老蒋稍稍放了心,然后才有闲情关注到,东海舰队居然直接打上琉球岛了!
他们正对日军发动猛烈的进攻!
老蒋当时脑袋又是一晕。事情已经完全超出了他的掌控,扒拉开海军总司令部呈送的报告,发现王文达的理由非常之简单:俺们要追击歼灭日军舰队,但必须先肃清当面阻拦之力量,省的被人截断后路。此外,这一战斗部署业已成功牵制不少于三百日军战机力量,为本土之战况作出极大支持力度。
陈少宽就差在后面来上一句:“英勇可嘉。应以郑重之嘉奖!”
老蒋鼻子都气歪了,但他没办法,海军说到底是朱斌的地盘,他管不着人家也不听。能主动出击牵制日军已经很给面子了。
“最好能把尔等彻底陷死在琉球!”老蒋不爽的诅咒,说完了却猛然觉得,这似乎是个很不错的主意啊!
琉球群岛那地方。可是日军海上补给线的关键所在,一旦失去了,半个日本等于被切断南太平洋航路,整个国家运行成本至少要增加一倍………东南亚出口的各种粮食和必需品,可是比美洲便宜多了!
一旦被人占领。日本人哪怕豁出去老本也得抢回来。
而朱斌那狗熊脾气,吞进去的根本不可能再吐出来。这下子两边肯定不死不休,一个东海舰队必然不够,再加上北海南海,或者还有到现在都没影儿的远洋舰队……这下子岂不是要彻底抽空了那小子的全部力量?
两强相争,必然两败俱伤啊!到时候大陆之上,还有谁有余力跟他蒋某人争锋?!若恰好能打下热河甚至北进辽宁,这收复国土之历史功勋,就绝不会旁落了!哈哈,好得很!
老蒋甚至都没顾得上跟其他人商量,乾纲独断的给海军部下令:“东海舰队此举甚佳,当嘉奖之!更要全力以赴,给日军以痛击,扬我国威于海外!”
你们就可劲儿的打去吧,我精神支持你们!
陈少宽何等的聪明,一想就明白老蒋的心态了,心中越发失望,叹息之余,在给王文达的指令中额外叮嘱:“小心日军的诡计,稳扎稳打,不可贪功冒进!”
王文达对这位老前辈那是比较尊重的,老老实实回报:“必不负陈长官之期望。敬候佳音便是!”
陈少宽本人是决不能再上阵了,上一次弄得朱斌差一点焦头烂额,生怕他老人家一时兴起再来一次大赌博,那玩意可不好说结果怎么样,人家日军,那也是在整天长进的不是?
王文达有了上边的首肯,这下子心中有底,不管他弄出多大的篓子,终归是有人帮他擦屁股收拾烂摊子就是!看看前面清障工作已经完成不小的进度,而两艘两栖攻击舰也已经到位,便急不可耐的下令:“登陆作战,开始!”
横列于琉球大岛西侧的庞大舰队,往外投射的弹药陡然间密集了一倍!
两艘战列舰之外,两艘重巡、三艘轻巡、两艘两栖登陆舰、以及数艘驱逐舰等纷纷将主炮副炮全力开火,炮管子总数超过两百门,最小12大海波涛滚滚,激浪排空,浓烈的硝烟将方圆十几公里的海面笼罩的伸手不见五指!
1250三联炮塔投射速度和距离都快赶上战列舰的主炮了!
这一次,他们的打击目标不再是貌似没人的那霸港正面,而是倾斜向东北区域的冲绳、嘉手纳地区,从海岸线开始以地毯式轰炸往前推进,每一分钟倾斜的火力,都相当于一个陆军军一级炮兵的单位还要多,霎时间将那二十公里宽的正面和十公里纵深炸得天翻地覆,汹汹烈火腾空千百米,将傍晚的夜空烧得亮如白昼!
如此猛烈地炮火准备远远超出世界上以往任何异常战争,特别是一吨多重的穿甲弹去轰击陆基堡垒,那三米多厚的钢筋混凝土都挡不住大角度吊射的炮弹,一个个篮球场直径的大坑在崎岖不平的台地上凌乱的密布,如同被像流星轰炸了无数年的月面!
鏖战了一天的双方空军也终于分出胜负,琉球岛上驻扎的所有中岛战机几乎全部战没,少数受伤的飞往本土或者撤往朝鲜,连岛屿北方山地都不敢呆,因为他们能用的伊江岛军用机场早被抽冷子炸平了!
天色渐渐黑下来,数十艘数百吨到四千吨不等的登陆艇纷纷从舰队后方涌出,慢吞吞的冲上滩头,一辆辆的两栖战车和轻型坦克碾过钢板冲上坑洼不平的岛屿,全副武装的步兵纷纷涉水登岸,潮水一般迅速蔓延开来,将无数炮弹轰的彻底看不出形状的敌境稳健的推进!
从航母上起飞的数十架f…24b飞鲨盘旋在半径五十公里的范围内,两架预警机、八架侦察机分散在周围,同等数量的夜间侦察机开启红外侦查设备对能够发炮轰击南部的北方山地展开地毯式搜索,四架空中炮艇从本土远程而来,慢悠悠的配合巡游,随时准备火力覆盖!
日军部署在石川岳、恩纳岳上的两个山体中部据点内,勇敢留守在这里的几个小队日军一边顶着令人吐血的爆炸冲击和能把人骨头晃散的震颤,各自从反斜面或者陡峭的山壁间构建的观察窗,用高倍数望远镜紧密的盯着远方的滩头。
在激烈爆炸的炮火闪光中,成排的登陆艇和密密麻麻的步兵身影分外显眼,也让这些日军一个个忍不住面露惊喜,用力的挥舞拳头:“吆嘻!支那人果然上当了!司令官的计谋真的算无遗策!”
一封又一封的电报接连不断发到离开琉球群岛一百海里的第一舰队中,山本五十六欣慰的露出笑容,感觉到压在心头那沉甸甸的感觉一下子消失了大半,回头看看一脸焦急的参谋们,强压着心头的激动用力的摆手:“好啦!我们终于完成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行动计划,接下来,让我们借助天威之力,彻底的战胜支那海军!全体战舰,撤离!”
四艘战列舰、四艘航母竟然果断全速往北方本国返航,那模样,竟似在逃难一样的完全不顾阵型。当然了,天黑之后,这片海域上也没什么能威胁到他们的力量。
当然不是因为惧怕被袭击,关键是就在他们舰队的东南方,一片浓密的云团快要压成了实心的,一场规模庞大的风暴,就要席卷过来!
日本从明末差点占领琉球,到六十年前彻底占领此地,对这片海域的气候研究极为深刻,每年冬季到来之前的一次风暴是经常发生的,而山本五十六之所以选择这里,这个时候执行整个计划,本身就存有了借助天威来帮他们达成目标的想法。
话说,当年蒙古人占了中原后,把投降的南宋兵将都塞上不合格的船派往日本搞征服,不正是一阵神风帮他们挡了灾的么?这一次,应该也不例外!
第661章 东海大战(十八)红色警报1()
一秒记住【阅读。
朱斌被指挥中心突然的通报紧急召回,不得不提前结束准备往北方第一战区的视察,然后他才知道,居然是灾难预警中心成立以来,第一次出现的红色警报!
“怎么回事?!什么地方发现了大麻烦?”
朱斌疑惑的疾步冲进指挥大厅,瞪着眼四处踅摸。两边战场都在按照预定计划稳步推进,似乎没有什么值得担心的变化。要知道,他们的每一步计划可都是经过超级智脑反复推演过的,可能产生的各种变数数以万计的都标定好了,万一这种事几乎不存在!
“是大麻烦!”瑟琳娜亲自接管系统控制权,然后将南太平洋上的卫星云图逐次放大,最后在琉球以东大约七百公里处为中心,赫然一个巨大的漩涡形高空云气团正在迅速凝聚,并开始往低空延伸。
朱斌对这玩意不算太生疏,眼珠子差点鼓出来,脱口叫道:“热带风暴!?”
瑟琳娜人性化的表情严肃起来:“是的!而且是非常强的热带风暴!是我们已掌握的气象信息中最大的规模,影响范围极大,周期也会极长!”
她将计算出来的结果拉出来,赫然见整个琉球大岛一直到台湾,都在那风暴影响半径中,而往前形成的弧线波及区,最终会掠过东海,直冲杭州湾左近数百公里区域,可以说,整个第二战区的核心,都在冲击的区域之中!
朱斌“啪”的一拍额头,咧着嘴叹道:“这可真是要人老命了啊!怎么会那么巧?预计还有多少时间准备?”
瑟琳娜摇摇头:“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
她把智脑推演的过程加速演示一遍。大约三个小时后,热带风暴会彻底形成。巨大的气流扰动云团几乎覆盖着半个南太平洋,而暴风眼的核心就在琉球与关岛之间,并以每小时一百六十七公里的速度往前推进,届时会引发超过十二级大风和短时海啸!
那时,琉球群岛东部海域的风浪就已经让日军那些落后的舰艇难以驻留,所以他们早早的跑了。
而接下来,在第五个小时时,风暴前锋到达琉球群岛。大风和强降雨、闪电等灾难会将琉球大岛主要地带横扫一遍,强行碾过去,那时候,便是先进的东海舰队也只有狼狈逃窜的份儿!
随后几个小时内,风暴中心降临,并继续往前掠过东海,到达台州………宁波一线时。会减弱成十级到十一级大风,并至少形成10影响到大半个华东地区。
在这样的季节里,出现如此大的强热带风暴是极其罕见的,造成的强降雨、降温等气象灾难会带来多大损失还无法估量。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朱斌现在进行的一切军事行动,会泡汤大半!
朱斌搓着牙花子使劲揉脑门:“这怎么办?咱们的陆战队才刚刚登陆,撤离是来不及了,舰队也必须提前避开,要不然……。”
关键一个问题是。他最为得意的空军力量就得全部歇菜,这样的风暴。战机只能老老实实在家呆着,还得防止被大风掀了棚子。随后要进行救灾,而不用想,日军肯定会趁火打劫的………他们不会那么巧合的选择这个时候发动进攻,丫们是不是早都知道了?!
“不可能!日军没有我们这样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提前预知天气状况。不过这股强热带风暴来的突然,我们搜集到的气象信息只有几年,无法早做判断。我怀疑,应该是日本方面根据历史气象资料做的推断。”
瑟琳娜的逻辑推理能力是没人能比的,这年头也没什么大师能掐会算,只有通过长年累月的历史经验积累来达成。
朱斌深以为然的点点头:“只有这个可能了!不过也太他妈巧了!看来以前轻看小鬼子还是不大对。这都没所谓了,关键是,我们要采取什么办法来规避或者说应对?”
瑟琳娜道:“我建议,你可以问问特斯拉先生!听一听他的意见!”
朱斌眼前一亮,拍案叫道:“对啊!差点把他给忘了!快请!”
特斯拉还在实验室里埋头忙活自己的研究,最近他开始带领庞大的研究机构进行大气高层磁场和地球外部磁场的相关实验工作。根据数百次探空火箭和太空卫星搜集到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