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凡尔赛只有女王 >

第130章

凡尔赛只有女王-第130章

小说: 凡尔赛只有女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睦戳ヂ觯且菜愕蒙鲜前敫鲎ḿ伊恕�

    马克伯国曾经和克里夫公国、于利希公国、贝尔格公国合并为一个国家,最后一任领主是于利希…克里夫…贝尔格公爵——命名就是这么简单粗暴。公爵去世时没有子女,于是公爵两个姐姐的儿女跳出来声称继承权——

    长姐嫁给了普鲁士公爵,但膝下无子,眼见无人继承;不过她的长女嫁给勃兰登堡选帝公,普鲁士与勃兰登堡两国合并,这位女婿继承了普鲁士公爵名号,夫妇俩也是后来普鲁士王室的直系祖先。

    二姐嫁给了诺伊堡王权伯爵,她的长子继承了爵位。

    于是,战争在普鲁士公爵和诺伊堡伯爵之间爆发。

    普鲁士方面,由荷兰和英国背后支持;诺伊堡则有西班牙和德国天主教国家联盟做靠山。

    最终双方在克桑腾签订协议,四大块土地,普鲁士分得马克和克里夫;诺伊堡分得贝尔格和于利希。

    此事发生已超过150年;而70多年前,普鲁士正式宣布由公国升格为王国。换言之,马克伯国这片土地,是玛丽娘家的死对头的老地盘了。

    要想挖这个墙脚,真不是那么容易的。

    不过也不是全无空隙可钻。

    普鲁士公国虽然一直是德语国家,但老家离德意志不近(在现代波兰东北部),后来不断向西扩张,获得了波兰大片土地;联姻合并勃兰登堡后,才转而以柏林为中心,地盘仍然主要在东北部。在德国西部,他们的几片领地几乎都呈孤岛状态,其中就包括马克和克里夫。

    这便是操作空间了。

    当然,按照玛丽划的区域,还应当包括杜伊斯堡(在克里夫东部),以及埃森市(属于科隆…明斯特主教国的一小部分)。

    埃森市可能是最好处理的。据可靠消息,特蕾西亚女王正积极推动自己最小的儿子马克西米立安,也就是玛丽最亲密的弟弟,参选成为下一任主教。假如事成,这小小的一片地,无论是协议租用或购买,应当没有问题。

    至于那两个普鲁士孤岛——浑水才能摸鱼。无论用什么手段,把这片地方搅得越乱越好。

    王后头号得力密探不由得期待起来——和以往那些探听、偷渡之类的小任务相比,这个任务空前复杂,挑战巨大,非得绞尽脑汁、苦心经营、持之以恒不可;反过来也说明了王后对他的器重。

    雅诺朝他的小跟班勾勾手指:“待会儿安顿好行李,你去打听打听,多特蒙德有什么小剧场。”

    “啊?您要去看剧?”

    “是去看人。”雅诺一笑。

    玛丽一行人回到凡尔赛宫,可把国王身边的仆人们高兴坏了。王后不在时,国王心情低落,众人都看得到。

    热内小姐、如今的巴托罗缪夫人这么告诉米娅:“国王几乎是过着苦修士的生活。每天做的事只有打打猎,或者摆弄那些锁;和大臣们议事时也兴致缺缺。宫内外的舞会都不太参加了,也没有别的女人。”

    说话时她表情复杂,米娅这个听众也一样如此。在她们看来,这说明国王非常在意王后,对先前的事有了悔意。然而涉及到权力,这又不是道歉或原谅那么简单的事。

    众人没有迎来他们盼望的改变。王后归来后,只与国王单独谈话了大约十分钟,便又各过各的了。虽然他们会一同礼拜、用餐,但相互没有半句话,日程安排也各不相同,夜里也只各自回房。

    宫内外都在议论,短时间恐怕难以再盼到王室第二位子嗣了——在这个时代,流产和早夭都是常事,过多地去缅怀失去的孩子反而奇怪。

    “我告诉他米莱狄不是我杀的,他只是点头而已。看不出相信还是不相信。”

    玛丽面无表情地简要叙述那十分钟内发生的事。

    “我们还是把精力集中到自己的事上吧。”

    罗伯斯庇尔和夏尼夫人简要报告了巴黎的近期情况——跟她在旅途中收到的信件里描述的差不多。

    米莱狄之死引发了一些舆情变化,巴黎街头出现了大量传单和册子,暗指王后是幕后真凶。

    文字里把不少笔墨放到了国王和米莱狄偷情的具体描绘上,这些粗劣印刷品流传得非常广。这让夏尼颇为头痛——越是低俗的,越是制止不了。总不能用关于王后的小黄文来反击吧?

    夏尼只好祭出老办法,爆出她掌握的另一桩贵族丑闻来转移话题。

    事件主角玛丽也听说过,就是萨德侯爵。

    萨德先前已“小有名气”。他并不只满足于在想象和文字中满足自己的性癖,也利用了自己的地位和财富部分付诸现实。

    一开始是□□,后来他哄诱一个穷寡妇到自己家中——女子以为他想雇她做管家——然后实施了虐待侵犯行为。当时国王路易十五下诏特别抓捕,但他逃走了,也从巴黎人的视线中淡出了一段时间。

    最近却爆出,他从意大利逃难回到了老家拉寇斯特,在自家城堡以招收仆人的名义骗来为数众多的少年少女供自己玩乐,逼得大部分人设法逃离了城堡。

    种种耸人听闻的细节莫名流传,刺激着公众的想象力,一时间街头巷尾全在讨论它。路易十六再下诏令抓捕萨德。

    假如按原历史走,萨德侯爵几经转折被关进巴士底狱,大革命发生时,被革命群众无分良莠地放出来,又奇迹般地在恐怖统治时期躲过了被送上断头台命运。有时,历史就像是一个充满恶趣味的作者,书写着讽刺的篇章。

第208章 牛痘() 
一个趣谈最近在街头巷尾流行起来。

    “外衣都已经脱掉了,但詹纳医生心神不宁,坐在床上就是不想睡下。于是,无所寄托的他就想最后看一眼显微镜下的培养皿再睡。就是这么一眼,就是这么一眼,竟然让他发现了牛痘!在显微镜下,牛痘把天花恶魔全吃了!”

    “我知道,我知道,都听过一百遍了。詹纳医生激动之下,连外衣都没有穿上,就跑出了家门,嘴里喊着‘c’estchic!c’estchic!’对不对?”

    因为□□下毒案件在巴黎名声大噪的英国医生获得了众人普遍好感,谈论这件事时,便往往都带着善意的取笑,加上一句:啊,优秀的学者果然都有点怪癖!

    但故事主角有点委屈,又有点好笑。

    发现牛痘的过程没有这么戏剧化;相反,只有枯燥乏味的反复试验,还有一组组干巴巴的数据。直到确认结果毫无问题,牛痘的危险性比人痘显著降低之后,他才开始着手撰写论文——标题冗长得能让普通百姓失去讨论的兴趣——《对发现于法兰西岛尤其是凡尔赛镇一种病——牛痘的病因和影响的探讨》。论文有75页,首先被呈给了他的赞助人、法兰西王后陛下。

    玛丽大喜,亲自接见了詹纳,大加鼓励和奖赏,并请他早日发表,还表示将会在出版方面提供便利。

    “这项研究总算以成功告终;不知道你还有什么感兴趣的新项目吗?”

    詹纳诚实地承认,自己还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

    “如果可以,我希望研究天花到底是什么引起的。”

    玛丽知道答案——是天花病毒——但在这个年代说出来没有什么意义。只要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达不到,微生物的世界对人类的肉眼就是关闭的;如果詹纳把时间花在这个上面,恐怕今生都很难取得成就,未免太过浪费人才。

    “我还担心你打算回不列颠呢,”玛丽笑道,而后提出事先就想好的建议:“法兰西还需要你。作为王后,我关心国民的健康福祉;我相信作为医生,你对病人也是一样关心。现在流行的疾病除了天花之外,还有霍乱,不知道你感兴趣吗?”

    跟直径普遍在纳米级别的病毒相比,能用微米来度量的细菌简直是庞然大物,所以历史上也是细菌先人类被发现。如果在玛丽的推动下,显微镜的制造工艺能够再提高一个台阶,在詹纳有生之年发现霍乱弧菌,也不无可能。

    ——即便发现不了,能够研究清楚霍乱的传播途径、传播特点,也是造福人类。

    玛丽让詹纳回去考虑考虑再说。

    接着她召见了韦蒙主教。

    如她曾经许诺的那样,韦蒙已经是巴黎名望最高的神职者,风头已然盖过了巴黎大主教和兰斯大主教。兰斯大主教年事已高,正卧病在床,医生们判断不久于人世;韦蒙有望接任他,成为下一任宫廷神父。

    玛丽也不多废话:“牛痘已经研制成功。我们需要配合詹纳医生,全力在民间推广。”

    长期在玛丽身边,耳濡目染下来,韦蒙的作风和其它神父有许多不同。他没有立刻打下包票,而是请示玛丽,给他三天的思考时间。

    三天后,他拿出了一份经过深思熟虑的推广方案。

    于是,不穿外衣的詹纳终于从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中淡出;另一件新鲜事成了热门。

    国王将在大接见厅公开接种牛痘,王后也将一同出席见证。

    这个消息也让所有担心王室夫妻冷战持续的人松了一口气。

    其实两人的隔阂仍没有冰释,玛丽只是写了一封信给路易,请求他为了自身安全、为国民福祉着想,接种牛痘,给大众做出榜样;玛丽本来打算亲自上阵,不过她在奥地利时就已经接种过人痘了。

    王后的科学研究基地表面上不与政治挂钩,被认为是跟投资文学、艺术差不多的消遣行动,因此路易不曾阻止过。牛痘成功的趣闻传得满城风雨,早已听进路易耳朵里,玛丽完全不需要对此避讳。

    很快,路易的男仆送来了喷着香水的回信:路易表示接受她的建议,同时邀请她见证。

    和任何一次王室活动一样,接种仪式的邀请函成了地位的象征;假如一切顺利,接种牛痘也将成为上流社会的风潮——楚王好细腰,宫人多饿死。

    上层带动下层,这是韦蒙主教提的建议之一。

    “利用各种方法,提高公众对牛痘的认可度。假如王室能够以身作则,那便再好不过。”

    他还写道:

    “除了自上而下引导,还应在民间激发接种热情。假如工匠师傅、店铺老板只愿意收接种过牛痘的学徒工——这对他们很有好处,因为学徒感染天花会给他们带来相当□□烦——父母给孩子接种的意愿就高了。”

    这个建议执行起来也比想象的容易,甚至不需要王后动用任何行政力量。夏尼夫人派人在街头巷尾散播这种说法,很快,无论商家还是家长,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传闻也就成了真。

    韦蒙的建议中,最为重点的,还是这一条:

    “在救济院提供一定量的免费痘苗。”

    玛丽没有立刻同意。

    表面看来,这的确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应当大手一挥,批准立即执行。

    不过面对牛痘这个新生事物,尚需小心行事。牛痘还没有开始进行生产,因此实际成本多少还是未知数。

    假如成本足够低,各地救济院能够负担得起,玛丽将考虑直接在救济院提供低价痘苗甚至免费痘苗,亏损部分作为公益事业支出。

    但假如负担不起,就必须依靠产业推广了;此时投放免费痘苗,会损害从业者的利益,打击从业积极性,对大局可能反而不利。

    虽然韦蒙主教加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