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龙战长空 >

第985章

龙战长空-第985章

小说: 龙战长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伙子们,你们务必要清楚,‘隐龙’可不只是一支普通的强袭机部队。

    出于强袭机的作战模式,想必各位都有一些认识,人的因素,在战斗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所以单纯从遂行作战任务的角度讲,我对同志们是很有信心,哪怕咱们部队才刚成立、没经过多少磨合也一样。

    不过,和出击作战相比,‘隐龙’的双重身份也意味着要面对更复杂的局面,这一点,同志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话说出口,眼见在座者都在看自己,陆春江言简意赅的阐述一下自己的思路。

    对“隐龙部队”来说,本身是一支隶属于国家安全机构的秘密力量、只是在几大国联合行动中扮演作战部队,这样的角色定位,一方面,意味着驾驭强袭机的小伙子们要和友军配合作战,另一方面,在必要的时候也要执行一些特殊任务,对此上校特别指出一点,他传达了上面的总体考虑和任务指示,明确¢£在未来的干预行动中,“隐龙部队”的主要意图并非作战,还是协助情报机构的调查工作。

    “……要应对‘哈里夫’的威胁,简而言之,美国人为什么要和其他国家通气、展开一系列的联合行动?

    当然,这固然是他们的一种抉择,按照美国人的说法。疑似具有特异功能的‘哈里夫’十分危险。这不仅对世界是莫大的威胁。对他们自己也是如此——当然具体情形怎样,我们作为一线人员也不需要知道太多。

    现在最需要确定的一点,国家与国家间,任何合作都是建立在共同的利益基础上,我国既然决定参与此事,必定有一定的理由;但同时,我们也一定要想到,针对‘哈里夫’的调查活动可能出现任何情况。现在各国协力进行此事,并不代表事件发展会始终符合所有参与方的利益。

    正因如此,上级的意思很明确,在面临危局时,我们必须保证有一支强有力的可靠力量作为后盾!

    我们的敌人,可以是‘哈里夫’,可以是玻利维亚当地武装,甚至也可能是共同参与行动的美国人;这一切都没有什么定数,一切都要看事态的发展而定。至于‘特异功能’之类的秘密,美国人关心的很、似乎还在研究中出了什么纰漏。这些事,自然有相关机构去负责调查。我们的任务则很简单,就是为这种调查提供坚实的武力保障。

    都听明白了吗,同志们?”

    “——明白!”

    再一次的响亮回答,与上校的话语之间有一点延迟,在座者显然都经过了思考,这让陆春江颇为满意、脸上却一点都没露出来:

    “真都明白了?

    好,空谈无益,各位到底都多少斤两,先去考一场试再来喊口号吧!”

    吩咐众人准备考试,无视大家的疑惑,陆春江抬手拍一拍墨镜男人肩膀、俯身凑到耳边说两句话,就迈步走出了会议室。

    “考试”,一个对飞行员来说有点突兀的概念,龙云听到后也略感惊讶。

    这个“隐龙部队”,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组织方式啊,今天跑来“〇一基地”都做了些什么,先开会、然后考试,怎么好像不是到了作战部队,而是进了那种繁文缛节、条条框框多如牛毛的国企一样?

    当然,和众人一起走出会议室、在墨镜男人的引导下穿过建筑长廊,龙云也在不自觉窥探男人的思维活动,所得的模糊意识否定了他的猜想,他原以为,部队里的所谓“考试”也是出题作答、或者在模拟器上操控一下x…7a来检验技术,却没曾想,戴墨镜的中年男人是把他们带往飞行准备室,难道这就要上实机考核?

    第一天加入“隐龙”,就要亲自驾驭强袭机,这种安排让龙云很不适应,是不是太快了点?

    行走在步调踢踏的长廊里,疑惑中的龙云不自觉扫视左右、时不时和走在一旁的李葛建交谈两句,结合刚才会议室的观察,很显然,这十几位“隐龙部队”的成员都是飞行员出身,其中还有几位是像杜峰少校那样,原本就是一线强袭机部队的精英,驾驭起x…7a“火龙”来当然没什么难度,但是其他飞战斗机的飞行员呢,也能一下子掌握强袭机?

    这还不说,他和李葛建又是怎么回事,之前倒是在“组织”的秘密基地进行过长时间训练,这位李同学……

    哦,原来如此,自己的确是有一点多虑了。

    从会议室到另一栋低矮建筑中的飞行准备室,两三百米的路并不算长,使用超能力却是绰绰有余,龙云很快搞清楚了一点,周遭的战友们——这样称呼他还有一点不习惯——其实都有强袭机的训练经历,换句话说,和他龙云一样,很早就在为加入“隐龙”、驾驭强袭机做准备。

    至于李葛建,这位在中东远远瞥过一面的年轻人,具体经历还窥探不到,但是他的确曾在模拟器上练习过“火龙”的驾驶,而且让他惊讶的是,超能力返回的人物形象居然是——

    马可农,李同学的顶头上司是吗?这、这都是谁跟谁啊……

    短短的路程很快走完,和战友们一起来到“〇一基地”的飞行准备室,按照名牌指引来到标有“一中队”字样的房间里,站在带有网络终端的物品柜前,龙云算是对这座基地有了一些新认识;和外表的其貌不扬、甚至有些破败相比,“组织”显然花了一番力气来完成整备,准备室里没什么装修,新添加的陈设倒是很齐全、也挺先进,甚至比此前参观过的空五师某团也不逊色,完全可以保障强袭机作战单位的人员休整与出勤。

    在准备室里脱掉外套、衬衣等等,换上飞行服的空档里,龙云还和一起分配到“一中队”的李葛建闲聊几句。(未完待续。。)

    。。。

第一三六八章 火龙与炎龙() 
中东内战已然结束,在alsa的服役生涯也告一段落,受雇于“公司”的李葛建知道这些事情没必要对眼前的“宸龙”一哥保密——明摆着的,龙云家伙身上显然也是一大堆秘密,却不知道他是怎么来到“隐龙”,莫非也是受雇于“公司”一样的机构?——,于是就简短的说明一下情况,告诉龙云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的经历。

    说起来,早在alsa服役之时,中东内战还未尘埃落定、结局已经明朗化的那一段时间里,李葛建所在的“公司”就发来指示。

    电话里,马可农语焉不详的嘱咐他“认真训练,后面也许有新任务”,让他在基地里的模拟器上熟悉强袭机的驾驶技术;以雇佣飞行员的身份,当时年轻人也有一些猜测,不过任凭他怎么猜也不会想到,练习强袭机的目的居然是为了加入“隐龙”,也不由得感慨起“公司”的业务之广,当然,这只是一种开玩笑般的挪揄。

    说起来,“哈里夫”这家伙,居然没在中东就擒,他真的会是一个危险的特异功能者?

    更衣的短暂时间,两人没时间一一细说,出击指示的语音提示很快在终端上∈响起,把款式新颖的飞行服和整体式抗荷服穿戴妥当,身形颇有几分臃肿的小伙子们很快在窗户大开、寒意十足的准备室里集合。

    手上拎着沉重的密闭式头盔,和“隐龙部队”的另外两名战友站成一排,龙云打量眼前同样身着暗灰色飞行服、只是抗荷服换成一件飞行夹克的中年男人。

    摘下墨镜挂在衣兜上。男人到现在才做一下自我介绍。话不多。语调和开会时一样平静:

    “敝人成克勤,‘隐龙’的航空教练;现在主要负责同志们的基础技术环节。”

    一句话说完,军衔不明的程克勤就踱步走到一旁,嘱咐飞行员们进行出击前的例行检查,并确认所有人都熟悉x…7a飞行手册的相关内容,然后就花费一两分钟时间确认今天的“考试”内容;这一流程中,寒风吹过的准备室里,包括龙云在内的三人倒还坐得住。一套飞行服再加上整体抗荷服的散热效果的确很差,如果不是门窗大开、维持不到五度的室温,这时候他们早就大汗淋漓了。

    “……总之,尽力完成科目即可;同志们使用的‘炎龙’都开启了自动保护,操作安全方面,不需要有顾虑。”

    说完一段介绍,没有大声询问飞行员们“听清没有”,成克勤更习惯用目光交流,他一一扫过小伙子们的面孔,用微微点头加以确认。而后就挥挥手,让三位飞行员迈步走出准备室。搭乘电瓶车去往不远处的停机坪。

    x…7a“火龙”,模拟器上演练了不知多少次,头一次亲眼见到真机,龙云心中还是充满了好奇。

    代号x…7,中文型号名称是“强袭七型”,看一下序号就可以知道,这是中国在强袭机时代研发的第一款量产型原子氢动力战斗机,生产厂家cac,具体的型号设计,在龙云看来,应该说和之前看过一面的x…8“炎龙”比较相似,同样是采用了机头进气的气动布局,不过和后者相比,“火龙”的机体长细比明显要小一些,也没有采用变后掠翼,显然不是一款追求极速的机型。

    电瓶车平稳前进,很快把三人带到了停机坪处,跳下车从地面上仰视体积庞大的“火龙”,虽然尺寸比双发的x…8“炎龙”要小一圈,但龙云粗略观察一下,眼前这架涂着灰色渐变迷彩的强袭机仍然要比su…27更大、看上去也更强壮。

    x…7与x…8,两种气动布局类似的强袭机,关系有一点类似于中国战斗机家族中的歼…7与歼…8,研发年代上也是如此。

    继推出第四代战斗机之后,成都飞机工业公司的x…7是第一种国产强袭机型号,配备一台量产型原子氢发动机,“火龙”的定位主要放在多用途上,除具备远超战斗机的空优性能外,还可以遂行多种战术任务。

    以此为基础,在强袭机时代到来之后,各国又掀起了一波追求高空高速的小潮流,沈阳飞机工业公司才在x…7基础上又走了一遍“蔡国庆”的老路,将“火龙”的原设计改为双发、加长机体,近似碟形的三角翼换成变后掠翼,其他设计基本不变,以牺牲一定机动性为代价换取出色的高空高速能力,最后就连名字也一样,从“火龙”直接到“炎龙”,无意间凸显了单发换双发的本色。

    作为新世纪的一名军事爱好者,龙云对x…7到x…8的故事自然耳熟能详,现在亲眼看到一架“火龙”,他走近战机、准备登机时仔细打量一番,也觉得眼前这座庞然大物的线条和构型更流畅一些,也许是原装设计的缘故?

    sac,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多少年来的确做了不止一次单发变双发的事。

    对这种“简单粗暴”的飞机设计思路,网络上吐槽者甚多,有人更挪揄“哪怕sac生产的面包车,揭开引擎盖,都能看到两个发动机”——对此,龙云往往是置之一笑,毕竟在动力系统水平受限的情况下,如果要满足军方提出的高指标,增加发动机数量的确是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案,至少也技术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是如此,否则如果技术够高,引擎够给力,世界上哪还会有双发战斗机?

    撇开可靠性之类的指标不谈,战斗机的发动机,数量当然是越少越好。

    在这方面,迷g…29算是一个挺典型的反例,采用两台rd33引擎的米格机,在推重比上超过了西方绝大多数机型,同时也要付出航程下降、整机尺寸偏大等代价;世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