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战长空-第9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里迢迢跑到缅甸,美国人的一众杂鱼情报员他可以不管,但龙云在灯下盯着地图、思索良久,不知道是不是身在“平行祖国”、暂时不需要考虑打仗的缘故,他的思路逐渐深入,想到了自己这些天来一直心神不宁的原因,和几天前的推测一样,美国人,他们走私“能媒”肯定不是为了拿去做珠宝首饰,那又是为了要做什么,如果事关超能力,那么……
那么他们的超能力研究,实质进展,究竟会到了哪一种程度呢。
……
一夜沉睡,影影绰绰的思索在梦中继续,潜意识这一次也没给龙云任何指引。
第二天一早醒来,他还要继续以维克托的身份活动。
按照计划日程,昨天的一场会晤后,今天中将同志将和红空军的其他人员一起前往北京近郊某空军基地,开展两国空军的一系列交流活动。
和昨天的单独行动不一样,今天和几位vvs军官一道坐上车,龙云一开始还以为,自己会和同僚们搭乘这辆车体墨绿、轮胎宽大的“依维柯”越野车直奔航空训练基地,他还瞎猜目的地会不会是密云,不过车子开了没一会儿、就拐到某处不知名大院,在建筑物之间穿行了一两分钟后,几名军官才乘坐另外一辆带车棚的大头卡车离开。
陕汽sx2150,外形看上去挺“变形金刚”的一种大头重卡,同行的红空军将领们无人认得,当过修车工的龙云却挺熟悉这款车型。
不过等他上了车、sx2150在一阵咆哮后冲出大院北门,坐在后厢里颠簸摇晃的龙云就扬了扬眉毛、一手抓紧车厢栏板,耳朵里全是“轰隆隆”的柴油机轰鸣,他随便一听就知道这车装的绝不是“康明斯”,多半还是性能稍逊的国产货,看来平行世界里中国和西方国家的经济交流活动是比较少,连美国人的“康明斯”系列柴油机都不见了踪影。
坐着欢快高歌的陕汽重卡,以出人意料的方式一路前往基地,有了之前的经历,龙云对类似安保措施早就习以为常。
和几名同行者一起坐在空弹药箱、铁皮油桶之间,一边和战友们闲聊,他一边心想,莫非克格勃的神秘主义已感染了同为东方阵营国家的“平行祖国”;堂堂航空兵中将,跑到国外来也要像货物一样被大卡车运来运去,照这样下去的话,他的一趟缅甸之旅可真是前途堪忧,会不会被塞进干草堆、由一辆时速五公里的驴车运送处境,就像诸多抗日神剧里那样“机智的出现在敌人大后方”?
万幸,既然这儿是另一个世界,“平行祖国”的情况也必然与现实有所差别,神剧什么的恐怕也还没有,想到这儿龙云就颇觉庆幸。
不仅如此,以vvs高级军官的身份活动,意识却还是一个来自现实世界的年轻人,龙云随着车辆嘶吼颠簸还不经意间想到,可惜自己这一趟旅行,行程安排完全不由自主,不然他真的有很多地方想去看一看——就比如说,传说中的“抗战圣地”横店,世界虽然不同,也许中国导演和编剧的精神境界还是一样高到突破天际,今年的鬼子,可还够用吗——
哦、不对,不对!
想到这儿,从天马行空般的戏谑中回过神来,年轻人的表情变得有一点严肃,他终于想起了自己这些天心中隐约挂念的事,既然来到中国,而且是平行世界里的“平行祖国”,有一个地方,他可曾经计划过要去看一看,虽然,自己恐怕已经错过了时间。
“梧桐坡”,一个不知名的内陆所在,平行世界里的中国会不会有这个地方,又有没有发生过那一场改变自己命运的惨剧呢。
……
车辆颠簸,紧跟着前面一辆重卡,掩蔽行踪的“后勤车队”还在京郊快速路上前进着。
就在同一时刻,坐在sx2150车厢里冥思苦想,龙云还在回忆,最近一段时间来有没有接触过与“梧桐坡”有关的蛛丝马迹时,距离车队当前位置约三十公里,北京南郊的plaaf某空军基地,阳光充沛的会议室里,一溜大檐帽正整整齐齐摆放在桌面上,几名身着蓝军装、精神饱满的年轻军人,正在长桌旁交谈。(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地一三三七章 少校王卫国()
上午时分,首都天空晴朗少云,三四级北风不徐不疾吹过机场跑道与一大片停机坪,今天又是一个昼间训练的好天气。
办公室窗外,一阵战机轰鸣由近而远,驻扎在基地里的空军某歼击机师某团,当天的训练科目已经开始;拖着明亮的加力尾焰,灰色标准涂装的苏霍伊战机咆哮着紧急升空,一枚枚白色导弹在翼下蓄势待发,振翅高飞的庞大战机很快隐没在苍茫天际里,只留下一抹依稀可辨的悠远雷鸣。
su…27sk,来自knaapo的二十余架原版双发重型战斗机,是基地驻扎部队的主力装备。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在这座空军基地里升空的可并非只有这一款战机,还有一种很多人从来没见过的三角翼型号,据不知情人士的描述,这种同样是灰色涂装的单发战斗机,看上去“好像一支锐利的箭头”。
基地里训练如火如荼,空军某歼击机团的好几位飞行员却没排到班,这时候都聚在会议室里。
预定今天与到访的苏联军事代表团有关人员进行交流,在活动开始前,先由团长介绍了上面派来的各位首长,其实这些将军,在座的小伙子们几乎都认识;既然是会谈前的准备,在场者也就没太多拘束,飞行员和指挥员们坐在一起讨论,时不时做点记录,确定此前草拟的交流计划,其中哪些内容可以在今天落实。
你一言我一语,在当前世界大战正酣、祖国面临严峻形势的大环境下,歼击机团的指战员们显然都挺有危机意识。对su…27sk战机的使用,结合最近一阶段的训练成果,在座者提出了不少问题,准备在交流活动中向苏方人员请教。
当然,除此之外。让所有人略感意外的,众人熟识的解放军空军老将、前空军副司令员林虎今天也一早来到了基地。
太阳一点点爬高,简短的会前准备很快结束,运送苏联军事代表团成员的大卡车开进基地大门,不多时,两军与会人员就在会议室门外见面。摘下大檐帽握手致意、寒暄几句,介绍过此次活动的参与者之后,包括维克托*雷泽诺夫中将在内的代表团成员就鱼贯而入,在长桌一侧依次落座。
经历了挺长时间的车辆颠簸,龙云一时间还没从“梧桐坡”事件的回忆中完全挣脱出来。也还没进入会谈状态,他坐在长桌边,挺茫然的看向起身致辞的一名plaaf上校,感觉脑袋里还有点糊涂。
正迷糊的时候,龙云略显弥散的眼神看到了林虎中将,身居要职的空军高级军官也来到交流现场,这让他有了一点聚精会神的觉悟。
看起来,今天的这场会晤。双方的重视程度都挺高的嘛。
之所以有这么一种想法,在苏联方面,派出vvs头号王牌飞行员维克托*雷泽诺夫中将。这本身就是一种重视姿态,而中方的高级将领也莅临现场,交流内容与成果暂且不论,看起来,对这一次的两军交流,结合当前的远东作战形势。这的确并非一场公事公办的例行活动,而是很有些“意在实战”的意味。
在傍晚宴会上和林虎谈的挺投机。今天又见到了这一位老将军,龙云还有点激动。不过他一时间还忘不掉“梧桐坡”的事,正打算勉强把这些事关重大的念头抛诸脑后,不经意间的意识窥探,却让年轻人很疑惑的再度扫视会场。
刚才感应到的思绪,不只是来自于谁,但这一点都不重要,可如果他没弄错,刚才自己的确扫掠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但这可能吗,这个人,难道就在今天的会场之中?
一大清早和同僚们赶往京郊空军基地,路上还衍生出一线令人不安的思绪,说真的,龙云原本人是坐在会议室里,心思却有点不在会谈上,不过现在他却忽然来了精神,装作挺随意的扫视整个会场,端详在座的中国空军指战员们。
随着目光观察,记忆中的人物样貌,逐渐与在座的一名解放军空军少校重叠在了一起,这让龙云莫名惊讶,脑海中霎时间转过千百个念头,他一方面瞬间想到了许多事、也有了如释重负的感觉,另一方面,意识中的种种谜团,却像石子在水面激起的一大片波澜那样四下播散开来。
王卫国,解放军空军飞行员,在座的年轻少校就是吗,这——
主持者致辞完毕,接下来是苏方代表的致辞时间,身材壮硕的vvs上将、高加索战区空军司令员起身演讲,龙云却还在灵魂出窍,竭力思考刚才的这一发现。
刚刚看到了平行世界里的“王卫国”,虽然这一发现的性质与这些天的若干经历雷同,意义却大有区别,他保持标准的军人坐姿、在椅子上发了一会儿楞,眼光装作漫不经心的落在少校身上,利用自己可怜的人脸识别能力去观察。
在旁人意识中被辨识为“王卫国”,在龙云看来,这位军装整洁、神情严肃的解放军少校,看起来也就不到三十岁,年龄和现实世界里的“老王”倒是能对的上号,而且从面貌来看,两人之间也颇为相似——至于一些细节上的差异,在这方面没研究,龙云自己可拿不准,不过他凭借超能力去探查“王卫国”的意识可没一点难度,当下就赶紧确认,也得到了基本靠谱的辨识结果。
王卫国,一名中国空军飞行员,平行世界里此人身在何处、究竟有没有经历“梧桐坡”事件,这一下子就全都水落石出了不是吗!
刚刚还为“梧桐坡”惨剧而心神不宁,现在一下子以如此意外的方式得到了答案,龙云的确是惊诧莫名,他立刻想到的是,既然眼前的年轻版王卫国仍然身着军装,看起来也没一点负伤疗养的样子,那么很显然,这位曾经为捍卫祖国天空而卷入一场诡异事件、因此而身负重伤的飞行员,在平行世界里的“人物投影”却并未经历这一场变故,至少他人没事,否则现在也不太可能出现在两军交流研讨会的现场。
这样说来,果然,“梧桐坡”事件只是现实世界的一场悲剧吗……
刚刚发现了又一个“平行人物”,龙云的想法就是如此,他起初很是为此而松了一口气。
毕竟,按王卫国的说法,“梧桐坡”这地方是他龙云的家乡,现实世界里的一九九六年寒冬,这座小到在地图上绝不可能找到的西北小村落在一场惨烈爆炸中化为废墟,只有他一人幸存下来,这样的惨剧,龙云当然无论如何不想在平行世界里也经历一回,哪怕他到现在也搞不清楚,这莫名而来的平行世界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从军事交流到“梧桐坡”事件,坐在长桌旁的vvs中将完全走了神,好在这一场交流讨论会上,双方主要还是集中发言,一开始维克托*雷泽诺夫也没有非说话不可的时候,在场者的好奇目光聚拢过来不少,却没人能知道龙云现在脑袋里在想什么。
从认出了“王卫国”,到推断出“梧桐坡”事件的不存在,龙云的思维仿佛只过了一瞬,他也知道自己这番逻辑推理还有些疏漏。
王先生的“人物投影”好端端出现在会场上,这当然是一种证据,但正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