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小书生-第1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到那些参加选拨的人把试卷做完之后,再进行密封装订,把试卷右边的名字给遮挡住,然后交到了皇帝的手中,等到这些大臣还有那些大儒开始翻看批阅。
选择题试卷的答案已经被公布出来,有一些问题,那些大儒都不记得,等到看到了答案,才算是明白了。
至于策论的题目,都是要经过两个以上的大臣看了之后,才能够定分,在不知道名字的情况下,大臣对于这些文章,也不会有徇私舞弊,给自己认识的人多一些的道理。
在经过这样的挑选之下,总算是确认了一千多名教书先生,有皇帝亲自书写教书先生的执业证书。
这也是云毅弄出来的,为了显示这些人的身份,同时也算是给了他们无上荣耀吧。
大唐皇帝陛下亲笔签名啊,这一般都是要供起来的。
对于这些参加科举考试失败,碌碌无为这么长时间的读书人来说,能够得到皇帝的认可,能够得到皇帝亲手写出来的身份牌,简直和科举中举了差不多。
这一千多人开始分配到已经建造好的十座公学院,开始准备招收学员的工作,至于剩下的那些教书先生,则是等待着之后的公学院的建立,然后去往各地履职。
出了文人挑选教书先生之外,皇帝李二还颁布了一个口令,那就是在老将里面挑选教官,教导学员武艺和战场之上的知识。
这一个圣喻一出来,就让那些世家还有儒门都再一次惊讶了一会,这皇帝是想要培养出来一个文武双全的全能型人才啊。
看来以后从这公学院出来的学生,真的要是成为这大唐朝堂之上的主力军了,文武都能够上。
有人欢喜有人愁,世家和儒门想要钻空子的心思是要失败了,有了武将教导这些人,他们就不再只是一个文人,估计以后的大唐也不再出现什么文人,什么武将,朝堂之上也不会有文物之分。
从这些细微之处的改变,可以看出来李二到底在做什么,他是在改革,是在慢慢的把自己的权力加固,并且让大唐更加强大,强大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
这是那些世家不愿意见到的,却有不能阻止的,毕竟李二不是一个昏君,更不是一个没有权势的皇帝,他们手中的力量和李二相比起来,还是差远了。
选拨教官的章程也是比较严谨,不仅仅有朝堂之上的那些大将军的监督,还有文臣在一边看着。
教官的首要要求就能够能够有带兵打仗的魄力,这些老将大部分都是年纪大了,或者是在战争之中受伤的,却也能够骑马、比武、带兵。
这些老将老兵本来是在大唐的最底层生活着,靠着微博的救济来养活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还有重新启用的那一天。
当李二说出想要启用老兵来当公学院的教官的时候,朝堂之上的那些大将军都是激动的流泪,混世魔王程咬金甚至是直接捶胸顿足表示自己的高兴。
他们这些人不知道带了多少的将军多少的老兵,看到了这些人从青年到壮年,从壮年到暮年。
说实话,对于那些在战场之上浴血奋战,最后却留下了残疾,又或者是因为年纪大了而不能继续上战场的老兵老将感到惋惜。
他们也是大唐的百姓,更是为了这天下安宁,为了混一口饭吃,为了能够出人头地,直接舍弃了自己的生死。
然而当他们没有了用处的时候,却是让他们自生自灭,这是一种悲哀,却又无可奈何。
朝廷不可能用钱来养一个废人,就算是他在战场之上多么的勇敢,杀了多少个敌人,取得了什么样的功绩,可是当他老了,当他上不了战场的时候,就是一个废人。
大唐该给的补偿已经给了,但是却也不能养一辈子,这其中的花销有多大,每个人的心中都很清楚。
然而现在,老将不死,他们再一次有了用武之地,再一次能够体现出来自己的价值了。
第328章 新式教学()
大唐要从老兵老将里面挑选人才,成为公学院的教官的事情,也已经传遍天下,就像是要建立公学院一样,备受关注。
毕竟建造公学院乃是利国利民之事,对于寒门弟子还有那些百姓来说,绝对是一件值得他们关心的事情。
只不过百姓不知道这个教官到底是何意?
难道是要让公学院的弟子学习武艺,让学员可以自己选择自己将来的路,是文臣还是武将?
对于朝堂的这个决定,那些百姓还有寒门弟子都是充满了猜测,但是却也看到了朝廷对于这个公学院的重视,不仅仅认认真真地挑选教书先生,现在还有老兵出身的教官,当真是稀奇了。
最先开始招收学员的公学院便是皇帝李二出钱在东都洛阳建立的公学院,其公学院的名字也是李二取的,这座学院到以后会成为大唐最为著名的学院,也是国家教育机构最为中心的地方。
在长安、洛阳等地的关中学子,都开始背负着家人的期望,背负着远大的理想,踏上了求学的道路。
各地的学子都在蠢蠢欲动,想要早一点儿入学,早一点儿学到知识,早一点儿踏入官场,早一点儿出人头地。
只不过凡事都有一个章程,皇帝李二作为这个大唐最大的权威代表,他所捐赠的公学院虽然不是第一个建造起来的,却是第一个开学办公的公学院。
在长安外的灞桥之外的村庄里面,老村长召集村子里面的男女老少共商大事,其内容就是东都洛阳招收学员的事情。
皇榜上面写的很清楚,招收学员的标准便是十二岁以上,二十五岁以下的男子都可以进入学员,不管其是什么身份,只要是三代之类没有犯过大案,比较清白的人,其儿女或者是本人都可以进入公学院学习。
对于这条规定,百姓也没有意见,在他们的心中还觉得那些大恶之人,为非作歹的人的后代是没有资格享受这种待遇的,如果他的儿子真的优秀,让他身份倍增,成为一个状元的父亲或者是母亲又或者是祖父,绝对是不能忍受的。
同时这条规定对于那些犯下大的过错的人,也是一种惩罚,对于想要犯下大过错的人,也是一种警告,让他们的心中会有一个束缚,会阻止很多的案子的发生。
对于这样的规定,百姓还是拍手叫好的。
老村长知道自己这个村子的情况,都是老实敦厚的农户,上一代,上上一代都是老实人,很少出现那种大恶之人。
所以他们村子的这八个少年郎绝对够资格去公学院读书,但是最大的阻碍则是在于这些父母,正是因为他们是老实敦厚的农户,在他们的思想里面,自己的身份传承自他的老父亲,那么以后这身份自然由他的儿子继承,包括哪些田地。
没有了田地,他们就没有了粮食,没有了粮食,他们就没有吃的了,没有了吃的,他们就不能生存下去。
所以一定要守护好田地,这是从上一代,上上一代就传下来的观念。
想要他们主动做出改变,想要他们主动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去,那是不可能的。
“圣上感叹我们这些穷苦百姓生活之艰难,知道我们这些种地之人大字不识几个,想要过上那种锦衣玉食的生活,一辈子都没有可能,如今,圣上昭告天下,建立公学院,以此来帮助我们这些寒门弟子,让我们的后代有机会和那些达官贵人一样,让我们村子的那几个儿郎有机会光耀门楣,我今日召集你们前来,想必你们也知道我的意思了。”
老村长的动员大会则是非常的实际,就是直接说出了那些村民心中的想法,那一个人不想要过上好日子,不想要过上达官贵人那样的生活啊,但是他们心中清楚,农户就是农户,他们一辈子也翻不了身。
所以他们认了,含辛茹苦的孩子养大,就是为了好让孩子能够继承家中的田地,然后能够养老。
就算是公学院建立了,圣上允许他们的后代进入公学院读书,他们的思想里面其实还是有一些漠不关心,还有一种不相信。
这也是一种正常现象,纵观历史上这么多的朝代,那么多的皇帝,也没有哪一个能够像李二这样,建立这么多的公学院,让天下穷苦的寒门弟子也能够很好的读书,受到很好的教育。
一个村子最多只能够推选出七八位合格的少年,其他的都是年龄及格,但是却已经不想读书,结婚生子并且继承了家中的田地,还有一些则是年龄没有到,而还有一些则是超过了。
只有极少数的还没有结婚生子,还想要要参加科举,这一等,就等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进入公学院,就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这样一来,他们对于科举的信心就增加了好几倍。
已经被家中的人逼的无可奈何,已经有了一种想要放弃的学子门,现在总算是有了借口,能够更好的读书了。
父母在,不远游,这是常理,在这个古代更是孝顺的至理,但是为了求学,为了能够成为人上人,能够过上达官贵人的生活,他们还是选择离开家园,前往公学院求学。
云毅建造的公学院,最多能够容纳一千名学员,这已经是最大的容纳量,因为宿舍的床位有限,教书先生和场地也是有限的,所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
因为李二虽然非常需要全能型的人才,需要公学院能够教导出来更好更强大的人才,但是却不能把大唐所有的钱财都浪费在这教育上面。
对李二来说军队的建设永远是第一位,只有军队强大了,他才能够更加的安心。
李二在很早就认识到,并不能太过依靠天罚,如果在战场上,天罚因为某一种原因不能发挥出来作用,这个时候只有真刀真枪的干。
而大唐的将士要是太过依赖天罚,那里还有什么勇气,在天罚不能施展其威力的那一刻,大唐将士的心绝对会因此而溃败。
所以李二才在掌握着绝对的权力之后,就严令所有的将军不得过于依赖天罚,要注重锻炼将士作战的能力。
这样一来就需要很大的经费,那些把守边关的将士所花费的费用会更大,这也就导致大唐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
但是已经做出改革的大唐教育方式,隐隐可以看出来一种大国的气势,这就是成为一个盛世大国的根基和基础。
人才是一个大国所必须的条件,只有人才多了才会让大唐更好更快的发展。
第329章 超级学院()
一座学员最多能够容纳一千多名学员,只不过实际上一座学院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学员来报名,能够有八九百人就不错了。
因为在这个时候就算是所有人都认为读书是一种非常高尚的行为,是能够让一个贫苦的百姓也能够华丽变身的途径,但是却也要看情况而决定自己的行为啊,也就是量力而行。
在这几个州里面,满足进入公学院的条件的人很多,但是却不是每一个满足这个条件的人都能够踏进公学院。
有的少年已经担负起了家中的顶梁柱,照顾有一些残疾的父母,还要照顾弟弟妹妹,当然是不可能直接把亲人丢在家中不管,直接去公学院读书的,他们的读书梦,已经被现实所破灭。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朝堂不可能直接出钱出力养育他的父母亲人,现在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