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首席国士 >

第386章

首席国士-第386章

小说: 首席国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额……薛狐狸……”对于大老婆给薛诗涵起的新绰号,秦百川有些哭笑不得。

    好不容易送走了瞿大庄主,剩下收拾场地,统计直销员报名人数这些事陈鹤鸣自然能够安排,秦百川也没留在原地,跟谭教头一起,顺着方子长的去路,直接来到了书斋。

    “秦夫子,对于清风书院如何商贾化运营,老夫想听听你的高见。”方子长的书斋布置清幽简单,一张小小的茶桌,茶桌上燃着袅袅的檀香,朱天翼、薛诗涵两人作陪,方子长给秦百川倒杯茶,开口询问。

    “书院商贾式运营,其实老院士刚才便已经提出了构想。”受了方子长不少好处,秦百川很坦白的道:“最直接的无非是开设课程,扩大招生范围,这方面老院士无师自通。”

    “秦百川啊秦百川,老夫为了把你留在清风书院商量大事,可是不顾读书人的尊严亲自上台为你的百花工坊说尽好话,你就用这些话儿糊弄老夫?”方子长不屑的撇嘴,知道秦百川不喜欢别人摆读书人的臭架子,他投其所好,脸上泛起一丝贪婪的笑容,模仿商贾的口吻道:“开设课程,扩大招生是一条途径没错,可朝廷对书院的人数、收取的费用都有明确的规定,老夫能赚的无非就是一点小钱,给书院的夫子多糊弄点酒钱罢了。如果说赚大钱,甚至投资极乐军,恐怕这点钱还远远不够,老夫费心费力把你留下来,就是想听听赚大钱的法子。”

    方子长说话的语气、神态都像极了秦百川,什么时候见过清高的方子长露出过这样的笑容?书院院士想着法的赚大钱,这要是传出去,方院士的一世英名都要毁于一旦。朱天翼和薛诗涵纷纷摇头苦笑,为了完成吕大人的命令,老院士这是豁出老脸不要了。

    秦百川也是忍不住笑出了声音,道:“老院士,秦某既然选择留下,那自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你无须如此,只会让秦某觉得浑身都不自在。”

    方子长哈哈大笑,秦百川正色道:“只是在我说出法子之前……敢问老院士,这次吕大人可是给你限定了尺度?尺度的意思就是……可有一定的界限?”

    “这吕大人倒是没有明说。”说起正经事,方子长也不大哈哈,道:“吕大人知道你是书院夫子,也料到这差事肯定要落在你头上,最后他只说……只要不影响清风书院的名望,随便你怎么折腾,最好能为朝廷多输送一些少说话多做事的实干派,便算大功一件。”

    “这么说……那就是没有尺度?”秦百川品了一口香茗,将茶杯放在桌上,自己又续上一些水,开口道:“这样倒是好了,可发挥的空间、余地将会更大。”

    “看样子秦夫子早有打算?”方子长也满是期待的问道。

    “有。”秦百川揉着自己的手掌,问道:“方院士,朱院士,薛夫子,书院既是走商贾化运营,秦某有些话说的便要直接一些,若是有戳到你们痛处的地方,也别跟我为难。”

    “你说吧,吕大人都能改组江陵府,我们自也不是你想的那般食古不化。”朱天翼点头,投去了一个鼓励的目光。

    “那秦某便说了,敢问两位院士,清风书院选拔学子的要求基本都有哪些?”秦百川打算先摸摸底。

第459章 升学率和就业率

    “清风书院在选拔学子方面的要求相当严格,说起条条框框可实在太多了一些。”薛诗涵接口道:“最起码两条硬性的规定,第一读书人必须有功名在身。这一点相信秦大哥有着诸多的体会,那楚轩家财万贯,可始终也是进不了清风。第二条,清风书院每年授课时间为九个月,全年收取费用五十两银子,少一个铜板也是不行。”

    “这两条是硬性规定,可秦某为何听说,清风书院的学子多是一些达官贵人、商家巨贾的子弟?”秦百川又问。

    “秦大哥所有不知,” 薛诗涵苦恼的解释道:“每年五十两的费用让许多有才华的寒门学子望而生畏,可这倒不是院士贪财,只是维持这么大的一个书院运转,处处都需要银子,就好像上次安阳大比,算上所有的开销便几乎耗光了书院一整年的进项。其实……书院改革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否则只怕连薪俸都要发不出来了。”

    薛诗涵并未正面回答秦百川的问题,可他也听出来了,笑道:“所以方院士便对那些有权有势的贵族子弟稍微放宽了一些条件,以相对高昂的学费维持书院运转?”

    薛诗涵偷眼看了看方子长,这有些关乎院士声誉,她不敢乱说。方子长倒是很坦然的一笑,道:“这也没什么,书院已经到了这步境地,还有什么不能说?秦夫子,你说的没错,老夫收贵族子弟入学的确是存了补贴书院的心思。一来,这些贵族子弟想要弄个功名并非太难,也不算违背书院的规矩,二来,补贴的方式和你说的有些不同,有些人托老夫或朱副院士办事,总要给一些好处。这些好处我们不敢入私人荷包,全都贡献给了书院。”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老院士的难处秦某能够理解。”将清风书院的底细了解差不多之后,秦百川将现代教育的盈利模式稍微在脑子里过了一遍,轻笑道:“老院士,秦某这里的确有几个点子,说出来咱们共同协商。”

    “洗耳恭听。”方子长点头。

    “首先,就说新开设的锦绣商法这门课程吧……老院士给锦绣山庄、给秦某脸,瞿庄主和我都不能不重视。”秦百川不喜欢欠着旁人,先把这个问题解决掉:“这样,清风书院拿出一块地,秦某愿意出资兴建一些房舍,作为锦绣商法单独授业的地方。到时候这些学生需享有跟其他学子同样的待遇,我会派人教授他们商业知识,其余课程还请清风书院的夫子代劳——当然,收取的学费秦某分文不取。”

    “这个是小问题,你怎么做便怎么做。地方老夫这里有的是,空闲的房舍也多,翻新一次最多也就是数百两银子,老夫还拿得起。”老院士倒是想得开,摆手道:“学费也都是小钱,治标不治本,还是说正经的法子。”

    老头倒是个急性子,秦百川在怀里找了找,拿出一张千两的银票拍在桌上,示意这笔钱用来翻新清风书院提供的房舍,方子长扫了一眼银票,也没拒绝。只听秦百川继续道:“那我的第二个点子,就是希望改变一下清风书院的招生模式,对于那些真正有才华的学子,不妨便免去了学费,破格招入,一旦这些人日后能扬名立万,必定有清风书院的一份功劳,作为院士,您老颜面上也有光。”

    方院士苦笑,秦百川又道:“我知道,可能老院士之前也有这么考虑过,可寒门才子如过江之卿,这个口子一开,清风书院的财务负担便要加重,那不妨继续在达官贵人子弟身上多做文章。”

    “比如说楚轩,他没有功名在身,只要他愿意每年拿出千两银子的学费,一样可以入读清风书院,甚至享受清风学子的所有待遇,唯一不同的是,没有保送的资格。哦,就是他们没有被推荐到国子监继续求学的资格,学习期满后,或是给一块清风书院的令牌,或是一张毕业证书,这就行了。”

    “每年收千两银子?”方院士被吓了一跳,若是真按照秦百川的办法,一个人收一千两,十个人,一百个人……我去,那清风书院短短一个开课的时节不就能收几万两银子?

    “这……似乎不妥吧?”薛诗涵咬了咬嘴唇:“书院再怎么说也是清高的地方,公开收千两银子,岂不是更让那些普通学子有了编排书院的借口?再者说……一千两银子这也太多了,估计……没人愿意拿吧?”

    “薛夫子,注意一下我这办法的前提,我说了,对那些真有才华的寒门学子采取免费的政策,就相当于拿着贵族子弟的钱去补贴他们,说个粗俗的比方,你施舍了穷人一些钱财,他们还会说你为富不仁吗?”秦百川解释道:“这些贵族子弟都划入‘借读生’行列,而且也失去了被保送的资格,其他靠本事进来的学子,还能有什么说法?就算有,规矩就在这摆着,谁爱说便随它去。”

    “有道理。”方子长深以为然的点头,单这一个点子便使方子长心头的愁云散去了不少。

    “薛夫子刚才说千两银子太多,其实秦百川觉得太少,楚轩遇到我之前,恐怕就算三千两银子给他一个进清风书院的机会,他都求之不得。我还有个朋友,薛夫子认识的,严居正,现在让他拿五千两银子来书院,他眉头都不会皱一下。”想起严居正那挨坑的脑袋,秦百川忍不住发笑,接着道:“薛夫子之所以说千两银子过多,是因为手里没有数万两银子,只要到了一定程度,千两银子便和你花一个铜板是一般心境。”

    “如果薛夫子还不能理解,那我们再说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北郡州牧大人的亲戚,袁修刚……我跟礼部之间的一点矛盾,你们都清楚吧?”等他们点头之后,秦百川笑道:“他一天书都没有读过,照样能在礼部供职,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想进入官场,并非只有清风书院一条路,这路人来到书院,也不想求什么名声,就是想要个出身,用秦某的话说,镀金来了。”

    “我明白了。”方子长和朱天翼纷纷点头,薛诗涵也是醒悟:“秦大哥的意思是说,他们只想把清风书院的令牌,或者所谓的毕业证书,当成日后吹嘘的资本,给他们一个合理的出身,以免被人抓住痛脚?”

    “对,那你说他们还会在乎区区千两银子吗?”秦百川胸有成竹的道:“具体招收多少借读生,得看方院士的打算,如果打算招收一百人,那一千两银子差不多了,如果只招收五十人,每人就要两千两。周期是全年招生,不受限制,只要推广得当,银子只怕会滚滚而来。”

    “这个办法好!”方子长眼里闪过一道狠辣:“老夫就是明摆着要银子,总比胆战心惊暗中收取一些贿赂来的要痛快得多!秦夫子,借读生这个法子老夫记下了,稍后便知会吕大人!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

    “还有一个补课的法子,只是要辛苦书院的夫子。”秦百川又笑道:“大颂人都有盲从的心里,认为名声大,本领也就越大。比如两个书院都教授《百家姓》,两个夫子的水平也真是无二,可有些人更愿意来清风书院,找薛夫子,这个便是促成他们消费的动机。”

    “这话是什么意思?”方子长有点不太明白。

    “意思就是……清风书院的夫子不可能每天每个时辰都在上课吧?总该有些休息时间,老院士便不妨根据夫子的时间安排,将闲暇的夫子都聚集起来,专门开设几个补习班。”秦百川解释道:“补习班针对的是那些未能进入清风书院,却又拿不出千两银子的学子,到时候也分全年教育,每年收取三百两银子,他们不算清风书院的学子,但对成绩优秀者,书院可以提供明年清风书院招生的优先录取权,老院士以为如何?”

    “妙,实在是妙!”方院士果断的竖起了大拇指,两个办法,一个针对的是超级富家子弟,一个针对的是衣食无忧的读书人,大有将他们的钱财全都聚拢到手里的意思,一个都不放过。

    “秦夫子不愧是经商的天才,老夫对你的手段实在是叹为观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