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唐侯-第10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舟所写,是一些对兵权的改革事宜,大唐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军权过于分散,各地王爷在自己的封地都多多少少有些兵权,而且只要他们愿意,私底下养一些兵马也并不是什么难事,这就为以后各地割据势力造成了温床。
所以,唐舟闲来无事,就写了一些改革的方案,当然,他也知道,这事不好办,不说李治同不同意,就那些各地藩王只怕都不会同意。
动了他们的兵权,他们不跟你急才怪。
当初李世民在的时候,就只是动了他们的赋税,他们就狠狠的闹了一场,如今再收归兵权,他们只怕更不会善罢甘休了。
所以,唐舟虽然有了这些提议,但并没有说一定要跟李治讲,或者实施的意思,就算要实施,现如今大唐还有不少敌人,恐怕李治也不会同意。
因为一旦实施,大唐就只边关一道屏障了。
第1852章 何德何能
次日的长安下起了淅沥沥的小雨。
秋雨微凉,只怕这场雨后,长安会更冷。
而这也似乎预示着今年的冬天会来的特别的早,也就意味着这个冬天不会很好过。
唐舟坐着马车来上早朝,他来的时候,已经有不少官员在等着了,他掀开车帘扫了一眼,并未见长孙无忌的马车,显然,今天他仍旧是不来的。
唐舟放下车帘之后叹了一口气。
显然,长孙无忌对于今年夏天的事情仍旧是有点耿耿于怀的,当然,唐舟也清楚,长孙无忌虽然不来,朝堂上的事情,却没有一个能瞒过他。
老狐狸就是老狐狸,哪怕是远离了朝堂,仍旧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拨弄朝局。
在唐舟看来,长孙无忌只怕是入了魔障了。
他会在这件事情上越陷越深,直到无法自拔。
对于大唐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秋雨淅沥沥的下着,在宫门打开之后,群臣陆陆续续的进了大殿。
没有了长孙无忌的朝堂,李治显然更加的得心应手起来,因为没有多少人敢再反对他的一些决策,直到这个时候,他才突然觉得皇权是一件让人觉得特别爽的事情。
朝廷大事一一被臣子替出来商议,这样过了一个时辰,许敬宗突然站了出来,道:“圣上,臣有本奏。”
李治看了一眼许敬宗,道:“哦,许爱卿要说何事?”
许敬宗道:“自从圣上登基以来,已过六载,圣上先后平定内乱,灭亡突厥,安定百姓,可谓是功绩卓著,臣觉得圣上之功可照千古,所以臣提议圣上,泰山封禅。”
泰山封禅,这四个字出现在大殿上后,大殿群臣如同武昭仪听到这四个字的反应几乎是差不多的,他们都被震住了。
虽然他们都知道李治肯定也是希望泰山封禅的,可他才不过当了六年皇帝,有了些许功绩,他何德何能可以泰山封禅?
朝中臣子很快明白过来,许敬宗只怕是要拍李治的马屁。
群臣相互张望,李治坐在龙椅上,却是神色微微一动,泰山封禅他自然是想的,当然也他知道自己的功绩离他父皇的还差一些,他父皇都没能泰山封禅,他又怎么可能?
不过他并没有提出反对,如果大家都同意的话,这事也不是说没有可能嘛。
李治哦了一声,问道:“诸位爱卿对于许爱卿的提议有何看法?”
李治刚说完,武昭仪的一些人立马就站了出来。
“圣上文治武功,绝对能够照耀千古,臣觉得圣上泰山封禅,并无不可。”
“臣也同意圣上泰山封禅。”
“臣也同意。”
“…………”
这些人都站出来表示同意,而且把李治的功绩说出了不少来,李治在上面听的,心里别提有多舒服了。
可就在这些人这样恭维李治的时候,褚遂良突然站了出来,道:“胡闹,圣上才不过登基六年,天下还未大定,百姓还未真的富足,何以能够泰山封禅?先皇那般功绩,都不曾封禅,圣上如何能够?”
褚遂良自然也知道李治想要泰山封禅,但是作为李世民的托孤之臣,他怎么能容忍这件事情发生?
泰山封禅是一件大事,劳民伤财不说,他更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李治功绩不如李世民,他若泰山封禅,只怕会让天下人取笑。
褚遂良还算是有点良心的臣子,而他这么说完之后,其他人也都陆陆续续站了出来。
“圣上,泰山封禅,绝对不行,先皇都不曾泰山封禅,圣上想要泰山封禅,只怕必须功绩超过先皇才行,试问一下,圣上觉得自己这六年的所作所为,可比先皇贞观二十几年之功绩否?”
“泰山封禅,势必要万国来朝,共去泰山参加封禅仪式,此举固然能彰显我大唐之威,可也十分劳民伤财,我大唐先后经历战乱,那里有这许多财产可供圣上封禅之用?”
“还请圣上莫要听信许敬宗之言,他简直就是个佞臣……”
显然,朝中不少人都觉得李治现在封禅根本不是时候,他才二十几岁,还不到三十,这般年纪轻轻就想泰山封禅,未免太着急了一些。
而且,虽说他当皇帝这几年,大唐的确有了不少发展,可显然还不够,他并未做出惊世之举,或者说他还没能改变大唐以前固有的一些情况。
比如说大唐四周仍旧是有不少敌人的,比如说大唐的百姓也并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富足……
群臣陆陆续续的说着,唐舟站在人群之中,显得很平静。
对于泰山封禅一事,他并没有什么意见,想封也可以封,不封也行,对于他们这些臣子来说,这也不过就是一个仪式罢了。
不过在他看来,李治想要泰山封禅,只怕不容易,因为朝中有太多所谓正直的臣子了,李治若功绩不够,就休想泰山封禅。
这些人的坚持,对李治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能够让李治明白,他离千古一帝还有些距离,想要泰山封禅,他还很任重道远,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只是这些事情,也极其有可能让李治冲动,近而做出一些特别冒险的事情来。
坐在上面的李治脸色越来越差,他又没有说真的要泰山封禅,怎么这些臣子反应这么激烈做什么?
而且还说的这么难听,就好像他李治是个没用的君王一般。
本来他也知道自己还不够资格,不封就不封,但这些臣子也不至于说的这么难听吧,难道他李治登基这些年,就真的没有什么功绩?
平定内乱算不算?灭了突厥算不算?打的吐蕃不敢嚣张算不算?让大唐的百姓都有足够的土地算不算?
难道这些功绩,朝中的臣子一个都看不到吗,他们都眼瞎吗?
李治很气愤,本来也没想着怎么样,可被这些臣子这么一反对,他倒反而生出一股逆反心理来,不让朕封禅,朕倒偏偏要封禅,看你们能怎么样。
所以,在群臣还在指责李治功绩不够的时候,李治突然喝了一声:“好了,泰山封禅一事朕觉得朕还是有资格的,看来朝中不少臣子还不清楚朕的功绩,那就先退朝吧,等你们什么时候明白了,再说此事。”
李治要泰山封禅,不过他也清楚,这事急不得。
第1853章 大唐儒生
退朝的时候,长安城秋风正紧。
李治想要泰山封禅的消息很快在长安城传开。
长孙无忌的病已经好了,只是现在的他很享受不上朝也能掌控朝局的快感。
当他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顿时哼了一声:“小小年纪便想泰山封禅,也太不自量力了。”
在长孙无忌看来,先皇李世民那般功绩都不曾泰山封禅,李治不过登基五六年,年龄还不到三十岁,功绩也谈不上特别的出众,他那来的信心去泰山封禅?
不过今天退朝之前李治说的那些话他也清楚什么意思,李治是想泰山封禅的,而且他在警告某些人,让他们莫要再提没有功绩的事情。
在李治看来,只要没有人提他没有功绩,而且朝中不少人也都赞成,这泰山封禅一事便可执行了。
长孙无忌心下想着这些,越发觉得李治天真可笑,古往今来多少帝王,能泰山封禅的有多少?
他以为没有人提他没有功绩,没有朝臣反对,他想封禅便想封禅吗?
他堵得住天下悠悠之口吗?
想泰山封禅,非得有无上之大功绩才行,他有吗?
没错,他的确是灭了突厥,但突厥本来就依附于大唐,那贺鲁可汗不过是叛变大唐而已,能灭突厥,也少不了先皇李世民的经营,若非先皇早逝,这种功绩那里轮得着李治?
长孙无忌思虑一番之后,将自己的儿子长孙温叫了来,并且在他耳边低语了一番,长孙温听完,神色微动,道:“父亲,真的需要这样吗?”
显然,在长孙温看来,他父亲的计谋未免闹的有点大。
长孙无忌看着自己儿子,道:“为父需要让李治清楚他到底有几斤几两,你且按我的吩咐去做吧。”
长孙温犹豫片刻,但还是应了下来。
秋风微凉,退朝之后,李治颇有些气愤的去了乾祥宫,如今的他十分依赖武昭仪,如果心里不痛快就会去乾祥宫,而去了乾祥宫后听武昭仪劝慰一番,立马就会好受很多。
武昭仪见李治脸色很差,便知道今天早朝上泰山封禅一事并不顺利,不过她虽心知,却不点破,道:“圣上,可是什么人惹您不开心了?”
李治道:“今天许敬宗提出泰山封禅,朝中官员很多都不同意,朕也知道自己还差点火候,但他们说的话也太难听了,朕气不过啊。”
武昭仪道:“圣上切莫动怒,跟他们动怒不值得,在奴家看来,圣上功绩虽然不比先皇,但也算是有所开拓,如今我大唐的领土比贞观年可大了不少,再者,大唐百姓显然也更加的安居乐业了,这些可都是圣上功绩,有何不可封禅的?”
听武昭仪这么说,李治心下好受了许多,不过还是说道:“这些朕也清楚,可奈何那些大臣不清楚,朕有什么办法?”
武昭仪道:“圣上要封禅,谁还管得住吗?奴家觉得,圣上就应该让那些人明白一些道理。”
李治今天在早朝上说的那番话自然也是这个意思,他要给那些反对的臣子一些考虑的时间,让他们明白反对自己会有什么样的代价,然后再上朝提及此事的时候,学聪明一点。
当然,只是这样说还不够的,在接下来的朝堂议事上,李治肯定会故意冷落他们的。
李治跟武昭仪这边说着,心情倒真的好了不少。
可就在这天傍晚的时候,皇宫门前突然聚集了大量的儒生。
这些儒生有老有幼,他们来到皇宫门前之后,立马就嚷嚷抗议起来。
“圣上登基不过五六年,何德何能能够去泰山封禅?”
“先皇尚且不能,何况圣上乎?”
“泰山封禅,自秦始皇开始,到如今不过有三位皇帝封禅而已,而这三位皇帝,那一个不是有举世之功绩?秦始皇一统六国,天下归一,汉武帝励精图治,终驱北边之患,汉光武帝再建汉朝江山,百姓归心,天下太平,他们这般功绩的人,才有能力封禅,试问圣上有何功绩可与之相比?”
“圣上登基不过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