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重生为妃-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是的。”闻仪华没有否认闻大太太的话,她只是微微一笑。
第二十四章 好心还是歹意
闻大太太一直按足了时辰才松了手,觉察到闻仪华有些昏昏欲睡,闻大太太就打算退出去,结果她刚刚抬脚,闭着眼睛的闻仪华却开了口:“闻叔叔,回来了吗?”
“哪个……”闻大太太的声音突然没了影儿,她一开始没有想到闻仪华问的是谁,等她意识到了之后,她的心底涌出了一股淡淡的怒气,“没看到他!”
“娘,闻叔叔是个有本事的,你不应该迁怒他。”闻仪华的声线波澜不惊,却让闻大太太心情越发的糟糕,如果不是因为那个“闻叔叔”,闻仪华怎么会落到如今的地步。
“他如果真是个有本事的人,就应该知道怎么样才能让你有子嗣!”闻大太太颤声道,任何一个女子都不能没有子嗣傍身,否则的话将会被宗人欺辱上门,尤其是闻仪华还嫁入了帝王家,没有一个子嗣傍身的皇子妃会落得何种下场是不言而喻的。
“娘。”闻仪华趴在软榻上非常的舒服,所以她也没打算起身,觉察到自己母亲的情绪越来越激动了,闻仪华轻轻的开口,“娘,如果没有闻叔叔,也未必会有现在的三皇子妃闻仪华。”
闻大太太咬着牙,脑海里满满的都是幼年的闻仪华,那一天的闻仪华不过刚满四岁,粉嫩嫩的招人喜爱,只不过是一个不留神,她竟然就跑进了闻家内书院,而且还遇见了负责闻府嫡系在京城商铺的闻不问。
事发之后,闻大太太杖责了闻仪华身旁的丫鬟乳娘,好在闻仪华没有跑出府,遇见的也是家里的长辈,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四岁的闻仪华自那之后就常常去闻家内书院看书,有时候遇上闻不问两个人还会聊很久。
闻大太太其实并不想让女儿接触闻家商贾那一块的人,在她心里自己的女儿是千宠万惯的,怎么能跟铜臭牵扯上关系,但是女儿小小年纪就有了自己的主意,不但没有听从她的吩咐,甚至还在不知道不觉间说服了她,闻大太太只能抱着观察的心态,时时的注意着两人的言行。
闻不问和闻仪华的聊天非常的平常,闻不问也许是因为走南闯北的多了,闻仪华的问题他都能回答的出,就这样波澜不惊的过了大半个月之后,有天闻仪华向闻大太太提出要出府踏青。
闻大太太不知道踏青这个词闻仪华是怎么听来的,估计又是闻不问在闻仪华面前挑唆的,闻大太太有些发怒,以她执掌闻府中馈的权力来说,她完全可以向闻不问下逐客令,但是闻仪华小小年纪却比闻大太太更了解她,闻大太太还没来的及实施,闻仪华却对闻大太太说出了大凤格三个字,也是在那一天,闻大太太隐约知道,闻府里面有一个大秘密,而这个大秘密自己的女儿竟然有资格触及。
按照常理,闻大太太应该质疑自己女儿的说法,应该将闻不问叫来当场对峙,可是大凤格三个字给予闻大太太的希望太大了,让她竟然有些动摇,闻仪华的说法非常的诱人,不过就是出府踏一场青,如果没有发生什么事情也不过是直接回府,如果真的发生了什么事情……
事实证明,闻仪华的说法是正确的,闻府的大小姐出府踏青遇了险,结果遇到了微服游玩困在险境里的三皇子和为了保护他身受重伤的两名侍卫,闻府家丁众多,人才不少,将两个小孩两个大人救上来的时候,闻大太太脸上的表情是惊喜到流泪。
不少人都以为闻大太太是惊极而泣,只有闻仪华知道,这是她娘在用泪水掩盖自己的狂喜,所有的事情都没有出乎闻仪华的预料,闻仪华从闻府的大秘密里真的学到了有用的东西。
从那之后闻大太太对于闻仪华几乎可以说是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自己有了一个有大凤格命运的女儿,闻大太太几乎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闻仪华的身上,不论是家里还是家外,只要是大事件她就会询问一下闻仪华,闻仪华也许是出于想要多多练习自己所学之物的心思,对于闻大太太也是有问必答的。
直到有一天,外出巡视家族产业的闻不问回府,在小花园里逮到了正在看书的闻仪华。
闻大太太听到下人禀告说小花园里有一名面生的男子冲撞了大小姐,急急忙忙带着人赶到小花园的时候,看到的是闻仪华一张铁青的脸孔和闻不问一脸桀骜不驯的表情,闻大太太刚要吩咐人上前将男子压了,闻不问却像是早就知道闻大太太想要做什么一般,瞪过来的眼里带着戾气,闻大太太在那一瞬间就像是被什么锁住了身体一样,连喉咙都发不出声音。
闻不问是什么时候离开的闻大太太已经不记得了,她只记得自己紧张到用双手死死的握着大女儿的手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之时,闻仪华只是用着黑白分明到有些恐怖的双眼盯着她,告诉她什么都先别管。
闻大太太一开始还将那次冲突放在了心上,只是闻仪华在那之后没有在她面前再提一个字,而之后有问必答的次数也少了许多,闻大太太也就渐渐的淡忘了这件事情。
一直到十三岁生辰的第二天,闻仪华将闻大太太领入了房中,两人谈了近一个时辰之后,闻大太太脸色苍白的走了出来,随后她发疯了一般找寻着闻不问的踪迹,却被告知闻不问领着商队出了大梁王朝的国境,做生意去了。
闻不问这一走就是两年,闻大太太从疯狂到冷静再到筹谋,她的经历其实很痛苦,她真的不明白,不过就是从闻不问那边学了一点捏诀的手法,为什么就会让闻仪华失去了
生育子嗣的能力,闻仪华不过就是简简单单的说了一些今日适宜做什么事情,明日应该往那个方位去办事,为什么就成了泄露天机要遭天谴了?
闻不问当初教导闻仪华,到底是好心还是歹意。
第二十五章 六岁和十六岁的差别
闻仪华能够感受到身旁闻大太太身上传来的怒火中烧的翻腾感,她没有开口,被掩盖的眼眸下是一片晦暗的神色。
闻大太太结束了抱怨,这才注意到自己女儿的姿态,她心里闪过了一丝懊悔,事情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最难过的其实就是闻仪华,她却还只顾着发泄自己的情绪。
闻大太太伸出手,像是要拍拍闻仪华的肩头,只是闻仪华的动作比她更快,似乎是休息结束了,闻仪华翻身坐了起来,整个人又恢复成了那个端庄大气的三皇子妃。
“娘,闻叔叔的事情你还是帮我留心一下,如果确认他回来了,一定要把他留住,然后派人来通知我。”闻仪华的交代斩钉截铁,闻大太太即便还有什么意见也只能放在心里,她嗯了一声,脑中想的全是怎么转话题。
“对了,你之前托人带口信给我,文家的那个小丫头你看到了吧?”闻大太太瞬间就想起了自己要说的事情。
“看到了。”闻仪华点点头,从她的神色里看不出有什么异状,闻大太太犹豫了一下,不知道该不该提点闻仪华,闻仪华的反应却似乎比她更快,直接就问到了事情的重点上,“最近姑姑的文府那边,有没有什么人来拜访?”
闻大太太仔细的回想了一下,确认没有之后,她抬起了头:“没有,都是姑爷的一些同僚,连从五品的都没有几个,更别说三品四品的了。”
“那文府是怎么来的心思?”闻仪华并不是在质问闻大太太,她只是在自问自答,原本在她的计算里,文府的那个小表妹是最合适的人选,但是现在不知道哪里出了纰漏,闻仪华竟然没有了之前的把握。
“今天看到文家的那个小丫头,言行举止可不是朝夕能学会的,而且刚才在侧厅里我虽然去的晚,但是就我看到的,那小丫头的站姿也很有讲究,一个六岁的能知晓这么多规矩,如果说没有人教导我真是不相信。”闻大太太回答不了自己女儿的问题,她只能尽量提供更多的信息给闻仪华。
“我也奇怪,但是姑姑当时的解释也是合理的,从宫中放出的老嬷嬷抢手的很,连三品大员的女眷都未必抢的到,以文姑父的位置,还不足以提前聘请到老嬷嬷的。”闻仪华虽然只有十六岁,但是因为从小就天资聪颖,之后又机缘巧合的学得了闻不问的一点本事,一路走来都是顺风顺水的,文婉清的事情完全脱离的她的掌控,让她一时有些拿捏不准。
“那就别找他家的小丫头了。”闻大太太鼓起勇气,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仪华你也别太相信那个闻……叔叔说的话,你才十六岁,子嗣的事情谁说的准?!也许过了两年你身子调养好了小日子来了,自然就会有子嗣了,你是三皇子妃,哪怕你生的是个女孩子,那也是三皇子府的第一嫡出。”
“娘!”闻仪华盯着闻大太太的眼神里带着严厉,闻大太太的话说起来是在宽慰她,但未尝也不是在她的心口上又插了一刀,她的期望比闻大太太大的多,但是不论她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看自己的未来,命运都没有为她安排嫡亲的子嗣。
闻仪华的指甲深深的陷入了掌心中,而她却毫无知觉。
“仪华,你别吓娘。”闻大太太脸色一变,身为闻仪华的娘,她怎么会看不出自己女儿现在的情绪不对,她一边在心里骂自己不会说话一边两步走到了闻仪华的身前,将她紧扣的拳头掰直开来。
“娘。”闻仪华深吸一口气,顺着闻大太太的力气放松了自己的手指,随后她才感受到了来自掌心的刺痛,将手掌举起来放在眼前,四个带着血丝的月牙印映入了两个人的眼帘。
“你这孩子。”闻大太太不敢叫下人进来帮忙,她有些手忙脚乱的拿起了木架上的瓷盆,从架子旁备用的水壶里倒出了些许的冷水,拿软布浸在水中,倒腾了一下之后,她才端着盆子走到了闻仪华的身旁。
“娘。”闻仪华看着抓住她的手掌为她擦拭伤口的闻大太太,闻仪华的语气里带着坚定,“现在时机正好,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开始,如果等到三五年后我再来谋划,主动权就不在我的手里了!”
闻大太太拿着软布的手微微停顿了一下,随后继续擦拭起来,她没有吭声,闻仪华知道闻大太太还没有想通,闻仪华不能让闻大太太用这样的心情去帮她做事情,结果很可能会弄巧成拙的。
“娘,不管我的子嗣问题是否还有变数,以三皇子的地位来说,他身旁只有我一个人的可能性就是零,哪怕我不帮他找,他自己也一样会找,相较于那些自动送上门来的女人,我更加不可能跟她们去一较长短,我是堂堂的三皇子妃!那么……我就需要有人能帮我,帮我对付那些女人,也帮我吸引那些女人的注意力。”
闻仪华说的很慢,闻大太太听的用心,从原本的充耳不闻到现在的若有所思,闻仪华知道自己又一次说动了闻大太太。
“文婉清是我的小表妹,她现在年纪还小,没有人会教她那些事情,如果这个时候让她像我一样跟三皇子经营出了青梅竹马的感情,那么她就必然逃不出三皇子府,她如果进了三皇子府邸,她能依靠的人只有我,因为三皇子已经有了我这个正妃。”
“都是青梅竹马,三皇子要是在你们之间犹豫了怎么办?”闻大太太还是有些忧心,在大梁王朝里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