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业-第2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锡品出的,却是波尔多的葡萄味。
两人都知道,酒需要慢品,品出来的,才是人生。
秦青朝外假装逃离,杨锡轻轻将其往怀里一抱,只在发线间轻点,然后道晚安。
……
八月,杨锡自大鲜卑城出发,乘船南归。
杨锡为何要急着南归,却有原因。
杨锡为了解此时局势和天灾**,每每都会查询科技树中记录。
恰好便查到有史料记载,“建安十四年,十月,荆州地震”。
这个地震动静不会太小,要不然不会单独记录出来。
但具体记录又没有,只有时间、大概地点。
而且这大概的地点也太大概了,荆州!
荆南、江夏、南郡、南阳。
这些地方都属于荆州。
杨锡不知道荆州哪里地震,但一定要提前回来,做好救援准备工作。
杨锡大概推算了一下,荆州绝大部分不在地震带之上,最有可能便是武陵郡靠近四川盆地这一带。
九月,杨锡回至辰河城,山川地震没来,倒是先引发了一场政治大地震。
零陵郡,零陵郡县民报上发表文章,有人分析,今天下大势,辰河商会做为天下最大势力,人口至六月统计已然超过两千五百万,军队、船卫、治安军力警力相加,超过一百万。如此强大的势力,应该自立一国了。
而且这编辑还全盘分析,立国之后的好处。
这一篇报道,在七月份发于零陵县民报,当月零陵郡各小报纸,皆纷纷应和。
零陵郡虽人口如今只有百多万,但零陵大学中,便有学生俱乐部办的各式报纸十多种,什么零陵青年报,零陵商报等。
各小报纸纷纷有人提出支持该观点。
但也有少部分人在报纸上表示反对,言没有名正言顺,这些估计便是老旧世家的代表了。
但这种观点已然极少。
这一争论纷纷扬扬搞了二十天,结果零陵总督刘度竟然也亲自纂文,发表于零陵县民报,言支持辰河商会自立建国,并鼓励学子们请命,请辰河商会实际掌权人杨锡,自立为王,实行名义和实际双重自治。
刘度纂文,意义又不一样,这便引起了其他郡总督的注意了,直接将意见引导向了各地方高层。
桂阳总督蒋琬第一个提出赞成观点,西陵总督黄杰在西陵县民报号召县民万人请命,也表示赞成。
至八月中,此事传遍辰河区,各大报纸每日都有观点跳出。
此时舆论的观点,已然不是围绕自立一国的问题争论了,而是立国之后的体制问题。
九成人提议自立,其中六成人赞成要改变如今的政治方式,但具体应是何等样子,却没有人提出革命性意见。
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君主立宪、民主集中等等这些玩意儿。
但一些激进学生,竟然开始组织起上街游行,表达意愿,打着各种标语。
这首次上街游行的学生队伍,不是出现于辰河城,不是武昌城,而是西陵城。
有些政治老油条看出来了,一方面确实是西陵县如今思想、经济都走在了前排,最少排前十,另一方面,乃是这西陵县长黄杰,在拍杨锡的政治马屁。
第三百四十三章 救灾
自立运动从建安十四年七月进行至九月时,全体县民终于看到了会长杨锡发表于辰河十日报的文章。
杨锡的文章标题为:我正致力于探求的。
开头,杨锡先向全体县民致敬,感谢全体县民在过去的二十六年中,对于辰河商会的支持与奉献。
你们中间曾经一些人为此付出了生命,不管剩下的辰河人将来如何,你们都将永垂不朽!
接下来,杨锡分析了自己关于民主、人权、民生、自由、平等、民族等等的一些美好构想,并声明自己正在致力于探求以此构建一个美好和谐之社会。
整篇文章,洋洋洒洒三千余字,这些,将会成为许多学者,思想家的指导思想,并引导他们去努力探求另一种新型的思想境界。
整个辰河区,大大小小算起来,应该有两百多万学子,接下来的半个月,竟然不约而同的全部自发学习这篇文章。
两百多万人的思考,总会有不同的路线和角度,于是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流派。
于是真的就百花齐放起来,多年来被动接受知识时代似乎悄然就要发生变化,杨锡知道,这是蜕变。
人类思想的蜕变,无异于给一个充满知识的学者,再插上想象力的翅膀。
也就是把一个普通物理学博士,变成了爱因斯坦,这得是质的变化。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
九月,马超攻破乌孙国,统一西域,将西域三十六国划为其下县治,将西域王庭移至乌垒城,为整个西域中心,并将原本的土城,修建成一座正式的城池,准备以此为根基,坐领西域。
乌垒城西汉为轮台国,后为西域都护府所在地,今又变成了西域国国都。
刘备与孙权二人苟且于益州,结为姻亲,暂时无事。
公孙康终于认清了形势,自己要与辰河商会叫板,还差点实力。
曹操致力于修建铁轨,他几乎都上瘾了,邺城往云中郡的铁轨就要修建成功,那时候,他就可以连通步度根的部落与冀州,虽然翻山越岭,非常辛苦,但也算是大功一件。
还有便是,许都往凉州的铁轨,也已经开始修建,这条铁轨,估计也要个好几年,但曹操愿意等。
时间很快进入十月,各路诸侯都在默默较劲发展,只有杨锡在辰河城心神不宁。
以辰河区这种发展速度,几年一个大变化,若是因为自然灾害阻碍发展速度,那就不美了。
十月初四,家家张灯结彩,感恩节啊。
无事。
杨锡放心了,只要不在自己定的感恩节飞鸽传书,说地震了就好,要不然还得被一些无耻的腐儒抨击一番。
至十月初十,杨锡终于收到消息,果然是荆州地震了。
这地震却在武陵郡,大概在孱陵往西。
武陵总督石韬石广元发回的消息,武陵郡北长江沿岸地震,死者初步统计有数百人,毁房屋数十座。
杨锡松口气,还好属于不毛之地,没有多少人口。
但杨锡刚松口气,石韬第三日又飞鸽传书回。
原来武陵郡北,只是地震边缘,真正的地震,在长江以北的枝江县。
枝江位于夷陵和江陵之间,县不大,三四万人,据说死者近半。
杨锡赶紧将此事报于辰河十日报,并号召捐钱捐物。
虽说枝江属于曹操地盘,但杨锡也是不忍,于是辰河区沿江的几个大县,捐献了许多物资,由辰河船队,送往枝江。
时南郡郡守为张,曹操命其守南郡,领太守事,张对于辰河船队的到来,表示意外,但也接受了捐赠。
张没想到的是,据说杨锡竟然亲自来了,就在船上,且以辰河商会名义,捐粮五万石,并亲自写信给张,言钱粮无忧,请将军只管做好灾后救援与重建工作。
张此时在夷陵与江陵各有兵马两万,四万大军至,救援工作也是容易。
此时的南郡,不像后世,四处都是茅草房,要从中扒拉出个人来,容易许多,只是因为山体滑坡等掩埋者,便无能为力了,此时可没有生命探测器。
不得不说张统兵能力当世一流,就算是救灾,也是有板有眼,十日之内,基本稳定,得到的捐赠之物,也没有人克扣一分。
杨锡约见张,张却没有答应,估计怕是杨锡所施反间计,意在离间自己与曹操关系。
杨锡也未在意,如此想很正常。
一时间,辰河商会极力帮助救灾,成为美谈,各方皆赞扬,连刘备都称道几句。
唯有一人口中称好,实则心中不快,这人便是曹操。
凭什么我的南郡,你杨锡来收买人心。
想到收买人心四字,曹操更加肯定杨锡用意,心中还暗暗将张也过了一遍。
曹操暗想,得找个机会将张调离南郡。
……
益州南部,孙权自命周瑜拿下郡,犍为属国之后,一直想着要将南部剩下三郡全部拿下。
于是周瑜领军西击,击败了越郡夷王高定,斩首两千,又南下益州郡,击败益州太守魏之煦。
益州太守魏之煦领残兵数百出逃,至永昌郡,投入永昌太守雍府,雍担心周瑜来讨永昌,便赶紧联系蛮族首领之一的孟获。
孟获又联系附近各部落首领,其中便有乌戈国的兀突骨。
乌戈国国主兀突骨,身长丈二(汉尺约合2。77米),不食五谷,以生蛇恶兽为饭。身有鳞甲,刀箭不能侵。兀突骨乘骑巨象,头戴日月狼须帽,身披金珠缨络,两肋下露出生鳞甲,眼目中微有光芒。
兀突骨手下有等军蛮兵皆使利刀钢叉,谓之“藤甲军”。
藤甲军士兵前胸并后背各用藤甲一片,两臂两片,又做成大裙五片,共为一副,穿在身上,渡江不沉,经水不湿,甚是轻巧。
弩箭射到藤甲之上,皆不能透,俱落于地,刀砍枪刺,亦不能入。
听说周瑜领兵来犯,孟获、兀突骨等皆响应雍,出山来援,双方于山林大战。
周瑜得飞天球之便,雍则得南蛮兵之狠,两者战于山间,三月不分胜负。
周瑜知如此耗下去吃亏,于是暂时退兵,命人驻守越郡与益州郡,先行巩固实力。
与此同时,杨锡收到澳洲飞鸽回来的讯息,讯息上只说了“失败”两个字。
杨锡知道,这是悉尼国换成了资本民主制度,但还是没有成功激活科技树中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杨锡遥望西方,不知道那边发展如何了。
按照道理来说,那边人多,会更加混乱才对。
但混乱中,也经常出奇迹。
第三百四十四章 分裂的罗马
大汉的大争之世,往西万里计,有一国,为罗马。
罗马是一个奇怪,让大汉人难以理解的国度。
罗马称罗马共和国,有元老院,有数百年的共和制历史,这简直是奇迹。
自从斯巴达克斯起义以后,罗马才进入了军人执掌政权的时代。
理论上,国家是由元老院主持的共和制,连皇帝都要元老院授予称号,但实际上是将大权移交给皇帝独揽的政体。
虽然早期的皇帝都并没有正式称帝,但是实际上已经具备帝制的特点,皇帝已然成为独裁统治者,独揽军事、司法、行政、宗教等大权,实际上与**君主无异,所以整个政、府其实是由皇帝领导而运作。
这种状态从公元前27年开始。
前27年,屋大维一面对外宣称卸除一切大权,恢复共和制。一面又装作迫于元老院和公民的请求,接受与共和制度完全违背的绝对权力,成为首席元老(即元首,元首制由此而来)、最高执政官,自称“第一公民”、最高统帅,并获得了元老院授予的“奥古斯都”(意为“神圣的”)和“祖国之父”的称号。
屋大维宣布了罗马帝国的建立。
但就算如此,元老院的权力也比较大,至少名义上,皇帝需要得到其授权,尽管皇帝掌控了元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