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战图-第7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头令的地步,你要明白这一点,总有一天是我们会反抗突厥,但现在还不行。”
铜泰也知道父亲说得有道理,只是他心中郁闷难挡,一旦他的军队和北隋军队发生激战,他以后怎么和张铉面对?
这时,百夫长快步走进,单膝跪下道:“大酋长,有紧急军情禀报!”
“什么紧急军情?”
“肯特部传来鹰信,一支五万人的突厥大军正向东南方向杀来。”
肯特部是拔野古部中最西面的一个部落,栖息在肯特山南部,距离俱伦湖约千里之遥,尽管路途较远,但这个消息还是令图勒吃了一惊。
他立刻意识到,这一定是突厥准备从东路进攻北隋了,去年秋天他向张铉承诺过,一旦突厥南侵开始,他将立刻通知北隋。
这时,铜泰也明白了突厥军的企图,便低声道:“父亲,让我去送信吧!”
图勒却摇摇头,“送信谁都可以,若被突厥知道你出现在南方,会引来不必要的风险,还是让其他人去比较好,而且你们要率领军队进行防御准备,防止突厥军队调头偷袭我们。”
铜泰听父亲说得有道理,便不再坚持,图勒随即写了一封信,交给一名亲卫道:“你立刻带领几名弟兄南下北虎谷,让他们把这封信立刻转交给齐王,并告诉他们,突厥大军已向东杀来,让他们立刻做好防御准备。”
亲卫行一礼便快速走了,图勒想了想便令道:“传我的命令,部落全体北迁到大牧场。”
图勒具有丰富的人生经验,他知道在战争到来时,最好的的办法就是远离战争,大牧场离他们现在的俱伦湖牧场约千余里,也是拔野古部的传统牧场,他们并不是打算放弃俱伦湖,而是等战争结束后再南归。
两天后,数十万俱伦部牧民离开了俱伦湖,浩浩荡荡向北方大牧场迁徙
虎谷关在半个月前便完成的全部工事,参与修建工事的数千民夫则负责给关隘运送粮食,三万军队驻扎在距离燕乐县约三十里外的虎谷关,每天要耗费大量粮食,因此,虎谷关的后勤保障便成了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
但虎谷关只是前线,张铉又令宇文成都率领八万军队驻扎涿郡,作为东西两线总后援,无论东线还是西线战事吃紧,涿郡的大军都能及时进行支援。
此时,北隋的四十余万大军已全面动员,仅在并北三郡就部署了二十万大军之多。
另外,卢龙塞给临榆关也各自屯兵一万五千人,辽东则部署了三万大军,张铉任命王辩为第二任高句丽都督,将徐世绩调至辽东统领军队,防止突厥军队进攻辽东。
但中都的五万驻军却雷打不动,无论北方战事如何激烈,京城的安全永远是第一重要。
随着时间渐渐到了二月底,北隋大军已经完成了全面军事部署,静候突厥大军的南下。
这天上午,虎谷关外墙上的钟声敲响了,负责防御外墙的两千士兵立刻警惕起来,注视着远方山谷内的情况,不多时,只见一队北隋巡哨骑兵带着几名铁勒牧民向这边奔来。
刚刚赶到外墙的苏定方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为首巡哨士兵高声禀报道:“拔野古部大酋长派人来送信了。”
苏定方一惊,连忙令道:“放调笼下去!”
虎谷关的外墙就是关城三里外那道一丈高的城墙,是虎谷关的第一道防御,由于没有城门,从北方过来人巡哨士兵只能靠梯子上城,而战马则用调笼拉上城。
不多时,送信牧民上了城,躬身施一礼,取出图勒的信递给苏定方,“这是我家大酋长写给齐王的亲笔信,请将军立刻派人将他送给齐王。”
“我会立刻派人送信,但你要告诉我,到底出了什么事?”
“将军,突厥军队杀来了,距离这里只有五百余里了,最迟两天后杀到,希望你们立刻做好防御。”
苏定方点点头,果然来了,他又问道:“有多少突厥军队?”
“大约五万人左右。”
才五万人,这个人数有点出乎他们之前的预料,比他们预料的要少得多,但苏定方立刻明白过来,突厥大军一定是东西两线同时进攻。
他不由冷笑一声,突厥人还以为他们能偷袭河北吗?(未完待续。)
第934章 首战爆发
并州向北过了长城后,便是一望无际的草原,这片方圆千里的草原包括了西面的定襄郡,中部的马邑郡和东面的雁门郡,以马邑郡的乞伏泊为中心,是一片牧草丰美、土地肥沃的草原,但它实际上是中原王朝和北方草原游牧民众的一个战略缓冲区。
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生活着一部份内附的游牧部落,包括突厥和铁勒的一些小部落,但随着突厥的再度强大和刘武周的出卖,这片草原再次被突厥人控制,成为突厥的南沿势力范围。
就在去年秋天之前,突厥和中原王朝的实控分界线已经南推到紫河一线,不过,北隋军在重创了突厥驻乞伏泊的军队后,突厥军队已经北撤,乞伏泊一带被隋军重新控制。
这天清晨,一支由五十人组成的斥候骑兵队正在乞伏泊以北的草原上疾速奔驰,北隋在乞伏泊一带部署了二十支斥候骑兵,约一千余人,由斥候鹰扬郎将孙英统帅,孙英就是孙宣雅之侄,他从队正、旅帅、校尉一步步升职,现在已经累功升为鹰扬郎将,是北隋军一名十分优秀的斥候将领。
这支五十人的斥候队便是由孙英率领,他们的任务是建立外围巡哨,一旦发现突厥军队,便立刻向南方发去警报,他们和武周山上的烽燧相辅相成,组成了一个十分严密的预警系统。
孙英之所以疾速北行,是因为昨天他们发现了几只带着箭伤的狼,狼是群居动物,一般数百头一群,很少看见落单的狼,除非是遭遇到人类屠杀,狼群大部分成员都死伤殆尽,剩下的狼才会落单逃跑,孙英立刻敏锐的意识到,一定是狼群遇到了突厥军队巡哨。
“将军,快看那边!”一名士兵指着前方数里外的一座草丘喊道。
孙英也发现了草丘上的异常,似乎趴着一头狼,他立刻拔出战刀催马迎了上去,其余骑兵连忙跟了上去。
果然是一头体格硕壮的巨狼趴在草丛中,但已经死去了,看样子死了不久,身上中了**支箭。
孙英拔出其中一支箭,和昨天收集到的几支箭做对比,几支箭完全一样,但和隋军的箭又不一样,箭杆稍短,箭头呈三角形,做工精良,是典型的游牧民族军队所用箭矢,说明这是制式箭,成批制造,不是普通牧民制造的土箭。
孙英基本上可以判断了,附近出现了一支突厥军队,狼群敢袭击他们,说明他们人数并不多,最多百人左右,应该是一支突厥巡哨队。
“将军,我们怎么办?”士兵低声问道。
孙英起身对众人道:“这头狼中了九支箭,其中至少五支射在致命之处,这只狼不可能跑太远的距离,如果我没有料错,这支突厥巡哨队就在我们附近了。”
士兵们顿时紧张起来,草原上视野开阔,十几里外的敌人都能看到,会不会敌军已经发现了他们?
孙英翻身上马,催马奔上草丘向北眺望,北方依然是广阔无垠的草原,但没有看见任何军队的踪迹,不过孙英发现西北方向有一片占地数百亩的树林。
孙英的眼睛眯成一条缝,他看见树林上方有几只鹰在盘旋,这说明树林内有飞鸟,孙英回头对手下令道:“放狼烟!”
放狼烟是隋军斥候之间的联系方式,狼粪的烟不容易飘散,就算一条细烟,在数十里外都能看到,不多时,两名士兵点燃了狼粪,一条笔直的狼烟直冲天空,只要数十里内看见这条狼烟的北隋斥候队,都会从四面八方赶来支援。
孙英并不急于前去树林,他要尽量拖延时间等待其他斥候到来,孙英也急需抓一两名敌军探子,从对方口中探知突厥主力大军的情报。
就在这时,远处树林上空一阵惊鸟飞起,只见从树林内冲出一队突厥骑兵,大约有百余人,他们兵分两路,一左一右向隋军斥候包抄而来,这支突厥巡哨队同样是想抓捕几名隋军斥候,从他们口中探得隋军的部署情况,他们埋伏在树林内,企图伏击隋军斥候,只是孙英并没有上当,反而点燃了求援的狼烟。
孙英并不想和突厥军队硬碰硬,他立刻喝令道:“向东撤退!”
五十名隋军斥候迅速调转马头,跟随着孙英向东疾奔而去,百名突厥骑兵紧追不舍,这也是突厥骑兵的自信,在草原上骑马追逐,突厥骑兵根本就没有把中原汉人放在眼里。
双方相隔数百步,虽然突厥骑兵渐渐追上了隋军骑兵,但他们始终没有进入三百步的距离内,半个时辰后,他们已奔出三十余里,这时,孙英大喝一声,“准备迎战!”
隋军斥候纷纷勒住战马,调转了马头,一齐举起了军弩,孙英喝令道:“射!”
弩机声咔咔作响,五十支箭腾空而起,射向穷追不舍的突厥骑兵,这时,突厥骑兵已经在张弓搭箭,他们的制弓水平虽然得益于北逃的河北和并州工匠,有了极大的进步,但受限于材料和制弓工艺,突厥的弓箭还是要略逊于隋军弓箭。
突厥弓箭射程在百步,有效杀伤距离在七十步左右,而隋军弓箭射程在一百五十步,杀伤距离百步,而弩箭的杀伤距离还要更远,达到一百五十步,超过突厥弓箭的两倍。
所以突厥骑兵在张弓搭箭的同时,已经进入隋军弩箭的杀伤范围,为首的百夫长忽然意识到不妙,大喊道:“立刻后退!”
突厥骑兵纷纷后退,但五十支弩箭已经呼啸着射来,十几名突厥骑兵来不及撤退,纷纷中箭落马,就在这时,从南面和北面又出现了三支隋军斥候,孙英之所以停住军队东撤,就是因为他召唤的援军已经赶到。
南面的两支斥候队立刻分出一支队伍向突厥巡哨士兵的后方奔去,突厥百夫长见势不妙,喝令道:“向西北撤退!”
突厥士兵也发现他们陷入了隋军包围圈,他们大惊失色,纷纷吆喝着战马向西北方向奔跑,这是目前最大的一个缺口,他们能否突破隋军包围就在此一举。
四支隋军斥候队约两百名士兵从四个方向向突厥骑兵杀来,包围圈在迅速收缩,而就在这时,西面又杀来一支隋朝斥候队,这是第五支隋军斥候队,他们正好挡住了突厥骑兵的突围之路。
突厥骑兵眼睛都红了,怒吼着,挥舞着战刀和长矛向隋军骑兵杀去。
这支突厥巡哨队也是突厥军队的精锐,他们披挂着全套牛皮铠甲,头戴皮盔,有木盾和突厥制式弓箭,手执锋利的长矛和雪亮的战刀,胯下是最雄健的战马,战马要害处也覆盖着牛皮铠甲,但和隋军斥候相比,装备就明显低了一档。
隋军斥候的战马也同样是从草原输入的优质战马中挑选而出,绝不比突厥骑兵的战马逊色,他们披挂着明光铠甲,手执精钢短槊,腰挎横刀,后背圆盾,同时配备了角弓和军弩,这就是北隋的国力体现,他们的生铁产量远远超过突厥。
突厥骑兵的优势在于骑术,他们从小在马背上长大,对战马的驾驭能力要比隋军骑兵强得多,他们之前没有能追上隋军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