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532章

江山战图-第532章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天可以打造多少柄战刀?”张铉回头问道。

    来楷想了想道:“回禀殿下,一天大概三百柄左右。”

    “才三百柄!”

    张铉着实有点不满意,一个月才一万柄,自己可是有二十万大军,要等一年半才能装备齐全,如果是和平时代倒也无妨,可现在是战乱争霸时代,这速度太慢了。

    来楷感觉到了张铉的不满,连忙解释道:“主要是刀坯的合格率不高,平均五件刀坯才能有一件合格,就算是从前的军器监也是如此,根本原因是铁质不好,里面杂质太多,必须反复锻打才可以去除杂质,所以产量不高,一柄刀从制坯到最后检验完成大约需要三天左右,另外,刀匠只有九百余人,还有矛匠、制杆等等,工序很多,而且繁琐,三千人根本不够,正如殿下所言,军器监至少要有五六万工匠才能保证兵器大量且及时补充。”

    张铉也知道问题所在,自己扩军太快,很多后勤保障都跟不上,好在自己还有一点存货,能够支持一段时间,只能迁都以后尽快扩大军器监,形成大规模效应。

    这时,一名亲兵匆匆走来,将一份从益都县送来的快报递给张铉,张铉看了看,是裴矩和苏威联名请求他立刻返回益都县,商议重大事宜,张铉当即鼓励了众人几句,便迅速离开了军器坊

    张铉率领三百骑兵在茫茫的雪原中连夜奔驰,次日清晨,他们抵达了益都县,张铉来不及回家,立刻赶到了官署,其实他隐隐猜到裴矩和苏威为了什么事情找自己,一定和长安发生的事情有关,尽管没有明确消息,但之前的种种迹象来看,李渊登基已是铁板钉钉之事,除此之外,不可能还有别的事情让两位相国如此紧张,至于重大军事行动,那也应该是自己先知道才对。

    张铉直接来到内史省署帐,正在在帐门口看见了准备进帐的萧瑀,萧瑀从长安过来没有多久,他原本就是大隋的内史侍郎,和虞世基一起掌握大权,这次他来投奔新隋,也同样被任命为内史侍郎,由于苏威年事已高,内史省的大量事务实际上是由萧瑀来承担。

    萧瑀也看见了张铉,连忙迎上来笑道:“殿下是刚回来吧!”

    张铉点点头笑道:“接到苏裴两位相国的联名信,我不敢耽误,便连夜赶回来,可是为长安之事?”

    萧瑀点点头,“李渊在长安登基,宣告天下隋朝已经结束,希望天下有识之士能支持唐朝,听说李渊也要举行科举,时间订在四月中旬,和我们科举时间完全吻合。”

    “这倒是有趣之事,李渊是想和我们打擂台吗?”张铉忍不住笑道。

    “估计他是想用科举来试探一下新王朝在天下人心中的地位,放在我们之前或者之后都试探不出,只有和我们同时举行科举,才能看出到底是谁更重要。”

    张铉也觉得萧瑀说得有理,他看了看大帐笑问道:“苏相国来了吗?”

    “暂时还没有。”

    刚说到这,萧瑀便看见了远处正匆匆走来的苏威,笑道:“苏相国来了。”

    张铉也看见了苏威,他挥手打了个招呼,又对萧瑀道:“开个小朝会商议一下吧!烦请侍郎去通知一下,三品以上高官都来列席。”

    萧瑀行一礼便去了,苏威快步走来,急声道:“殿下知道李渊开国登基之事吗?”

    “我已知晓,相国觉得这件事很严重吗?”

    “当然很严重,它会让天下人觉得大隋确实已寿终正寝,新朝代应该开始,这会影响到天下人对我们的信心,殿下,李渊的实力其实远远强于我们,这是事实,我们必须要有所应对,不能坐视李渊开朝建国引发难以预测的风暴。”

    张铉点了点头,“等会儿我们开个小朝会,具体商议具体应对措施。”(未完待续。)

第680章 应对之策

    对新隋朝廷而言,大朝会很少举行,一般举行都是进行一些仪式,比如新帝登基和摄政王册封,再比如新年、迁都动员等等,一般是由太后主持,象征意义浓厚,至今为止新隋只举行过三次大朝。

    而小朝会才是真正的军国议事,由摄政王主持,从三品以上高官参加,同时也包括一些掌握实权的官员,比如吏部侍郎、户部侍郎、兵部侍郎以及代表军方的高级文官等等。

    小朝会并没有固定时间,一般都是临时举行,半个时辰后,在内史省巨大的议事帐内,数十名高官济济一堂。

    座位呈‘回’字型摆设,内外两圈,内圈则是核心大臣的座位,张铉的位子在正北主位上,旁边是内史令和纳言两位相国,其他六部尚书和内史、门下侍郎以及军方长史,一共九人分坐东西南三面,他们十二人组成核心内圈,每个人面前都有一张小桌子。

    外圈则坐在各寺府监以及御史台的主官,另外吏、户、兵三部侍郎以及张铉的记室参军杜如晦也坐在外圈,另外,各军将军也有资格列席小朝会,但今天参会的将军只有尉迟恭、李靖和徐世绩三人,其他将军都有事无法参加。

    大帐内议论纷纷,这时,有侍卫大喊一声,“齐王殿下驾到!”

    众官员纷纷起身,只见张铉从侧门小门快步走了进来,他已洗漱完毕,洗去一夜奔行的疲惫,换一身朝服,重新变得精神抖擞。

    张铉走到自己座位前,摆了摆手,“各位大臣请坐!”

    众人又重新坐下,大帐内变得鸦雀无声,张铉对苏威点了点头,示意让他主持议事,这也是惯例,作为摄政王,张铉只在关键时刻开口,一般主持议事不由他来做。

    苏威咳嗽一声,缓缓道:“长安发生的事情想必大家也知道了,李渊开国登基,虽然说在意料之中,但它也会造成对我们不利的影响,会造成天下人的迷惘,尤其长安已决定和我们同时举行科举,这就是向我们挑战,所以殿下建议开一个朝会,和大家一起商议对策,大家可以畅所欲言,群力群策。”

    大帐内还是很安静,没有人说话,这时候就需要有人抛砖引玉,张铉看了一眼裴矩,笑道:“裴相国应该已有考虑,不如裴相国先说一说吧!”

    裴矩微微向张铉欠身,对众人道:“这次李渊登基其实时机并不合适,没有水到渠成的感觉,而是一种强行作为,一方面固然是他急于想消除东征失败的阴影,另一方面我觉得也是关陇贵族集团施压的结果,想必李渊自己也明白,所以他用科举来振奋人心,吸引天下士子前去效力,至于和我们在同一个时间举行科举,这是他在战场的失败后,想用官场上的胜利来弥补。”

    “裴相国的意思说,李渊在刻意向我们挑战吗?”兵部尚书李景问道。

    裴矩点点头,“的确如此!”

    有了裴矩的牵头,大帐内渐渐活跃起来,工部尚书崔焕道:“我也赞同裴公的思路,科举其实已经成了我们两家较量的新战场,它已经不在局限于科举本身,那么我们怎么才能赢得这场科举之战的胜利?首先是拿什么吸引士子前来中都参考,是否可以扩大录取人数?”

    崔焕话音刚落,萧瑀便笑道:“我觉得不应该从人数上做文章,文人相轻,读书人都觉得别人不如自己,就算我们只录取十人,每个读书人都会觉得自己有希望,所以应该从授官上做文章,如果考中者能授县丞乃至县令之职,想必对每个读书人都会有致命的吸引力。”

    “那么录取人数呢?”

    崔焕有些不服气地追问道:“我们预定录取一百二十人,录取名额都已经张榜传遍天下,可我们哪有一百二十个县令县丞给他们?”

    “不一定非要每个人都当县官,朝官也可以任命,我们低品朝官还远远不足,原本不就是想录取士子来出任朝官吗?考得好的士子可以奖励县官,只要授二十名县官,这就会引起很大的轰动了。”

    吏部侍郎来弘笑道:“萧侍郎说得有道理,我们可以宣传出去,让士子们都知道这一点,而且我们还可以预先把中原各县的官职作为名额,这样授官范围就扩大,另外针对贫寒子弟,我们可以进行补助,比如可以提供免费食宿,再提供往返路费,这样对很多考生都有巨大的吸引力。”

    “我来说两句!”

    众人一起转头望去。原来是礼部尚书卢倬,他长期担任国子监祭酒,和士子打交道多年,士子需要什么他最有发言权,众人安静下来,等待卢倬说话。

    卢倬这才不慌不忙道:“在生活上替士子考虑确实是一个好办法,我知道上一次科举,很多贫寒人家士子都是借钱去洛阳,生活非常窘迫,但又一心想读书考取功名,贫寒人家子弟大概占三成左右,我们可以由此建立太学生制度,比如挑选五千名优秀士子入太学读书,称为贡生,在太学读书不仅食宿免费,朝廷每月还会补助钱粮,读书几年后便可推荐为吏员,优秀者还能提拔为官,当然也可以继续参加科举,这对贫寒人家子弟会有极大的吸引力,我们应该大肆宣扬,应该张榜让天下士子明白这些好处,众多贫寒子弟就会选择中都,而不会考虑长安。”

    这时,张铉笑着赞许道:“卢尚书不愧是国子监祭酒出身,考虑得很周全,这样吧!我们再听听军方有什么想法。”

    张铉向房玄龄使了个眼色,意思让他发言,众大臣这才意识到,其实去军营为文职军官也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选择。

    房玄龄自然有他的想法,其实这件事他和张铉商讨过对策,张铉显然是让自己来代表他发言。

    房玄龄笑道:“大家说得都很好,很有建树,作为军方代表,我的想法和大家也差不多,只是略有一些不同的见解,我觉得吸引士子来为新隋效力不仅仅要利诱,同时要激励他们的爱国之心,前来中都参加科举是为民族为国家效力,他们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只要他们胸中的热血被点燃,何愁他们不认同我们?”

    “房军师具体是指什么呢?”苏威不解地问道。

    “战争!”

    房玄龄缓缓道:“我们需要一场和异族的战争。”

    张铉暗暗点头,房玄龄说到自己的心坎上了

    长安,太极宫武德殿,这是以唐朝年号命名的宫殿,同时也是皇帝李渊的御书房所在地。

    书房内,李渊正和裴寂、刘文静以及自己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商议军情。

    李世民在弘化郡击败了梁师都的进攻,稳住了陇右局势,同时,李孝恭也在成都压制了巴蜀的离心乱潮,使巴蜀重新效忠朝廷。

    但关陇的压力依旧很大,薛举、李轨、梁师都三大军阀不断挑战关陇,刘武周也攻破娄烦关,杀进了娄烦郡,威胁到了太原的生存,日趋严峻的局面大大牵制住了唐朝的国力和军队,迫使李渊不得不以极其昂贵的代价赎回自己的三万战俘,一共三十万两黄金和六十万石粮食,这实际就是一次战争赔款。

    “朕刚刚得到消息!”

    李渊语气十分缓慢地对众人道:“张铉在三天前召开了小朝会,商议针对我们的科举之策,他们提出的方案和刘相国之前提出的方案大同小异,但他们提出用对异族的战争激励国人士气,朕估计就是对高句丽之战,朕想问问大家,我们有什么对应措施?”(未完待续。)

第681章 不省君意

    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