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唐烟云-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沈云现在正堂之中,我领郎君过去!”
谢轩摇头道:“不用了,你先回去好生歇息,辛苦了!”
谢轩快步向书房走去,开办学院,普及教育的计划,他已经想了很久,而沈云正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是以在那日朔朝之前,他就已经派张悦前往金陵,接沈云来京商谈。他原以为至少还有半个月的时间,沈云才能赶到长安,却没想到会来得这样快。
谢轩回到书房,取了图纸,这才来到大堂,一眼就看到了坐在软塌之上,局促不安的沈云。
两人自金陵一别,已是一载有余,对于沈云,谢轩是发自内心的感激的。若不是沈云,只怕他早已被村民扭送至官府,因为来历不明,被充军流放了。那么现如今,他别说拥有今日的身份地位,能不能活着都还是未知之数。
沈云见谢轩走入大堂,连忙起身,跪拜在地:“沈云拜见谢中舍。”
谢轩急忙将他扶起:“沈大哥这是做甚,折煞我也!若无大哥活命之恩,赠以川资,小弟安能有今日?如蒙不弃,你我还以兄弟相称。”
沈云心头激动,眼泛泪花:“如此大哥便高攀了!”
两人寒暄之后,各自落座,沈云看着坐于主座的谢轩,心头一阵感慨。
一年多前,他于归途之中,遇见了刚刚穿越到大唐的谢轩,见其相貌不凡,英姿雄伟,所穿衣物虽然怪异,但却质地工脚极佳,世所罕见,这才出手将其救下。
但半年的相处,却也让沈云看出谢轩绝非是什么天潢贵胄,甚至连高门子弟都算不上。是以,在谢轩提出要入京之时,他并没有多做挽留,只以百金相赠。
这纯属是下了一步闲棋,权做念想,沈云并没有报太大的希望,否则以他沈家的家资,他虽然只是二房,也绝不可能只拿出区区百金这么寒酸。
谢轩走后,开始的时候,沈云还时常关注着京中的消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谢轩隐于鱼舟,沈云也渐渐断绝了心中的念想。
却不想,去岁樊川诗会,谢轩一鸣惊人,声名鹊起,其后国子监经筵,一本《心问》更是让其名传天下,俨然间已有天下文人领袖的威势,再然后,谢轩科举夺魁,探花饮宴,金榜题名,一只脚又跨入了仕途,几个月前,又以一人之力,掀翻三位王爷,一位公主,不但全身而退,而且直接被授予了正五品上的高官,开有唐之未有。
一系列的消息,让沈云应接不暇,心生震撼的同时,也让他充满了悔意。这种悔意更是在沈家家主得知他仅赠以百金,将他骂得体无完肤之后,达到了一种无以复加的地步。
沈云有心想与谢轩取得联系,但一想到自己仅赠其百金就羞于开口。百金在唐代虽然不算少,普通民众,一个家庭一年的收入不过是数千文铜钱,换算成黄金,也不过是一两金而已,但是相对于谢轩今日的地位,却又是远远不够看了。
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谢轩会派人主动联系到他。临行之前,沈家家主面授机宜,言道,只要不伤及家族根本,无论谢轩提出什么要求,他都要答应,一定要傍上谢轩这棵大树,并以下任家主之位允诺。
但是,这一路行来,张悦所率领的这些个江湖豪侠,只是埋头赶路,无论他如何旁敲侧击,众人皆以不知相对。是以,自金陵出发以来,直到见到谢轩之前,说他不紧张忐忑,那是假的。
然而,当他看到谢轩之后,所有的紧张和疑虑都在一瞬间烟消云散。这还是他所认识的那个终日与他饮酒畅玩,同塌夜谈的谢幼安,并没有因为身居高位,名满天下,而有丝毫的改变。
谢轩组织了一下自己的语言,看向沈云道:“小弟请大哥来京,是有要事相商,因时间紧迫,不得已只能请浩气盟的豪侠代小弟跑了一趟。他们都是粗人,一路之上,若是有冒犯之处,小弟先给大哥赔个不是!”
沈云一摆手道:“贤弟说的是哪里话?一别经年,大哥对贤弟亦是甚为思念,得贤弟之请,大哥恨不得肋生双翅,脚下生风,顷刻间就赶到长安,又岂会怪罪?”
谢轩笑道:“今晚说不得要与兄长痛饮几杯。”顿了一顿,又道,“兄长可曾听说了朝廷要新办学院之事?”
沈云顿时一愣,他这半个月来,光是赶路了,朝廷的消息又刚刚送出不久,他哪里能知道这事?
“恕兄长孤陋寡闻,从未听说过此事。”
谢轩当下就将开办学院的事情向沈云复述了一遍。
以沈云的精明,自然是瞬间就明白了谢轩的用意,这是要让他沈家捐钱。
不过他此来的目的,原本便是要结好谢轩,开办学院的主意既然是谢轩所出,那么无论是出于个人情意还是家族利益,他沈家自然是要鼎力相助。
更何况,此事原本对于他沈家也是一个机会,他沈家这么多年以来,以重金延请教习,却始终无一人中举。
唐代商人的地位虽然略有提高,但是仍然是最下等的一类,出行、住宅、衣着都有着严格的限制,他沈家虽富,却只能枯守金山,无处可用。更可怕的是,莫说京师这种大员遍布的地方,便是地方七八品的小官,都可以让他们沈家万劫不复。
这么多年来,沈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个中滋味,别人只怕很难体会。如果真的能将族中子弟送到这新办的学院之中,即便日后不能混得官身,光是和京中的这些个博学大儒,高官权贵有师生之谊,与高门子弟有同窗之情,就足够地方的那些个小吏掂量掂量。
更何况还能借此傍上谢轩这棵大树。谢轩如今只是弱冠之龄,就已经官列五品上,以他如今的声望地位,几乎板上钉钉,可以入相。这将是一个能够掌控几十年相权的天骄人物,如何不值得他沈家投资?
想到这里,沈云直接开口道:“既是贤弟之事,为兄自当鼎力支持,贤弟说个数吧!”
谢轩看着沈云的眼睛,一字一句道:“十万贯!”
沈云顿时就惊住了,他已经做好了出血肉疼的准备,但是却没有想到谢轩会如此狮子大开口。
十万贯是什么概念呢,以天宝年间的米为例,一斗米是13文钱,十万贯如果全部用来买米,可以买75万石,换算到后世的单位就是3万多吨。可以在长安买两百处房子,即便是像谢轩所住的别院都可以买二三十处,可以买两万名健壮的奴仆,几百名绝色的美姬,这是一笔天文数字的财富,足够唐朝的中产之家一万户一年的吃喝用度。
沈家虽然世代经商,家资颇丰,但是距离富可敌国,仍然是有不小的差距,这十万贯几乎是将沈家掏空了一半。
沈云顿时踟蹰起来,这半数的家资到底算不算是伤及了家族的根本呢?他到底不是沈家的家主,这么大的数目,一时之间,他也无法抉择。
谢轩看沈云变幻的表情,心中也打起鼓来,不过他这十万贯的数目也不是乱要的。
盛唐之所以是盛唐,就在于藏富于民。天宝年间,粮食的人均占有量为700余斤,这一数据,我国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达到,即便是现在,也不过是稳定在800斤。
民众富足,自然就拉动了消费,再加上唐王朝并不过多地限制商人的买卖行为,这就造成了唐代的富商巨贾很多。像沈家这样的布商大户,世代经商,财富囤积,十万贯虽然吃力,但是想要挤出来,却根本不是问题。
沈云沉思一会,也感到自己犹豫太久了,开口道:“实不相瞒,十万贯已相当于我沈家的半数家资,贤弟也知道,大哥我并非是沈家家主,又是二房,所以我想请教贤弟一个问题。”
谢轩原本还以为沈云是要拒绝,却没有想到峰回路转:“大哥请说。”
沈云道:“如果沈家拿出了这十万贯,贤弟可确保吾子入仕否?”
谢轩没想到沈云会问出这样的问题,笑道:“大哥也知道,我已经上奏陛下,科举废除荐举和投卷,科举考卷今后也会糊名,确保公平,想要徇私是极难的。”
闻听此言,沈云的神情顿时便暗淡了下去。
岂料谢轩又开口道:“不过好在当今圣人,求贤若渴,广征天下才学之士,不经科举亦能入仕。如若兄长之子果有才学,数年后待其成人,由小弟举荐,想来校书之类的望秩常班应该是问题不大的。至于今后,如果小弟确能有执掌相权的一天,而沈家又愿意与小弟共进退,那么兄长之子便是我之子,这世间又岂有父母不希望子女青云直上,一飞冲天的呢?”
沈云顿时心潮澎湃,多少年了,沈家一直都希望族中的子弟能得到官身,迈入仕途,这是多少代人的心愿,今日,却因为自己的一个无心之举实现了。
沈云离开坐席,拜倒在地:“沈家自今日起以幼安马首是瞻,刀山火海绝无二心。”
谢轩将沈云扶起:“兄长何出此言,快请坐!”
沈云坐回软塌开口道:“十万贯开元通宝,一时间难以筹集,不知道可否用布绢冲抵?”
布绢在唐代是硬通货,自然不可能不行,谢轩闻言开口道:“自然可以,不过兄长可别全给我布绢,那小弟只能上东市卖布去了。”
沈云笑道:“这自然不会,回头兄长就写信回去,扣去流水和日常开销之外,三万贯钱总是有的。”顿了一顿,他又开口道,“兄长还有一个请求!”
谢轩笑道:“兄长请说!”
沈云道:“幼安也知道大哥膝下有二子,新办的学院,大哥想要三个名额,两个给吾子,另外一个,家主那房也要有交待!”
谢轩笑道:“这是应当的,我给大哥五个名额,两个给大哥的儿子,两个给沈家家主那房,剩下的一个,用来安抚沈家剩余各房!”
沈云顿时欣喜道:“如此就再好不过了!”
紧接着,谢轩又从袖口拿出一张图纸,递给沈云:“大哥可知道图纸上为何物?”
沈云接过来图纸,展开一看:“似乎是搅车、弹弓、纺车和织机?”
谢轩笑道:“大哥眼光不差,十万贯小弟不能白拿,这些改良过的机械就当是小弟给沈家的谢礼,不过自此后,沈家布绢的利润,学院要占三成!”
沈云心中顿时又是一惊,这同样又是狮子大开口。不过他也明白谢轩不会胡乱开此高价,小心翼翼问道:“不知这纺车一日产线纱几何?”
谢轩道:“江南多水乡,这纺车是以水力驱动,可以不停运作,一日的话,百斤上下总是有的!”
“噗!咳咳咳咳。。。”沈云差点没有被一口茶呛死。
“百斤?”
“恩,样品已经做了出来,工匠试验过,应该是不差的,待小弟给陛下过目之后,就带大哥去看,一试便知。”
沈云脑袋顿时就被炸得嗡嗡作响,百斤是什么概念,布坊之中,即便是熟工,一日所坊线纱也不过是四五斤而已,这改良的纺车竟然将工作效率提高了二十倍。
沈云声音有些颤抖:“那不知这织机一日织布几匹?”
谢轩道:“五六匹布应该不成问题!”
沈云顿时又是瞠目结舌,江南织工,技艺娴熟者,一日织布不过一匹,这已经是顶尖的水准,这织机虽然不如纺车那样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