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隋唐之李家庶子 >

第88章

隋唐之李家庶子-第88章

小说: 隋唐之李家庶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此时李渊亲率二十多万大军围攻长安,在关陇门阀的人看来,自是李渊越早进城来越好了,免得战事拖久了之后,损害到他们的财产。

    于是,原本因卫文升之死而士气低迷的长安隋军,又在城中各方的影响下,更加的无心抵抗了。

    十月初八,被李隐劝降的冯翊郡最大叛军首领孙华中流箭而死,但并没有对李渊军的攻城士气有任何影响,反而激发了李军的斗志,城攻打得更猛了。

    十月初九,李隐军中的军头雷永吉率先行登上长安城墙,随后苏定方指挥大队人马跟上,在城墙上站稳了脚跟,率先打开了长安的大门,李隐于是指挥大军浩浩荡荡的杀进了这座意义重大的城池。

    代王杨侑在东宫,他身边的人听闻李渊大军进了长安城后,都争相奔逃溃散,只有侍读姚思廉侍立在杨侑身旁。

    杨侑现年十二岁,他知道这时东宫已被李渊军包围,逃跑已是来不及,便没做无谓的挣扎,只颇为感慨的向姚思廉道:“没想到最后留在本王身边的,却是只有姚侍读,真是为难见忠臣啊!”

    姚思廉长得一副贼眉鼠眼的模样,他这时大表忠心道:“代王放心,思廉定拼了性命,也会护你周全。”

    李隐最先带人进入长安城,自然也是最快带兵包围东宫的,东宫尚有军士护卫东宫,李隐正要指挥军队与那些隋军交战,姚思廉却忽然走出来向隋军护卫厉声斥责道:“唐王兴举义兵,扶助帝室,你们不得无礼!”

    隋军军士们都愕然,但因为见姚思廉是从代王身边走来的,便以为这是代王的命令,于是都在庭院中排列站立,不再抵抗,李隐于是兵不血刃的控制了东宫,等候李渊的到来。

    李渊很快到了东宫迎奉代王杨侑,把他迁居到大兴殿后面,让姚思廉扶着代王杨侑到顺阳下,李渊流泪跪拜而去。

    李渊返回,住在长乐宫,与百姓约法十二条,将隋朝的苛政酷令全部废除。

    李渊起兵后,阴世师、骨仪等留守官挖了李家的坟墓,还毁掉了李家的五庙。

    十一日,李渊将阴世师、骨仪等人抓起来,历数他们的贪婪苛酷,以及抗拒义师的罪行,将他们全部处死。不过为了安抚人心,除了处死的十余人,其余的人均没有追究。

    至此,李家便正式控制住了西京长安,这座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战略都极为重要的城池,成功入主关中。

第157章 晋国公() 
李家自从大业十三年五月自太原起兵出发入关中,到大业十三年的十月便成功入主关中,期间只花费了不到半年的时间,速度不可谓不快,事先除了李隐之外,无人能想到会有如此结果。

    李家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入主关中的原因有许多,其一,天子杨广困居江都,而李密、薛举等实力强劲的叛军都被各自的事情所羁绊,而无力向关中进军,此为天时。

    其二,李渊本为关陇门阀中的一员,又曾为弘化郡太守,节度关右十三郡,在关中有较深的人员关系,所以入关中时能得到上到高官达贵,下到普通百姓的支持,此为人和。

    其三,手下人才济济,既又刘文静等智谋超群的人出谋划策,又有李隐、李世民等善战之辈带兵杀敌,所以即便不得地利,亦能每战皆捷。

    最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李渊个人的决断了,如因为大雨,大军困于霍邑之前不得进,若李渊在李隐等人的力劝之下,仍执意要回太原的话,李家只怕最后会困守数郡之地,又如在龙门之时,面对有屈突通严防死守的河东郡,李渊若不能做出西渡黄河的决定,只怕现在仍陷在河东郡不能动弹,哪能有现在的光景?

    诸多的因素加在一起,便是天命所归,故能迅速攻占长安,入主关中,为将来的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渊即入长安,先让李隐与李世民共同维持长安的秩序,让长安尽快恢复安宁,接下来便是慢慢的代隋了。

    李渊首先要做的,便是要拥立代王杨侑,以占据大义名分。

    大业十三年十月十五日,李渊排列仪仗迎接代王杨侑在天兴殿即皇帝位,改年号为义宁,大赦天下。

    之后,李渊从长乐宫进入长安,杨侑特赐李渊持黄钺、持节,委以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晋封为唐王。

    李渊以武德殿为丞相府,把所颁公文由教改称为令,每天在虔化门处理政事。

    十月十八日,榆林、灵武、平凉、安定诸郡都派遣使者前来请求归降唐王李渊。

    十九日,杨侑下诏:凡军政事务无论大小,以及文武官员的任职无论贵贱,典章制度的执行惩处,全部归丞相府处理。只有在郊外祭祀天地以及四季祭祀祖先要上奏杨侑。

    当然,自从李渊入长安后,杨侑的一切诏书都是出自他的手,杨侑只是盖个章走走过场罢了。

    二十二日,李渊封赏诸子,封李建成为唐国世子,封李隐为京兆尹、晋国公,封李世民为长安令、秦国公,封李元吉为齐国公,封李智云为宋国公。

    之前李渊诸子的爵位,无论是敦煌还是灵武,都只是一郡之地,而现在的晋、秦、齐、宋,都是一国之域,所以现在爵位虽仍为公,但已非之前的所能比。

    封赏中,李建成既为唐国世子,便是李渊的继承人,虽没得其他爵位,但无疑是封赏最厚的。

    而封赏最差的,则是李智云的宋国公了,宋在春秋时虽也不算弱,但从未称霸于诸侯,相比晋、秦、齐都有不如。

    晋、秦、齐中,秦最后横扫六合,一统天下,似乎是最好的爵位,但晋不止为春秋强国,后来还有一个继承王朝正朔的司马。晋,所以李隐的爵位,如果是以春秋时的晋为公的话,自是逊色于李世民,但如果是以司马。晋为公的话,则相差不大,当然这点李渊也没明说,只能是任人猜测了。

    至于李隐和李世民两人的职位,应该都是李渊为了暂时稳住长安、京兆的局势而任命的,按隋制,京兆、河南两郡俱置尹,俱为正三品,长安令则为正四品,不过长安令品级虽稍低,但长安为中枢之地,意义非凡,不能以等闲视之。

    总之,兄弟四人都是各有有得,至于其中的差别,就只能让各人品味了。

    就在李家成功入主关中的时候,荆襄之地也正在发生着一场巨变。

    罗川令萧铣,乃南北朝时西梁宣帝的曾孙,因杨广的皇后为其叔伯姑母,所以被杨广以外戚擢为罗川令,在荆襄一带素有威望。

    萧铣因自负有皇室血统,一直想要重建梁国,再现先祖的辉煌,所以在天下大乱后,便一直在荆襄联络豪强,意欲反叛,但苦于实力仍有不足,所以才隐而不发。

    但事情到了大业十三年的十月之时,便有了转机。

    巴陵郡校尉、鄱阳人董景珍、雷世猛,旅帅郑文秀、许玄、万瓒、徐德基、张绣等人策划占据巴陵郡,反叛隋朝廷,大家都一致要推举董景珍为主。

    董景珍却推辞道:“我向来贫寒微贱,不被众人所信服。罗川令萧铣是粱朝王室之后,他宽仁大度,请推举他为主以顺从众望。”

    于是董景珍就派使者去罗川告知萧铣,要奉他为主,萧铣高兴地同意了。他声称讨贼,召募得几千人,准备前往巴陵郡。

    但这时,颍川郡的贼帅沈柳生侵犯罗川,萧铣率军与之交战不利,他就对沈柳生的部众道:“现在天下都造反了,隋朝的政令已经无法施行,巴陵的豪杰起兵,想推举我为主。只要听从他们的请求,以此号令荆襄、攻占江南,就可以中兴梁氏的国统,以此召纳沈柳生,他也会跟从我的。”

    梁国虽灭亡了几十年,但在荆襄之地仍有较大的号召力,所以沈柳生的部众听了之后,都很高兴,于是都听命于萧铣。

    于是萧铣自称梁公,将隋朝的服色旗帜都恢复为梁朝的旧制,沈柳生也随之率众归附了萧铣。

    萧铣任命沈柳生为车骑大将军,起兵只五天,远近前来归附的有几万人。于是萧铣就率众进军巴陵郡。

    董景珍派徐德基率领巴陵郡的豪杰几百人出来迎接萧铣。

    徐德基等人还没见到萧铣时,沈柳生就与他的党羽商议道:“我等最先推举梁公的,功勋当居第一位。但如今巴陵郡的诸将,都是位高兵多,如果我进城,反而要位于他们之下了,不如杀掉徐德基,扣押他们的首领,我单独扶制梁公,进取巴陵郡城,那样就没有地位高于我的人了。”

第158章 长安故城() 
沈柳生的党羽都同意了沈柳生的提议,于是沈柳生突然发难,杀死了徐德基,然后进军营告诉了萧铣。

    萧铣大吃一惊道:“现在正是兴义师,拨乱反正之时,但我们却忽然自相残杀,我怎么能作这样的首领?”

    萧铣说着便走出了军营大门。沈柳生大为惊慌,跪在地上请罪。萧铣责备沈柳生,但因身边多有沈柳生的人马,怕惹得沈柳生狗急跳墙,便又宽言赦免了沈柳生,随后才与众人列队入巴陵城。

    董景珍对萧铣道:“徐德基是倡义大业的功臣,沈柳生却无故擅自杀害徐德基,不杀此人,怎么能治理国家?况且沈柳生作了很长时间的强盗,现在虽然参预大义,但其凶恶悖逆的本性末改,我们与他共处一城,势必会生变乱,失掉现在的机会不杀掉他,后悔就晚了!”

    萧铣本就有杀沈柳生之意,这时故作为难的反驳几句后,便听从了董景珍的意见。

    巴陵城是董景珍的地盘,他要对付沈柳生自是十分简单的事情,当晚,他趁沈柳生入睡之时,便带着数千人马杀向沈柳生的住处,砍杀沈柳生亲卫数百人后将沈柳生从被窝里拖了出来,仍到了牢房中,之后萧铣以勾结隋官之罪下令将沈柳生处死,沈柳生的党羽都溃散离去。

    大业十三年十九日,萧铣筑坛燃烧祭火,自称梁王,因其时有异鸟鸣叫,所以改年号为凤鸣。

    萧铣称王后,立即派遣诸将攻略四方,苏胡儿拔豫章郡,杨道生夺取南郡,张绣略定岭表,西至三峡,南至交趾,北距汉水,全都为萧铣所有,兵力强盛,有四十万之众。

    至此,隋朝郡县已纷纷变换了大王旗,仍属于杨广的地盘无多少,而隋朝的国祚,也已即将走向末路。

    十月二十日,李渊设置丞相府官属,任命裴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

    李秀宁的部下何潘仁在得知李渊晋封唐王后,便派前太子洗马、以直言敢谏著称的李纲进入长安觐见,李渊久闻李纲之名,便将他留下,任命他为丞相府司录,专管选用官员之事。

    李渊又任命前考功郎中窦威为司录参军,让他制订礼仪。窦威博物多识,是李渊正妻窦氏的从父兄,李渊得势后,已任命许多窦氏一族的人为官,而这些窦氏一族的人,似乎都对李隐不怎么待见。

    李渊设置丞相府官属后,便将府库中所有的东西都拿出来,赏赐随他入关中的有功的人,不过却发现长安朝廷原本的财政却有些捉紧,右光禄大夫刘世龙献策道:“现在义师有几万人都在京师,柴草贵而布帛贱,请允许砍伐长安城中六坊和苑中的树木为柴,用来换取布帛,可以得到几十万匹布帛。”

    李渊采纳了这个建议,将换来的几十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