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3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澄是没人敢得罪的,这批老家伙们又不想吃哑巴亏,于是满腔愤怒全集中在崔宋二人身上,崔暹与高澄的关系太铁,几乎没有破绽,宋游道就成了众矢之的。
过了没多久,宰相高隆之就用诬以谋反的手段进行报复,指控宋游道说过不是一个臣属的话,罪应该杀。
副总监察长杨愔暗中安抚他说:“养狗的目的,就是要它吠叫,而今却因它有几次吠叫就把它杀掉,恐怕将来再没有吠叫的狗了。”
道理浅显易懂,高隆之也很清楚,但就是咽不下这口气,高澄迫于压力解除了宋游道的官职。
宋游道既解职回家,高澄找到他,半开玩笑地说:“你还是早点跟我去并州,不然他们迟早会杀掉你。”
宋游道深表同意,于是和高澄一起回晋阳,担任中央特遣政府考核官。
东魏其实也算已渡过了战争年代,因为所谓的吞并西魏这件事可做可不做,安于现状对于某些人而言反而更易接受,那么可以说此时的东魏处于和平年代。
战争能使人凝聚,和平则易生内祸。即使是相对的和平。
有必要声明,不能就此产生“向往战争而鄙视和平”的论断,和平永远是这个世界最终也是最好的归宿。
司马子如等人贪污是真,但为东魏立下汗马功劳也不假,这些人的存在极具代表性,每个国家每个集团都会有,是名符其实的大老虎。
老虎们为了保证自己不被宰杀,必定要时刻保持自己有存在的价值,一旦当自身价值抵不过带来的负面影响,末日就到了。
高澄发力让老虎们产生了危机意识,老实本份点的人就想如何创造自身价值,以搏得继续信任,阴暗点的人则由此产生排斥心理,暗中有了二心。
侯景当然就是后者,而孙腾和高隆之等人则属于前者。
中原大乱后,原始的户籍档案已不可靠,赋税差役很不公平,孙腾和高隆之便借此主动申请担任清查钦差,分别到各州督促清查,最终查出没有户籍的人民六十余万,让其中迁到外州的人,一律回乡。
这件事是历史遗留问题,由来已久,此时拿出来着重解决,可以看出孙高二人的用心。
(本章完)
第491章 二虎现身()
东西魏斗得火热之际,萧梁持续多年的和谐景象正悄然发生变化。
541年底,安成郡的土著豪门刘敬躬,假借道术迷惑百姓,人员规模壮大之后,于次年正月,占领郡城叛变,改年号为永汉,设立文武百官,进攻庐陵、豫章等地。
南方距离上次战乱已不知过了多少年,大家早就习惯了平淡的生活,忽然听说即将爆发冲突,无不诚惶诚恐。
所幸这次作乱的只是一小撮脑残的刁民,本掀不起多大风浪,似乎唯一存在的意义就是让王僧辩有了出头的机会。
王僧辩出身太原王氏,是江州督导官、湘东王萧绎的军政官。
太原王氏早已今非昔比,王僧辩的家族背景对他的事业起不了太大的帮助。至于萧绎,自幼瞎了一只眼睛,朝野上下对他都很轻视,前途并不被看好,当然也不能带王僧辩迈向辉煌了。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王僧辩都与同时期的军政官们没什么区别,未来无非就是混个退休而已。
但从542年开始,萧梁的灾难接踵而至,对于王僧辩来说,则是一波又一波的好运气,简直挡都挡不住。
本年2月,王僧辩奉命讨伐刘敬躬,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便把刘敬躬生擒,押往建康斩首。
考虑到对手势弱,此战并不能显示王僧辩有多大本事,但总算在芸芸众生中有了存在感。
他后来的搭档陈霸先也在这一年开始走进国人的视线。
陈霸先的条件比王僧辩更差,寒门的出身就不必说了,本年只是一个南方偏远小州的小小郡长。
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当机会来临,只要自身能成功接住,最后总不失英雄之名。
单是两晋南北朝这段历史,平民出身的英雄就有不少,很快就将再添两员大将。
与王僧辩一样,陈霸先能够出头,也要感谢当地的变民势力。似乎这种编人士想要成功上位,也只能借战争的力了,这一点倒是古往今来许多平民英雄的共通之处。
11月,高州督导官孙冏、新州督导官卢子雄,联军讨伐当地变民李贲,因南方春天来的早,瘴气已经非常严重,所以向广州督导官、新渝侯萧映请求延期再行讨伐,萧映下令不准,武林侯萧咨更催促他们即刻进军。
孙冏挺进到合浦时,士卒死亡十之六七,不得已狼狈逃回。
萧咨于是奏报中央,声称孙卢二人与盗匪勾结,萧衍不久便让他们在广州自杀。
这种事就算吃瓜群众都觉很不公平,两个当事人更是愤恨交加,但终究无济于事,他们不敢真的造反,为了家人考虑,只得造择自杀。
如此一来,他们身边的人就不能接受了,卢子雄的弟弟卢子略、卢子烈,总带兵官杜天合,及弟弟杜僧明,新安人周文育,这些人或是为了亲属哀痛,或是为了长官疾首,总之骤然兴起义军,准备诛杀萧映和萧咨这两个混蛋。
时任西江保安司令官、高要郡长的陈霸先,奉命率精锐三千人,一举平定叛乱,斩杜天合,俘虏杜僧明和周文育,因这二人勇猛无比,留下当自己的带兵官。杜周二人后来为陈霸先立下不少功劳,成了陈霸先集团的核心人物。
经过广州这番折腾,交州变民首领李贲也低调了一段时间,后来发现政府军再也没有出动的意思,于是重新活跃起来。
544年正月,李贲登极称帝,改年号为大德。
当初逼着别人镇压叛乱的萧映和萧咨,此时却怂了下来,不敢再有所行动,放任李贲做大,消息传到建康,一向无心俗事的萧衍都看不下去了,亲自下令派交州督导官杨螵,攻击变民李贲,让定州督导官萧勃,在西江与杨螵会师。
陈霸先因为之前的小功,也被萧衍记住了,特别指示用陈霸先作杨螵的军政官,提拔他为直閤将军。
萧勃知道士卒恐惧远征,他自己更是厌恶,所以使出浑身解数劝阻杨螵,杨螵也不喜欢打仗,便召集军事会议,询问各将领的意见,陈霸先说:“李贲叛乱,本是皇族激起的,使几个州连续多年都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中,定州萧公只顾眼前苟且偷安,不为国家着想,将军奉命讨伐叛徒,应不管生死,全力以赴,怎么可以逗留不动,助长敌人气焰,打击自己士气。”
杨螵也不好再退缩,于是让陈霸先当前锋,前往讨伐李贲。
李贲虽称皇帝,率领的不过是一帮乌合之众,在政府正规军面前,没有丝毫招架之力,三万人马连战连败,不得不逃往嘉宁城固守。
此时已是545年下半年,陈霸先带人包围嘉宁城,攻城失利的情况下,暂时与李贲形成僵持的局面。
546年正月,杨螵主力大军赶到,与陈霸先联手攻破城池,李贲仓惶逃奔新昌的獠族部落。
杨螵等人以为他就此消失了,想不到半年之后,李贲率军二万人,从獠族部落中出来,进驻典澈湖,大量建造船舰,塞满湖面,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政府军士卒多数心存畏惧,逗留湖口,不敢前进,陈霸先对各将领说:“我们的军队出征已久,士气低落,官兵疲惫,而且一支孤军,没有后援,深入敌人心脏,只要打一次败仗,就难以生还。现在正好趁他们奔波不定,军心还不稳固,蛮族军队不过一群乌鸦,容易摧毁消灭,我们正该同生共死,全力出战,无缘故无故地停在这里,大好时机将一去不返。”
各将领默不作声,并没有提起多少勇气,而就在当晚,苏历江江水暴涨,咆哮着灌入典澈湖中,将士们大为欢喜,于是利用急流发动攻击,李贲再度大败,重新逃回屈獠洞。
从此之后,李贲再也没能走出来,不久在当地病逝,其后人也曾几度骚扰萧梁,但只是小打小闹,无关痛痒。
每个时代都需要英雄,但真正最好的时代,是一定没有英雄的。因为每次英雄问世,都意味着当下的时代即将发生剧变,而且多数是不良变化。
站在后来者的立场来观察这段历史,当王僧辩和陈霸先开始活跃在历史前台,意味着萧梁即将迎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到546年,萧梁的开国皇帝萧衍已是83岁高龄,这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都算得上一项奇迹,很少有皇帝能如此长寿。长寿固然是有福气的象征,但萧衍既是皇帝,便有个继承人的问题,儿子们都是中年人了,眼巴巴地望着父亲的位子,各怀鬼胎,因他们确信萧衍总不能真的长命百岁,相信不出几年便会驾鹤而去。
太子萧纲并不算是雄才大略的人物,他的好几个兄弟都手握重兵,执掌要职,真等萧衍去世,国家归属问题必定十分棘手。
国人其实都在等待那一刻的到来,可惜包括萧衍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想到,真正引发国家大乱的却并不是那几个皇子,却是萧衍自己,而大乱也并非在他死后才酿成。
(本章完)
第492章 玉璧之战()
南朝即将迎来的灾难有个深远背景,而这个背景与北朝是密不可分的。
546年8月23日——一个意义重大的日子,这一天,高欢下令动员全国精锐,在晋阳集结完毕,准备对西魏发起新一轮的总攻。
高欢近些年饱受疾病困扰,似乎预感到自己没几年寿命了,所以想在临死前把西魏这个麻烦解决掉,不管成功与否,总算对得起自己。
9月,东魏大军越过国境线,把玉璧团团围住。
就像前凉时代的枹罕城,玉壁也是西魏的军事重镇,牢牢扼住了东魏西进的咽喉,地理位置十分关键,此时镇守玉璧的是西魏晋州督导官韦孝宽,在此前不久,调任荆州督导官的王思政力荐韦孝宽接任并州督导官一职,负责玉璧的防卫工作。
事实证明王思政的眼光何其毒辣,韦孝宽简直就是为了接下来的大战而生。
高欢亲自带兵日夜不停地攻城,韦孝宽随机应变,竭力抵抗,一场经典的攻防战就此拉开序幕。
玉璧城中饮水完全依靠汾水,高欢于是让人把汾水改道,又在城南筑起土山,打算居高临下越过城墙。
城上原有两个指挥作战的碉堡,韦孝宽让人在碉堡上又建碉堡,一直保持比城外土山还要高的高度,用以防备敌人偷袭,同时又让人加紧在城中开凿水井,解决饮水问题。
高欢一计不成,派人警告韦孝宽说:“你把碉堡加到天上,我就穿地道捉你归案!”
他这么说了,也是这么干的,让人深入地层挖掘十条地道,集中力量攻击北城。
韦孝宽则在城内挖掘长长的壕沟,切断东魏的地道,并选派大量战士驻守,发现有敌人从地道涌入,立即加以击杀,又在深沟外堆积木柴,只要发现有地道口,就点燃火种塞进去,再用皮风箱用力往地道里面吹风,一时间烈火浓烟全都顺着地道包围了东魏士卒,东魏损失惨重。
高欢大为愤怒,再用攻车撞击城墙,被撞击的地方,都被摧毁,效果倒是十分显著,但韦孝宽很快就找到应对的办法,用布匹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