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

第200章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200章

小说: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懒耍忝钦庑┪娜颂崞鸨矢耍岚盐宜党墒裁茨Q 

    韦祖思大惊失色,吓得当场泪奔,但赫连勃勃可没有怜悯之心,立即将他拖出去斩首。

    在赫连勃勃看来,隐士都是那种心高气傲、特立独行的人,而实际上韦祖思也确实是那种人,只因害怕被杀,所以才表现得那么反常,结果真的被杀。

    作为隐士,韦祖思应该是最倒霉的了。

    文武官员早就见识过主子的手段,倒也不以为意,过段时间之后,隐士一事告一段落,开始上书请求迁都长安,赫连勃勃回说:“我怎么会不知道,长安是多少世纪以来帝王的京都,土地肥沃,关山险要。然而晋国遥远,不可能对我们造成威胁,魏国与我们风俗习惯大致相同,疆土又相连接,自统万到魏国边界,只有一百多里,我留在长安,统万一定危险,而若留在统万,魏军绝不敢贸然渡黄河西上,各位只是没考虑到这一点。”

    群臣都是一片奉承,各种无敌天下的溢美之词不绝于耳。

    赫连勃勃对此很受用,乐完之后下令在长安设临时朝廷,让赫连璝兼任最高统帅、雍州州长,主管留守朝廷机要,他自己则返回首都统万,接着改年号为真兴。

    因为刚刚结束大战,接下来的时间,胡夏与邻居们相处还算和谐,赫连勃勃暂时也没有继续扩张的打算,开始认真享受权力的盛筵了。

    圣王明君总是变着法子来改善民生,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昏庸暴君则竭力追求感官上的各种刺激,或是杀人取乐,或是纵情声色,各人手段各有千秋,总能让人目瞪口呆,汗毛直竖。

    明君难得,暴君易见,历数各朝各代的暴君,甚至是稍微有些实力的普通人,但凡形态丑陋者,得势之后多数不免沉溺****不能自拔,有着不愉快回忆或是心理阴影的人,得势之后则难免会走入极端,变得毫无底线。

    赫连勃勃外表俊秀,对美色固然是有需求,但倒并不致癫狂,唯独有一点,就是视人命如草芥,一言不合就杀人,战场上杀降、屠城、建京观,对他而言都是家常便饭,称帝之后更是到了新境界:

    经常随身携带弓箭,每当对人心生猜忌,或仅仅是心情不好,就会亲自动手格杀身边的人。

    文武官员有胆敢侧眼看他的,一律挖出眼珠,胆敢随便发笑的,就用刀豁开嘴唇,胆敢为此劝谏的,先拔掉这人的舌头再砍头。

    这种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国内百姓对赫连勃勃谈之色变,官员更是活在无尽的恐惧之中。

    (本章完)

第328章 南朝兴起() 
刘裕虽然也好杀,但还不至于每天凶器不离身,除了早年间在沙场征伐,后来也很少亲自动手杀人。

    毛德祖败退不久,赫连勃勃便北返统万,刘裕于是任命堂弟、彭城郡长刘遵考为并州督导官,兼河东郡长,前往抢夺蒲阪,又调回荆州督导官刘道怜,担任徐兖二州督导官,接替刘遵考,负责彭城防卫,再任命刘道怜的儿子、南郡公刘义庆为豫州督导官。

    刘义庆和刘义符这些人年纪相仿,随着刘裕大伯的发迹,他的身份也变得金贵起来,身为典型的富二代、官二代,从小就没吃过苦,更是年纪轻轻就进入权力中央,后来掌管了皇家图书馆,养成了对文学的爱好,利用得天独厚的文献资源,当官的同时,开始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文学创作上面,虽然政绩一般,但一部《世说新语》足够奠定他在文坛的位置,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这本书在当时看来或许只是富家公子无聊的时候搜集前人的有趣言行,用以打发时间,但千百年过去,其意义就不单是打发时间那么简单了,对于后人了解魏晋南北朝的各种奇闻轶事,窥视当时上流人士的生活,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现在看到的有关这一时期的文学典故,基本上也都是出自刘义庆团队之手。

    黄河下游地区虽仍在控制之中,但因为无险可守,其实比较脆弱,胡夏或是北魏,只要稍加努力,就能将其吞并,刘裕对此了然于胸,其主要精力也并没有放在这上面。

    那放在哪里?显然是篡夺大权了。

    大功告成之前,刘裕还打算让儿子们再磨练一番,准备让世子刘义符担任荆州督导官,让徐州督导官刘义隆担任司州督导官、镇守洛阳。

    中军将军府高级军事参议官张邵对此持不同意见,进言道:“世子是储君,担负维系四海人心的重担,不应调到外地。”

    刘裕很听劝,改派刘义隆为荆益宁雍梁秦六州军区司令长官、西翼禁卫指挥官、兼荆州督导官,另让南郡郡长到彦之,担任南蛮保安司令官,张邵担任军政官、兼南郡郡长,冠军将军府人事官王昙首,担任秘书长,北徐州参谋官王华,担任西翼禁卫指挥部军事参议官,一同辅佐刘义隆。

    刘义隆到底还太年轻,总部各项事务全由张邵裁决。

    这几人也成了刘义隆的心腹重臣,在未来都将扮演关键角色。

    王昙首是王弘的弟弟,刘裕特别告诉刘义隆说:“王昙首稳重有器度,是宰相之才,你每件事都要向他请教,定能获益良多。”

    刘义隆铭记于心,而王昙首确实不负所托,以后会为主子立下汗马功劳。

    此间事了,其他任何事都变得风轻云淡,刘裕已经把全部心思投入到篡位的各项工作中去了。

    神秘预言书仍旧是做这种事的参考资料,刘裕从上面得知在昌明之后还有两个皇帝,即不宜直接从司马德宗手里抢夺帝位,于是派主任立法官王韶之,联合司马德宗的左右人员,密谋将其毒死,然后改立琅邪王司马德文为帝,再让司马德文进行禅让,以应预言书的预测。王韶之是王敦堂弟王廙的曾孙。

    当年简文帝司马昱倒是看到了不同的内容,预言书上说晋国政权,将尽于昌明。

    司马昱的小老婆李陵容怀孕时,梦到神仙告诉他,将来的儿子别名应叫昌明,等到分娩时正值东方渐亮,所以就真的起名为昌明,而正名司马曜反而不怎么用。

    司马昱联想到预言书上的话,不禁痛哭流涕,但东晋的朝局哪用预言书上分析,皇权旁落其实由来已久,包括司马昱在内,都只是傀儡而已,真正意义上的晋国政权早就没了。

    司马德文一直服侍在哥哥身边,饮食睡觉都不离开,所以王韶之等了好多天都没下手的机会,恰巧这天司马德文患病了,不得不出宫疗养,司马德宗终于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418年12月17日,王韶之唯恐投毒出现意外,干脆用衣裳扭成绳索,在东堂把司马德宗勒死。

    37岁的白痴皇帝就这样结束了他这浑浑噩噩的一生。

    刘裕接到消息后,立即宣称遵奉遗诏,拥戴司马德文为帝,大赦天下,司马德文即东晋恭帝。

    但这时候出现了一个问题,刘裕当然想让司马德文以禅让的形式,把帝位传给自己,可是又实在不便直接表态,因为当年桓玄强迫晋帝禅让,结果国人全都群起而攻之,如今刘裕这个靠讨伐桓玄发家的人,也要逼迫晋帝禅让,岂不成了第二个桓玄,简直是自己打脸,半点礼仪廉耻都没了。

    刘裕固然是不在乎廉耻,但老脸也还是要的,毕竟不好意思公开主动地宣布这一思想,思来想去,准备暗示封国官员去运作。

    419年7月,刘裕接受了晋封宋王的诏书,12月,接受了朝廷加授的特殊礼仪。

    420年初,各种准备工作就位,刘裕联合宋国官员一起饮酒欢宴,在大家兴致正好的时候,忽然一脸凝重地说:“当初桓玄篡夺帝位,以致皇家政权转移,是我首倡大义,复兴晋室,接着南征北讨,平定四海,如今大功告成,大业建立,蒙皇上赐下九锡,天下事物都忌讳满盈,可是我年龄衰老,地位却如此崇高,这样下去不可能长久平安,我打算把爵位奉还给皇上,回到京都养老。”

    官员们都知道刘裕的为人,是那种想吃就拿绝不含蓄的,所以当听到这番话,无不震惊非常,也认定刘裕是真的想功成隐退,于是大肆进行歌功颂德,赞扬刘裕的高尚节操。

    不觉到了傍晚,席散之后,立法院总立法长傅亮醉醺醺地往家里走,半道上被凉风一吹,猛然回过味来,刘裕怎么可能说放手就放手了,定是在暗示什么,于是赶紧调头。

    这时宋王王宫的大门已经关闭,傅亮火急火燎地敲门请求召见。

    刘裕正等着大家回来呢,所以第一时间把他迎入宫,并煞有介事地问:“傅先生缘何去而复返呢,可是酒没尽兴嘛?”

    傅亮郑重地说:“我想暂时返回京都。”

    大家都是聪明人,没必要说太白了,刘裕当然知道他的意思,一改玩笑的姿态,同样郑重地问他:“需要多少人护送?”

    傅亮回说:“几十个就够了。”说完立马告辞。

    进京之后,傅亮开始为刘裕的篡位之路开道,不久便让司马德文征召刘裕进京。

    接到诏书后,刘裕十分激动,让儿子刘义康为豫司雍并四州军区司令长官、豫州督导官,镇守寿阳,然后兴高采烈地南下去了。

    刘义康年纪还小,刘裕让相国府军事参议官刘湛为秘书长,全权处理州政府和司令长官部的各项事务。

    6月9日,刘裕终于抵达建康,傅亮已经把各项工工作疏通完毕,呈上退位诏书的草稿,要司马德文亲自书写,司马德文本无主之力,只得欣然提笔,把草稿抄在诏书专用的红纸上。

    6月11日,司马德文回到他原来的住宅琅邪王府,文武百官。全都叩拜道别,皇家图书馆长、徐邈的弟弟徐广更是痛哭流涕,十分悲伤。

    立国156年的晋王朝至此终结。

    6月14日,刘裕在建康设立高台,终于如愿以偿地登上皇帝宝座,典礼结束后,从石头乘坐法驾进入建康皇宫。刘宋王朝正式形成,同时也意味着南北朝中的南朝悄然兴起。

    (本章完)

第329章 刘宋来也() 
徐广老先生年过古稀,眼见新旧交替,虽有心理准备,还是忍不住再度悲泣,高级咨询官谢晦打趣他说:“徐先生,你这样可是有点过分了吧?”

    徐广叹息说:“你是宋国的佐命功臣,我是晋国的遗老,悲欢之情自不相同。”

    谢晦刚值而立之年,但跟对了人,选对了路,加上自身才华横溢,已然大权加身,是刘宋的几大红人之一。

    刘裕改朝换代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受到乡里舆论抨击的人,一律恢复名誉,使其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行为都是内心在现实中的映射,刘裕此举的出发点,当然是因为自己曾饱受老乡非议,生活异常艰难,所以一旦拥有足够的实力,第一时间改良这种环境,以解救更多和自己有相同遭遇的人。

    实际上被舆论诬杀的人才,确实很多,民间舆论的威力何其巨大,但同时也很盲目,对当事人的伤害也是很深刻的。

    当你的成就不能匹配自身才华时,群众多会投以嘲讽和鄙视,但当你靠自己的才华终于搏得一定成就,原来那帮批判你的人,又都会掉头来加以吹捧。

    刘裕对此深有感触,从底层崛起成为一国之君,类似的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不知经历了多少。

    虽是出于好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