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北洋军阀-第5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业男男夭还豢砉悖洳唤锝锛平系霰乇ǎ闶⒁渤3H∥嵘恚苍缭绲氐弥燮鹦男乜砉阍对恫患按笞芡骋病!
王茂如的一番言语,倒是让孙立文摇头苦笑起来,说道:“秀盛,政府行政以和为贵啊。”
“以和为贵是不假。”王茂如忽然冷道,“可是有人背地里捅刀子,这件事我不能不管。大总统,我今年三十五岁了,也许是心性不够,也许是军人对危险的一种判断。当我预判到危险即将来临的时候,我一定会首先动手。敌不动我不动,敌欲动我先动。当然,这是对敌人而言。我对朋友绝对够意思,我和你是朋友,我们是忘年交,这是不假,可是大总统却不拿我当做朋友啊。就拿赴日一事而言,您应该知道,如今国防军稳定的核心便是我在这里。我在这里,我的手下骄兵悍将绝不会争权,但是若是我不再了,我不敢保证中国重新变为军阀混战。日本人一直以来视我为眼中钉肉中刺,就是因为我阻碍了他们入侵中国。”他随后平缓了一下语气,说道:“言谈之间多有冒犯大总统原谅。大总统日理万机,国事民事天下事事事操心,难免身边出现挑拨你我关系的奸佞小人。但大总统应警醒啊,北洋文官体系并非弱势,而是我在压制,若我不压制他们,他们早早便将民党排挤出政府之外了。所以我相信,有人想要对付我,这人应该出自北洋体系,而不是民党。言尽于此,大总统,属下告辞了。”
孙立文苦笑道:“秀盛何必如此动怒,此事以来,我也几经三思,然而政府初建,许多事情需要磨合待定,并非一蹴而就。原本南北两大官场强行合并到一起,政治摩擦在所难免,如果呢因此不容,可并非妙事。”
王茂如点头,说道:“大总统所言甚是。”
孙立文又道:“政府派遣你去日本其实是有所考虑的,首先,中日之间现阶段不能交战,若是交战中国必败无疑……”
“此言差矣。”王茂如打断他的话说道:“日本刚刚在澳大利亚跟英国佬打了一架,现在也满身是伤,他们更不敢打。”
孙立文又道:“我知道,我们只看看中国,满目苍夷之下,工业基础薄弱,若发生战争,则将会一败涂地。因此,与日关系修好,变成了重中之重。因此派遣你去日本目的之一,便是表明中国方面此时无意于日本交火,由国防军代表政府,也表示了诚意。其次,秀盛你在日本民间威望甚高……”、
王茂如一举手,纳闷道:“等等,立文公何出此言?”
孙立文笑道:“秀盛不知?”
“不知。”
孙立文拿出三本书,第一本书名为《極枺鼝櫮А罚诙疚缎闶⑼趺珱g枺我巴趣筏啤罚谌疚段j摛饰湫g天才将軍》。他笑着说:“日本已经有人成立了研究你的学会,专门研究你的一生和你的决定对世界的影响,以及你的思想和为人处世。”
王茂如摇头道:“我的一生才渡过三分之一,三十五岁不是我的一生啊,有点儿意思。”他翻看着这三本书,发现这小日本做事还是很认真的,特地去欧洲查访了自己的历史,但是没有查访到,因此他们判断自己是中国古代某一个隐世不出的豪门后代。在日本人的眼中,似乎只有豪门才能培育出战略眼光如此之长远的人才,并且还在一一猜测,到底是中国古代哪一个豪门世族之后代。
他笑了起来,丫的,自己祖上八倍贫农,用毛老人家的话来说,自己祖上绝对根正苗红,还豪门世族,这日本人的思维就是有意思。随后他放下书本,说道:“日本人为什么要研究我,自然是对付我,难得他们做事如此认真执着。”他忽然气呼呼地叫道:“操他小日本大爷的,写我的传记,怎么没有给我版权费!小日本真王八犊子!”
孙立文目瞪口呆地看他居然因为版权费的问题对日本破口大骂,心里不知何种滋味。
卷五 重树历史 第七百八十九章 九国公约签订()
王茂如和孙立文之间的矛盾在与政治博弈,而于什么交情,王茂如要做的就是干扰孙立文的心智,这个人非常容易相信别人,此乃作为政治家的大忌。也正是他所犯的这种大忌王茂如更加能够利用起来。孙立文考虑到政府中的稳定以及民党中人的确对王茂如发起了攻击,首先在道义上便吃了亏,于是撤销了对北方官场不利的议案,其中包括烟税。
烟税也就是大烟和大烟周边的产业税务,民党中人希望全国禁烟禁止鸦片原本出发点是好的,可是中国人吸大烟近六十年了,早就养成了这个习惯,有的人不吸大烟就像是要了他的命一般。同时民国是门户开放的国家,中国禁烟,西方国家则将这每年几个亿大洋的钱全都捞到自己手中了。因此民党的禁烟令便是一个理想主义理论,最终将导致危害自己国家。于是民党又提出了烟税法案,要求烟税归属政府管辖,而不需要国防军军方再。
当然,这每一发子弹冲的都是国防军,可是受伤的却是王茂如的威信。孙立文也意识到民党有些急功近利,同时也逐渐意识到某些政令议案必须提前与北方党派交流,并充分考虑到军方的利益才能提出。而在钢铁业上王茂如一场坚定的态度孙立文意识到,与王茂如硬来是不行的,现在只有收买他,软刀子对付。纵然民党中有些极端势力仍然在叫嚣应该以硬对硬,可是孙立文的决心已下。朱执信等强硬派的建议被他一一驳回。
当晚王茂如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有人敲门,急切地说道:“老师。有消息从美国传回来。”
智雅和王茂如同时醒来,王茂如拍了拍她,笑道:“没事。”他穿着睡衣便走了出来,见到是冯尹彬手里握着电报,报告说道:“刚刚得到消息,总理代表我国签署了《九国公约》。”
王茂如额首道:“很好。”事实上他长松一口气,九国公约的签订意味着日本在中国的势力被削弱。
《九国公约》比起历史上的《九国公约》来说多了一条。本次共约一共十条,其中与历史上不同的是第四条各国机会均等,第五条关于铁路权。第七条关于各国沟通和增加的第十条关于中国外东北与外西北问题均不一样。
第四条各国之间与中国签订商业协定均为商业机密,符合商业规律,各国政府不得干涉商业集团政策。
第五条中国铁路网铁路干线,包括建设转让抵押各国机会均等。建设后者为各国人民。各国相互转让也需要机会均等。者应为被转让者。第七条各缔约国如果某种情况下牵涉到协约中的规定,则应与其他国家以及中国组成沟通团,相互达成备忘录。
第十条中国之领土收复问题,应与各国协商,不违背各国之和平意愿,外东北与外西北应作为缓冲之地,各租界遵守清国协定,外东北暂时中日俄三国共管。其中以中国做宪兵,日本做警察。俄国做政府官员。
而《九国公约》也规定了日本必须归还中国山东省内铁路,日本陆军必须从中国撤军,青岛只保留规模不超过两千人的海军陆战队,青岛中日共管。而中国黑龙江省内三条日本修建铁路,中国政府斥资回购。
王茂如当初允许日本在东北内部修建几条铁路,目的便是在九国公约上给日本挖坑。这一次日本吃亏吃大了,尤其是东北的三条铁路,分别是呼伦城到额尔古纳左前旗,呼伦城到新巴尔虎左旗,齐齐哈尔到瑷晖县三条铁路,其中第三条铁路刚刚修建到北安城。日本花费了的时间和精力以及金钱在这三条黑龙江省内的铁路上,日本认为中国东北迟早是他们的殖民地,因此对这三条铁路的投入和建设都非常认真。冒然被夺走,怎能不引起日本的反弹。这《九国公约》背后,也透露着英美法等欧洲白人国家对日本的抑制,尤其是这次英日冲突大英帝国见到了他的这个学生心中的野心。
黑龙江三大铁路线和山东三条铁路线归还中国,不单让日本财政损失惨重,还让日本在国际上威信全无。尤其是在日本的扑从过韩国,数万日本的韩国人跪在地上大哭不已,说此举让大日本帝国颜面尽失这让金九等人看到了气得不行,他们现在在日本,却看到自己的同胞因为日本在国际上失利而哭得痛心疾首,岂能不气得够呛,大骂这些人通通该杀。金九于是与人策划,一定要给日本政府一些颜色看看韩国人惊醒,我们不是日本的仆从,我们是独立的种族韩奸深深地刺痛了大韩民国临时流亡政府的人。
而在日本的裕仁皇太子更是愤愤不平地表示说《九国公约》是对日本民族的侮辱,正如《贡比涅森林协议》之于德国一样,日本迟早有一条会将这所遭受屈辱完全讨回来。
而《九国公约》又何尝不是对中国的一种侮辱呢,门户开放利益均沾,各国强行要求中国签署的这份协约,就是想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中国政府在这次议会上屡次提出的接收海关的问题,根本没有得到各国的相应。
这《九国公约》协约对中国有利的方面有四点,第一点:日本军队从山东撤军,日本在山东之保留两千以下海军陆战队,甚至连警察也需要雇佣中国人做日本警察,青岛成了半殖民地地盘,而不是像旅顺大连一样割让给了日本成日本的地盘,并被屈辱地改称为关东州。
第二点:黑龙江的三条铁路卖给中国,预示着日本南北侵吞东北的计划被拦腰折断,损失财力数亿日元,英国人这一招不可谓不狠毒。后来日本政府将东北三条铁路的售价开到三亿银元,孙立文政府听到之后立即表示这个价格买不起,在讨价还价多次之后售价二点一亿银元,但是这也超过了民国的财力。然而王茂如极力,大不了分期付款,咱们百年为限,一年给他四百万,终于将日本的触角斩断日本灰溜溜地离开中国内部。日本人为此举更加对王茂如咬牙切齿,要不是王茂如的坚持,孙立文政府肯定不敢这么花钱回购铁路。
第三点:外东北和外西北终于有了说法,中国可以收回,但收回之后要另行再议。西方的意思是外东北和外西北要独立成为共管国,当然包括了中国。同时承认中国对两个地方享受权这就足够了。只要他被中国,管他其他的呢?这表明将来中国宣布收复外东北和外西北之后,在国际上终于有理论章程站得住脚了。当然,前提是不违背各国和平意愿,什么叫不违背何平意愿呢?字里行间透露的就是应该从苏俄布尔什维克手中夺回来,因为布尔什维克代表着世界动荡,代表着邪恶。总之,《九国公约》给中国政府收复外东北和外西北了一个理论支架。这也是王茂如最为兴奋之所在。
第四点:让中国成万国利益共同体,如此一来,中国当保证了至少四年的和平发展,而如果日本或者苏俄不一意孤行的话,中国可以说完全能够有时间休养生息。
当然《九国公约》弊端就是这个公约同时也将中国钉在了世界三流国家行列,尽管中国统一了,可中国毕竟还是中国,在大家的心中,中国只是将脑袋后面的大辫子减去了,仅此而已。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九国公约》的唐绍仪也喜忧参半,这世界没有完全的利,自然也没有完全的弊,哪有好事儿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