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之第三帝国-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激励我们从事高尚的事业,
即便要用去我们的一生;
~
统一、正义和自由,
为了德意志祖国;
让我们一起为了这个目标而奋斗,
像兄弟那样团结起来,
手拉手,心连心。
统一、正义和自由,
是我们幸福的保证。
在繁荣昌盛的光芒中绽放,
绽放,我们的德意志祖国!
1941年最后几天,元首是在耐心解释、激烈反驳和威胁利诱中渡过的,皆因帝国政治局后面几个人的人选:老党员向元首回顾过去的斗争岁月,指责鲍曼履历太浅;老将军们轻蔑地谈起凯特尔与约德尔没有战功,大家一致抨击无名之辈施佩尔:“那个给元首盖房子的泥瓦工。”
总理府如今改成了元首府,李德想让大家到这里合署办公的愿望落空了,大家不愿意挤在一起,戈林最甚,理由是防备英国空袭。这样一来,原来的空军部成为副元首府,还得给戈培尔修一座小一点的总理府。
李德刚回到元首府,海军司令雷德尔汇报工作兼打抱不平来了。
由于美国公开介入,德国潜艇遇到巨大困难,英国商船在美国驱逐舰的保护下,在大西洋穿梭,美国军舰还挑衅性地冲向德国潜艇,u346差一米就被驱逐舰的舰艏撞坏。
雷德尔恳请元首解除对美国军舰的禁令,李德摇头:“雷德尔,小不忍则乱大谋,那个阴险的罗斯福,正眼巴巴等着我们一气之下踢翻棋盘的。趁着美国势力还未进入,你抽调一些潜艇,到地中海吧。”
“那大西洋的力量不是削弱了吗?”雷德尔吃了一惊。
李德没声好气地反问:“你有什么办法?‘俾斯麦’号战列舰被击沉,‘沙恩霍斯特’号、‘格奈瑟瑙’号和‘欧根亲王’号接连受创,我们就这点家底,全部抖落光了,你当光杆司令呀?”
雷德尔讶然。
元首沮丧地说:“何况英国人发明了新的舰载和机载雷达,夜航飞机上装了探照灯,而在地中海,意大利人操鱼雷炸坏了英国好两艘战列舰,形势对我们很有利。”
雷德尔欲言又止,在元首的催促下,吞吞吐吐地说:“现在海军上下一肚子意见,因为帝国政治局里有空军,有陆军,唯独没有海军的人,他们都说”
“都说海军是后娘养的,是吗?”李德接过话茬,“凯特尔和约德尔属于最高统帅部,不是陆军的。”
雷德尔强辩道:“可他俩是陆军将领。”
李德耐心解释了一会,可迂腐的海军总司令怎么解释也解释不通,他生气了,把这位老资格申斥了一顿,然后凉在那里,不问不闻。
戈林来电话了,他向元首邀功请赏:他测算了一下,海军和空军可以抽调出50万人充实到陆军。
元首没领他的情,埋怨这个数字太少:“空军现在有170万,完全可以调剂出70万,甚至更多;海军现有120万,可以抽出50万,这样一来,不是有120万兵员了吗?如果把海空军的兵工厂全部划给施佩尔的军工部直接管辖,还可以解放出更多的工人。”
雷德尔看到元首无视他的存在,任意决定海军事务,愈加生气了,故意咳嗽了两声。元首视而不见,继续往他眼睛里扬沙子:“对了,你考虑要尽快成立一支至少3万人的海军陆战队,这些具体事情由你负责办理掉,然后在政治局会上通报一下就行了。”
放下电话,元首继续让雷德尔坐冷板凳,他埋头批转文件。女秘书克里斯蒂安夫人送来新的文件、取走签发的文件时,迷茫地扫了坐在沙发上生闷气的海军元帅一眼。
希姆莱的继任者海德里希来了,他长着蓝蓝的眼睛,鹰钩鼻子,宽宽的肩膀,修长的身材,白暂的皮肤。潇洒的风度,英俊的面容,健壮的体魄,各部分都配合得相得益彩,真可谓上帝的宠儿。可谁又能够想到,在这完善的外表下,包藏着一颗恶毒的心。
这位歌唱家和演员的儿子是党卫军副总指挥、保安处首领兼德国中央保安局局长,还被任命为驻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摄政王。海德里希对捷克人掀起了一阵恐怖狂,使他得到了“布拉格屠夫”的称号,然后见好就收,摇身一变而成为“慈善家”,废除了许多将捷克人贬为二等人的规章条例,改革了远远落后于德国的捷克社会保险制度,换来了捷克产工人和农民的服服帖帖。
元首从座位上站起来,对他的态度是一则以喜,一则以怨:“你在捷克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很成功呀,捷克与丹麦现在是帝国最和谐、最稳定的占领区了。不过,前一阵子对犹太人你搞什么名堂?”
海德里希刚想张口解释,李德厌恶地阻止他,重申了帝国对犹太人的新政策,谈起国会修改纽伦堡法律等新的变化,令这个坚定的反犹分子情绪一落千丈。
李德对海德里希交底:“整个欧洲都对犹太人没有好感,因此犹太人应该迁出欧洲,这对他们也有好处,与其当二等公民,还不如找块自己的地方。原先将犹太人迁移到马达加斯加岛的方案是异想天开,我的想法是迁入东方,至于是在哈萨克斯坦沙漠中的一块绿洲、还是里海的一个岛屿,这并不重要。”
海德里希才发现垂头丧气的雷德尔,马上对老上级奚落起来:“我以为谁躲在角落里,原来是尊敬的元帅阁下呀,怎么,是不是看着别人都高升了,你眼红了?”
雷德尔与海因里希是老相识了,想当年,英俊而风流倜傥的海因里希在海军里勾引良家女子,玩弄女性,还把色眼盯向海军军官的妻子,被雷德尔开除军籍,今天遇到这个小泼皮,他决定对其采取三不主义:不理、不睬、不看。
可是人家偏偏对他是有理、又睬、虎视眈眈地盯着他看,继续在话里夹棍带梆,他匆匆向元首告别,落荒而逃。
第15节 海德里希被刺/圣诞快乐()
李德知道海德里希是金发野兽,但此人在捷克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有秘密工作的天才,李德考虑用他来代替乌克兰的科赫。但是这个希望很快落空了。
海德里希使用绥靖手段获得成效的消息,引起了爱德华•贝奈斯在伦敦的捷克流亡政府的震惊。只有德占区积极开展抵抗运动,流亡政府才能名正言顺地向盟友要钱要粮,维护捷克的利益,担高自己的地位。
但是,德占领区风平浪静,工人和农民对德国占领当局服服帖帖,让民主派捷克流亡者脸上无光,他们光复祖国的事业陷入瘫痪状态。
由此,流亡政府决定干掉海德里希。只有刺死掌握大权的德国帝国摄政,才能引起德国人行凶肆虐,不这样,法国式的捷克抵抗运动是没有目标的,也是不能蓬勃开展的。不久后,客居英国的捷克流亡政府与英国特工联手暗杀了海德里希,以挑动德国占领当局的疯狂报复。
多才多艺而心狠手辣的海德里希死了,年仅38岁。一年来他坐着敞蓬汽车周游捷克,深信这里的工人农民不会暗杀给他们带来稳定工作和福利的人。国内的捷克人的确没有找他的麻烦,国外的那就说不上了。
英国人和捷克流亡政府目标只达到了一半,因为他们遇到了李德:他看穿暗杀者的诡计,联想到苏联的“纵火者命令。”不禁怒火万丈:政治家都一个德行,为了自己所谓的理想,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努力实践着拿破仑“在政治上只有手段而没有良心”的理论。
当德国上下群情激愤时,李德冷眼旁观,洞若观火,果断地掐灭希姆莱掀起的报复浪潮,揭露了他们的阴谋,并安排只对情报工作感兴趣的卡尔登勃鲁纳继任。
这样一来,英国人和捷克流亡政府精心策划的暗杀行动,只导致了一个结果:世上少了个优秀的小提琴手、精通击剑、骑马、飞行、滑雪的业余运动员。
捷克继续实行海德里希生前制定的所有政策,工人和农民依旧与德国占领者相安无事,捷克仍然绑在第三帝国的战车上,斯柯达军工厂源源不断地开出lt…35坦克、hk1半履带车和其它武器弹药。相反,由于期待的捷克抵抗运动没有出现,贝奈斯在伦敦的捷克流亡政府的日子越来越难过,成为依靠英国人施舍、寄人篱下的可怜虫,贝奈斯本人有时连给汽车加油的钱都掏不出来,解放祖国更成为妄谈疯话了。
海德里希遇炸身亡后,希姆莱在他的灵墓旁对他作了简短的评价:“你是一个铁石心肠的男子汉。在你正登上权力高峰时,命运有意夺走了你的生命!”
他的妻子说,如果莱因哈德当初可以进维也纳音乐学院,他一定是世界上最出色最有天赋,帝国最有前途的小提琴家。
“新年到啊,新年到呀,恭贺大家新年到,我们唱歌,我们跳舞,欢欢喜喜渡新春。”李德撕掉日历的最后一页时,想起这首三岁时唱的歌谣。
在德国,元旦前几天,各家各户准备一棵枞树和横树,树叶间系满绢花,表示繁花如锦,春满人间。孩子们穿上新衣服,拿着口琴和手风琴,列队在街上吹奏。大人们跟在后面呐喊唱歌,仿佛返老还童了一般。
如今是战争时期,英国轰炸机时不时地不请自到,戈林几天前从西线调来了17个高炮营保卫首都,还发动那些闲不住的老人和妇女,用木头和水泥电杆制作了好些个假高射炮阵地。
李德的办法简单得多,他让临时负责外长的特维尔通过瑞士,秘密与英国人接触,力争达成元旦期间双方空军休战三天的默契。反正英国人也要过圣诞节,休战三天丝毫不会影响战争进程。
戈培尔更不甘寂寞,专门成立了柏林市迎新年安全防范领导小组,加强了领导,为做好防空工作得到组织保证;在此基础上扩大宣传,在市民中大力普及防空教育,举行声势浩大的防空和消防宣传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几天来悬挂横幅30条、制作展板300块、张贴标语3000张,发放宣传单30000页,并举行了防空演习和消防演练,参加人数达300000万人次,使广大干部、职工和市民提高了防范意识,让英国飞机知难而退,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之目的。
大家都为了一共同的目标:让大家过一个祥和的新年。
12月29日,李德召集了1941年的第2次、也是最后一次政治局会议,确定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分赴各占领区慰问战斗在第一线的帝国将士、企业工人和民政人员。
戈林作为帝国二号人物,将奔赴最大的占领区法国,那里的名画看来要头疼了。
代总理戈培尔将坐镇国内,亲自参加柏林爱乐乐团的新春音乐会,享受约翰•施特劳斯经久不衰的圆舞曲,沉浸在蓝色多瑙河中。
希姆莱视察波兰总督区和波罗的海三国驻军;里宾特洛甫赶往丹麦、挪威;凯特尔包干低地国家;约德尔赶赴巴尔干,在那里他可以过一把登山的瘾;施佩尔因为年轻,按照“出门在外、小的受苦”的习惯,他乘坐飞机,赶往遥远的利比亚沙漠,顺便对元首交办的秘密任务——寻找利比亚石油做前期准备工作。
“我到那儿?奥地利吗?”开会时鲍曼着急了,因为所有占领区都瓜分完了。
希姆莱骂道:“糊涂!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