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风韵-第1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侵大军分为两路,进攻京湖的阔出是主力,必然拥有大量精锐的蒙古族部队。按照虏人口和兵力调遣来看,阔端统率所谓五十万大军,最核心的蒙古军人不会超过三万,有了这个判断,他断然道:“太尉,阔端声势浩大,却外强中干,御前诸军未尝不可在大安决战。”
“正如公事所言,虏人势大,大安如何打?”曹友凉较冷静,在地势平坦处,三万蒙古骑兵,也不是宋军所能应付,何况人家还有汪世显的支援,可以说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李易一笑,起身来到悬挂的地形图前,道:“大安地形虽平缓,却是一片谷地,周边全是高山峻岭,限制了马队机动能力。有时候,一点短处却是致命的。”
(本章完)
第232章 怒火()
“虏人自发迹以来很幸运,他们的对手要么未找到弱点,要么是内部一盘散沙。这次我们要在川口汇集,结束虏人铁骑所向披靡的神话。”
曹友闻三兄弟亦是起身,站到地形图旁,闻李易的豪情壮志之言,曹友闻笑道:“有点意思,那是场血战。”
“经验与见识,绝非凭空得来。”李易玩味地一笑,却不多言。
曹友闻一怔,苦笑道:“公事所言极是。”
曹友凉却盯着地形图,正色道:“此战艰苦,却还未到无可挽回程度。只要死守两处关隘,迫使虏人下马步战,以我弓弩犀利,也不怕他万马奔雷。”
清野原救援战,很大程度是山区作战,蒙古军无法发挥马军优势,遭遇宋军前后夹击,弩箭伤人太深,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才不得不解围而去。
“御前诸军只有一万五千人,加上制置使司可调兵马,可集结兵马也不过三万。虏人若全力争夺,胜负实在难以预料。”曹友万虽率直却是久经军旅,战术眼光一点不差。
兵力悬殊太大,仗不好打啊!尤其是对方主力都是百战精锐,这张就更不好打了。
李易也很犯难,宋军机动兵兵力仅三万,可以说四川路四支禁军主力,所有家底也不足十万,还要防守其它广大地域,彼此间勾心斗角也不少,实在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速度上,我军无法与虏人一较高低,分兵死守关隘,只能被各个击破,正所谓得不偿失。”
李易看了眼曹友闻,稍加沉吟又道:“如今之计,请赵制阃传檄各州签发乡军,有多少算多少。”
签发民兵,曹氏三兄弟自是想到,但他们对赵彦呐并不看好。当此危难之际,一个不守信的人是不足信任的。
“阔端要来必先去阳平、鸡冠隘,我军虽少却有内线优势,分兵守两处,再调出五千兵马待命随时增援,可保无忧。”曹友闻不愧是名将,片刻间做出最佳防御,既能够更多地防御要点,又能抽调力量进行机动反击。
李易暗赞曹友闻果名不虚传,难怪取得第一次大安告捷,他毫不犹豫地道:“在下有幸能随太尉征战,足慰生平。”
“不,公事只能观兵,绝不可参战。”曹友闻脸色虽善,却断然拒绝。
“太尉,为何在下不能参战。”李易一怔,万没想到曹友闻会拒绝。
“刀剑无眼,公事应珍惜。”曹友闻温声和气,一副和蔼地笑容,却透出不可违背的坚决。
“珍惜,太尉此言差矣!”李易无奈摇头苦笑。
曹友闻一怔,问道:“何以见得?”
“虏人凶残,若不尽力,迟早亡于刀下,还不如奋力一搏,即便死也死得其所。”李易淡然一笑,语气平淡。
曹友闻凝视李易半响,才点了点头,沉声道:“公事真乃我辈中人,好了,既然公事观我御前兵马,到时自然有仗可打。”
“就知太尉吓我。”
四人同时放声大笑,彼此间关系拉进不少,李易不认为他融入圈子,却知道曹友闻不会再排斥他。
“任由阔端招降汪世显,我心不甘啊!”曹友闻笑后,脸色一本,目光凝视地形图,重重叹了口气。
李易一笑,轻松道:“事到如今,也无可奈何了!汪世显归属,不过增加些砝码罢了,当今最重要的是打退阔端进攻,重新夺回沔州。”
“只要沔州控制在手,以重兵遏制险要,阔端要越剑阁,势如登天。”
曹友闻眉头一展,紧盯地形图半响,才抚掌笑道:“公事所言极是,沔州干系全局,不然也无今日被动。”
曹友万、曹友凉皆是一叹,当日若赵彦呐按照约定支援,数万宋军分散坚守外围关隘,战局或许会是另一番景象。
事已至此,再说何用,只能寄希望击溃虏人,夺回沔州然后加固各处关隘。
“大安事关成败,太尉兵力不多,血战还是客气说法,若无统率,无以一当十,蜀川各路将一片糜烂。”李易毫不客气,该发挥时他毫不犹豫。
“公事能来军中,真乃曹某幸事。”曹友闻目光友好,散发温和地笑容。
“太尉过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求一战,唯死而已。”李易正色,向曹友闻深深作揖。
曹友闻一怔,急忙还礼,高声道:“好一个‘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曹某受教了。”
“能与太尉并肩作战,足慰生平。”李易一阵豪爽地大笑,伸出手掌。
曹友闻一笑,紧紧握住李易手掌,两个男人以男人的方式,表达出奋死一战的决心,曹友万、曹友凉的目光越发炙热,那是对战争的渴望,只有真正的军人才有此目光。
李易有越发强烈的激情,一定要运用自己所知,搭救曹友闻拯救四川挽救这个时代。
果然如所料,阔端的确是不凡的战术家,敏锐地意识到陇右羌蕃重要性,尤其巩昌汪世显的特殊。一旦降服汪世显,不仅得精兵三万,又能借汪世显名头,收拢陇右各部,减轻后方压力,驱使羌蕃为蒙古效力,简直是一举两得。
数万蒙古大军再度包围巩昌,蒙古骁将按竺迩单骑招降。
就在去年,汪世显态度就很暧昧,不断和虏人接触洽谈,不然对方也不会大大咧咧在巩州征兵,还正好把李易给抓了壮丁。无论是他有意拖延时间,还是真正要抬高身价,人家的主力大军抵达,眼看着蒙古兵势浩大,大宋行朝又不会接纳他们,自己大势已去不得不归顺蒙古,整顿兵马随阔端南下,展开对大安军的攻势,不然人家首先会灭了他。
时下,已是十月中旬,号称五十万的蒙古大军,气势汹汹,誓要拿下大安,进兵蜀地。
此时,四川路都转运司正式文牒下来了,李易成为了正式的干办公事,也算是正了身份。不过,还有件事让他怒火中烧,就算南霁云书信中说的委婉,却依旧很明白的点出事由,以至于几乎按耐不住心中杀机,要立即策马奔赴成都。
(本章完)
第233章 家事()
原来,自他出走之后,家人被韩老三送出了广都县,直接送去了成都府治所华阳县城,也算是暂时避开祸患,毕竟孙家找不到他,会把火气发在孤儿寡母身上。
话说,韩老三也算是个人物,说是吝啬到了家却也有大方时候,至少对待许妙娘肯出血,让她们娘三能在华阳县活下去,花费还是比较大的,到了让这厮有些肉痛的地步。
按照常理推断,家人不会大富大贵却能活下去,徐妙娘也是能吃苦的女子,有了韩老三的照应,在通信很不发达的时代,广都孙家的手伸不到华阳县城,可还真的出了事,红颜祸水的话还真不假。
徐妙娘的美貌给她惹来了祸事,美女永远都少不了狂蜂浪蝶的关注,这次可是更加有势力的主,华阳县的常家大公子常坤,偶尔机会遇到就要把她纳为侍妾。
缘由也非常的狗血,许妙娘不可能靠韩老三生活,人家还要在广都照料买卖,她也需要出来做营生,也算是巧合的很,在为常家小娘子送女红时,被常坤给碰到了。
人说,少妇才是最有滋味的,尤其是对采花老手来说,少女永远比不得少妇的风韵,常坤当场就被吸引住了,引发了许妙娘不堪忍受的麻烦。哦,好在常家是郡治的显赫门庭,也是要脸面的存在,常坤开始也没有公然强行抢夺,纠缠不休是铁定的。
不过,人的耐心终究有限,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妙娘坚定地拒绝态度,让常坤渐渐失去了耐心。
就在李易乘船西行路途中,长久积攒的矛盾终于爆发了,还是因为某个不相干的人,引发了大的变故。
韩启自从在李易手里吃瘪,不仅是手下人被杀,还折腾的被当地官府留下,不允许通过牛尾道去巩州,平白地失去好大的机会,在家族宿老面前丢了分,被家中的兄弟所看轻,心中自然是恨恨不已。
当他知道了许妙娘是李易的嫂嫂,顿时把怒火撒在可怜女子身上,当然他也不会傻了吧唧地强占妇人,这里是蜀中大镇华阳县,高官云集所在,不是广都那种乡下地方,像他这种人可不能公然的欺男霸女,说是抢夺也就抢夺了,总会在宿老面前显得太纨绔了,他的目标可是韩家家主,断不能为了妇人引来闲言碎语,把大号的前程耽误了。
自己上不行那就借力,常坤进入了他的视线,不断唆使其霸王硬上弓,总算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失去耐心的常坤总算是图穷匕首见,要干那强抢的勾当。
韩老三算是有些担当的汉子,就在许妙娘即将遭受毒手时,怡然地挺身而出,护住了她们母子,却因最终胳膊拗不过大腿吃了亏,连他也不免要受到牵连,最终结局显得很狗血了,最关键的时刻,南霁云派出的人出现了。
韩启缩头了,常坤也不敢动粗了,韩老三从鬼门关绕了圈,许妙娘也在危难中堪堪脱身。
下面的事情不用多说,李易最终压抑住胸中杀机,现在没有功夫去理会,因为战争已经开始了,他作为都转运司干办,不可能临阵退缩,只能把事情留下来再说。
此时,石门吐蕃诸部、播州、承州等思、播田、杨氏援军万余人到达大安边地青乌,他们与蒙古军遭遇,双方展开激战。
虽然,大宋各部番军拼死力战,却哪里是蒙古军对手,交战一日再也坚持不住,各部纷纷溃败撤入腹地。
一时间,利州路再次震动,道路上侦骑来回不绝于道,各处兵马纷纷戒备。
“果不出公事所料,汪世显归降,虏人直驱阳平。”曹友万在地形图前惊叹万分,李易的判断当真的精准,到了他也不能不侧目的程度。
作为都统制级别的大将,有些消息对他而言并不是秘密,李易是跟随南霁云赴任的神宵道真修,又是天子册封的太乙宫经师,虽说嘴上称呼其公事,却惊叹道门出了个怪物,要不是知道其身份的真实性,他定会认为对方是兵家出身。
李易不以为然地笑了,道:“太尉早已分兵据守阳平、鸡冠隘,虏人不足为虑,倒是一场血战却不可免。”
曹友闻淡淡一笑,屏去胡思乱想的念头,淡淡地道:“在意料之中,那就好好会一会阔端。”
“太尉。。。。。。”李易目光炙热,欲言又止。
“公事,定会了却心愿。”曹友闻见李易急不可耐,一阵会心大笑。
“公事杀敌之心,比在下还要急切。”曹友万哈哈大笑,他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