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大全集-第2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满脸冷笑——你们以为当上官就好了?而今朝局纷乱是非不明,苦日子还在后边呢!
不久又有边关露布传来。去年冬天骨笃禄被黑齿常之吓退,收兵后才知自己中了疑兵之计,气恼不已,于是卷土重来。黑齿常之早料到他还会再来,当即率领李多祚、爨宝璧等将出战,两军在幽州昌平县打了一场,唐军再次取得胜利。
这场胜利不仅展现了唐军的真正实力,有一位英勇奋战的将军也引起媚娘的注意——左鹰扬中郎将李多祚。这位将军原本不姓李,也不是汉人,乃是东北靺鞨族人,其祖父两代皆为酋长,号称“黄头都督”,后来归附唐朝,赐姓李,受封乌蒙州都督。李多祚自幼在长安为质,因李治待其家族甚厚,诚心投效唐军,曾跟随裴行俭、程务挺打过不少仗,素以勇武著称。唐军凯旋之际媚娘亲自接见了他,见其讷言蛮憨甚是喜爱,晋升为左鹰扬将军。
李多祚的事迹无疑给媚娘提了醒,大唐的力量绝不仅是拥有十六卫府兵,更有众多藩属势力。针对骨笃禄便有两支势力可以利用,一是靺鞨,一是契丹。
契丹也居于东北之地,最早活动于潢水(今西拉木伦河)流域,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东晋以来逐渐壮大,共有八个部落,实力最强者是大贺氏部族,统领八部之众,曾先后臣服于北魏、突厥、隋朝。贞观二年起向大唐朝贡,贞观二十二年其首领大贺窟哥正式率众归降唐朝,李世民赐其姓李,在其领地设松漠都督府,下辖十个羁縻州。显庆五年继任首领阿卜固一度叛唐,被薛仁贵讨平,阿卜固被擒死于长安,李治遂改封窟哥之嫡孙李枯草离为归顺郡王、弹汗州刺史;另一个孙子李尽忠为左武卫将军、松漠都督,继续统领八部。此后契丹一直听命于唐朝,在消灭高丽、讨伐百济的战争中出力甚多,现属安东都护府管辖。
如今大唐与突厥的对抗已占据优势,若能延续以往的关系,联结突厥身侧的契丹、靺鞨共同出击,必能给骨笃禄以重创,甚至有可能彻底结束高宗末年以来的乱局。也是事有凑巧,此时正逢契丹归顺王李枯草离病逝,媚娘当即遣使吊唁,并将归顺王爵位转授李尽忠,命其全权统率八部。对李尽忠而言,此刻正是权力交接的动荡期,朝廷的册封可谓雪中送炭,岂能不感激?当即遣使上疏,称颂皇帝、太后之德。媚娘要的就是这个态度,此时营州都督、驸马周道务已去世,她干脆命刘祎之直接与契丹接洽,商议对付突厥之事。
这件事刚忙出头绪,后宫又传来喜讯,李旦第五位皇子降生——如今李旦已二十六岁,当了整整三年皇帝,却连傀儡都算不上,只是困在宫中的囚徒,莫说无权过问政事,除了节日庆典时象征性地露一面,平时任何文武官员都见不到。因为整日和嫔妃在一起,生儿育女倒是颇有成就,公主已有了三位,皇子更是繁茂,自前年秋天窦德妃生下李隆基后,去年夏天宫人崔氏又生第四子李隆范,这次产子的是王德妃,李旦为孩子取名李隆业。
垂拱三年闰正月,媚娘下诏,册封太子李成器外的皇子皆为王,李成义为恒王、李隆基为楚王、李隆范为卫王、李隆业为赵王。但这样的册封是毫无意义的,连他们的父皇都毫无权力,几个空顶着亲王头衔的娃娃又有多高贵?也是一群没有自由的小囚徒罢了。媚娘依旧稳坐龙床之上,享受着大权在握和诛除异己的快意,并一步步推进她篡夺帝位的计划……
武成殿内一团和气,媚娘笑呵呵地听着刘祎之的汇报,不时地点头赞许。自从改换皇帝,刘祎之跻身相位也三年了,毫不夸张地讲他是媚娘最信任的宰相。论关系他出身北门学士,论功劳他帮媚娘废黜了李哲,论才干他也没的说,相较贤能而不够亲近的魏玄同、韦方质,放心却干才稍逊的韦待价、裴居道,媚娘更愿意把重要的事情交给他。尤其上次房先敏贬官之事,骞味道一味推卸责任,刘祎之却极力维护朝廷体面,这态度很让媚娘满意,称赞其“善事明主,恶事归己”,又给他加了从四品太中大夫的散官。
然而此时此刻刘祎之却不轻松,脸色阴沉沉,似乎有点儿心不在焉:“骨笃禄跋扈扩张,契丹亦受其害,能与朝廷联手制敌实是求之不得,此事并无异议。不过昔日天皇之所以并立李枯草离、李尽忠二酋首,就是防其一人独大,复有阿卜固反叛之事。如今太后将八部大权尽付李尽忠,亦当有所防备。以臣愚见,不妨在八部中再择一酋首,另加封赐,使之两相制衡,以免尾大之虞。”
“有道理。”媚娘连连点头,“你跟他们打了这些日子交道,也了解不少情况吧?你说该册封谁?”
“八部酋长中有一孙万荣,其祖上曾仕隋,受封光禄大夫,颇有威望。今孙氏与李氏有姻,李尽忠娶孙万荣之姊,太后若册封万荣,可分尽忠之势,而因其姻亲之故尽忠也不至于怨怼太后。两者相善,和而不同,正合朝廷之利。”
“好。”媚娘丝毫未犹豫,“朕立刻册封孙万荣为永乐县公,授归诚州都督,兼右玉铃将军。具体颁诏事宜你看着安排吧。”
“是。”虽然媚娘采纳他的建议,刘祎之还是忧心忡忡,与契丹接洽不是问题,可李尽忠为了表示对朝廷的忠心要献一件礼物,正是这件特殊的礼物令人不安。但契丹使者已主动提出,可能还要上表,瞒是瞒不过的,刘祎之犹豫半晌只好禀明:“还有……李尽忠感太后大恩,有一件礼物献给太后。”
“嗯!这酋首还真有诚意,比前几任都督懂事多了。其实咱中原上国哪在乎他那点儿东西,不过是念他这份心。是什么礼物?”
“一个人。”
“人?”媚娘很意外,顿了片刻却又笑了,“是献给皇帝的奴隶、美女,还是长得怪模怪样的俳优?”四夷藩邦向中国进献奴隶做礼物古已有之,也不算很稀奇的事。
“不是。”刘祎之的脸色格外阴沉,语气也很无奈,“徐敬业之弟徐敬真。”
媚娘倏然变脸,腾地站了起来:“可恶!难怪搜遍大江南北都找不到,原来这小子跑到松漠去了。”
“徐敬真隐姓埋名、跋涉千里,欲逃奔新罗,行至契丹被李枯草离虏获,本来是当作奴隶,觉其行为举止异常,严加审问才知其身份。李枯草离未及处置便病逝,李尽忠得之,愿将其押送回洛阳,听凭太后发落。”
“漏网之鱼自然要杀,不过仅仅是这么简单吗?”媚娘冷冷一笑,“当初平灭叛乱之时,徐敬真与二兄并不在一处,徐敬业、徐敬猷率残兵逃至海陵,本欲乘船逃奔新罗,反被部下所杀。试想徐敬真区区一人,能带多少盘缠干粮?沿路关隘重重,又没有家兵护卫,何以隐匿两年之久,逃窜数千里之遥?”说到这儿她狠狠一拳,拍在御案上,“必有协助叛逆之人!是谁私自藏匿,是谁周济钱财,是谁帮他出关?待他押回,这些都要问得明明白白,凡涉事之人都要处死!”
“唉……”刘祎之叹了口气——怕什么来什么!他顾虑的正是这一点。为了抓捕徐敬真,闹得举国骚然,图谋幸进之人更是捕风捉影胡乱告发,杀戮无数。现在好不容易闹过去,徐敬真却在最不该落网的时候落网了,势必风波重起,再引出一场腥风血雨。其实自从设立铜匦那天起刘祎之就不赞成,大肆屠戮更是非他所愿,此刻明知劝谏毫无意义,还是徒然道:“育化天下者,一则以刑,一则以德。昔汉光武未为帝时,与王郎争雄河北,将其平灭,检视战利时获部下私通王郎信笺数十封,光武付之一炬,笑称‘令反侧子自安’,部下深感其德再无叛心。至汉末纷争,魏武帝破袁绍之时亦效其法,故定曹魏之基、帝王之业。今太后代君执政统御万乘,若普降洪恩,但诛元首莫究其余,反侧之人必怀愧感德,竭诚侍奉太后。”
“此言差矣。”媚娘却自有一番道理,“刘秀、曹操时,天下无主四海沸腾,故英雄豪杰招降纳叛,邀买人心以谋九鼎。当今之世唯我大唐,八荒之内谁非臣民?食朝廷之禄、享祖上之荫,而心存怨怼隐匿叛贼,此等奸人岂可宽赦?”这番话固然有道理,但更因为她武媚娘实在不是以德报怨之人,“况且现今朝廷暮气甚重,心怀悖逆者、懈怠不才者、桀骜不驯者皆有之。借这个由头把这汪浑水清一清,也未尝不是好事。”这算是把她的底亮了出来——追查徐敬真只是由头,她就是要把那些她想除掉的人都装进这个口袋里,一并埋掉。
若非绝对信任之人,媚娘是不会直言相告的,可这话刘祎之听来却很难受——杀杀杀,除除除,何时才算个头?只恐这样杀下去不但把慷慨之士杀光,也把读书人的良心气节杀没了!
媚娘兀自得意,拿起案头一份奏疏笑盈盈道:“昨日韦思谦上疏乞骸骨,朕本不愿放他走,但想想也是,毕竟七十多岁的人了,身体也不好,就让他回家养老吧。他走后纳言之位空缺,你正可晋升这个位置,可不要辜负朕对你的期望啊!”
同三品毕竟是兼职宰相,纳言却是堂堂正正的正三品鸾台长官,是实至名归的宰相。刘祎之不到六十岁,比先前的刘景先资历还轻,能坐上这个位子岂不是莫大荣耀?他连忙施以大礼:“谢太后……”心里却高兴不起来。
“当然,你的空缺也要有人填补。朕已招肃州(今甘肃酒泉)刺史王本立入朝,听说昨晚已抵京,一会儿朕就召见他,若事情顺利就把他留下,让他也参与政事堂。自从他被狄仁杰弹劾外贬,离开朝廷已有七年,对京中之事未必熟稔,你若得空不妨与他聊聊。”
“是。”刘祎之口中答应,心下却道——又是个挑拨是非、有害无益之辈!看来太后非要把朝廷折腾个底朝天啊!
媚娘瞧出他情绪不佳,料想他仍介怀穷究徐敬真之事,于是敞开直言道:“朕知道你对告密刑狱之事意见颇深,但世上的事总是不打不倒、不破不立,朕也是不得不如此。深耕溉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锄而去之!你放心,待朕将该除之人尽数除掉,自然会收手。卿身为宰相,乐惟盐梅,那些诛戮之事你不必过问,替朕打理好朝政才是最要紧的……去吧。”
刘祎之辞驾而出,心中仍不宁静,虽然春光大好、和风拂面,却吹不散满怀阴郁;他一路低头慢行,思忖太后之言——不打不倒、不破不立,太后欲打破什么?又欲建立什么?事到如今还需要再问吗?该除之人尽数除掉,这话再明白不过了,将来徐敬真押回洛阳,太后必以索元礼之流主持刑讯,那时岂不是想攀扯谁就攀扯谁?
回溯两年来一系列冤案,以裴炎为首的势力已被消灭,平叛功臣李孝逸也被整死,那么即将来临的新一轮打击又将针对谁呢?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其实早有端倪。因裴炎“谋反”一案,其子东宫舍人裴懿被流放;因私谒皇帝,宰相王德俭被流放;因杨德干之事,东宫詹事司直杨炯被流放;因为拒绝联名上表,太子舍人刘濬被杀鸡儆猴;就连一向闭门自守的道家之士田游岩,也被莫名其妙地扣上个与裴炎有私交的罪名,罢去太子洗马之职,放归嵩山……这一切或许并不是巧合,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