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汉涟漪 >

第151章

汉涟漪-第151章

小说: 汉涟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有头有脸的人,适当的尊重,还是要给他们的,否则便休怪本官不客气了。”

    “不属于他们的土地?什么土地是不属于他们的?”听了刘承谦的话,张县令有些懵了,这些地主富农、高门大族耕种着那些土地,怎么会不属于他们了,不禁不解的向刘承谦询问道。

    “他们霸占别人的,有官司争执的,私自开垦,不入地契而避税的,仗势巧取豪夺的,等等不法圈占土地,便都是不属于他们的,都要他们乖乖交出来,否则,一经本官查实出来,以前李宗家族,便是榜样。”刘承谦冷冷的说道。

    李宗家族,以前是宋城里数一数二的豪门大族,只因横行乡里,仗势巧取豪夺乡民土地,与东城富户张大贵一族打起了官司,被有心偏帮的刘承谦在官司中,查出了他们一族勾结前县令周福安,倒卖官粮的事,最后落得个抄家为奴的下场,所占的土地,也都归还了城里的各位苦主,还连累了城中几家大户大族,捐出了一半的家产赎罪。

    李宗家族被抄家的事,张县令是早有耳闻的,他也是城中一家张姓大族的人,他能在刘承谦逃离宋州后,坐上这县令的位子,也是捐了不少钱,上下活动的。这时听了刘承谦有些冷狠的话,心里不禁有些不寒而栗,轻声问道:“那刘主簿打算如何行事呢?”

    刘承谦望着张县令,笑道:“这便要麻烦县尊大人,在城中广贴告示,派遣衙役,到城中各家大户大族,申明咱们的命令了,令他们在两天之内,务必把那些不属于他们的土地,全上交县衙,否则,一经咱们查出,便罪加一等了。”

    刘承谦知道,张县令家族是城中大族,与城中大户大族有千丝百缕的关系,由他出面唱白脸,动员城中的那些大户大族交出土地,最为合适了,黑脸便由自己来做了,到时自己带着张东平这支军伍,威风赫赫的在城中绕一圈,恐吓威逼之下,想必城中这些大户大族,也不得不把那些不属于他们的土地,全交出来。

    “呵呵,本官这几天,为了春耕和安置难民的事,忙的焦头烂额,可恨分身乏术,听说刘主簿要来,本官本有意把安置难民的事,交由刘主簿你来主理的,如今听了刘主簿的建议,条理分明,处置适当,本官便放心了,本官定会一一吩咐下去,让衙门里的人协助你,到城中通知各家地主大族的,刘主簿尽管放手去做便可,本官稍后还要去动员城中的民众,过几天去修疏河渠的事,便不阻扰刘主簿你公干了,告辞告辞。”张县令呵呵的笑说道,说完举步便想走。

    “慢着,还请县尊大人留步。”刘承谦知道,得罪城中大户大族的活,张县令肯定不会干,找着动员民众修渠的借口,故意逃避呢,但刘承谦哪能让他轻易脱身事外,见他要走,便立刻出言相留道。

    “还有何事么?”张县令不禁望着刘承谦,疑问道。

    “县尊大人,修渠的事,不如与安置难民的事一起做吧,修渠,便按各家各户田亩数多寡出役如何?同时也可以促使那些大户大族,尽快交割那些本不属于他们的土地,还有,要是那些富户大族不想出役也行,他们可以纳钱代役,反正城中的难民那么多,也好省了县尊大人屈尊,到处动员的麻烦,你说是不是?”刘承谦笑说道。

    “呃。”张县令闻言一愕。

第193章 安置难民(二)() 
看到张县令发愣的样子,刘承谦有些想笑,张县令逃避吃瘪后,一双老眼略显迷茫,渴死的鱼一般,微张着干瘪的嘴,不知怎么推诿好。

    刘承谦收起笑意,有些严肃的说道:“当然了,城中这些地主大族,要是知情识趣,不为难咱们的话,本官还是会为他们的利益着想的,打算向节度使府求情,把他们明年的税赋降为十二税一,比现在的八税一可要优惠多了。”

    张县令闻言,似打了鸡血似的,忙精神抖擞的,望向刘承谦,激动的问道:“刘主簿说的,可是真的?”

    “张县令,你看本官可有说笑么?”刘承谦微笑着反问道。

    本来五代的乱世,各藩镇节度为了养活自己的私军,都把自己治下的税赋,定的比较高,宋州也不例外,把税赋定到了八税一去,让宋州的民众生活艰难困苦,稍遇天灾,庄稼欠收,便被迫流离失所,以至宋州的难民屡禁不绝,还反上了山,为匪为寇,虎头山的难民山匪是活生生的一例。

    因此,刘承谦早便想规劝刘知远,在宋州实行各种税制改革,稍微让利于宋州的民众,让他们稍有个喘息之机,激活宋州民众的生活生产活力,只是自己一直没有寻到机会开口。

    如今,借着要挟城中各地主大族,交出土地的机会,刘承谦顺势的,当众提前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让城中的地主大族有利可图,心中没有那么抵触,心甘情愿的交出那部分土地,也安定了民心,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否则遇上了各地主大族联盟相抗,难道真要兵戎相见么?自己带着张东平的军队过来,只是起到一个催促威胁作用,并不是真的要对他们动武。

    张县令听了刘承谦的话后,知道他是刘知远的儿子,由他来出面,恳求节度使降税,肯定会事半功倍,便开开心心的应承刘承谦,亲自去规劝城中的各家各户,交出多余的那部分土地。

    由于刘承谦承诺了在宋州实行减税,州里的地主大户大族,经过一番利益得失计较后,再看到刘承谦带着一队军伍和衙役,以维护治安,保护良民为由,整日在州城里巡来巡去,狼一样盯着城里各家各户,那些大户地主等,看到那些军伍冷峻的眼神,便觉得心惊肉跳,备受压力煎熬下,只得在规定期限的最后一天,陆陆续续的,犹犹豫豫的上交了多占的那部分土地。

    有了良田好地,再加上鼓励难民开垦荒山荒地,安置安民,便显得轻松了许多,张县令一连几天,似乎年轻了许多,亲自下乡,安排众衙役,登记造册,给难民分田分地。

    张县令本是庸庸碌碌的人,凭着家族的实力,坐上了宋城县令,这两年在宋城,诸多掣肘下,一直碌碌无为,州衙下派的差事,原也打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阳奉阴违的应付了事,如今在刘承谦的帮助下,一下便从城中大户大族手里,扒拉出了这么多好田地,让他安置起难民来,轻松惬意,意气飞扬,一改之前的郁郁之态。

    看着张县令在田间地垄高喊大叫,指挥众衙役,划分田地,埋石打桩作地界,一副老骥伏枥,将要大干的样子,刘承谦不禁想到:其实人,并没有庸碌不庸碌之分,只是太多的外在条件打击了他的积极性,让他无心办事而显得庸碌罢了,谁都有为国为民之心,只是大势环境掣肘了他,让他堕入了歧途而已。

    本来分田分地的事,是自己分内的事,如今被张县令抢着干了,刘承谦倒成了置身事外,无所事事的人了,刘承谦只得带着黄三张三等人,吩咐一些较为强壮的难民,就地取材,在城里城外的一些高地,搭建起了茅房茅屋,好让这些难民临时有个居所安家落户,免得时时露宿街头。

    张三等人曾经在虎头山搭建过茅房茅屋,在他们的指挥下,不到三天时间,便在宋城里里外外,搭建起了许许多多,如雨后蘑菇般的茅房茅屋,安置了城里大部分无家可归的难民。

    安置了城里难民的居住,分给了他们田地后,还要谋置他们在夏收前的粮食和春种,张县令到城里的募捐非常有限,城里的那些大户地主大族,刚忍痛割出了部分土地,都不太愿意再捐赠,刘承谦只得私自拿出部分钱财,从唐国商人那里,购置了部分粮食和春种,再加上州里拨付下来的那部分粮食,勉勉强强还能应付到夏收。

    当然,刘承谦也没有高大到无私奉献的地步,他出的那部分金银,还是记录在帐的,等到难民们有了收成之后,是要分期还付的,不过,他没有规定还账期限,什么时候有,便什么时候归还,相当于后世的无息贷款了。

    相对于分田分地分粮食,沟通河渠,却是难上加难了,这些河渠年久失修,除了大户大族的田地段,略有地利优势,稀稀落落修整了部分,其他的都已荒废多时,甚至有些山田坡地的,连渠沟都没有,只得重新开挖,古代铲锄等工具较少,且这时代的人,饿的失去了精气神,干起活来,积极性并不高,延误了许多工期。

    眼看春耕在即,那些劳役还慢吞吞的,有些监工的衙役心急了,又不能对那些修河渠的劳役,呼喝打骂催促,刘承谦曾建议了张县令,修河渠要实行人性化管理,不能体罚威胁这些劳役,这些管理的衙役,只得匆匆的来找到刘承谦诉苦。

    刘承谦见修河渠的进度,确实有些慢,怕误了春耕时分,只得实行河渠分段承包制度,提前完成工程的,有额外的粮食奖励,利用奖励的方法,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工具不足的实行两班倒或三班倒,轮流使用工具,充分利用好人力和工具,提高工作效率。

    果然,经过刘承谦的重新安排和调整,修河渠的进程便加快了许多,由于这些难民,为了得到那有限的粮食奖品,已经发疯了似的比拼挖掘,提前完成工程,已是不成问题了。

    看着那些争先恐后的难民,为了这些许的奖品,亡命的忙碌比拼,刘承谦不禁摇头叹息,这便是名利垂钓人心么?这些难民处于命运的漩涡,不得不为了这点鸡零狗碎的利益,挣扎拼命,实属可怜。

    刘承谦觉得自己有些卑鄙龌蹉,还利用这些不幸的可怜人困窘之机,乘机下了一点点的小诱饵,便驱使他们亡命的去互相抢夺、比拼,但为了春耕,又不得不去做这种行径,也是无奈。

    好不容易熬到了傍晚收工,刘承谦带着黄三等人回到了州城,便吩咐了黄三等人回酒坊后,才独自一人回州衙,去见见刘知远,汇报一下自己这几天的工作,并打算跟他谈谈宋城减税的事。

    可是,刘承谦还没有进衙,便听见了刘知远那怒声的咆哮,伴随着摔碎东西的声音,远远传出了府衙。

第194章 扬名遗臭() 
刘承谦进到刘知远的衙房,只见两个女婢瑟瑟缩缩的跪在地上,正手忙脚乱的收拾地上的碎瓷片,刘知远则站在一旁,虎着一张紫黑脸,气呼呼的干生气。

    刘知远的背后,则站着一名面无表情的老婆子,对刘知远的发怒好似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默不作声,泥塑木雕,事不关己一般。这个老婆子鹤皮灰发,刘承谦是见过的,前些天,刘知远让侍卫把自己从刑场半途中接回州府时,这个老婆子曾经与一众丫鬟在州府大院中,服侍过自己茶点,不过当时把她当作一般的下人,并没有在意,如今看她的站位起举,身份似乎不一般呢。

    刘承谦不禁多看了那老婆子一眼后,便慢步踱到刘知远面前,向刘知远行了一礼,疑惑的问道:“阿爹这是怎么了?干嘛如此生气呢?可别气坏了自己身子了。”

    见到刘承谦进来,听了刘承谦宽慰的话,刘知远不自禁暗收了一口怒气,徐徐的坐了下来,冷冷瞟了刘承谦一眼,没有什么好声气的说道:“让你这小子说中了,洪信那帮兔崽子带人到宋州各县主持修渠开荒,却把事情弄得个稀巴烂,还弄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