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要代隋 >

第39章

天要代隋-第39章

小说: 天要代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槊法上,杨頔也有如开了挂一般变态。

    刘家代代相传的家传槊法,加上刘仁恩战场上侵淫、磨炼了数十年的招数,被杨頔仅仅花了两年多时间便全部学会,虽然招式尚显稚嫩、缺乏一种凌厉的气势和杀气,但能将那么多招式融会贯通、做到真正的无招胜有招,当真是难得一见的天才中的天才。

    虽然杨頔的基本功得益于刘文进三人,出招的招式得益于刘仁恩,但却脱胎于固定的招式,自成一体。

    杨頔天生有一股狠劲,出招招招狠辣、刁钻,加上出色的柔韧性和坐骑配合的程度,往往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令人防不胜防。

    刘仁恩经常教导周頔,槊是死的,人是活的。如何出招,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武艺的最高境界便是无招胜有招。要做到心中无招,通过战斗的本能去战斗。

    在一次与释守信的对练中,杨頔知道自己比不过在从小就对武艺如痴如醉,在上面侵淫了十几年的释守信,所以对练中,杨頔先是履出奇招,将释守信逼得手忙脚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释守信的武艺毕竟达到“万人敌”的水准,待熟悉了杨頔的套路后,释守信马上就占据了上风。

    此时,如无意外,对练的结果显而易见,但杨頔突然发狠,转换风格,用全是以命换命的打法,再次将释守信逼得手忙脚乱,甚至险些就造成了两败俱伤的局面。

    最后还是释守信靠着体力和经验的优势取胜,杨頔虽然胜在爆发力,但耐力欠佳,不过在一旁一直观战的刘仁恩却感觉到了杨頔身上一股无形的力量,也许,只有真正面临绝境,这股力量才会释放出来吧。

    那,是一种疯劲!

    此疯,不是真疯,而是真正忘我的沉浸在杀戮中,招招致命、不知疲倦。

    “杨頔简直是个天生的骑将!”刘仁恩私下常对人赞赏道。

    可惜就是生在商人家庭,八岁才开始习武,浪费了筑基的最好时机。

    要是此子生在关陇世家,三岁就骑狗习武,加上名师教导,恐怕同龄人中几乎无人能出其右吧!刘仁恩臆想道。

    对于杨頔的启蒙师傅刘元进三人,刘仁恩对他们是嗤之以鼻的。

    这三人不过是个半路出家的江湖侠客,根本不懂槊法,使的全是野路子,而不会使槊,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名骑将,而且他们对武术的理解也是一通半解,杨頔的优势明显就是惊人的爆发力和出奇的柔韧性,但耐力欠佳,这是身体原因,是天生决定的,但刘元进三人过于重视弥补杨頔的不足,花了太多的时间去训练杨頔的耐力。

    武道上,勤奋固然重要,但天赋更为关键。

    这就好比一个杯子,你通过加水,可以注满一个杯子,但你永远也改变不了它的体积。

    当然,这是刘仁恩的理解,是相对的而言。

    人的潜力是无穷的,万一打通了传说中的“任督二脉”呢!?

    所以,他们根本不适合当杨頔的老师。

    不过好在他们也给杨頔打下了较为憨实的基础,让杨頔在刘仁恩这里学起来是事半功倍。

    在刘仁恩看来,杨頔是骑将,不是步将,不需要捉对刺杀,拼个一两百个回合,直到一方倒下。

    在骑兵战中,因为马速,两马交错,双方交手最多不过三、四招,交错而过后,不管结果如何,杨頔都需要面对下一个敌人。

    所以,刘仁恩把训练重点放在了对杨頔爆发力与柔韧性相结合上,教他如何在短短的三个回合内,利用速度、技巧和冲击力出其不意的击杀对手。

    至于耐力,到了战场上,为了生存,为了荣耀,杨頔自然会拼命想办法活下去,优胜劣汰,这是自古的生存法则。

    此时的杨頔所缺的就是战火的熏陶和鲜血的洗礼,只要杨頔从“死人堆”里能爬出来,武艺必将更上一层楼。

第67章 刘仁恩誓师往大兴() 
古往今来,没有在家里就成名的武将,武将的荣耀就是要用敌人的鲜血来证明自己!

    有些东西师傅教不了,只有在战场上才能成长。

    很多成名武将刚上战场时信心满满,但不见得能有所斩获。

    他们都是经过无数场战斗,经历了无数次的悲欢离合,历经了无数回生死存亡的考验后,才最终功成名就的。

    刘仁恩相信,只要杨頔经历过了无数次死亡的威胁,并成功活下来,杨頔必将成为这个世界最锋利的“槊”,一杆无往不利、无坚不摧的“槊!”

    按照杨頔的特性和打法,如果说杨頔的武艺是90分,对手的武艺低于80分,那么这个对手在数个回合之内不是被杀就是受伤。

    速战速决,数招之内定胜负,这就是杨頔招式的特点。

    但是如果对手是90分甚至更高,则处境将对杨頔不利。

    因为杨頔的特点在于快、准、狠三字。

    持久战,是杨頔的弱点。

    特别是如果对方的力量比杨頔大、体力比杨頔好,那么拖得越久,杨頔的体力就会越差,也就越容易露出破绽,这也是杨頔致命的弱点。

    杨頔此时的武艺,按照释守信的说法,已经仅此于他的师弟曹蛮了。

    如果将“天下无敌”定为100…100+(武艺比拼,有各种因素,比如今天状态不好,明天兴奋而小激动),那“勇冠三军”就是95…100,“万人敌”为90…95,曹蛮的水平在85…90之间,那么杨頔就在80…85了。

    如今,公认的“天下无敌”的武将是越国公家的公子——杨玄感,号称“天下第一勇将”,这份荣耀可是所有武将的梦想。

    而下一代最有希望夺得这个头衔的,据自己所知就是宇文述家的孙子宇文CD,听说这家伙出师时,直接把师父杀了,以示武功大成。

    其他也有希望的夺得这个头衔的,包括关陇子弟张国的儿子张士贵、裴仁基的儿子裴行俨、薛世雄诸子、江都来护儿诸子。。。还有就是自己的徒弟——杨頔。

    刘仁恩仿佛看到了杨頔以后驰骋疆场的画面,杨頔率领一队队精锐骑兵不断穿插、迂回、包抄对手,直至对面的军阵崩溃,然后迅速驱逐败兵,扩大优势,像滚雪球一样,把死亡和恐惧传播到敌军每一个角落,任何试图阻挡在杨頔马前的敌人,都将被碾压得粉碎,为杨頔的长缨上增添一抹血色。

    徒儿如此出色,但刘仁恩时常都是板着一副脸,一副毫不松懈的样子。

    这一半是因为刘仁恩身为大将,已经形成了这种不怒自威的气势,另一半是因为。。。

    这两年多来,借着萧铣的线索,刘仁恩和薛胄多次派人暗中调查,联络朝中的亲朋故友帮忙查证,终于得到了杨广利用宇文述作为代言人贿赂朝臣、拉帮结派的证据,同时,还发现了兰陵萧氏多次资助杨广,谋求上位的铁证。

    本来形势将对杨勇一派十分有利,只可惜天不遂人愿,皇上突然就在仁寿宫病倒了,而且病得很重,临行前皇上将大兴的事务全权交给了太子杨广处理,现在皇上病重,杨广也随侍仁寿宫,并掌管了那里的一切,眼看着杨广继位,已成为板上钉钉的事实。

    而杨广真正掌权后,给地方下的第一道诏命就是将薛胄调离湘州,改派到相州当刺史。

    虽然,湘州和相州就差了一个三点水,但一个在南边,另一个却在北边,彻底将插在兰陵萧氏上的刺给拔出了。

    而在薛胄调离湘州后,没有实权的上大将军刘仁恩已经位同虚设,再也压制不住萧铣的发展了。

    这个时候,太子党就分为了两派,一派以高颎、薛胄为主,觉得皇上的身体已经一日不如一日了,这时候就要维稳,不再坚持让杨勇上位了,而是顺应时势,以免在这政权交替的时期发生重大变故。

    而以刘仁恩、柳述、元岩为主的激进派则觉得不能让杨广继位,要在这最后关头搏上一搏,以求能够力挽狂澜,救大厦于将倾。

    但说的容易,真正要行动起来,成功率实在是太低了。

    首先,杨广已经做了四年的太子,地位已然牢固,特别是在此重要关头,皇上是不会随随便便的就废立太子的。

    其次,朝中大臣也大多接受了杨广即将登基这一事实,仓促起事,恐怕会孤立无援。

    最后,最为关键的是杨广拉拢了大兴城旁的番上驻屯军主将长孙晟,封其为内衙宿卫,知门禁事,左领军将军,如果情况有变,随时可以掌控京城。

    而且宫廷侍卫多为关陇世家子,虽直接听命于皇上,但杨素自仁寿初年接替高颎担任尚书左仆射以来,已经成为关联世家的实际首领,宫廷侍卫在这关键时刻,大多数的态度着实令人担忧。

    湘州,某秘密山谷。

    此时,这处原本人迹罕至的无名山谷已经站满了人,他们个个身着重装铠甲、拿着兵器,只有一双双眼眸裸露在外,整个山谷内看上去肃杀而安详。

    石头块筑成的简易看台上站着一名大将,他身长八尺有余,穿着一身将袍大铠,手持一柄长槊,神情不怒而自威,正威风凛凛的扫视着山谷内的将士。

    良久,看台上的刘仁恩将目光停留在着装与他人无异的杨頔身上,缓缓道:“你想好了?”

    “师父,我想好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杨頔憋着一口气,坚定不移地道。

    “绍玄来信,再三叮嘱我不要带上你,现在本将最后问你一遍,你当真想好了?”刘仁恩沉着脸,看不出任何表情地道。

    “风险与利益并存,冒多大的风险,就会有多大的回报!”说到这,杨頔拔出佩剑,单膝跪地,将佩剑插于地底,道:“在下愿为将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见此,刘感、崔文秀、释守信也学着杨頔的样子,单膝跪地道:“在下愿为将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随后,整个山谷内数百名士兵皆拄着兵器,单膝下跪道:“我等愿为将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见此,刘仁恩的眼光有些许湿润,咬了咬干涩的嘴唇,指着大兴方向,坚定地道:“此役,不成功,便成仁!”

第68章 仁寿宫之变(一)() 
春去夏来,转眼已到公元604年,七月。

    今年是仁寿四年,又一个炎热的夏天来到了大兴城,今年的气温比往年还要高一些,还要闷些,走在街上不一会儿就会汗透重衣。

    灼灼烈日、炽热的高温,模糊着人们的视线,以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的大兴街市上一下子变得冷清了许多,只有树上知了的叫声仍然一刻不断,让人心烦。

    这炎炎的夏日表面下,大兴城的内外涌动着一股暗流,早在四月份,皇上就感觉不舒服,到了五月末,皇上要去仁寿宫避暑,著名术士章仇太翼就冒死劝谏皇上,说这次出行恐怕主上回不来了!

    此举让皇上大怒,将章仇太翼投入监狱中,并扬言等他平安回来,就要杀掉章仇太翼。

    但从此,大兴的大街小巷间就开始流传着一个可怕的说法:皇上在仁寿宫已经一病不起,病情一日不如一日了!

    此时蒸蒸日上的大隋帝国正崛起于大陆东边,已然成为这个世界上最为强大、乃至整个历史上最为强大的朝代之一。

    而不幸的是,大隋的皇帝陛下已经奄奄一息,他亲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