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抗日-第5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中华军人之气魄,日寇将战火强加于我们身上,杀死我们的兄弟父母叔伯,****我姐妹,毁我家园!是可忍孰不可忍,总有一天,我们要让战火燃烧在富士山下,今日之日本人在中国之所为,他日在我军马踏富士山之时要将让日本人用血来偿还,甚至杀光岛上的所有日本人也在所不惜,牺牲我一人之名誉,换得民族之永远的安定,这是值得的!也是军人之荣耀之极限。”
华毕成的话让台下的众多记者的笔都在微微的颤抖,因为华毕成所说的不是一宗屠杀,而是民族灭绝性的屠杀,虽然华毕成并不是新组建的联合政府的最高元首,但是其拥有的军事实力却绝对不容让人轻视,华毕成虽然在联合政府中屈居国防部长,可他的军事扩充步伐没有一刻停止,而且大有越来越快的趋势。
正所谓强悍不需要任何借口,如果说华毕成这次是口不择言军阀作风,那么则是非常的贴切,因为华毕成就是一个彻头彻尾充满军阀气息的家伙,而且华毕成同样也是一头野兽,一头呲牙必报的野兽,对于所有伤害过他的人,华毕成一向都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华毕成深深的吸了口气道:“和平的代价就是无尽的鲜血与生命,中华民族付出的鲜血以及生命仅仅只能是一个开始,来而不往非礼也,今日之中国即为明日之日本!”
小型的阅兵式在太原城外北郊的一片空地上举行,各国记者落座之后,成忠玺乘坐一辆豹式战车风驰电掣般的来到华毕成面前啪的敬了一个军礼道:“报告中华联合政府国防部部长华部长,国防军受阅部队全部到齐,恭请授阅!阅兵指挥官国防军100师少将师长成忠玺!”
华毕成也利落的还礼道:“阅兵开始!”
国防军的阅兵不比后世的美观整齐,但是这些军人是在为了民族、国家存亡的战场上与敌寇厮杀的真正军人,他们身上布满了肃杀之气,没有人怀疑这是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威武之师,
走在最前面的是国防军100师,这支部队是华毕成的根本所在,所有的士兵与士官都是军龄五年的老兵,很多人都是跟着华毕成从西安出征,一路从惨烈无比的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和徐州会战杀过来的关中子弟兵。
雄赳赳、气昂昂的步兵方队迈着整齐的步伐开始经过检阅台,领队的指挥官向站在礼兵台上的华毕成敬礼,完全符合中国人体型步伐的中国式正步让在场的众多记者感到十分的惊讶,因为整编后的国防军参考德国国防军的军服与国府之前的军队军服不同,甚至没有相似之处,尤其是价格昂贵的皮质军靴和护腿代替以往的布鞋与绑腿,软底的军靴踏在地面上更能有效的保护士兵的脚。
100师步兵方队后边裹着帆布的豹式中型主战战车是各国记者们报销胶卷最多的目标。一百零五毫米榴弹炮方阵和加重卡车牵引一百五十毫米野战重型榴弹炮、以及秦岭兵工厂新出品的火箭炮等等,让所有记者目瞪口呆,整编后的国防军的一个师竟然有近两万人的作战部队?那么华毕成控制的华北、首都、西北三大军区有不下五十个国防军新编师,华毕成到底有多少兵力?这似乎成为了众人最为关心的问题。
留些悬念给那些居心叵测之人,是华毕成最开心的事情。华毕成并不知道,他送走记者团之后,十几台潜伏在山西境内的日军秘密地下电台开始了密集的工作,于是掌握了最为先进的无线电侦察技术的华北军区情报部门顺藤摸瓜,打掉了一大批日军留在山西的地下潜伏组织。
华毕成的行径几乎让所有的人都感觉万分的诧异和震惊,竟然利用一个国防军的小型阅兵仪式,以极度强硬的姿态回应了日本政府寻求合作的声明的同事,又将隐藏在山西境内的日军潜伏据点全部拔除,真是一箭双雕!
第554章 控制山西()
重庆,蒋总统官邸
小个子的陈诚拿着一份报纸像一只猴子一般边暴跳着边骂道:“校长,这个华毕成太不像话了!没经您的批准就在太原阅兵,他是不是把自己当总统了?在记者会上回应日本政府的口气俨然自己才是联合政府的最高领导人。”
陈诚后面的胡宗南、汤恩伯、黄维、罗卓英、桂永清等黄埔将领也是一脸的铁青。
蒋总统现在也是有苦说不出,联合政府划分的五大军区华毕成的部队就占了三个,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谁让华毕成的部队能打呢。可是再看看眼前的这些自己的黄埔高徒,除了窝里斗真是没什么本事了。稍微有点本事的,像宋希濂之类的似乎对华毕成还挺有好感。
比起没和自己这个总统没打一声招呼,就以擅自阅兵的方式回应日本政府的声明来说,眼下有一件让蒋总统更头疼的事。那就是今天华毕成发来了要蒋总统签字批准的一份任命书。
“你们看看这个吧!”坐在沙发上的蒋介石把电报交给林蔚,林蔚又交到陈诚手里,陈诚看完传给了胡宗南,一杯茶的功夫屋子里的将领就看完了。
“华毕成要任命傅作义做山西省省长?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陈诚十分不解,山西省省长如此重要的职务华毕成为什么会交给原属晋绥军的傅作义,而没有任命自己的亲信。
“谁当省长不重要,关键是华毕成要在各省搞军政分立。傅作义居然愿意以退出军队为代价担任山西省的省长,山西以后要姓华了!”蒋总统说这话明显有些酸溜溜的味道,当年自己也想通过修铁路把手伸到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的地盘,可结果阎锡山把山西的铁轨搞的比外边窄,愣是让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打空了。蒋总统没有办到的事情,华毕成却做到了。
“校长!那我们怎么办?”陈诚问出了在场众位将领心中的问题。
“你们怎么一点主见都没有?遇到事情就知道问我?要是有一天我死了怎么办?”蒋总统的一通火发的让在座的黄埔将领大气都不敢出,可蒋总统就没有想过,就是因为自己宁用奴才不用人才的做法,才导致围在自己身边的都是一群只会点头哈腰没有主见的哈巴狗。
蒋委员长情绪平静下来之后,清了清嗓子开口道:“他任命他的,我任命我的,湖南和西南各省省长的任命我也发给华毕成了。”
众位将领立马明白过来,蒋总统也借着这个机会在加强对西南和湖南的控制,齐声道:“校长英明!”
“好了!你们都下去吧!”蒋委员长有些疲惫的挥了下手。
……
太原,山西省政府办公室
“傅长官!您为什么同意退出军队?以前一直跟着您的晋绥军的弟兄们怎么办?”急性子的孙兰峰对已经脱下军装,换上中山装的傅作义嚷着。
傅作义没有回到孙兰峰,而是问孙兰峰董其武:“你觉得华部长这个人怎么样?”
“两个字!嚣张!”董其武毫不犹豫的回答道:“不管是华部座本人,还是他的部队都是嚣张到无以复加!”
“哼!华毕成的部队能打,我们晋绥军也不是吃素的!让傅长官担任山西省的省长我没有意见,可让傅长官退出军队,华毕成太目中无人了!”孙兰峰一拳砸在了傅作义的办公桌上。
“孙师长!注意你的言辞,你现在是国防军的师长,晋绥军已经成为历史名词了。”傅作义叹了口气后大义凛然的说道:“我傅宜生从军二十多年,为的不是个人名利,而是国家强大,百姓安居。现在既然有了华毕成这么能打的将领领导你们抗战,我傅作义要是再贪恋兵权那就只会成为历史的笑柄!”
华毕成之所以在这次山西军政分立的过程中选择傅作义担任山西省长,就是因为作为穿越者他清楚傅作义是一位声明大义而又识时务的爱国将领。
“傅长官所言甚是,我也觉得和重庆的那位起来,也许嚣张的华毕成才是中国强大的希望!”董其武和华毕成的部队并肩作战过,性格也沉稳,比孙兰峰更冷静一些。
“你们两位现在都是国防军的师长,好好跟着华部座干,别丢咱山西人的脸!”傅作义知道孙兰峰和董其武能被华毕成任命为国防军的师长是因为看重他们都是当年绥远抗战的英雄,董其武更是率部参加了光复太原的战斗。
“是!”董其武立正答道。
孙兰峰虽然还是转不过弯来,但还是老长官已经发话,这只好应道:“是!”
“傅省长!华部长来了!”傅作义的秘书进来报告道。
“都跟我出去迎接。”
傅作义还没出门华毕成就已经进来了:“宜生兄不必那么俗套,都坐吧。”
华毕成挥挥手让卫兵都出去了,傅作义也示意董其武和孙兰峰离开。屋子里华北军区司令官朱晋一和新任山西省长傅作义一起坐了下来。
“这次军政分开,山西为模范省。宜生兄是新任的山西省省长,宜生兄也是山西本地人,华北军区的主力部队大都驻扎在太原,朱司令官是初来乍到,人生地熟,华北军区的事情还请宜生兄多多辅助了。”
傅作义欠了欠身:“久闻朱将军大名,山西光复不久,发展建设也离不开朱将军帮忙。”
朱晋一客气了几句。
华毕成问道:“不知宜生兄对振兴山西有何良方?”
“要改革山西。必先倚靠晋商。”傅作义也不客气。侃侃而道:“民国以来,山西商人已形成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没有商人的支持。山西的任何社会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欲办事非商人起而帮忙不可,非借重商界不能贯彻到底。进入民国,尽管山西的钱庄、票号衰落,商业一度凋零。山西商人的商业活动有所萎缩,但由于原来基础雄厚,市场广阔,所以从整个社会看从商的社会氛围并没有减弱。山西的地方商贾大户,以及官宦人家子弟,不入官场,便入票号。工商业较达的祁县、太谷、平遥、介休一带,一般人家都把商贾与读书人、官吏相提并论,可见商人对山西的影响有多深”
华毕成点了点头,傅作义继续说道:“山西商人的经济实力雄厚,信息灵通。为了在残酷的商业竞争中保护自身利益,抵制外商侵略,他们不仅在同行中建立了许多行业公会组织,如粮行、油面行、典当行、酒行等,而且随着商人势力的展。他们在全国各大商坪先后建立了许多团结同乡商人的会馆,以敦亲睦之谊,以叙桑樟之乐,虽异地宛若同乡,这种以联同乡之谊,在市场竞争中同舟共济,相互支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商业组织,不仅维护了商人的利益,更重要的是把全国各地的各种信息源源不断地传递回来。所以卑职认为,山西商人在山西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扮演了一个特殊的角色。为此必须动员他们参加到社会变革中来。”
“山西商人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那就是放眼全国,只怕再也找不到比山西商人更加服从政府的地方了。”华毕成这时忽然说道:“满清也好,民国也都,都是如此。任何商人,不管资产有多雄厚。却没有资格独立壮大到可能侵犯政府特权的地步,任何商业交易行为都必须受官方的监督。都必须有官方作为后盾。因此,他们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手段从官方那里寻求支持与照顾,官方也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