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抗日-第5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国的外交官们围着希特勒和张伯伦成半圆形而坐,且坐得很随便。备忘录则由施密特翻译。希特勒要求捷军从地图上所示的地区撤出。将苏台德于9月28日正式割让给德国。
“这是最后通牒!”张伯伦喊道,并举双手抗议。
“是一道命令!”希特勒不容商量的说。
在张伯伦的要求下,德国方面答应将用词修改的和缓一些。
接着在所提的日程问题上,张伯伦认为这份时间表给捷克人所留时间实在太短,无法从苏台德撤军并移交苏台德。由于这份计划既行不通又具有危险性,它有可能导致一场欧战。
谈判因此陷入僵局。此时,有位副官进来了,给元首带来一份电报。元首草草看了一遍后,元首将它交给施密特。施密特将它大声译成英语:“贝奈斯通过电台刚刚宣布,捷克各武装力量实行总动员。”
最终打破沉默的是希特勒:“即使发生了这种挑衅行为。我仍将遵守诺言,在谈判期间不对捷克斯洛伐克动武。无论如何,张伯伦先生,在您在德国逗留期间,我不会这样做。”这段话,因为是在心平气和中说出的,所以好像有点使人糊涂;但元首接着说的话可就不可能被误解了。他言简意赅地说,捷克的总动员把一切问题解决了。
张伯伦匆忙地指出,动员不外乎是个预防措施,不见得是进攻性措施;希特勒回答说,在他看来,总动员一事表明,捷克人无意放弃任何领土。
张伯伦辩论说,捷克人已原则同意苏台德实行自治,他们不会自食其言,出尔反尔。
“那么,何故总动员?”希特勒紧追不舍。
张伯伦说:“首先总动员的是德国嘛!”
元首接着再次进行威胁:“这次危机不会长期拖延下去了。”
张伯伦以退为进的说:“我亲眼看见自己为欧洲和平的一切努力已破灭,我将带着沉重的心情返回英国。但是,我的良心是明如镜的;为了和平,我已竭尽了全力。不幸的是,我并未在希特勒先生身上找到回声。”
希特勒也担心张伯伦真的拂袖而去,所以,装作很不乐意的说,在谈判期间,他决不会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此语有如一阵雷雨,使空气变得清新。
“为了让您高兴,张伯伦先生。”沉默片刻后,他说:“在日程问题上本人将作出一个让步。我是很少向人让步的,您是我作让步的其中之一。我同意10月1作为撤退的日期。”
在其他枝节问题上又谈了一阵后,张伯伦答应将此最后通牒转给捷克人。此时已是凌晨两点了,众人只好休会。元首对首相为和平而奔波表示感谢,并向他保证“捷克问题是他不得不在欧洲作的最后一个领土要求。”
张伯伦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开了德国,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不到一周的时间希特勒的要价会变的比之前高出一大截……
第526章 慕尼黑协定()
1938年9月26日,张伯伦回到伦敦,向捷克斯洛伐克转达了希特勒的各项要求,捷克斯洛伐克的人们愤怒了,他们走上街头掀起了强大的抗议浪潮。27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答复英国政府,拒绝撤销总动员令并绝不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一寸领土给德国人。
这一天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都沸腾了!
美国总统罗斯福给希特勒和贝奈斯写信,呼吁他们立即进行谈判。
苏联政府也表明援助捷克斯洛伐克的决心,斯大林下令向西部边境集结30个步兵师,还让空军和坦克部队进入了战备状态。红军的高层将领们此时才发现斯大林决定和平结束与日本在张鼓峰的冲突是多么的高瞻远瞩。不过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没有边境接壤,如果战争爆发,苏军必须通过波兰境内才能进入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政府似乎不太乐意向曾经让自己亡国的俄国人打开国门。
法国政府宣布,如果捷克斯洛伐克遭到攻击,法国将履行对捷的条约义务。此时英国国内的强硬派也反对向希特勒屈服。在这种形势下,张伯伦出人意料的发表声明说:“如果法国援助捷克斯洛伐克,英国将与法国站在一起。”
让英国国内反对派们更大跌眼镜的是,一向主张维护欧洲和平的首相张伯伦顺应民意般的摆出异常强硬的姿态,下令英国的舰队实行动员。伦敦开始挖掘防空壕,并向居民区发放防毒面具。伦敦开始疏散居民。似乎和德国人的战争明天就要爆发了。
对战争的恐惧情绪迅速在英国蔓延开来,因为进行防空演习而躲进防空洞的伦敦市民热烈的讨论起当前的国际局势:
“战争真的又要爆发了吗?又有多少生命会消失?”
“不能让我们的孩子为了捷克斯洛伐克人走上战场!”
“如果能避免战争,希特勒的要求也不算过分!”
……
这一天晚上,张伯伦适时的向全英国发表了广播演说:“大英帝国不会屈服在强权之下!但我作为首相,会尽一切努力避免我所热爱的祖国和人民陷入一场大战。如果对大英帝国有好处,我将会毫不犹豫地到德国去做第三次访问。”
英国议院的反对派们到这时才发现,首相的强硬只是让民众相信再不向希特勒妥协,战争就会马上爆发,现在谁也无法抗拒强大的反战民意。
在摆平国内的反对势力后,张伯伦打电话给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贝奈斯,要求他接受德国人的某种有限度的军事占领,并威胁说:“这个计划如果不能实现,贵国除了遭到武装侵略和武力肢解外,别无其他出路。”
9月28日,张伯伦写信给希特勒,建议立即召开有英、法、德、捷四国参见的国际会议,讨论捷克斯洛伐克的问题。张伯伦在信中对希特勒保证说:“我深信你可以不经过战争就得到你需要的东西。”
希特勒看完张伯伦的信,心情大好,这时秘书对他说意大利驻德大使阿托利科在门外求见,说带来了罗马的急信。
进到希特勒的办公室后,阿托利科大声的说他身上带有墨索里尼的急信,“意大利总理通知您,不管您作何决定,元首,法西斯意大利都作您的后盾。”
“告诉意大利总理,我非常感激他的支持。我将邀请他参加有关捷克斯洛伐克问题的国际会议。”希特勒深感德国在欧洲大陆的孤单,意大利是德国在欧洲大陆唯一可以成为德国盟友的国家。邀请毫不相关的意大利参与这次会议,给足了墨索里尼面子,也算是希特勒对墨索里尼的支持报之以桃。
28日下午6时,罗马,在群众的热烈的欢呼声中,意大利总理的豪华专列驶向了德国。墨索里尼神彩飞扬,眉飞色舞。这是因为意大利被邀请参加如此重要的国际会议,自己在意大利的威望上升到空前的高度。
墨索里尼也觉得,在一场外交战中他赢了英国。在与齐亚诺一起进晚餐时,他友善地取笑了古板的英国人:“在一个人们将动物崇拜到如此地步,以致要为它们建造房屋和医院,为它们修筑墓地,甚至连遗产也可由鹦鹉来继承的国度里,你尽可以相信,它已开始腐朽了。”
希特勒同时致电英法两国元首,邀请他们次日来慕尼黑举行会谈。
发给张伯伦的邀请书是于后者在众院发表讲话时抵达的。张伯伦正在说服众议院支持和平解决这次欧洲危机,财政大臣便递给他一张纸条。首相的脸色立时变了。他断断续续地说:“不止于此,我还有话对诸位说。我得到希特勒先生通知,他邀请本人明日上午在慕尼黑与他相见。他还邀请了墨索里尼先生和达拉第先生。”
不知谁喊了一声:“为首相感谢上帝!”
此语一出,全场便空前歇斯底里地喊了起来。
众议员中也有少数人未动感情,其中之一是温斯顿。丘吉尔,他痛苦的说:“捷克斯洛伐克怎么办呢?难道没人想到要征求他们的意见吗?”
在民主国家内,人民也如释重负,例外者只寥寥无几。在巴黎、伦敦和纽约的街头,人们兴高彩烈地争阅宣布危机已经结束的号外新闻。
美国驻英国大使从伦敦给他的朋友罗斯福的信中说:“今晚,我真是轻松极了,真想见人就拥抱。我真希望我是在白宫,好在您的秃顶上狠狠地吻一下!”
罗斯福总统则从华盛顿给张伯伦发了一封仅有两字的电报:好人!
从另一位总统贝奈斯那里,张伯伦首相收到了一封较长的电报,是个请求:“本人真诚地求助于张伯伦先生,因为我们真心希望为和平作出贡献。所以,我请求你们,在未听到捷克斯洛伐克的申诉前,勿在慕尼黑作出任何决定。”
次日清晨,9月29日,元首在慕尼黑与边界之间迎接墨索里尼。此举不独是给予一个盟友的礼遇,而且希特勒玩弄了一个外交手段,将德国起草的的《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地区给德国的协定》交给了墨索里尼,让墨索里尼在会上以意大利政府的名义将这个方案作为建议提出来。此举可以让意大利在会议上沦为打酱油的角色。
协定规定:原则上将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及同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连同上述地区的一切建筑和设施移交给德国;在德意志居民是否占多数不能确定的地区,由四国代表组成的国际机构占领,再通过全民公决决定其归属。
同时还有一个附件:英法保证捷克斯洛伐克新国界不受侵犯;德国和意大利允诺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波兰和少数民族问题解决后,对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完整给予尊重。这也为日后德国占领捷克,扶持斯洛伐克傀儡国埋下了伏笔。
9月30日,协定正式,捷克斯洛伐克代表被叫进会议厅,由张伯伦向他们宣读协定的内容,并交给他们一张撤军的地图,责令立即执行。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在高压下接受了丧权辱国的慕尼黑协定。
至此在慕尼黑会议上,希特勒取得了全面胜利。德国不费一兵一弹夺取了捷克斯洛伐克工业最为发达和坚固国防工事的苏台德地区,摧毁了这个国家的国防线。
更重要的是,在肢解捷克斯洛伐克的过程中,希特勒干脆就没有邀请苏联参加如此重要的国际会议,还拉近了和意大利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让英法对自己卑躬屈膝的乞求和平。
会议结束后,希特勒同张伯伦签订了一项《英德宣言》,声称:“我们两国人民再也不想彼此作战。”张伯伦回到伦敦的时候,挥舞着这纸“宣言”,洋洋得意的宣称:“我们这一代的和平已经得到了保证!”
实际上,英国得到的只不过是一纸空文。
几乎是慕尼黑协定签订的同时,林向晚和德国的军工界愉快的达成了用专利换取五十架战略轰炸机和一些武器生产线的协议,他也有幸被邀请随同希特勒参观了新纳入德国的苏台德地区。在当地的兵工厂,见到了在中国大名鼎鼎的捷克式轻机枪的生产线。
看着抱着一挺捷克式爱不释手的林向晚,心情大好的元首当场宣布赠送给30集团军一条捷克式轻机枪的生产线。
看着满面春光的希特勒,林向晚突然觉得华毕成和希特勒似乎是那样的相似。这两个人一定可以改变世界的,一向眼睛长在头顶的林向晚现在才非常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