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铁血抗日 >

第534章

铁血抗日-第534章

小说: 铁血抗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前,张发奎曾向军委会报过一个方案,称:为免早期为敌突破登陆成功,影响以后作战,我兵团拟控制第4军、第60师、第70军的强大预备队分置于马回岭、瑞昌、妙智铺一带,以便支援第1线作战,并预定以黄老门东西之线为第二线预备阵地,以便状况不利时行逐次抵抗。

    蒋委员长对张发奎这个方案从心里透着反感。“张向华未战已有轻弃九江之念,此断然有悖全线防御计划。”蒋委员长看到此方案这样评价道,并当即否决了此案。随后,电告张发奎,九江必须死守,决不能让日军上陆。

    眼下闻知九江方向姑塘吃紧,蒋介石不由为九江担心起来。他就是怕张发奎自作主张,放弃第一线阵地。当下给九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和2兵团张发奎各去1电,再次明示:九江一线阵地必须固守。

    25日,姑塘之急未解,九江又被日军突破。第2兵团中央集团腹背受敌,九江阵地,情况日益恶化。九江街市,也在日机的频繁轰炸中化作一片火海。

    张发奎这时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拼着全部兵力孤注一掷与淞浦中将决战,要么退守第二阵地逐次抵抗。以他的想法,明智些就早撤到第二阵地,以免重蹈淞沪会战覆辙。那一仗,留给他的教训太深了。

    可蒋委员长显然是要他取前策,不惜全员玉碎。决心难下。这时撤走,军委会会怎么说?尤其他手下号称“铁军”的第4军还没使用,而这个军又与他有长久的历史关系,是他的起家老本。不撒吧,部队打光了,九江还是个丢。思前想后,张发奎咬着牙,一拳砸向桌子:“丢******,撤,天大的事老子顶着。”

    25日夜,第2兵团全线后撤,向牛头山、金官桥、十里山、钻林山区城门湖之线阵地转进。淞浦师团前卫及波田支队得势不让人,追着屁股打来。第4军占据阵地后,返身与追击之敌战成一团。

    姑塘失守、九江失守,武汉门户被日军撞开。初战受挫,蒋介石在军委会痛骂张发奎:“娘希匹,张向华紧要关头又存私心。他把第4军藏起来,为什么不用?为什么不用?”

    蒋介石桌子敲得“嘭、嘭”响,火气更大了:“什么‘铁军英雄’,什么‘抗战先锋’,统统是假的。他这是公然抗命,目无军法!目无军法!”

    一旁的何部长等蒋委员长火气消了一些,上前劝道:“委员长,2兵团放置4军不用,也许是见大局难挽,怕被日军缠住脱不开身。如今全军安然撤至第二阵地,结局也还说得过去。不如给他个机会,让他在金官桥一线阻滞敌人,挽回影响。”

    蒋介石“噌”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在屋里急走两步,立住身,余怒未消地喊着:“失去九江,不啻给强敌一个立足点。南浔之战,艰难10倍有之。如此目无军法之将领,决不能再放在前线。”

    蒋介石对两广将领本无好感,对手下有私心之嫌的人更不能容忍。

    “让他回来,回来。我要让他说个明白。”

    出师不利,蒋介石盛怒难平,谁的话也听不进去。

    7月31日,张发奎接到最高统帅部电令:“南浔方面的军事即日起由薛(岳)、吴(奇伟)两总司令负责主持,张总司令发奎即行调回可也。”

    接到电报,张发奎呆愣了足有几分钟。放弃兵权,他并不在意,薛岳、吴奇伟都是自己多年的老部下。只是南浔线大战刚刚开始,就这么不明不白地被削了兵权,他将何以对国人、对部下交待?几年来他一直是力主抗战的,今日他的脸面往哪儿放?张发奎一腔怨怒,委员长这封‘张总司令发奎即行调回’的命令就是变相撤职!

    张发奎觉得委员长的这封心中觉得不公平,耿耿于怀。走前他对薛岳说道:“伯陵!此次九江附近之撤退,是我当时乃根据当面敌情与我军状况所下之决心,不幸为蒋先生误认为我有保存第4军实力之嫌。实则我不仅对九江之战役毫无私见,从未将私人利益的意念夹杂其间。固然,第4军与我有悠久的历史关系,北伐时我就是该军军长。可我绝无衡量自己与各支部队之深浅关系,以保存自己实力之行为。假如有这种自私行为,第4军番号早就淘汰,哪有‘铁军’之辉煌?”

    薛岳也是一脸的不平:“总座!就算我们丢了九江有错,也应该是第九战区长官司令部胡宗南处理,现在委员长越级干涉……”

    张发奎怕这个薛老虎再说出什么过头的话,直接打断了薛岳:“伯陵!我对职位视同敝屣,毫不足惜。但我是高级指挥官,就这样被撤职,有辱我的尊严,至为难堪。因我自问良心,毫无内疚,所以我回到武汉后即自请军法审判。你要在前线好好干,别让人小瞧了咱们广东人!”

    “司令!……”

    薛岳还想看有没有转圜的余地,可又被张发奎打断了:“伯陵!别说了,你以为委员长真的是因为我擅自下令撤退动怒的?要说气量,蒋委员长比他西安的那个学生可真是差太多了!”

    薛岳这才明白,对于多次参与倒蒋的张总司令,也许委员长早就想解除他的兵权。蒋委员长仅仅只是需要一个借口,至于九江到底是怎么丢的,有那么重要吗?

    交接了指挥权,并把所属部队及后方军务交代后,张发奎径直回返武汉自请军法裁断。

    九江丢了。一场风波也算告一段落。但张发奎心里,也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

第514章 空气一般的训示() 
九江,日军第十一军司令部

    一张《朝日新闻》报几乎把看报的人面孔全部遮住。报纸不断移动,从报纸后面时不时发出得意的笑声和楠楠自语:

    “……呦西!原来是这样……配合得很好……很好……不单靠陆军……海军也起了很好的作用……”

    一边吉本参谋长也在贪婪地看《朝日新闻》,一条条胜利的消息,如同一盘盘山珍海味,他一边看,一边仔细咀嚼那美食的味道。他看完了消息,放下报纸,向对面那一张《朝日新闻》后面的人恭敬地说道:

    “不看国内寄来的报纸,司令官,我们还不知道皇军占领九江的详细过程。”

    对面那张报纸放下,露出冈村宁次浮着微笑的面孔。之前因为张鼓峰的战火,让冈村宁次十一军攻击武汉的军事行动停顿了几天,冈村非常郁闷。现在重新展开对武汉的军事行动后不久就占领了九江,他心情显然好了许多。

    听了吉本参谋长的话,冈村宁次有些不满地说:“我们的通讯联络不够迅速。司令部搬到九江已经九天了,详细的战斗报告依然没有收到。不光是这次一〇六师团攻占九江,第六师团8月2日攻占黄梅,我们也没有及时收到稻叶师团长的报告,倒是我第二天早晨听东京广播才知道的。这是非常奇怪的现象!”

    “的确是奇怪的现象,我作为参谋长是有责任的。”吉本参谋长嘴上虽然承担了责任,心里是不服的,他认为司令官不了解具体情况,才认为这是奇怪的现象。

    吉本参谋长接着为自己辩护道:“我们军里有许多随军记者,单是军司令部里就有十几名记者,每个师团里有几个到十几个记者,全军差不多有二百多名随军记者。这些随军记者通过无线电,争着报道随军部队的战绩,东京报纸很快就能登出来了,广播电台比报纸还快,收到报道材料后,马上就广播了。”

    冈村宁次有些焦虑的说:“随军记者这样报道,会泄露我皇军的军事情报。”

    吉本解释道:“我注意听广播了,也仔细看报纸了,他们没有报道师团和部队的番号,多用指挥官的姓氏来代替部队番号。”

    “支那人非常狡猾,用指挥官的姓氏代替部队番号,支那人会推测出我军的行踪,起不到保密的作用。”冈村宁次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我军的通讯联络需要改进,做到及时收到各师团的战报,我们立即报告大本营,随军记者就不可能抢先报道了。”

    “如果能做到这点,当然十分理想。”吉本说到这停顿一下,然后才慢慢说:“不过,目前还不容易改变。因为战事进展很快,每个师团每天发来大量无线电报,几乎是同时一齐发来电报,都是特急电,机要科只好一份一份的译,译电需要时间,这样就耽误了。”

    “可以说这是支那军队的无能给我们带来的麻烦吗?”听到一切都是因为进展太快造成的,冈村宁次心情大好。

    “司令官阁下!根据上海特高课的情报,此次支那军方负责守卫武汉的有江北第五战区和江南第九战区,第五战区的军事长官是桂系的李宗仁,第九战区的指挥官是胡宗南。实在是很费解,如此重要的战役,武汉政府居然没有派出自己的王牌战将华毕成。”吉本参谋长觉得如果是华毕成指挥保卫的武汉军事行动,估计进展就不会这么快了。

    “吉本君!这没什么奇怪的!支那的老百姓都说华毕成是岳飞再世,岳飞吉本君知道吧?”

    “知道,支那宋代的名将!以反抗外族的辉煌战绩着称,真正的英雄!”

    “可这样的名将却是死在自己效忠的皇帝手中!不能和支那的这员虎将较量,还真是有些遗憾啊!”冈村宁次幽幽的说道。

    “司令官英明!”吉本一脸的钦佩,“根据我们的情报,华毕成似乎返回了西安。”

    “那华北派遣军司令官杉山元大将真是倒霉,刚丢了陆军大臣的宝座,又要面临华毕成这样一个棘手的对手。”

    “司令官的意思是华毕成返回西安后会对华北有所动作……”

    吉本的话还没有说完,铃木专职副官手里拿着电报夹子走了进来,他把电报夹子递给了冈村宁次。冈村看完电报,不禁笑出声来,说:“陆海军占领九江详细经过的电报来了,可惜我们已经知道了,哈哈……吉本君,你看!”

    吉本从冈村的手里接过电报夹子,迅速看完了电报,也忍不住暗暗笑了,说:“可不是吗?我们已经知道了,电报比报纸的消息还慢。”

    铃木莫名其妙地望着冈村和吉本,师团部的电报刚到,为什么司令官和参谋长已经知道了?铃木不便询问,望着电报夹子发愣。

    突然!一阵匆忙的皮靴声从外边传来,不一会,作战主任宫崎周一走了进来。

    第十一军的司令部部刚转移到九江后。九江对岸的小池口不断发生日军的暴行,抢劫,弓虽弓干,虐杀战俘和平民。这对冈村宁次提出的“讨蒋爱民”的训示是一个极大的讽刺。冈村没法不过问,就派宫崎周一去视察。

    宫崎周一知道部队的军纪一向很坏,因此小池口的暴行并没有引起他的重视,但由于是司令官的命令,必须有个交代,所以现在赶回来把视察到的情况无关痛痒的说出来:

    “在军司令部驻地,官兵们不便分开干坏事,怕司令官知道后会处罚,许多官兵就坐船到小池口干坏事了,抢劫和弓虽弓干的事件很多。”

    “有多少件?”冈村宁次断宫崎问道。

    “多到无法统计。因为过江到小池口去的官兵就是为了干坏事,没有一个过江的官兵不干坏事的。”

    “军纪真的糟糕到这种程度?”冈村有点不相信,“驻扎在小池口的部队怎么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