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抗日-第5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斯大林现在对苏联驻中国大使鲍格莫洛夫的工作感到很失望。鲍格莫洛夫将苏联兵工厂生产出来的大批军械用很低廉的价格卖给了中国人,但是却没能影响到武汉政府的决策层。如果中国军队现在在华中继续和日军打的你死我活,日本又怎么敢攻击苏联?
看来是时候将鲍格莫洛夫召回国内交给政工部门好好的查一查了。
宽大的办公室里,只点了一盏台灯,灯光照着斯大林身上,然后在墙壁上拉出了一个巨大的影子。斯大林握着他那几乎不离手的大烟斗,忧心重重地在屋里来回踱着步,思索着。虽然他对日本挑起军事冲突并不感到意外,但这次冲突的规模还有日本人选择发动的时机还是让他有些意外。日本在这个时候采取了这种既不理智又让人费解的行动。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呢?
斯大林觉得他的脑海里面就象是塞了一堆乱麻,扯不清、剪不断。近几个月来,欧洲的不断恶化局势和苏联国内的肃反运动,使斯大林象一部昼夜运转不停的机器,非常的疲劳。
斯大林为了使他的意志能够无条件地实现,亲自导演了这场肃反运动。历史的车轮碾着一堆堆的白骨,飞快的前进着。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仅苏军内部就有3。5万名军官被处死,其中还包括让希特勒畏惧的苏联杰出军事家、红军总参谋长留哈切夫斯基元帅。及苏军5名元帅中的另外两名元帅。一时间,军队内外人人自危,都担心有一天横祸会突然降临到自己头上。
更加令人遗憾的是,斯大林一向意志坚定,甚至可以说是固执的可怕。他认准的道儿就一定要走下去。斯大林从不在乎别人说什么,也从不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后悔。
斯大林首先需要的是队伍的“纯洁”,国内的安定,其次才是军队的强大。日本人现在不早不晚地闯了进来,有些打乱了斯大林心中的计划,这使斯大林既有些不安,又对日本人充满了怨恨。
十天之前,潜伏在东京的苏联情报人员还曾发来一份情报,称日本无意对苏作战。现在看来这份情报显然是错误的。东京究竟打的是一张什么样的牌呢?这让斯大林百思不得其解。若论实力,苏联并不怕日本。但如今来自欧洲大陆的威胁却使斯大林不能不慎重考虑对日本的策略。作为一名出色的战略家,斯大林无法接受这样一种局面:当苏联与日本杀得精疲力竭之时,强大的德国突然从背后杀来,导致苏联全面崩溃。
这时候,斯大林办公室的门被轻轻地打开了,苏联国防委员伏罗希洛夫元帅轻轻地走了进来,恭恭敬敬地立在一旁。可斯大林就象是没看见伏罗希洛夫元帅一样,仍然在那里想着他的心事。
斯大林对日本人的警觉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日本征服朝鲜半岛,并在中国东北成立了伪满洲国,苏日边境从此就不那么太平了。自1936年起日军便屡屡在边境上挑起冲突,迫使斯大林不得不强化国防建设,在边界处大修防御工事。咬着牙拿出有限的卢布,组建、充实了远东方面军和太平洋舰队,并同蒙古签订了军事盟约。但这一切仅仅是权宜之计,斯大林并不想真正与日本人动手打起来。
欧洲局势象失去控制的瘟疫似的不断恶化并四处蔓延时,斯大林的头脑却越来越清晰。在斯大林的眼中,日本人就算再张狂,毕竟远不如德国那么有威胁,只有希特勒领导的德国才是苏联的最大敌人。
斯大林是想避战的,但是日本人却偏偏不放过他。东京日本陆军少壮派势力日渐扩大,“北进论”在东京愈益猖撅,对苏联远东红军发起试控性攻击的念头一天比一天迫切起来。政治大将留希科夫的叛逃象一根导火索,引燃了日军“北进派”那疯狂的欲念。
斯大林终于被推入了困难的抉择之中。他吃不准日本人的真正意图。如果苏、日由此导致出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苏联必将以鲜血和生命来扞卫国家,但淌血的苏联势必引起纳粹德国的注意,这一效果则正是玩弄绥靖把戏的英、法所想要看到的。斯大林觉得他象是被推上了一座陡峭的山岩,稍稍处理不当,带来的都将是灾难性的后果。
斯大林缓步踱回桌边,捏起一撮烟丝不紧不慢地往烟斗里塞着。桌上台灯发出的幽光照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明暗相向,一脸冷峻。他看了眼伏罗希洛夫元帅,然后地开了口:“伏罗希洛夫同志,前线情况怎样?”
“斯大林同志,敌军今天又进占了沙草峰。前线指挥员报告,敌人控制两座山峰后,全面转入防御,似乎没有继续进攻的迹象。”
“我们后续部队在哪里?到达前线需要多久?”
“预备队正向前线调动中。装甲师大约需两天,而步兵师至少得三天。如果途中没什么意外发生的话。”
斯大林微微点了点头,突然,他停下了脚步,转向元帅问道:“你认为日本人挑起这场冲突的目的是什么呢?在这件事上东京和前线的军人们会不会存在分歧?”
斯大林两道锐目象两柄剑,伏罗希洛夫一时有些张皇失措。平时,斯大林很少要国防委员会的元帅、将军们单独拿意见。这使他极不习惯于今天这种场面。伏罗希洛夫元帅知道不开口不行,只得咽了咽唾沫,望着斯大林,慑儒地答道:“我想,我认为这也许与那个伟大祖国叛徒的叛逃时间有关。驻远东一带日军有10余个师团,兵力集中。而我远东军区防御面过大,兵力分散。也许日本人在东京的授意下想钻我们的空子。”
“那么你认为日本人是想与我们大规模开战吗?”斯大林继续问道。
“从目前敌方兵力看,似乎不可能有大的升级。但日本人喜欢冒险。比如中国的满洲事变,日军兵力并不多,可仗却越打越大。”
“嗯!”斯大林轻轻点了点头,开口说道:“伏罗希洛夫同志,我们对这场冲突,还要认识到它的复杂性。东京这次采取军事行动,究竟是什么意图我们不清楚,但我总有一种感觉,今后时局的发展,也许就取决于我们今天的态度。眼下,我们抽不出太多的部队到远东去,一定要设法把这次事件控制住。”
最后,斯大林从嘴上取下烟斗,表情凝重地吩咐道:“你现在回去抓紧布置反击工作。告诉前线指挥员,一定要拿出全部力量,给人侵的敌人以迎头痛击。只有在军事上给敌人以教训,远东的安宁才能有保障。另外,总参谋部也得做好远东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准备。眼下局势这么动荡,什么事不会发生呢?”
第496章 喜欢失明的裕仁()
叶山海滨夏宫,裕仁天皇看着跪坐在他对面的参谋总长闲院宫亲王还有外相宇垣一成,陷入了沉思。他的这些臣子们,总是会给他带来新的麻烦。
之前的那场御前会议讨论,不但没能解决掉华中日军要不要进攻武汉这个难题,反而还引发出了新的问题。
陆军的主力现在远离日本本土,内部又有许多喜欢冒险的战争狂人,这样一部难以管束的战争机器随时都可能给日本带来危险和战火。即便是裕仁这位日本天皇也难以控制陆军的野心。
由于陆相坂垣征四郎提出的“武汉战略”没有在御前会议上获得通过,陆军的“北进派”觉得终于等到了天赐良机,于是授意朝鲜方面军和关东军在远东边境线上与苏军搞起了摩擦。上次御前会议结束后,陆相坂垣征四郎和参谋总长闲院宫亲王几乎是天天往皇宫跑,就是期望能从裕仁天皇手中拿到对苏联用兵的诏书。
可是对于到底要不要现在就挑战苏联,裕仁天皇的心里却还根本就没有准主意。
不仅他这位天皇在犹豫,整个日本都在犹豫。内阁的大臣们也在要不要“北进”这个问题上出现了巨大的分歧,很显然这一次政府和军方又没有能做到齐心合力这让裕仁天皇感到非常的心烦。
毕竟,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红色苏联可不是处于困境中的中国。要日本下决心和苏联决一死战,的确是要慎重考虑。
作为陆军的老对手,海军这一次又对陆军的计划表示了反对。海相米内在得知朝鲜方面军和关东军打算实施“北进”作战的消息之后,便立即解除了他和陆相坂垣征四郎之间结成的攻守同盟,转而站在了主张陆军停止继续使用武力的外相宇垣一成一边。
如果说华中日军攻打武汉的计划只是让海军感到了不满,那朝鲜方面军和关东军进攻苏联计划则已经彻底触怒了海军。
一旦日本和苏联开战,这场战争根本就不能在短时间内分出胜负。如果真的让陆军将日本的“家底”都拿去和苏军消耗光了,日本海军还怎么实现他们“南下”的战略?
所以海相米内誓死也要阻止陆军进攻苏联,他和外相宇垣一成组成的这对新搭档同样是天天往皇宫里面跑,最近这些天基本上是陆相坂垣征四郎和参谋总长闲院宫亲王刚离开,海相米内和外相宇垣一成就到了。
每每陆相坂垣征四郎和参谋总长闲院宫亲王刚刚说动了裕仁天皇,海相米内和外相宇垣一成就将裕仁天皇心中向陆军倾斜的天平又扶了回去。两派势力斗法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裕仁天皇始终无法拿出最后的决断。整个日本政府都处在了迷茫当中……
参谋总长闲院宫亲王仗着与裕仁天皇有血缘关系,壮着胆子开口打破了沉默,闲院宫亲王对裕仁天皇说道:“帝国必须以武力夺取和苏联有争议的地区,当然,陛下如不批难,朝鲜方面军就不能行动。
裕仁天皇静静地听完了闲院宫亲王的上奏,然后突然开口问道:“如果帝国现在对苏俄动武,胜算几何?”
闲院宫亲王有些拿不准裕仁天皇的想法,所以他给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从目前情况看,升级局部冲突的可能性很大。大本营认为在这样狭窄的地带,苏军根本就无法出动大批军队,因而应该不会导致大规模的战争。对于这个判断我非常的认同,陆相和我都认为这次是帝国向苏联显示实力的大好时机。当然,如果有意外发生,战争也不是没有可能得到扩大。”
滑头的闲院宫亲王让裕仁天皇感到有些不快。对于这个比自己年长几十岁的皇族亲戚,其实他并不喜欢。裕仁天皇冷冷的看了一眼闲院宫亲王,然后问道:“意外?难道这些大本营就设想不到了吗?朕倒是很想知道,大本营对这场战争到底有没有一个清醒的判断。应该不会导致大规模的战争?谁敢给朕一个保证?战端一开,一切还能够控制得住吗?如果真的失去控制,演变为一场全面战争,帝国该怎么办?以帝国目前的国力,尤其是经济实力,如何应付得了同时对苏俄、对支的两方面战事?”
裕仁天皇的一连串质问让闲院宫亲王额头上汗如雨下,跪在闲院宫亲王边上的外相宇垣一成偷偷地看了一眼恼怒的天皇,心中暗喜他感觉现在是个打倒“北进派”的机会。
宇垣一成今天是带着一肚子的怒火赶来觐见天皇的。朝鲜方面军的第十九师团已经在苏满边境上磨刀霍霍,而他这个当外相却压根不知这么一回事。要不是海相米内及时通报了讯息,宇垣一成还差点准备派人到莫斯科去和苏联人谈和解。他差一点又成为了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