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铁血抗日 >

第252章

铁血抗日-第252章

小说: 铁血抗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复榘毕竟是个粗人,入主山东后,他的小王国日臻齐备,人也开始越来越狂妄自大,对南京软磨硬抗,阳奉阴违。韩复榘在山东大力扩军,把他原来的3个师1个旅扩编成5个师1个旅。另外还搞了4路民团约6万人,韩复榘自己当上了民团的总指挥。这4路民团的装备与韩复榘的正规军一模一样,实际上就是正规部队,不过是挂了个民团的招牌。这一切,都让蒋委员长对韩复榘存下了戒心。

    蒋委员长为了防止韩复榘搞割据,于是对韩复榘的实力进行了种种限制。在军队编制上,南京只承认韩复榘的5个师,其中2个甲种师,3个乙种师。山东空军仅有的4架飞机,全数被南京国民政府调走。在经费上也来了个釜底抽薪,南京一开始答应每月给韩复榘军饷60万元。后来一分也不给了。韩复榘也不是省油的灯,“你不给钱,老子硬拿!”他派人接收了山东的南京政府中央税务机关,赶走了盐运使、烟酒印花税局长、税警局长及财政部特派员,酿出了一场轩然大波。

    在山东除了驻有韩复榘的部队外,还有被南京收编的第17军刘珍年部占踞着烟台、平度、黄县等20多个县,各县田赋收入不向省里上交,均直接解交给烟台刘珍年的军需处和解往南京。韩复榘早想把这笔财源收归己有。正巧,侦察到17军派特务到济南企图分化韩复榘的部属,韩复榘怒不可遏。立即调集5万人马向17军进攻,先后攻下平度、掖县等地。烟台是山东重要港口城市,蒋委员长收编刘珍年时,即派军统特务刘子建任宪兵司令兼警察局长,控制着烟台附近10余个县。韩复榘进攻17军就如同向蒋委员长发难。因此,蒋委员长急调黄杰等中央军集中徐州,准备从南面攻击韩复榘,韩复榘动员起全部人马共10余万人准备抵抗。大战一触即发,人民纷纷逃难。后来在上海青帮头子张仁奎的调解下,中央军和山东军队各回原防,17军调往浙江,韩复榘所委任的山东税务人员,由南京承认,税款、田粮转账作为拨付韩部的军饷。南京和山东之间的一场混战这才没有爆发。

    后来,又发生了山东省党务整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张苇村被韩复榘暗杀的事件。张苇村不仅收集韩复榘的情报向蒋委员长报告,而且当面斥责韩复榘不遵照中央命令缩编军队。加重山东人民经济负担,甚至还扬言“我是山东党务负责人,也有权过问山东的军政大事。”对张苇村的所作所为,“土皇帝”韩复榘恨之入骨,大骂他是“党棍子”。后来,张苇村又进一步向蒋委员长建议,把韩复榘的军队调出山东,以中央军填防。此事被韩复榘侦察获悉后。暴跳如雷,派人把张苇村暗杀了。

    但蒋委员长记忆最深的,应该还是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时,韩复榘先后发了电报,赞扬张少帅、杨虎城的举动。特别是对西安事变,他在电报中说,张少帅扣留蒋委员长进行兵谏,主张停止内战共同对外,是一个英明之举。这一切,都使蒋委员长怀恨于心,必欲杀之而后快。

    要不是中央军在淞沪损失了几十万人马。山东实在没有人来防守,也许蒋委员长早就把韩复榘给砍了,现在韩复榘不战弃守黄河天险,已经送给了蒋委员长一个杀他的理由。

    司令部里面的参谋军官多半都是持着同样的想法,不过他们却不敢说出来,抗战开始以来,蒋委员长隐隐坐稳了中国的第一把交椅,地方势力在抗战结束之后必将元气大伤,到时候中央在对这些势力一一整合,天下就是蒋委员长一个人说了算,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敢质疑武汉的那位,打着抗战的名义排除异己的事情这半年来没少发生,揣摩蒋委员长的心思,那可是大忌啊!

    华毕成知道的自然要比这些参谋军官们多一些,现在的山东战局还离不开韩复榘,李长官这个五战区司令长官手底下没有多少部队,蒋委员长还是想逼韩复榘抗日的,弃守黄河的事情还不会让韩复榘走上不归路,不过接下来这个山东土皇帝要做的事情,怕是谁也保不住他了!

    华毕成恨恨的想到:杀了韩复榘也是于事无补,山东的首府济南,这样的战略要地,你韩复榘就是有十颗脑袋可换不回!

    ************************************************

    在南京城东展开激烈巷战的同时,其他各个战场的日军也开始了大规模的动作,钟山和中山门一线是战斗烈度仅次于白下区的战场,87师师长沈发藻在得知宋希濂在光华门几乎都打光了他的36师之后也意识到他没有的退路,面对钟山上越来越多的鬼子,沈发藻的心里面煎熬急了!

    他不想把87师全部丢在钟山!可是华毕成这个年纪轻轻的长官心肠硬的就像是石头!官场上的那一套就好象和他一点关系也没有?要是换了其他人做主,他敢让德械师和教导总队打到这样的地步?德械师在中央军里面可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啊!这个华毕成打狗也得看看主人吧?

    36师、87师和88师这三个德械师是一脉相承的兄弟部队。在中央军里面,既不属于胡宗南第1军系统,也不属于汤恩伯第13军系统,更不是陈诚的土木系,德械师出自于蒋委员长的警卫部队,是嫡系中的嫡系。

    黄埔军校成立后,组建了军校卫兵队负责校长的安全警卫与侍从。后来卫兵队扩编为特务营,北伐战争时期又在特务营的基础上扩编为总司令部警卫团,作为蒋介石的侍卫扈从部队。

    1927政府定都南京。警卫团再次升格,扩编为首都警备师(所辖部队多达六个团)。就这样紧随着蒋介石的地位攀升,他的警卫部队也完成了从卫兵队、特务营、警卫团到警备师的四级跃升。此后,警卫部队编制又多有改动。1930年12月,警备师与军校教导第1师合并为警卫师,原警备师所属第1、2、5团改编为警卫第2旅,原教导第1师所属第1、2、3团改编为警卫第1旅,原警备师第3、4团改编为警卫师特务第1、第2团,原警备师所属第6团被裁撤,人员编入各部。此时的警卫师,下辖两个旅六个团,师直属两个特务团、一个炮兵团和其他一些特种部队,总兵力几乎相当于其他部队的两个师!

    在之后的整军中,这支编制庞大的警卫师被一分为二,拆分成两个两旅四团制的整编师,番号分别为警卫第1师和警卫第2师。1931年最高当局在内外压力下宣布下野,他的警卫部队自然也就失去了警卫师的荣耀头衔,警卫第1师和第2师分别改称第87师和第88师。而第36师与第87师和88师两师有着极深厚的渊源,1933年9月,正是在第87师和88师两个师的补充旅共四个团基础上,组建了第36师。

    由此可见,这三个德械师的前身都是蒋委员长的警卫部队,一直是由蒋介石直接控制,部署在京畿重地,是最受蒋介石器重与信赖的部队,就如同是古时的禁卫亲军,因此最早接受德式装备和德式训练的美事,自然就无可争议地落到了这三个师的头上。

    这三个师接受德国顾问训练,最早可以追溯到1927年中央军校教导师时代,首任德国军事总顾问鲍尔就对中央军校的两个教导师进行过系统的指导性训练,当教导第1师与警备师合编成警卫师后,德国军事顾问也就跟随教导第1师来到了警卫师。

    依照德国顾问的意见,这三个师和教导总队,都是作为****新式整编的示范单位,不应轻易将其调上战场。但是,一二八淞沪事变、福建事变和第五次围剿,这三个师都有参加,并担负重任。因此遭到了德国顾问的强烈不满,当时的顾问团团长魏泽尔就此向蒋委员长表示了强烈抗议,并与蒋委员长发生了争执与冲突,这三个师在德国顾问心目中的地位,从中也可见一斑。

    这次把三个德械师和教导总队全部留在南京参加抗战,德国顾问原本也是不同意的,但蒋委员长却坚持要用最好的部队来守卫首都,要不是德国国内突然给南京政府的德国顾问发来了最新的指示,恐怕那些德国佬又得和蒋委员长闹出不愉快。

    沈发藻心里面最大的依仗就是蒋委员长还有德国顾问对他们德械师的另眼看待,自己的心头肉遭了秧,委座能不管吗?这也是沈发藻跟着罗卓英和华毕成叫板时动起手来无所顾忌的原因!

    宋希濂36师在光华门的惨烈战斗给沈发藻泼了一盆冷水,蒋委员长能眼睁睁的看着36师在南京打光而一声不吭,这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在全国的民心和士气面前,委座已经放弃了德械师!现在87师只能在钟山死战不退。

    紫金山、中山陵东侧、灵谷寺、陵园新村、西山孝陵卫至白骨坟等几处主阵地的枪炮声这些日子就没有停止过。87师这支“德械师”以前就在南京驻扎过一段时间,再加上华毕成一直让沈发藻的部队驻在孝陵卫编组训练,所以87师对东郊一带地形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德械师”的官兵素质本来就好,虽然在淞沪战场伤亡较大屡有补充,但官兵的爱国之心依然很强,士气旺盛。87师和日军交火之后全师官兵即抱着必死决心,誓与阵地共存亡。连日来87师与日军反复冲杀,虽然部队的伤亡很大,但全师上下却越打越勇,没有一个人后退,再加上钟山阵地已经被南京政府经营了多年,工事坚固,并且修筑有强大的纵深配备,虽然日军一再增援,但一直没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87师在钟山几处的主阵地岿然不动。

    25日白天的战斗中87师在中山陵东侧、灵谷寺及陵园新村的大部份掩体被日军用穿甲弹击毁,陵园新村许多房屋起火;日军重炮部队实施了伸延射击,向87师在吴王坟、明孝陵、中山门一带防御纵深猛轰,沈发藻的师部中弹,索性墓道十分坚固,没有遭到破坏,师部的人员也没有什么损失。87师官兵官兵仍在各自的阵地上与日军苦战,一壕一堑都是反复易手,誓死不退。

第252章 最后期限() 
光华门一带的明城墙虽然被日军突破了两处。但是城墙上的战斗却并没有结束,驻防中山门的66军向光华门方向协防,日军第9师团向顺着明城墙攻击到中山门的计划泡了汤,叶肇的160师和光华门的留守部队一起在明城墙上设下了一条坚实的防线,秋山义允的第6旅团被挡在了明城墙上面,第九师团向光华门前进的捷径断了!

    十三师团山田支队在燕子矶意外的遇到了武汉的新兵团之后开始向幕府山展开全面攻击,徐源泉的第10军以及57军与山田支队展开激战,山田梅二少将的好运到了头,山田支队只有65联队一个联队的兵力,即使他单独面对伤亡已经超过了一半的57军都没有必胜的把握,更何况现在还多了一个第10军。

    面前的守军是中国军队里面的绝对杂牌,连续几天的攻击,山田支队却只前进了不到一公里,松井石根已经开始拿山田梅二少将当作日军的反面教材,第三师团也赶来助战,在第三师团和山田支队的联合挤压下,徐源泉差一点就丢掉了幕府山,没想到明城墙被18旅团突破当成了徐源泉的转机,眼看有更好的立功机会,第三师团师团长藤田进中将马上丢掉了幕府山的第10军。日军第3师团的主力朝着光华门开始运动,面前的压力骤然降低让徐源泉有了死里逃生的感觉,位于钟山至红山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