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铁血抗日 >

第17章

铁血抗日-第17章

小说: 铁血抗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希特勒和德国方面的人员走后,华毕成并没有休息,他开始奋笔疾书,画了好几十页的图纸,标注了大量的文字解释,然后不知不觉中自己趴在桌子上,满意地鼾声也充满了房间。

第22章 中德易货协定() 
第二天,华毕成的到来,让柏林大学似乎进入到了一个节日。校园内上到处张贴着欢迎华毕成的汉语和德文标语。本来对于理论物理学,并没有多少老师和学生感兴趣。但是由于希特勒有意安排的前期宣传,加上一本份量十足的《时间简史》,华毕成现在在德国也是小有名气。华毕成的军人身份和之前奇袭军火库的事迹,让崇尚军功的德国人觉得,这位年轻的中国上校像是加里波第一样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

    在人满为患的柏林大学学术报告大厅,华毕成侃侃而谈:

    “在爱因斯坦教授相对论的框架里,一般条件下,时空一定存在奇点,在奇点处,所有物理学定律都会失效。我们可以把奇点看成是宇宙的边界。只有给定了边界,才能由爱因斯坦的方程得到宇宙的演化。

    边界条件只能由你们西方的上帝所给定,所以宇宙的命运就操纵在上帝的手中。这就是宇宙的原动力的问题,西方着名的经典物理学家牛顿无法解释这个问题,只得无奈的说上帝踢了一脚,然后才有了宇宙大爆炸。

    如果宇宙没有边界,那就不必劳驾上帝了。我认为宇宙的量子态是处于一种基态,时空可看成一有限无界的四维面,正如地球的表面一样,只不过多了两个维数而已。”

    华毕成看了看坐在讲台下第一排的沃纳·海森堡教授,这位柏林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刚刚因为创立量子力学的贡献获得了去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然后华毕成接着说:“其实宇宙中的所有结构都可归结于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所允许的最小起伏。从一些简单的模型计算可得出和天文观测相一致的推论,这样才使得星系乃至生命的发展成为可能。

    所以在理论上,单凭科学定律我们便可以将宇宙中的一切都预言出来……”

    台下的海森堡频频点头,而柏林大学的学生们,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用笔飞速的在本子上记着,更多的则是一脸迷惑。演讲结束后,柏林大学校长宣布,授予华毕成柏林大学名誉博士学位。狂热的德国学生们没等校长走下讲台,就冲了上去,将华毕成高高的抛向了空中。

    等学生们散去后,海森堡又热情的上前和华毕成聊了很长时间。离开柏林大学后,华毕成就立马赶往了总理府,今天下午,希特勒在那里为他准备了一个小型的欢迎酒会。

    在一个军官的引导下,华毕成进了大厅,侍者立马端上了一个放着一杯红葡萄酒的盘子。华毕成端起酒杯,看见德国军政要员们已经到齐,华毕成走上前去充满歉意的说:“尊敬总理阁下和各位先生们,十分对不起,柏林大学的师生们太热情了,耽搁了一些时间。”

    希特勒语气里没有半点不高兴的意思,直接说:“来,华上校我给你介绍介绍,这位我们的国防部长布隆堡,这位是国会议长戈林,这位是经济部长沙赫特,还有这位非常热心发展中德经济关系的汉斯…克兰先生。”

    “莫非阁下是个商人?”华毕成敏锐的察觉到希特勒最后介绍的这个人不是德国的政府官员。

    克兰没有等翻译开口,直接回答:“是的,而且是一个对中国那片神奇的土地充满好奇心的商人。我也曾去过中国,那里又广袤的土地,还有和德意志民族一样,吃苦耐劳和聪明的人民。”

    “您的汉语非常棒!也感谢您对我祖国和人民的友情!”

    “听总理说,蒋委员长授予了你和德国政府进行贸易谈判的权力。”克兰有些急不可耐了。

    “是这样的。”华毕成抿了一口手中的葡萄酒,然后向希特勒和其他人点头示意:“虽然中国是欧战的战胜国,但是和德国一样,是该死的《凡尔赛和约》的受害者。中德两国都需要打破欧战后,套在自己身上的枷锁。这个枷锁就是所谓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德国需要重整军备,这就需要大量的战略矿产资源,这是中国能提供给德国的。日本霸占了中国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对中国的华北和华东虎视眈眈。中国需要从德国输入军火,以增强战力,抵抗侵略。因此两国若能达成相关的经贸协议,一定是双赢的。”

    “那德意志也未必非要从中国进口那些矿石。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都有。”戈林一脸不满的看着华毕成,“若是向中国出口军火,日本会不高兴的,我们可不想为了贫弱的中国,失去在远东一个强有力的盟友。”

    刘文岛把戈林的话翻译完,一脸的焦虑,戈林是德国政府中亲日势力的代表,而且可以说戈林是纳粹党的二号人物,他的话是很有分量的。自己早就收到外交部的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协助华毕成完成与德国政府的贸易谈判。

    华毕成却是不慌不忙的说:“议长先生,德国当然可以从别的国家进口你所说的那些矿石。可是战略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这个星球上也就那么几个。”

    华毕成掰着指头数了起来:“美国、加拿大、苏联、还有拥有大片殖民地的英国。可是这些国家有哪个是愿意把自己宝贵的矿产资源尤其是涉及军工的卖给德国?另外,我还想提醒议长先生的是,中国现在是贫弱,可并不代表它会一直落后下去。至于日本,我觉得为了贵国的利益,还是远离这样赌徒式的国家比较好。”

    “拿破仑曾经说过,中国是头沉睡的巨狮,有华上校这样人,证明它正在苏醒。”开口帮华毕成的是德国国防部长布隆堡,他一直主张扶持中国,利用中国的人力资源,将来能在远东牵制苏联这个庞然大物。毕竟中国和日本相比,发展的潜力不知道多多少倍,戈林那种人真是鼠目寸光。

    “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也没能征服欧洲,而德意志一定要做到!”听到拿破仑,身材矮小的希特勒立马焕发了斗志。

    “和中国的贸易,是您领导德国实现这一理想所必不可少的。”克兰对希特勒鞠了一躬,然后对华必成说:“那么如你说的,德国向中国出口军火,中国以农矿产品支付货款。但是其中的差价处理呢?据我所知,贵国政府现在的财政状况不是很理想。”

    华毕成知道,中国想从德国进口的武器设备,建设兵工厂、钢铁厂所需要的设备等,在国际市场上,价格是远远高于中国能提供的初级的农矿产品。期间的贸易差价确实是个问题,华必成笑了笑说:“这个问题,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可以由德国政府向中国政府提供低息信用贷款。”

    “我们怎么能跟这种,还没开始贸易就借钱政府合作呢?”戈林出口抱怨。

    “作为报偿,德国企业在华可以享受一定的关税优惠。”华毕成巧妙的回敬道。

    “天啊,那可是拥有四亿人口的市场,这绝对是德国经济的福音。”经济部长沙赫特也被华必成拉过来了。

    最终孤立的戈林无法阻挡中德之间经济贸易协定的签订,酒会结束后,双方草签了《中德易货协定》:德国向中国出口武器弹药和工业设备,中国则向德国提供钨、锡等矿产原料和一些农业产品。还有一个附带的《中德信贷协定》:德意志共和国向中华民国政府提供一亿德国马克的贷款,年息为3%;作为报偿中国则给予德国企业在华投资一些政策上的方便。两国的贸易,由双方在柏林的贸易代表一个月结算一次。

    就这样《中德易货协定》比历史上早到来了两年,华毕成在协议文本上代表国民政府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后,心中暗想,不知道提前输入中国的德国军火能否让未来中国的抗日局面有所改观。

第23章 秘密会谈() 
签订完中德之间的贸易协定之后一个小时,已经入夜,希特勒的办公室。

    屋子里的沙发上,围坐了三个人,希特勒,华毕成和担任翻译的汉斯…克兰。

    “白天的协议应该说已经是很大规模了,可是你说还有更大的生意要和我们总理谈,不知道是什么生意?”汉斯…克兰现在觉得这个中国上校实在是让人捉摸不透。

    华毕成从自己的公文包里取出了一沓白纸,上面密密麻麻画着各种图形,递给希特勒说:“这是一种超级炸弹的原理图,这种秘密武器,只需要一颗,就能把伦敦那样城市瞬间夷为平地,爆炸的时候会造成几十万人的伤亡。”

    克兰听了华毕成的话之后不以为然的笑了笑,他觉得华毕成是在讲希腊神话,这怎么可能呢?世界上哪会有这种炸弹。

    华毕成却说的头头是道:“这种炸弹制造原理叫做核裂变。总理阁下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组成,原子的原子核在吸收一个中子以后会分裂成两个或更多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放出二个到三个中子和很大的能量,又能使别的原子核接着发生核裂变,使过程持续进行下去,这种过程称作核裂变。原子核在发生核裂变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所以我们可以把这种超级武器称作原子弹。”

    “是吗?那现在可以生产出来吗?”希特勒眼睛盯着华毕成画的图形在冒火。

    “总理,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原理图。还有很多具体的技术问题,需要解决。但是我想以贵国的科研和生产能力,加上我的图纸,用不了多少时间就可以生产出来的。”华毕成波澜不惊的说道。

    “那你为什么把这个交给我?交给德国?”

    华毕成坦言道:“因为以我们中国的条件,就算有我的图纸,也很难生产出来这种东西。”

    “你的交换条件是什么?”希特勒倒是不怕华毕成编瞎话,华毕成设计的超级武器是否有可能生产出来,把图纸给德国的科学家们一看就知道答案,所以直接就谈条件了。

    “我需要德国方面帮助我在西安建成可以生产坦克、大口径火炮的兵工厂以及相应的钢铁厂。另外,给我提供可以训练装备一个德械师的武器弹药。”听了华毕成的要求,克兰觉得这个中国上校是疯了。不过华毕成觉得自己要得不算多,如果德国提前有了原子弹,可能苏德战争的结局就要改写,可以说自己至少是将整个欧洲都送给了希特勒,送给了德国。

    沉默,可怕的沉默。希特勒在权衡,德国是欧洲大陆的十字路口,这样坑爹的地理位置让德国成了四战之地。西边是法国,东边是苏联,北边隔着海相望的是英国,很容易陷入两线作战。可以说德国一战战败的很大原因,就是因为陷入了东西两线的持久消耗中。自己要领导德国征服欧洲,就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如果有了华毕成所说的这种超级武器,加上能征善战的德意志勇士们,无疑是为德国建立新的世界秩序上了双保险。

    至于华毕成的要,一个兵工厂,一些武器装备,对德国也不算什么。希特勒现在知道这个叫华毕成的中国人,虽然只是个上校,但和自己一样,是要在亚洲建立新的国际秩序,而且希特勒强烈的感觉到华毕成可以做到。这样也算提前和未来亚洲占主导地位的国家的领导人建立起友好的关系。

    终于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